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讲义+Word版含答案doc.docx
- 文档编号:25417703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893.47KB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讲义+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讲义+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讲义+Word版含答案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讲义+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考情纵览
阅读素养
1.情节。
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
故事情节的一般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2.环境。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作描写。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作用是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也可从侧面刻画人物,显示作品主题。
3.人物。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
“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通常以他人或事物来反映该人物,又叫侧面烘托。
一、线性简图
提要钩玄,连点成线。
在阅读的时候,逐段提取小说的主要内容,用线性流程的方式串联起来。
如:
标题——段意1——段意2——(……)——末段——中心。
需要说明的是:
(1)逐段为主,跨段为辅;
(2)不求标准,只求方便理解;(3)后期可据需调整、补充;(4)有时可能考虑背景;(5)中心(容易的、明显的,先写出;隐藏的、难度大的,据后面问题需要再补);(6)竖式、横式,凭个人习惯。
线性,能更直观、醒目地凸显内容前后关联,方便阅读与解题。
概要过程中,标记文中情感或观点倾向明显的词句,甚至可以用一些简写词语。
线性简图实际就是梳理概括情节。
情节是构成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环境都以情节为依托,靠情节来串联,所以用线性简图来浓缩、把握情节是阅读小说的基础、起点。
因情节关联的内容较多,牵涉的范围较广,往往成为命题者关注的重点。
当然也该成为我们备考的重点。
二、问题定位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定位,确定所提问题在文章与线性简图中的位置,明确分析的起点;二是知识定位,确定考查的是什么知识(也就是考点),适当展开回忆,借理论知识来指导思维与答题的方向。
一旦明确了考点,怎么答题,一般会有几个要点立刻清晰起来,组织答案时只需把理论具体化。
三、瞻前顾后
就是立足问题的位置,在线性简图上由近到远,或者由前往后,联系标题、不同的段落、中心,来参照,来细化,来助解。
每联系一次,参照的语境、对象变化一次,可能就是一个答案的要点,一个得分点!
如果说语境方面的“前”“后”是文本空间的话,那么,还要协调好时间上的三个“前后”——要关注“三人”:
命题者、作者、阅卷者。
1.关注命题者——审清指令
(1)问题的题干:
答题角度、范围等。
(2)分值的提示(分值与要点个数有一定的关系)。
2.关注写作者——读懂文章
在指令的指示下,有目的、有选择地精读文章。
理材料,寻文脉,品语言,辨技法,明含意等。
3.关注阅卷者——精准作答
(1)条理意识,踩点答题。
(2)精准意识,挖深吃透(依问作答,原文优先)。
(3)专业意识,术语、模式。
(4)规范意识,书写工整。
真题文本
高效读文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天嚣
赵长天
①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②渴!
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
水!
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③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④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
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⑤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⑥风声。
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⑦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⑧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⑨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⑩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⑪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
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⑫“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⑬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⑭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
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
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⑮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⑯“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
”
⑰“门别开得太大!
”
⑱“找根棍子撑住!
”
一、线性简图
勾画重要语句,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狂风肆掠,口渴难耐(①~④)——他静心等待救援,无奈天气恶劣(⑤~⑩)——听到敲击声音振奋人心,被困队员们迫切需要救援(⑪~⑮)——齐心协力,让求救者进入,大家筋疲力尽(⑯~
)——生之希望,蒙古同胞带来西瓜,众人共享(
~
)
二、问题定位
定向阅读,带着问题去读、去思。
要在线性简图的指引下确定各题及各选项的文字区间,进行文字检索或提取。
1.
