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适应训练3.docx
- 文档编号:25398830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0.06KB
高考历史考前适应训练3.docx
《高考历史考前适应训练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前适应训练3.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前适应训练3
2018年高考历史考前适应训练3
一、选择题
1.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
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解答】“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表明这种“分封”的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故D正确;
西周并未形成君主专制,故A错误;
“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并不能说明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故B错误;
西周并未实现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故C错误。
故选:
D。
2.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俗之所贵,主之所贱。
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
”晁错意在( )
A.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B.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D.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解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现象,意在强调政府加强对经济政策的调整,故C正确。
AB材料均未涉及,故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对官员以及百姓趋利心理的批判,故排除D。
故选:
C。
3.李世民死后,其才人武则天被李治纳入宫中,封为昭仪,最终成为皇后。
其实整个唐代妇女改嫁非常普遍,包括皇家公主、达官贵妇、皆无禁忌。
这反映了唐代( )
A.儒家正统地位动摇B.纲常伦理败坏
C.自由开放时代风貌D.市民阶层兴起
【解答】唐代儒家仍占正统地位,只是受到了佛道的挑战。
故A项错误。
封建纲常伦理没有败坏,不符合史实。
故B项错误。
材料“整个唐代妇女改嫁非常普遍,皇家公主、达官贵妇皆无禁忌”体现了自由开放之风。
故C项正确。
市民阶层兴起是在宋代,与材料时间不符。
故D项错误。
故选:
C。
4.宋代农学家陈敷说:
“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
元代农学家王祯说:
“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代农学家沈氏说:
“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
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
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
【解答】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均体现了要多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中的精耕细作的特点,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人多地少的矛盾,故A项错误。
CD两项均与材料无关,应排除。
故选:
B。
5.明代赋税包含田赋、盐课和杂色收入,国际贸易税归类于杂色收入。
据统计,1570-1590年前后明朝国际贸易税收仅为7万两白银,仅占杂色收入378万两白银的1.86%;占田赋、盐课等在内的收入的0.22%.这一情况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朝贡贸易不能持久进行
B.中国逐渐放弃对海洋的经营
C.政府财政负担不断加重
D.民间海外文化交流受到抑制
【解答】上述这组数据显示国际贸易对整个社会的贡献极为弱小,这表明了国际贸易经济贡献远小于政治贡献,因而当明廷通过宏大的远航达到政治目的以后,其自身内耗性的负向影响便凸现出来,这就意味着明朝不可能持久地将朝贡贸易持续下去,也就预设了明廷对远海经略的放弃,故B正确,A错误;
C与题意无关,排除;
D的结果是题干中的现实,故D与题干的逻辑关系不对,排除。
故选:
B。
6.鸦片战争前,包世臣指出:
小民计工授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于钱数,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银折,银价高则折钱多;(于是)小民重困。
依据材料可推知( )
A.鸦片走私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B.银贵钱贱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是鸦片战争之前,白银价格上涨,这主要是由于当时英国人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材料没有体现出小农经济瓦解的信息。
C.材料看不出,白银是主要的流通货币。
D.材料反映的信息是由于银价比较贵,所以导致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并没有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获得了优越的条件。
故选:
A。
7.1896年,李鸿章曾受命出使欧美,其公开所奉的训令为:
“一、代表中国皇帝参加沙皇加冕典礼。
二、为俄、德、法出面干涉,因而收回辽东,向他们正式道谢。
三、向维多利亚女王和美国总统递送问候信。
四、向西方列强呼吁修订关税税则。
”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
据此可知李鸿章此次出访的主要背景是( )
A.联络俄英法等钳制日本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C.清帝国的财政陷入困境
D.各国面临贸易壁垒提升的风险
【解答】由材料“实际上在每个国家都探讨了税则改革的问题”可知,税则修改,提高关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才是其出行的主要目的,究其原因在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清政府财政问题日益严重,故C项正确。
ABD均与材料无关,应排除。
故选:
C。
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制定和通过了一系列计划和议案,如1928年的“基本工业建设计划”、1931年的“实业建设程序案”、1933年的“实业四年建设计划”、1937年的“中国经济建设方案”等。
这些计划和议案的制定( )
A.化解了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冲击
B.加强了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
C.阻止了日本对华北地区的渗透
D.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答】材料表明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干预的加强,故B正确;
A“化解了”说法不正确,排除;
1935年华北事变的发生,说明C说法不正确,排除;
材料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无关,故D错误。
故选:
B。
9.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
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
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反映了( )
A.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
C.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形成
D.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解答】A是1965年,排除;
由时间“1953-1957年”可知,当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批劳动者和建设人才,所以出现“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和“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故B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排除CD。
故选:
B。
10.梭伦司法改革前,只有受害人才能提起诉讼。
改革后,授予了任何人自愿代替受害人要求赔偿的权利,即赋予了雅典所有公民可以代表他人起诉的权利,为保护雅典的一些弱势群体(妇女和外邦人)提供了法律依据。
这( )
A.表明雅典法律仅保护雅典公民
B.有利于城邦内部稳定团结
C.表明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D.标志着雅典成文法的诞生
【解答】由“赋予了雅典所有公民可以代表他人起诉的权利,为保护雅典的一些弱势群体(妇女和外邦人)提供了法律依据”可知,梭伦司法改革有利于城邦内部稳定团结,故B正确;
A与“保护雅典的一些弱势群体(妇女和外邦人)”不符,排除A;
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是在伯利克里时期,排除C;
材料无法体现雅典成文法诞生的信息,排除D。
故选:
B。
11.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
这一作品( )
A.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
B.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
C.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
D.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
【解答】A.材料强调的核心意思是具备军国主义色彩,选项与材料不相符。
B.材料没有体现出普鲁士邦国的特殊地位。
C.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突出军事力量在德国统一和后来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D.材料没有体现出德国宪政体制的特征。
故选:
C。
12.表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失业人数最高点(万人)
