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5397207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101.05KB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docx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初中世界历史教案
(九年级下册)
泸州七中 历史教研组
第五学习主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过程和方法:
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
→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2)法德矛盾:
源于什么战争?
(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遗留问题)
(3)英德矛盾:
英国的外交政策:
“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
“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
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
时间:
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
组建目的:
对付俄国、法国 原则:
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
三国核心:
德国
2.三国协约(英法俄):
时间:
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
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
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
巴尔干地区
三、教学小结(提问、写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名称、组成国,
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 5、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
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板书设计】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
1.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
2.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作业】课后复习、预习。
【教学反思】:
第2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和大战的爆发,欧洲三条战线,西线三大战役,俄国革命和退出大战,美国的参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后果、性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从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能力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帝国主义是世界大战的根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罪恶的战争,俄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性质和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帝国主义的本性→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一战的爆发
(一) 萨那热窝事件—大战的导火线
在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明争暗斗中巴尔干半岛是争夺尔干半岛,的焦点。
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展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思考:
20世纪的巴尔干半岛是不是已成为火药库?
(展示《一战前的巴尔干半岛形势图》
播放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杀的资料片:
两声清脆的枪响,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这就是引发第一次世界爆发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小结:
萨拉热窝事件的时间、地点、与一战的关系
(二)大战的开始和主要战役
1.大战爆发的标志和交战双方、双方对阵形势(地理位置、兵力部署、军事计划)
2.欧洲战场的三条战线和主要战役:
3.凡尔登战役(一战转折点)和索姆河战役
战争很快到了1916年,双方都认为这一年是关键的一年,都想给对对以致命一击,赢得战争。
因此,战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这一年西线双方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役,这就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
(播放相关资料片,结合战争的损失讲解战争的罪恶性,讲述两次战役中新式武器如飞机、坦克、毒气弹的运用。
)总之,尽管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仍却没能置对方于死地。
1916年重点在西线的战事又陷入了僵持中。
凡尔登战役的历史意义:
一战转折点
(三)战争的结束
1916年冬季不知不觉来临了。
这个冬天欧洲人感觉特别冷。
战争进行了两年多,仍然不见分晓,双方都深深地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无力自拔,元气大伤,继续厮杀下去,已是力不从心。
(播放欧洲1916年前线和后方的严重困难情况资料片)很快,1917年的几件大事把战争引向了结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把最终引发战争结束的大事归纳出来,教师总结。
)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7年)
2.美国参战(1917年)
3.一战的结束(1918年11月)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交战各国都发生了革命运动。
1918年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发动了起义,德皇外逃,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争发动者终于落得了可耻的下场。
(展示福煦车厢,略微讲解,后引导学生归纳出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一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4.一战的性质和影响
结合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美国的损失情况的资料片,归纳并总结出这次战争的影响和性质。
(播放资料片:
一战参战国家、人口、经济损失等,引导学生归纳性质:
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影响:
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损失。
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教学反思】:
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和思想文化
第1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英国科学家牛顿和达尔文的突出成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伟大贡献
辨别
能将伏尔泰的启蒙思想、物理学的牛顿三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人物及其贡献“对号入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提取信息探究
伏尔泰为什么要替卡拉辩护?
由此可见欧洲启蒙思想包含着哪些进步主张?
在“科学的革命”中,课本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
他们各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分层解疑迁移
请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欧美近代科技的发明创造为什么能够获得累累硕果?
这些成果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人文
素养
学习上述思想家和科学家的宝贵精神和崇高品格,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为了科学事业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教学重点:
科学的革命
教学难点:
自然科学专业知识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在“科学的革命”中,课本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
他们各自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2.欧美近代科技的发明创造为什么能够获得累累硕果?
这些成果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课文介绍了哪几位科学家?
他们各自做出了哪些杰出贡献?
