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形考作业册》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413299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7.38KB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册》答案.docx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形考作业册》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册》答案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
1、 计算机;网络;通信
2、 人类思维能力;信息
3、 软;硬件
4、 标准管理;共享;业务协同
5、 政务;技术
6、 非垄断性
7、 人治;法治
8、 公众服务
9、 效率政府;效能政府
10、 电子服务;
二、名词解释
1、 电子政务:
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 电子政府:
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的实体政府机构的网上“虚拟政府”,通过网络方式,政府为民众提供打破时空界限和部门界限的高效服务。
3、 办公自动化:
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业务,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4、 GtoC:
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5、 GtoB:
是指政府与企业、商务机构间的,以政府输出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6、 电子政务的创新理念:
是指在构建和组织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全面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7、 政府管理环境:
是指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
这里所指的政府管理环境是指硬环境和软环境。
三、简答题
1、 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及构成
答:
(一)基本模式有四种:
(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
(2)G2C(政府对社会公众)模式;(3)G2G(政府对政府)模式;(4)G2E(政府内部)模式。
(二)构成分别是:
(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的构成:
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
(2)G2C(政府对社会公众)模式的构成:
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交通管理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
(3)G2G(政府对政府)模式构成:
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网上会议系统;网上应急指挥系统;信息统计系统;网上监管监控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统一服务系统;网络效能评价系统。
(4)G2E(政府内部)模式的构成:
事务型;管理型;辅助决策型。
2、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因
答:
电子政务发展有三大动因:
(1)内在动力——建设高效的政府;
(2)社会动力——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3)技术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通。
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本内容
答:
总共有十个理念:
民主理念、法制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安全理念。
4、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答:
变化与挑战有:
(1)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环境的影响
(2)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职能发展的影响
(3)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结构型式的影响
(4)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规模的影响
(5)电子政务对政府公务员的影响
5、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方式的特征
答:
(1)在控制方式方面:
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管理是一种以直接控制为主、间接控制为辅,以过程控制为主、控制结果为辅的管理方式。
(2)在关系模式方面:
阻隔人们进行跨地域、跨级别、跨行业、跨部门沟通的障碍被真正克服。
(3)在管理类型方面:
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
(4)在服务方式方面:
电子化手段可以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提供给公众。
(5)在办公模式方面:
将实现“一网式”、“一表式”的新模式。
四、 论述题
1、电子政务建设更注重政府自身效率还是社会效益?
答:
电子政务建设更注重社会效益。
(1) 电子政务建设强调十大运营理念。
(2) 在信息化社会,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增强,政府开始成为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公共机构,行政效率追求已经不是政府的主要目标,行政效能成为一种必然。
(3) 政府的管理职能主要实现方式从管制变为服务。
(4) 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结构型式带来影响。
扁平化、减少管理层次,调整分工体系,发展各部门活动的并联化,尝试按工作流程而不是职能划分部门,增加与社会公众的接触。
(5) 电子政务对政府组织规模带来影响。
机构实现真正的精简。
机关工作人员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放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目标上来。
(6)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管理在控制方式方面是以直接控制为主、间接控制为辅,以过程控制为主、控制结果为辅的管理。
节省了政府管理的成本,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方便快捷又公平公开。
政府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 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管理将成为主要的政府管理形式,管制型管理将居于次要地位。
在服务方式方面,电子化手段可以把政府掌握的静态信息通过反馈系统转化为动态信息,并主动地给公众提供服务。
2、 电子政务给公务员带来哪些影响?
答:
(1)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结构将发生改变。
兼具优良技术素质与管理素质的复合型人员将占越来越大的比重,中间层的管理人员比重将逐渐下降。
(2)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将大幅度提升。
创造性和非例行性工作还需要由人直接完成,而且比重会比传统政务环境下更大,需要发挥创造性的空间也会更大更多。
(3)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总的数量规模将逐渐趋于减少。
政府管理职能真正转变,只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其他不该做的一律不再做。
该做的事情由于办事效率更快,更省人力,不该做的事情可以委托给社会上比自己做得更好的单位来做。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2》答案
一、填空题
11、 网络;信息技术
12、 信息;数据
13、 人机系统
14、 政务涉秘网;政务专网;政务公众网
15、 前后衔接;实时;同步
16、 拓扑
17、 系统性;可持续性
18、 公务处理
19、 发动功能;控制功能;代表功能
20、 时间;地域;信息;知识
二、名词解释
8、 电子政务系统:
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9、 概念结构:
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即对实际人、物、事等进行概念抽象,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对这些概念及特性精确描述,反映出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各种本质联系。
10、 拓扑结构:
就是表示系统中各个设施物理位置关系、物理布局的一种图示方法。
11、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
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12、 公文:
是政府机关公务信息的主要存在形式。
13、 视频会议系统:
有时又称“电视会议系统”,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将声音、影像及文件资料互传,达到即时、互动的沟通,以完成会议目的的系统。
14、 决策支持系统:
是为了解决由计算机自动组织和协调多模型的运行及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存取和处理,为各级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使他们具有更高层次的辅助决策能力。
15、 信息资源管理:
就是分配和监控系统资源的使用状态,有效地对这些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提高政府机关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节约行政成本。
三、简答题
1、电子政务系统的性质是什么?
