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基础27869 重点.docx
- 文档编号:25404598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5.30KB
经济学 基础27869 重点.docx
《经济学 基础27869 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 基础27869 重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27869重点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是一样怎么的学科呢?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分支
▪发展经济学▪经济制度▪新制度经济学▪环境经济学▪金融经济学▪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法律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社会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行为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学方法
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李嘉图学派▪剑桥学派▪新兴古典学派▪新剑桥学派▪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德国历史学派▪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货币学派▪供给学派▪供给面学派▪芝加哥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制度学派
博弈论:
“囚徒困境”
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
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
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
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
A╲B
坦白
抵赖
坦白
-8,-8
0,-10
抵赖
-10,0
-1,-1
管理经济学:
将管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结合起来的一门学科
1)生产经营什么1.需求理论
2)生产经营多少2.生产理论3.成本理论
3)怎样生产经营4.市场理论
行为经济学:
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能赚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赚40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选择?
A.你一定会赔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赔40000元,20%可能不赔钱。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
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失去50000元。
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
请做出你的选择。
A.愿意
B.不愿意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抽牌1~1000,如果抽到888可以获得50000元,但是抽一次需付一元。
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
请做出你的选择。
A.愿意
B.不愿意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已经是社会主义了;2、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
1、旧中国: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
2、新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过快,速度超过了工业化,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决定了只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量变到质变
起点终点(思考:
共产主义?
)
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薄弱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了解)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大基本经济特征:
一、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谈谈公有制有哪些?
多种所有制有哪些?
)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四、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有市场和计划两种)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生产力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解决矛盾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原因:
1、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映并反作用于生产力,所以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以生产力发展需要为标准。
2、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和表现。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基础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最终目的
*为什么不能坚持姓“资”还是姓“社”?
1)脱离生产力2)教条主义3)阻碍改革开放
第二章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一)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所有制?
(形式:
公有制、私有制)
占有权
所有权支配权经营权
使用权
辩证统一
(二)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稳定性)
(三)评价所有制结构优劣的标准
生产力发展
二、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沿革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形成的依据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形成的客观依据
1)由生产力机构的状况决定:
总体格局是不同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并存,同时生产力内部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
2)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3)还有些其他经济条件决定:
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设备,谋求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点
1)总的特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质的规定性来看: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是主导,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外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量的规定性来看:
公有制比重最大
第二节公有制经济及其改革
一、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一)原因
1)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明经济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4)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依靠经济手段去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5)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二)如何理解公有制为主体?
三个方面:
1)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和所提供的国民生产总值及国民收入占优势
2)在量上公有制占绝对的优势,在质上,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重要标志)
3)公有制经济除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这两种基本形式外,还有多种实现形式。
二、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一)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
1、国有经济
特点:
1)生产资料由全体劳动者所有;2)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3)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不得瓜分。
作用:
1)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社会主义再生产不断扩大的物质基础;2)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3)是保障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前提条件;4)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经济基础。
缺点:
不完全、不成熟
2、集体所有制经济
作用:
1)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为集体经济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和灵活性
2)缓解国家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减少国家投入)
3)容纳众多的劳动力就业
(二)公有制经济实现的其他形式
1、股份制(资本组织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本)、有限责任公司(出资人各方共同出资)
特点:
1)产权关系清晰,有利于资本运营;2)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公司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稳定;3)实行有限责任制度,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2、股份合作制经济(由职工共同出资入股组成)
特点:
1)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有机统一;2)劳动民主和股份民主相结合;3)盈利性与互助性相互兼顾;4)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同时存在。
思考:
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的区别?
三、公有制经济的改革与完善(了解)
第三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一、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因:
1)初级阶段的国情阶段,“三个有利于标准”
2)它与市场经济对于明确的产权关系、自主的经济决策、灵活的运行机制的要求吻合
3)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推动力
4)有利于满足人们多种多样的需求,增加就业,增加税收
5)符合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要求(第三产业)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具体形式
1、个体经济(生产关系?
特点?
)
2、私营经济(生产关系?
积极作用?
)
发展最快的经济形式
3、外资经济(积极作用?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区别?
1)出资?
2)合作形式?
3)所有权归属?
思考:
国家到底应该放开市场经济还是加强管控?
第三章分配结构
第一节分配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结构的依据
1)所有制结构;2)各种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的创造作出的实际贡献;3)市场经济运行中对生产要素的分配,是要素价格的实现过程;4)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第二节按劳分配及实现形式
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公有制决定
2)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
3)目前,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先通过企业参加社会消费品分配,再由企业对劳动者个人分配
2)采取货币工作的形式
三、按劳分配的作用?