(运用课件展示科学家画像,引导学生识图知史,并通过“接龙”,实现知识迁移)
科学家
主要成就
牛顿
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的创建、机械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达尔文
写《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打击神权统治的根基
爱因斯坦
创立相对论,打开原子时代大门,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万有引力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乘积成正比,跟他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F=G )惯性定律: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加速度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外合力的方向相同。
(F合=m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F=-F)²狭义相对论:
物体的能量相当于质量与光速(30万千米/秒)的平方的乘积,即E=mc。
广义相对论:
物质间所存在的万有引力,是由于物质的存在和分布使时间和空间的性质不均匀(时空弯曲)而引起的。
2.欧美近代科技的发明创造为什么能够获得累累硕果?
(课件演示科学家语录,先组织学生英译汉,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回答,最后由教师归纳答案)牛顿:
“IfIhaveseenfartherthanothers,itisbecauseIwasstandingontheshouldersofgiants.”(如果我看的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爱因斯坦:
“Trynottobecomeamanofsuccessbutrathertrytobecomea manofvalue.”(不要希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自由阅读卡·居里夫人在实验”(提炼新的放射性元素——镭)
A.科学家辛勤忘我地实践和探究,推动了科技进步。
科学家的个人努力起了重要作用。
B.人们挣脱了封建神学束缚,敢于积极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促进了科技进步。
思想自由是主要因素。
C.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明和创造,这是根本原因。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教学反思】:
第2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
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
辨别
启蒙思想,能将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对号入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提取信息探究讨论
列宁为什么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梵高的《向日葵》具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说《英雄交响曲》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永恒的生命力?
分层解疑知识迁移
你知道托尔斯泰在俄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
梵高的人品怎样?
他的绘画作品有什么艺术魅力?
贝多芬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
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人文素养
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成果,树立国际意识;应该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努力改造不合理社会,严谨治学、热爱生活;自尊自强、富于正义感。
教学重点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教学难点 托尔斯泰晚年对“平民化”道路的选择
教学过程
一、启蒙思想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订。
”这些内容出自哪个国家的哪个文件?
(法国《人权宣言》)
2.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美国也发表过哪些类似的文件?
3.教师指出:
欧美资本主义能够产生和发展,除了政治经济因素之外,还离不开思想文化因素。
4.欧洲启蒙思想包含着哪些进步主张?
(运用课件组织学生“接龙”)
思想家
主要主张
伏尔泰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卢梭
否定封建王权,人民有权推翻那些胆敢撕毁社会契约的统治者
孟德斯鸠
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5.启蒙思想家这些主张的作用怎么样?
6.请联系中国实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A.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为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文学艺术成就
教师指出:
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也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同样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学生读书、表格整理本课内容。
2.列宁为什么称赞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它们在俄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
2.梵高的人品怎样?
他的绘画作品有什么艺术魅力?
3.贝多芬怎样“扼住命运的咽喉”?
哪一首乐曲标志着贝多芬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三、组织学生探究
文学巨匠(展示相关图片,再现历史情境,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
1.[设问自答]近代文艺为什么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一定的社会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基础之上,近代世界激烈的社会变革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探究:
“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是真实的:
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要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这句话说明梵高的成功之路是怎么走出来的?
贝多芬说:
“Iwilltakefatebythethroat.Itwillnotbendmecompletelytoitswill.”
【教学反思】
世界现代史:
第一学习主题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
3、过程与方法: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一些带有原则意义的理论和实践,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教学过程】:
导入:
1、故事《一个诚实的孩子》导入列宁,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进入新课学习。
2、回忆一战内容,设问“对于一战的结束,俄国起了什么作用?
”
3、考考你“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建立的?