(1)A项,信息区间在第①~④段,提取关键词“冲撞”“战栗”“摇晃”“遨游”等。
(2)B项,信息区间在第⑯~
段,提取关键词“下死力”“慢慢”“瘫成一堆稀泥”。
(3)C项,信息区间在第⑯段,提取关键词“有资料没有”“当心”。
(4)D项,信息区间在全文,提取关键词“天神”“弱者”“竟是大西瓜”。
2.先信息定位,回忆相关理论知识。
小说第②④
段集中写到“渴”和“解渴”,提取关键词“难忍难挨的渴”“喉头有梗阻感”“绿生生”“油津津”“馋人极了”。
然后瞻前顾后去理解,从小说文体特征去分析概括。
续表
真题文本
高效读文
⑲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⑳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
”他喊,却喊不出声。
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
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
谁也不想动。
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
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
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
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
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
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
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
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地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
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3.结合线性简图发现,相关文字区间在第
段。
明确小说结尾形式——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人的意料。
本题的分析,要结合线性简图,在人物、情节、主题、艺术效果方面寻找。
三、使用原则
依据线性简图检索信息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比较机械,遵循线性简图的流程顺序,从前到后,逐一检索,寻找相似、相关的信息;另一种比较灵活,从近到远——可以是语句信息空间位置上的远近,也可以是意义联系上的远近,这一种打乱了线性简图的基本流程。
建议从第一种方式练起,这样不容易遗漏答案的要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
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和D(鉴赏评价)。
“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反映出被困人员在强烈救人意念的驱动下迸发顽强的意志力;而“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则反映出蒙古族同胞对基地试验队员的支持、救助,彰显的是热忱与善良。
可见,两者说明的应是生命力的强大与人性的美好,而不是“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2.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说明。
(5分)
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解析 题干告诉我们,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
联系小说的体裁特点来看,要回答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这一问题,应当从情节安排、主题思想表达等方面来分析。
①在情节安排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
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
②在主题表达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出“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
3.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对小说结尾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 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解析 题干要求结合作品分析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应多角度进行挖掘,联系小说的叙述角度、故事情节、主题思想及读者的阅读感受来分析。
①从叙述角度来看,小说是以试验队员“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地来到这里”这一“美好的谜”应当不在“他”所见所知范围,不去叙写,就显得真实可信。
②从情节安排来看,结局给出了一个“谜”,没有揭示谜底就戛然而止,送瓜人究竟是怎样冲破风沙来到这里的,显得非常神秘,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
③从读者角度看,读者是希望彻底知道谜底的,而作者偏偏不揭开谜底,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也就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真题文本
高效读文
(2016·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玻璃
贾平凹
①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②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
我叫王有福。
③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
“我请你去喝烧酒!
”
④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
“我不走德巴街。
”
⑤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⑥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
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
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⑦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
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
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⑧“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
”他说。
⑨“一顿饭算什么!
”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
“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
⑩“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
⑪“你……那酒店怎么啦?
”
⑫“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
⑬“这……”
⑭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
“是在那儿撞的。
”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⑮“这就好。
”我说。
⑯“我不是故意的。
”老头急起来。
“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
⑰“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
一、线性简图
通过勾画重要语句,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王有福失约(①)——王有福赴约,却避开德巴街(②~④)——酒店贴出布告,我猜测王有福就是受伤的路人(⑤~⑥)——我劝王有福到法院告状索赔,却遭王有福拒绝(⑦~
)——照相馆经理大骂行人撞破玻璃(
~
)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富有真实感,并且“我”参与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运用对比的手法塑造人物,“我”与王有福的对比,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二、问题定位
定向阅读,带着问题去读、去思。
要在线性简图的指引下确定各题及各选项的文字区间,进行文字检索或提取。
1.
(1)A项,信息区间在第①段,提取关键词“踅进”“盯着”。
(2)B项,信息区间在第⑥~
段,提取关键词“肿胀”“小心翼翼”“立即赤红”“告他们”“索赔”。
(3)C项,信息区间在第③段和第⑱段,提取关键词“好好治病”_“赔不起”。
(4)D项,信息区间在第
~
段,提取关键词“不安生”“眼睛瞎了吗”。
(5)E项,信息区间在全文,提取关键词“感动”“抵赖”“找你”“上法院”。
续表
真题文本
高效读文
⑱“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
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
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
⑲“他们到处找你哩。
”
⑳“是吗?
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
“赔我?