物价变化(%)
1953-1954
9.1
393
-0.4
1957-1958
13.5
508
+4.2
1960-1961
8.6
500
+1.6
1969-1970
8.1
503
+6.6
二战后美国经济危机出现新变化,根据表3,该变化是由于( )
A.经济危机的危害程度降低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
C.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形成
D.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的兴起
【解答】A.材料中,1957年到1958年的数据反映了危害是比较大的。
B.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所以在经济危机面前对危机的破坏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C.材料体现不出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和特点。
D.知识经济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
故选:
B。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2《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墨子》
《论语》
《韩非子》
信鬼神
信亦不信
不信鬼神
兼相爱,交相利
仁爱;由己及人
无爱;利己
信奉天意
信奉天意
不信天,信暴力
反对奢靡
礼:
享受与节制
张扬私欲
崇奉圣人
崇奉圣人
反对崇圣
尚贤能
举贤才
不尚贤,以术御臣
崇尚教化
教罚并用
崇尚法治
材料二:
表3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人物、学派
主要观点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守法即正义、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
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
亚里士多德
强调理性,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
斯多亚学派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生而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
与墨家、法家相比,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西方人文精神的要素。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
【解答】
(1)第一问的主张,墨子的主张据材料一“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奢靡”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法家的主张据材料一“无爱;利己”、“张扬私欲”、“崇尚法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第二问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墨家和法家思想的不足方面加以回答,得出其不能成为主流的原因;结合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满足统治者的需求的史实回答其能成为主流的原因。
(2)第一问的要素,依据材料二“守法即正义”、“依智慧”、“强调理性”、“人生而平等”加以概括即可。
第二问的不同点,由材料一“由己及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关注集体,强调德治;由材料二可以得出西方关注的是人的个体,强调理性,平等自由等。
故答案为:
(1)主张:
墨家:
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法家:
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
为何成为主流:
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爱无差等,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
法家:
偏重功利,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
儒家,既讲德治,也讲功利,又吸收法家思想,是偏于道德的中庸政治;经西汉董仲舒改造后更加符合君主专制需要,并经汉武帝认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
(2)要素:
理性、智慧、求善、守法、人生而平等。
不同点:
价值取向不同。
儒家:
以集体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西方:
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关于思想史的研究,有两种方法:
①通过对一种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主张的一致性探究,明确它的思想主旨;②通过对一种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主张的差异性探究,明确它的外部动力。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解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中国儒学发展历史、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西方经济思想发展历史以及自然科学思想史等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
选择①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把人性从神性中解放出来,追求现世的幸福;宗教改革倡导在宗教领域实现人的信仰自由和得救的自主权,否定教皇的权威,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抨击封建制度及其思想,倡导自由、平等、民主、科学,追求人本身解放。
)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主旨是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追求人的解放和幸福。
选择②
文艺复兴发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是早期资产阶级对天主教神学束缚不满而掀起的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运动;罗马教会的压迫剥削日益激化西欧的社会矛盾,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从而导致了否定教会权威,倡导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出现;(启蒙运动是发展壮大的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和教会压迫的不满,以理性为武器而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
)因此,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的变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15.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在成立后,采取了统一财政、集中财权的政策,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
这次税制改革,从1927年开始实施,前后将近10年。
其主要内容包括:
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
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
同时,为着手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开征了所得税,为建立直接税体系奠定基础。
税制改革是因民政府前期意又重大且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
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
--朱雅丽《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与政府财力分析(1927-1937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国民政府前期税制改革的意义。
【解答】
(1)本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按照资本主义的财政税收理论,着手新的财税制度的建设”可以得出学习西方;“划分国地税,收回关盐两税主权,修订海关税则,改革盐税制度,裁废厘金、创立统税,整理田缺和开征新税”可以得出涉及面广;“至1936年,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关税、盐税、统税为主体的国家税系统和以田赋、营业税、契税为主体的地方税系统。
同时,为着手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于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开征了所得税,为建立直接税体系奠定基础”可以得出分步实施;形成了新税制体系;“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可以得出进步与落后并存。
(2)本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税制改革是因民政府前期意又重大且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
它虽然是国民政府迫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来说,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变革”,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意义是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抗战作了一定准备。
故答案为:
(1)学习西方;涉及面广;分步实施;形成了新税制体系;进步与落后并存。
(2)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巩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为抗战作了一定准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考前 适应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