答:
(1)是以信息为处理对象的系统;
(2)是人机协作的系统;(3)是具有统一性的系统;(4)是自动的工作流系统;(5)是智能性信息系统;(6)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答:
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特点和要求是:
综合性、系统性、变革性、可持续性。
3、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是:
(1)合理体现政府职能是关键;
(2)充分信息化是重点;(3)系统安全性是难点;(4)人、管理、技术应协调;(5)解决问题要注重有效性;(6)整合通信是基本模式;(7)整体稳健,局部创新;(8)积极采用外包方式;(9)标准化。
4、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目标和功能是什么?
答:
(一)目标:
(1)实现信息共享;
(2)实现无纸化办公;(3)实现核心公务处理工作流自动化;(4)各种保障性工作活动的自动化。
(二)功能:
(1)具备网络通讯能力;
(2)具有强大的文档处理能力;(3)具备多种共享方式和强大共享能力;(4)有利于优化政府流程;(5)确立有效的安全保障;(6)与其他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有效集成。
5、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
事务型;管理型;辅助决策型。
四、论述题
1、试述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
答:
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施过程是:
<一>准备阶段
(1)建立有力团队。
(2)调查研究。
(3)制定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二>系统分析阶段
(1)组织结构与职能分析。
(2)工作流程分析。
(3)信息资源分析。
(4)信息流程分析。
<三>系统设计
(1)体系设计。
(2)功能模块设计。
(3)数据库设计。
(4)界面设计。
<四>系统技术实现
(1)系统设计收尾与上线准备。
(2)测试与数据准备。
(3)工作人员培训和角色转换。
(4)系统上线和接收系统。
2、为什么说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的电子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和核心?
答:
①电子政务决不仅仅是一个或者几个政府机关的事情,有了整个政府系统公务处理电子化,有了政府向社会各方面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电子化,才会有真正的电子政务。
②电子政务首先是政府机关内部公务处理的电子化。
③如果政府机关不首先实现内部公务处理的电子化,那么,政府对企业服务的电子化也好,政府对公民服务的电子化也罢,都无从变起,电子政务就成了空话。
3、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的电子化与政府办公自动化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答:
联系:
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电子化是在第三代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办公自动化的高级阶段。
区别:
①基本功能不同;②动作机制不同;③应用范围不同;④管理核心不同;⑤管理的理念不同。
4、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电子化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为什么?
答:
主要应用:
公文处理、视频会议、事务处理、日程管理、流程监控、信息服务、档案管理、决策支持、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因为政府机关公务处理电子化是办公自动化的高级阶段,是对办公自动化的发展,但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办公自动化。
它与一般办公自动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应用范围方面侧重于政府机关内部以及跨部门、系统和地区的整个政府系统大范围的应用。
而不止是某个机关部门内部或某个办公人员的应用。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3》答案
一、填空题
1、经济消费;经济利益
2、基础;目的
3、电子化服务;电子政务
4、服务手段;新模式
5、行政许可;相对人。
6、以客户为中心;一站式
7、共建共享
8、标准先行;制度保障
9、信息服务;信息资源
10、政府;消费者
11、动态性信息
二、名词解释
1、公共服务:
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的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的服务。
2、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
是指政府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的公共服务。
3、具体行政行为:
是指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过程中,针对特定人或特定事件做出影响相对方权益的具体决定和措施的行为。
4、行政给付服务:
是指行政主体在公民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其一定的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5、行政合同:
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行政目的,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基于相反方向的意思一致缔结的契约。
6、政府门户网站:
是电子化公共服务前台系统的主要形式之一,分为基本网站和门户网站两种类型。
7、一站购齐:
客户到了一个商店后,就能把要买的东西全部购齐,并在一个柜台统一结帐。
8、数字鸿沟:
是指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占据的资源(信息、基础设施等)、享受的权利之间的差距拉大的现象
9、政府服务文化:
就是政府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服务理念、态度、认知、信仰、价值取向等。
10、科学精神:
是一种理性的精神,它要求在开发政府服务系统的过程中,抓住“服务”这个核心,不能“重技术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开发轻标准”。
11、政务信息资源:
是指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输、保存的那部分信息内容资源。
12、宏观性信息资源:
是指政务活动所涉及的信息资源的集合。
它包括信息内容资源以及收集、整理、存储、传递、发布、使用信息内容资源的技术、设备、网络和人员等资源。
13、微观性信息资源:
是指政府机构为履行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输、保存的那部分信息内容资源。
14、政务信息资源规划:
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15、超文本组织法:
超文本是一种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法,它的基本结构由结点和链组成。
16、元数据组织法: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可处理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包括数字化及非数字化资源,特别是能较好地解决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发现和管理问题,所以元数据在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简答题
1、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是什么?