(会出现事实上的不平等)
四、按劳分配实现的具体形式
工资、奖金、津贴等·
第三节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实现形式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涵与实践基础
生产资料:
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资本收入
资本有哪些?
收入有哪些形式?
(二)土地收益----地租(所有权收益和使用权收益)
(三)经营才能收入:
农村土地承包户、城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以及其他所有制企业中的主要经营管理者
(四)技术要素
第四节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一、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在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和合法经营而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收入差距的解决政策:
1)深化改革,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公平竞争的环境;2)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保护合理收入,取缔和打击非法收入;3)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府的分配职能。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节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一、资源配置的含义
(一)资源的含义与特征
1、资源——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商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自由资源:
空气、水
自然资源:
土地、矿藏
人力资源
经济资源生产设备:
厂房、机器
2、资源的特征稀缺性
多用性
(二)资源配置——指如何将有限的资源以某种原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实质:
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第二、如何生产,用什么办法来生产
第三、为谁生产
思考:
你会如何解决?
(三)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极其判断
1、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1)资源应该用于生产人们最需要的东西
(2)资源应该有生产效率最高的生产者使用
2、生产可能性曲线(图1)
——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3、机会成本——从资源配置和生产角度讲,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它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二、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一)计划配置方式——政府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来分配资源。
条件:
1、产权统一(社会统一占有生产资料);2、单一利益主体;3、信息完全
利:
在战争、自然灾害、经济结构比较简单或严重失调时,可迅速、直接地集中社会资源,以解燃眉之急。
弊端:
``````
(二)市场配置——由市场供求、竞争、和价格来配置
条件:
1、人人可以自由地进入或者退出市场;
2、价格充分灵敏,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最大优点:
高效
特点或者作用:
1、自动调节;2、利益调节
最能反映经济发展规律和原则的
思考:
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的区别?
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含义
1、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功能:
(1)调节功能;
(2)信息导向功能;(3)刺激功能;(4)奖优惩劣功能
2、市场经济也是一种经济体制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同质)
联系:
(1)内容都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2)都遵循市场经济;(3)客体是市场环境,主体是企业;(4)体现自由竞争原则
区别:
市场经济更加的市场化、社会化、货币化、开放化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自由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
(垄断、两极分化、无政府)(国家干预,宏观调控)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选择题)
1、市场性
2、自主性
3、竞争性
4、开放性
5、法治性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属性——中性的,不属于哪种社会制度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真正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3、更好的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
第五章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第一节市场机制及其功能
一、市场机制及其特点
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价格、供求、竞争、风险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特点:
1、联动性;2、利益相关性;3、客观性;4、灵活性;5、自发性;6、盲目性
二、市场机制的形成
(一)价格机制(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图2)
——通过价格的涨落来调节商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从而指导生产、经营和消费走向的市场运行机制。
(二)供求机制(图3)
——是调节市场供给和需求矛盾,使之趋于相互均衡的市场机制。
(三)竞争机制(市场竞争)
思考:
竞争机制所带来的好处?
(四)风险机制(优胜劣汰效应,最主要的强制力量)
(五)利率机制(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社会需求过大时,利率上升,抑制需求
社会需求过小时,利率下降,刺激需求
(六)工资机制(图4)
三、市场机制的功能
1、优化资源配置
2、信息传递
3、利益分配
4、调节微观经济活动
第二节市场体系
一、市场体系——商品交换关系中的各种市场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统一体,
特征:
1、整体性;2、联系性;3、开放性;4、动态性
地位:
是市场运行的基础
原因:
1、是宠妃发挥市场体制作用,实现市场功能的必要条件;2、是搞活企业的重要条件;3、是建立宏观调控的客观条件。
二、商品市场
(一)消费品市场——是为个人提供最终直接消费品的市场。
(二)生产资料市场——从事生产资料经营和经济活动的领域。
三、生产要素市场(狭义:
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一)资本市场——资本商品作为交易对象的市场:
货币(要能带来新的价值)、股票、债券(虚拟资本)等等
短期资本市场和长期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和债券)
地位:
市场体系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作用与意义:
4点(记忆)
(二)劳动力市场(生产要素当中最活跃的要素)
特点:
1、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口都可以进入劳动市场;2、市场供求关系调节着社会劳动力的分布;3、工资受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和竞争的影响,会不可避免的存在失业;4、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行业、职业、地点、信息等的制约和限制;5、劳动力市场受工会、政府等组织的干预较强。
好处:
5点
(三)技术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将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市场)
特殊性:
1、无形;2、一般不转让所有权,买方只获得使用权,因而可以多次交易;3、需以合同方式保证;4、保密性和垄断性
(四)信息市场
分类
特点:
1、不存在垄断;2、多层次和间接;3、导向功能;4、时效性
(五)房地产市场
我国不存在土地所有权买卖市场,只存在土地使用权的让渡市场。
三级土地市场
一级市场:
国家的地产垄断机构进行垄断经营的市场
二级市场:
土地开发市场,由土地开发公司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经营所形成的市场
三级市场:
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用地单位之间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区别于房产市场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
第一节需求和效用
一、欲望和偏好
(一)欲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偏好
二、需求——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者劳务的数量。
个人需求市场需求
思考:
影响需求的因素?