”
一、十月革命
(本课的重点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
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而十月革命是这一探索的开始。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此,只有讲清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意义。
)
说一说:
二月革命的时间、参加者、结果和性质。
议一议:
二月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指导学生分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政局的复杂性、特殊性和暂时性。
认识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
线索梳理: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历史背景、经过、发展、结果。
(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结合课本思考;使学生认识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
这场起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领袖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革命取得胜利的必然性。
)
动动手:
让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将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从时间、革命任务、性质、结果几个方面对比,增强知识的系统性。
)
历史小沙龙:
归纳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
再与临时政府的措施进行比较。
(说明两个政权的不同性质及其所产生的不同后果。
)
故事会:
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三年国内战争极其艰苦,胜利来之不易。
)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议一议: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要强调革命的首创性;再帮助和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成立的背景等历史内容,使学生深刻领会十月革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巨大推动作用。
)
思维拓展:
如何看待革命时代的列宁。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
正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才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
【教学反思】:
第2课 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一、【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
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主要表现为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过度集中、缺乏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新经济政策
难点: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
1.历史剧《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焦点访谈:
和平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否合时宜。
(让学生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一试身手:
让学生设计一条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
线索梳理:
新经济政策。
(背景、时间、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
(新经济政策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
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俄国国情决定的。
在相对落后的情况之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阶段,即在一个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工农联盟后,再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它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列宁的这一创新精神直到今天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
2、苏联的成立:
你知道吗:
观看苏联地图、说明苏联国徽的含义、听苏联的国歌。
(让学生了解这已是一个历史名词,存在时间是1922~1991年。
当时苏联的成立,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合作,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防事业的发展。
到1991年,苏联解体。
)
想一想:
区别沙俄、苏俄、苏联三个名称的不同。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包括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
小组讨论:
搜集苏联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工业方面的成就。
讨论取得成就的原因。
(原因是实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除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之外,还有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
知识梳理:
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
粮食收购危机,导致了政府实行农业集体化。
若将小农经济改为集体农庄,国家便能随意收购粮食,从而解决粮食问题。
因此,为进一步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苏联开始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议一议:
农业集体化的进步之处及出现的问题。
思考与讨论:
苏联的经济政治体制特征;给我们什么启示?
动动手:
列出1917~1936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教学反思】:
第二学习主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1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国际关系,只要求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并对由此形成的一次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
1、导言框中《福熙车厢》的介绍,回顾一战的性质和结果。
2、引导回忆中国“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3、历史影片《我的1919》片段。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想一想:
参加会议的27个国家地位为什么不同?
2.议一议:
针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受益者是谁?
对德国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3.说一说:
凡尔赛体系的含义。
教师应对“新秩序”进行适当的讲述:
首先,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的欧洲》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历史地图,比较两幅地图中欧洲各国疆域的具体变化,以加深对“欧洲统治的新秩序”的理解。
德、奥、匈、保、土五国的疆界因割让而缩小,原俄罗斯、德意志、奥匈三大帝国统治下的中欧和东南欧地区新成立了一批独立国家;
其次,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西亚统治的新秩序,奥斯曼帝国已经解体,它原先统治的阿拉伯地区,在委任统治的名义下成为英法的殖民地;
最后,凡尔赛体系还确立了帝国主义在非洲统治的新秩序,英、法等国瓜分了原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
5.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的真实目的。
(瓜分战利品和建立战后新秩序。
)
二、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
1.主要包括华盛顿会议的召开、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会议的影响等几个主要问题。
2.想一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召开了巴黎和会,为什么还要召开华盛顿会议呢?
3.小组讨论:
(展示《中国历史》中《列强瓜分中国形式图》)《九国公约》是否改变了中国的地位?
4.思维提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含义及作用。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
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
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与美国再决高低。
动动手:
对比一下,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时间、地点、操纵国、涉及的地域方面有哪些不同?
【教学反思】:
第2课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教学重点和难点】经济危机的爆发 罗斯福新政
【教学过程】:
导入
1、展示《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图,失业者身上的广告牌是什么意思?
谁能说说?
2、复习旧知:
一战”后资本主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川教版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完整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