答:
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特点有:
(1)与一般的电子化服务相比,具有广泛性、公益性、非盈利性、权威性;
(2)与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相比,具有网络化、需求导向、全天候、跨地域、互动、透明、整合、公开、优化、高效的特点。
2、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种类有哪些?
答:
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种类有:
(1)按服务对象划分,分为:
政府对公民的服务(包括:
政府对公民、政府对国际人士的服务)、政府对组织的服务(包括:
政府对企业、政府对政府、政府对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服务)。
(2)按职能划分,分为:
政治服务、经济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
(3)按具体行政行为划分,分为:
行政许可服务、行政征收服务、行政确认服务、行政给付服务、行政合同订立服务。
(4)按服务方式划分,分为:
信息发布、信息搜索、文件下载、在线业务受理、电子邮件、留言板(公共论坛)、安全认证、在线业务处理、电话呼叫中心。
3、政务信息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答:
资源无限性、可传递性、存储性、可加工性、有用性、政治性、综合性、权威性、层次性。
4、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和模式是什么?
答:
(一)政府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有:
(1)统一规划、共建共享的原则;
(2)分阶段、分层次建设的原则;(3)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的原则;(4)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5)促进市场竞争的原则。
(二)、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有:
(1)自上而下的模式;
(2)联合经营模式;(3)集约经营模式。
5、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规划和方法是什么?
答:
规划和方法是:
(1)调查分析信息需求和数据流。
按政务活动的主要职能域调查已有的数据库、新提出的信息需求并进行流量分析;
(2)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标准有:
数据元素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用户视图标准和数据库标准;(3)建立全国及各省市主要职能域的信息系统框架。
在大量的分析综合工作的基本上建立系统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信息体系结构模型。
四、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的应用和发展策略
答:
(一)应用: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应用的重要窗口是政府门户网站。
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整体水平偏于落后;
(2)发展不平衡;(3)存在数字鸿沟;(4)缺乏协调和合作;(5)未建中央级电子化公共服务的门户网站。
(二)发展策略是:
(1)加强公共服务电子化制度体系的建设与执行;
(2)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的政府服务文化;(3)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并提高网站的有效性;(4)加强多方合作,注重电子化公共服务资源建设;(5)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数字鸿沟”问题;(6)加强对公共服务系统的评估。
2、试述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答:
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方法和措施有:
(1)统一领导,整体规划,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2)统一技术标准,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
(3)正确处理好资源共享与安全保密的关系。
(4)档案部门应该积极参与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
(5)做好政务信息资源库的动态更新和维护工作,防止“死库”现象。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4》答案
一、填空题
1、政务信息的安全;
2、信息资源;
3、管理;
4、联合统一;分级保护
5、国家;全局
6、人事安全
7、人治
8、信息自由法
9、整合;服务
10、法律政策
11、信息技术;管理
12、流程;扁平化
13、信息资源
二、名词解释
1、公钥基础设施(PKI):
是一个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实现并提供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
2、信息隐藏技术:
是利用多媒体信息本身存在的冗余性和人的感官对一些信息的掩蔽效应而形成的。
3、数字签名:
是通过一个单向函数对要传送的报文进行处理得到的,用以认证报文来源并核实报文是否发生变化的一个字母数字串。
4、DNI模式:
中文意思是“分布式网络智能”。
就是把电子政务视为公共管理网络化和智能化的过程。
5、香港模式:
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制定的电子政务实施策略模式。
它以网络的增值过程为中心,以更高质、优效的全新政府模式为目标。
三、简答题
1、电子政务的安全目标是什么?
答:
保护政务信息资源价值不受侵犯,保证政务活动主体面临最小的风险和获取最大的安全利益,使政务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应用服务和信息内容抵御侵害,保障安全。
2、电子政务的安全威胁的来源是什么?
电子政务的安全需求又是什么?