三、效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图5)
第二节消费者决策(图6)
第三节消费规律和消费政策
一、需求规律
(一)需求规律的内容(图7)
(二)特殊情况:
1、“吉芬商品”——低档商品:
土豆
2、炫耀性商品:
钻石、珠宝、奢侈品牌
3、不规则商品:
证券、黄金、房子
(三)需求弹性=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图8)
二、恩格尔定律
(一)恩格尔定律: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家庭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持将会下降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总支出
系数越大,表明生活水平越低,越贫穷。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和恩格尔曲线
收入弹性=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恩格尔曲线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或者劳务的需求量(图9)
三、消费政策
保护消费的政策有哪些?
需要限制的消费有哪些?
第七章生产者行为
第一节生产和生产要素
一、生产和供给
(一)生产的含义——一切能够创造或者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生产商品的生产
劳务的生产
生产活动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二)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三)供给规律:
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给弹性=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情况(图)=0;=无穷;=1;〈1(资本密集、时间短);〉1(劳动密集、时间长)
二、生产资料的合理投入
(一)生产要素概述
分类:
1、劳动(最基本)
2、土地
3、资本
4、企业家才能(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地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加量是递减的。
(三)一种变动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
*平均产量=总产量/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边际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总产量)=总产量的增量/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量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三种的关系(图)
三、规模经济
(一)规模经济——全部生产要素(整个生产规模)同时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
(二)规模经济的两个方面
内部的内在经济:
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是,由于内部自身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分工精细、购买大型设备)
内在不经济:
反之(管理)
外部的外在经济:
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生产者所带来的收益增加(运输、人才)
外在不经济:
反之(竞争加剧)
(三)规模收益的变动和适度规模
1、规模收益递减——生产规模扩大后,收益增加的幅度小于规模扩大的幅度
2、规模收益递增——大于
3、规模收益不变——相等
*适度规模(图)
第二节成本与收益
一、成本
(一)成本与机会成本
成本——生产费用,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支出
机会成本——不是生产者实际支出的成本,是决策者进行决策时必须认真考虑的现实因素
(二)成本的种类
1、显性成本——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生产要素时,生产者根据合同支付给生产要素所有者的费用(工资、租金、购买原料的费用等)
隐性成本——生产者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形式上是没有形成合同规定支付报酬义务而实际上必须支付的要素使用费用。
(使用自己房屋的租金,自己的工资)
2、会计成本——指生产者在会计帐册上反映的在生产过程中按现行市场价格已经直接支付的,或者有义务在某个未来时期必须支付的一切费用(现形成本)
经济成本——生产者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3、固定成本——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厂房、机器折旧)
可变成本——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是生产者为可变要素所支付的全部费用。
4、私人成本——个别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支付的一切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生产者的生产经营活动给社会带来的不同影响而使社会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者可以获得的收益。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社会外在成本-社会外在收益
5、总成本——是生产者生产某特定产量的产品或劳务所需要的成本总额
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
边际成本是生产者增加一单位产品或劳务的生产而增加的成本
边际成本=总成本的增量/产量的增量
(三)短期和长期分析
长期情况下:
1)没有固定成本,因为所有生产要素都要调整
2)最优工厂和最优产量
3)成本最低
二、收益——生产者销售产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收入。
总收益=平均收益X销售量=单位产品或劳务的平均售价X销售量
平均收益=总收益/销售量
边际收益=总收益增量/销售量增量
(二)总收益与需求弹性
当需求弹性大于1,即富有弹性时,价格下降,总收益增加;
当需求弹性小于1,即缺乏弹性时,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
第三节生产者决策
一、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图)
二、生产者的目标:
利益最大化
第八章现代企业制度
第一节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一,产权清晰:
所有权以股权的形式得以明晰
第二,
权责明确:
出资者具有决策权和收益权,破产时,以投资额为限负责
生产者完成工作得到工资
经营者管理企业,对投资者负责,根据绩效获得奖励或惩罚
第三,政企分开: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第四,管理科学:
运用科学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基础27869 重点 基础 27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