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材料.docx
- 文档编号:25408489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54
- 大小:53.30KB
思想政治材料.docx
《思想政治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材料.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政治材料
毛邓三资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点
作者:
管理员来源:
时间:
2013-05-08阅读:
193次
【请各位考生关注正规信息,认真备考。
公考资源网()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多选)1998底中共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单选)1998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单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简答)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论述)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
它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地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
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创新作为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的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相关知识:
(单选)2003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手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毛邓三资料——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
管理员来源:
时间:
2013-05-08阅读:
157次
【请各位考生关注正规信息,认真备考。
公考资源网()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单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多选)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行”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关于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
毛邓三资料——毛泽东思想精华知识点
作者:
管理员来源:
时间:
2013-05-08阅读:
142次
【请各位考生关注正规信息,认真备考。
公考资源网()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
(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的主要贡献:
正确的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基础。
主要内容: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简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一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3)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总之,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毛邓三资料——毛泽东思想精华知识点
作者:
管理员来源:
时间:
2013-05-08阅读:
142次
【请各位考生关注正规信息,认真备考。
公考资源网()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
(1)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探索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2)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同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倡导调查研究,在群众斗争中创造新局面。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遵义会议后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
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4)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由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了社会主义制度;提出了进行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继续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指导思想,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和活的灵魂构成的科学体系。
它的主要贡献:
正确的回答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建立了新中国,创造性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积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取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基础。
主要内容: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
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④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简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一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它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法,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经验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3)独立自主,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与建设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办好;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总之,这三个方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简答)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毛邓三资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作者:
管理员来源:
时间:
2013-05-08阅读:
229次
【请各位考生关注正规信息,认真备考。
公考资源网()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值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常和全国人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公共基础知识精华笔记—邓小平理论
作者:
管理员来源:
时间:
2013-04-22阅读:
426次
【请各位考生关注正规信息,认真备考。
公考资源网()预祝大家考试顺利】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
近代,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精神批判,产生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开端;马恩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思想成果,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和一般规律,找到了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力量。
其次,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所形成的新的时代特征,要求社会主义顺乎世界潮流,反映时代变化,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国际大背景。
2、邓小平理论的探索与实践过程
十二大以后,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初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
十二大到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十三大系统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阐述了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取得的成果,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任务、动力、条件、步骤以及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问题,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十四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做了全面的概括和论述,并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至此,邓小平理论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问题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其二者的共同要求是:
人的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实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首要问题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首先,我国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文化;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其次,我国尚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
“在社会主义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归根结底取决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础,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7、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首先,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其次,就我国来说,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最后,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条件。
8、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判断的标准是: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特征:
企业的自主经营,资源配置的市场性,经济活动的开放性,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管理的法制性,宏观调控的间接性,市场竞争的平等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特征: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在宏观调控上,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手段的长处。
(4)在政治制度上,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政权是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11、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与指导方针
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了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
十五届四中全会同时指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
“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3)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推动企业科技进步;(6)全面加强企业管理;(7)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8)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10)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12、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和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专家经营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的形式:
个人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我国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特征:
(1)产权清晰
主要是由法律明确界定出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权利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利,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2)权责明晰
指所有者(出资者)同企业经营者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并以其出资额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
企业依据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财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3)政企分开
企业和政府之间不存在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管理科学
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系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建立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除了全面理解和把握以上四条基本特征外,还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继续推进政企分开;②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③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④面向市场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13、市场体系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最基本内容,是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市场体系内部各类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要使市场体系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14、市场体系中的各类市场
(1)商品市场
狭义的商品市场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的交换场所,其主要功能有:
为商品交换的实现提供条件;评价商品;影响供求。
商品市场主要包括消费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消费资料市场的特点:
多样性、层次性、分散性、流动性。
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
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以中间产品的交换为主;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变化小但需求量大;需求相对稳定,决定了生产资料市场有可能相对集中和相对独立,有利于发展期货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的功能:
制约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制约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结构;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
(2)金融市场
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包括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货款的吸收和提取,货款的发放和收回,投资资金的筹集等一切与货币流通有关的活动。
金融市场的主要作用:
引导资金合理配置资源;聚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影响利率实现宏观调控;提供竞争改善经营管理。
(3)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进行流通和交流的场所。
其作用是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推动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力市场上流动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供求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在于:
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具有流动性;具有相对稳定性;具有双向选择性。
(4)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的市场组织形式主要有六种:
A.土地的一级市场。
由国家采取公开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出售或划拨土地使用权。
B.房地产开发市场。
主要包括资金筹措和建筑施工两大环节的活动。
C.房地产交易市场。
指有组织、有领导建立的有形房地产交易市场。
包括所有与房地产经营有关的活动,如集资建房、房屋互换、房地产信托代办、新房出售和预售、旧房的买卖和租赁。
D.商品销售市场。
有两种形式:
房屋产权出售;房屋使用权的转让。
E.房地产金融市场。
F.涉外房地产市场。
(5)技术和信息市场
广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包括技术商品的开发、应用和流通的全过程;狭义的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的场所。
(6)期货市场
狭义的期货市场是指期货交易的场所,即期货交易所;广义的期货市场是指构成期货交易的全部要素,包括交易所、经纪公司、结算所、期货交易者等。
15、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宏观调控体系与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目标:
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增长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公平的收入分配;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党的十五大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即: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政治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