”
“是赔你。
”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
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
“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
“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
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
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
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
“答应。
”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
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
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
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
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2.先信息定位,回忆相关理论知识。
小说第⑤~
段集中写到“我”,“我”是文中的次要人物,可以根据小说文体特征,从人物、情节、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3.结合线性简图发现,相关文字贯穿全文,提取关键词“弯下腰”“鞠了个躬”“投案自首”“上法院”。
4.结合线性简图发现,相关文字区间在第⑥~
段,可结合文本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所折射的人物心理和深刻内涵,并写出自己的见解。
三、瞻前顾后
认真研读题干,逐词逐句分解研读,研究问题的题干:
答题角度、范围等。
另外明晓分值的提示(分值与要点个数有一定的关系)。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做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答案 CE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A.“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不正确,情节没有体现这一点。
B.解读错误,“也有打官司的经验”无中生有,原文中没有出现此内容。
D.“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无从体现,也可能仅仅发生了两起玻璃伤人事件。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 ①讲述故事:
小说故事由“我”叙述出来,真实可信。
②推动情节发展:
“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
③衬托人物:
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解析 “我”在文中是次要人物,以第一人称的形式描述“我”在文中的行为和所见。
那么,通过“我”的所见所思来讲述故事,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另外,正是因为“我”意图劝王有福去法院上告酒店,索要更多赔偿这一做法,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变化,也进一步塑造了王有福这一人物形象。
3.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 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
见了晚辈,也弯腰鞠躬,说话谦和。
②胆小怕事,有些狡黠:
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来也不敢承认。
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分善良:
怀疑酒店诚意,承认是自己的责任,不愿借机发财。
解析 阅读全文,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然后要根据针对主人公的相关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①文中王有福面对晚辈“立即弯下腰”“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的动作描写以及谦和的语言描写可见主人公的性情是谦卑的。
②撞在玻璃上血流满脸却爬起来跑了,是怕赔钱,事后几天不敢去德巴街,以及“我”问他时开始也不敢承认,这些都表现了他的胆小怕事,但又有些狡黠。
③害怕“投案自首”,不肯去领赔偿;不肯答应我建议的“上法院告他们”,还让我代赔玻璃钱,都展示了王有福的固执但善良的人物形象。
4.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
你更认同谁的态度?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对应考点:
答:
对应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欣赏作品形象,赏析作品内涵,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答案 观点一:
认同王有福的态度。
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
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的理由不够正当充分。
③王有福害怕被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
认同“我”的态度。
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
②王有福放弃赔偿是担心被骗,说明他缺乏法律意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
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解析 题干要求针对“是否状告酒店”这个问题,写出更认同“我”还是王有福的态度。
这就需要考生结合文本情节分析人物语言所折射的人物心理和深刻内涵,并写出自己的见解。
两个人的不同态度,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①如选择认同王有福的态度,可从撞伤也有自己的原因、害怕赔偿而溜走是逃避责任、不应索赔、害怕被骗拒绝索赔的角度来作答。
②如果认同“我”的态度,可从王有福受伤是酒店失误导致、放弃赔偿缺乏法律意识、对不良行为不应纵容的角度来作答。
真题文本
高效读文
(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塾师老汪
①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②人问:
“老汪,你有学问吗?
”
③老汪红着脸:
“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
④人:
“有,咋说不出来呢?
”
⑤老汪叹息:
“我跟你说不清楚,躁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
⑥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
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
⑦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⑧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题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塾,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脩,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
“我讲你们也不懂。
”
一、线性简图
通过勾画重要语句,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塾师老汪讲不清楚道理,还动不动跟学生急(①~⑥)——老汪来到老范家任塾师(⑦~⑨)——老汪“乱走”的癖好以及老范对老汪的开导(⑩~⑲)——叙述老汪的老婆银瓶的性格爱好,以及老季与老范的对话等(⑳~
)
通过对善良、率真、落魄、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孤独不乐的老汪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老汪内心难以消解的孤独,让人思考造成其憋闷的原因。
续表
真题文本
高效读文
⑨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文学 文本 阅读 小说 讲义 Word 答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