答:
安全威胁来源有:
(1)来自外部的威胁:
病毒破坏、黑客攻击、信息间谍、信息恐怖活动、信息战争;
(2)来自内部的威胁:
内部人员恶意破坏、内部人员与外部勾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执行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疏漏、软硬件缺陷、自然灾害。
安全需求有:
(一)从电子政务功能的角度看,安全需求包括:
(1)维护电子政府的良好形象需要;
(2)保证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的需要;(3)保护涉密政务信息的安全需要;(4)政务系统中权限控制的需要;(5)政务活动中身份认证的需要;(6)确保政务信息传输安全的需要;(7)保障政务信息存储安全的需要;(8)系统的安全备份与恢复机制的需要。
(二)从安全技术应用层次的角度看,安全需求包括:
管理层、应用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3、电子政务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答:
主要原则:
(1)多人负责原则;
(2)任期有限原则;(3)职责分离原则;(4)最小权限原则。
(5)积极防御、综合防范;内外隔离、适度交换;确保安全、应用为本。
方法:
(1)通过建设电子政务的安全基础设施来保障电子政务的安全;
(2)建立电子政务的技术保障体系,通过安全技术的应用和维护,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3)对电子政务系统的运行进行安全管理;(4)建立社会服务体系实现电子政务的安全。
4、电子政务的法规体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答:
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这些内容:
(1)以人的基本信息权利及保护为基本内容的法律体系。
(2)以网络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管理为主要规范内容的法律、法规。
(3)以信息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
(4)以知识产权及其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
(5)以规范电子商务行为,规范社会秩序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法律法规。
(6)以确立电子交易行为中信息的法律凭证凭证性和确认交易双方的法律地位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
(7)以监督政府行政行为,公开政务信息资源提供社会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8)以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提升政府信息效率为主要内容的法律。
5、形成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应着重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答:
形成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应着重做好这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环境,全面和快速推进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
(2)重视构建以人的基本信息权利及其保护为基本内容的法律体系,为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基本的法律环境。
(3)重点加强信息安全与防止网络犯罪方面的立法。
(4)要把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法律法规环境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5)以数字信息取代纸质载体信息,并在网络基础上实现广泛的信息共享和信息增值,是电子政务的本质内容。
(6)发展电子政务标准,推动标准化方面的立法。
6、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
美国经验:
(1)成立专门机构,统一规划领导;
(2)构建基础框架,明确建设目标;(3)注重IEE建设,强调信息共享;(4)提倡政务公开,注重对外服务;(5)强化安全意识,注重成本管理。
加拿大经验:
(1)以雄厚基础为起点的独特优势;
(2)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方针。
英国经验:
(1)注重全方位推进,从底层做起;
(2)注重人才的培养,培训先行;(3)注重法制建设。
加强网络监控。
德国经验:
(1)重视人员培训,具有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2)打开政府大门;(3)从公众服务入手;(4)“让数据跑路”;(5)单向服务先行;(6)加强政策指南。
日本经验:
(1)颁布相关法案;
(2)加强基础建设;(3)加调信息互动;配套改革制度。
韩国经验:
(1)建立、完善电子政务的法律与制度保障;
(2)实现政务信息数字化,建立公用电子资料库;(3)重视政务信息的公开;(4)实施行政改革。
7、发展电子政务需要的各种基础条件是什么?
答:
电子政务发展需要的相关基础是:
法律基础;管理基础;信息资源基础;信息基础设施和技术基础。
四、论述题
1、作为实际管理者,应如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电子政务安全运行的制度?
答:
作为管理者,应这样去完善和落实电子政务的安全运行制度:
(一)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的行政管理,包括:
安全组织机构、安全人事管理、安全责任制度。
(二)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的技术管理,包括:
实体安全管理、软件系统管理、密钥管理。
(三)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的风险管理,包括:
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
2、作为信息和信息安全服务商,如何更好地为电子政务安全提供外部服务?
答:
从信息安全服务方面为电子政务安全提供外部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包括安全管理服务、安全测评服务、应急响应服务和安全培训服务。
(1)在安全管理服务方面,提供的主要服务有:
信息咨询服务;安全技术管理服务;数据安全分析服务。
(2)在安全测评服务方面,主要是解决对信息产品自身的基本安全防护性能的评价问题,以及从产品的设计角度和实现角度分析产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安全漏洞,并适当考虑采取安全防护和抵御攻击的方法。
(3)在应急响应服务方面,主要是应付突发性事件,以及提供其他一些服务,诸如定期或不定期发布计算机网络安全公告、对特定的网络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分析、从事有关安全技术研究,以及承担一定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
(4)在安全培训服务方面,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多个层次”来进行信息安全人才的培训。
3、国际上发展电子政务法律环境的基本经验?
答:
根据国际上发展电子政务法律环境,得出如下的基本经验:
建设电子政务需要这样的法律环境:
(1)以人的基本信息权利及保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册 电子政务 作业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