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案1.docx
- 文档编号:25394167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89.75KB
《穷人》教案1.docx
《《穷人》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穷人》教案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穷人》教案1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穷人(人教部编版)
13穷人
文本分析:
本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穷人》一文的创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剥削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败坏;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
《穷人》这篇小说就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高尚品德。
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学习本文,重点是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本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把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情感作为重点,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情感的体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要重视朗读,教师最好提前进行朗读备课,以读为主线,通过诵读体味,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教学目标:
1.会写16个生字,重点理解“抱怨、倾听、忧虑、自作自受”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1.会写“汹、涌、澎、湃”等1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渔夫、轰鸣、抱怨、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穷”。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从文中找出表现穷人“穷”的句子,体会桑娜和渔夫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利用课件播放风声、雷声、波涛轰鸣声、嘶哑的钟声,学生静静地感受。
导语: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沉浸在对课件创设的情境的种种猜测中。
)听到这些声音,我们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就在这样一个狂风呼啸的夜晚,几个穷人间发生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2.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穷人就是生活穷苦的人。
)
3.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他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穷苦劳动人民。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穷人》是托尔斯泰晚年所著,是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而成的一篇短篇小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2)边读边思考: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中必然要有人物,课文写了哪些人物?
围绕这些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
2.教师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
★生字过关:
读、写。
汹涌澎湃溅熄困唉淋嘿糟霉嘛喃皱勺
★词语过关:
读、记、写。
渔夫轰鸣心惊肉跳沉思风暴抱怨倾听
探望照顾敲门阴冷宁静脸蛋自作自受
清新湿淋淋渔网糟糕倒霉忧虑
★根据词意,选词填空。
(1)形容健康强壮的身体。
(魁梧)
(2)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忐忑不安)
(3)形容水势浩大,不可阻挡,也用来形容人的感情十分激动。
(汹涌澎湃)
(4)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
(自作自受)
(5)形容脸色黑中带黄。
(黧黑)
3.指名说一说本文的人物、事件。
几个穷人:
桑娜、五个孩子、渔夫、西蒙、两个孩子。
主要人物:
桑娜、渔夫。
情节概括:
桑娜和渔夫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不顾家庭困难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
4.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
①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②画出让你感触最深的语段。
③在小组中交流令你感动的语段,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时,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3)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评。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
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
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三、再读课文,学文悟“穷”
过渡: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穷人》,可老师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全文除了题目之外,文中没有一个“穷”字,那么作者是怎样把“穷人”的“穷”给写出来的呢?
你又是从哪里感受到他们的“穷”呢?
请细读全文,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句子。
2.教师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归纳(课件出示归纳要点),完成填空练习。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3.教师小结。
小结:
他们屋内的装饰,他们的吃穿,他们没日没夜地忙碌于生活,都让我们感受到了穷人生活的艰难和困苦。
这也正是文学巨匠写作手法的精妙所在,不见一个“穷”字,可是“穷”又无处不在。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交流的方法,掌握了生字、词语,也简单地梳理了课文的脉络、划分了课文的层次。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对桑娜和渔夫的“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个“穷”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但物质上的匮乏绝不能说明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也是贫乏的,大家要记住这一点。
同学们,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贫穷、艰辛啊!
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但是他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
贫穷虽然暂时无法改变,但他们除了穷,却还有世间最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善良、勤劳、充满爱心,拥有了这些,我们还能说他们是一无所有的穷人吗?
下节课,我们就去文中细细体会桑娜和渔夫那“富有”的一面。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
2.深刻理解穷人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回顾复习,加深理解。
(1)指名说一说: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他们每天只能填饱肚子,吃的是,菜只有。
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渔夫身体,冒着出海打鱼,而桑娜自己也地干活,才能维持的。
)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贫穷,而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她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走进桑娜的家,感受她的勤劳。
(1)默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屋内环境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屋外环境的词句。
思考:
屋里屋外分别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出示描写屋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词语,学生交流感受。
屋外:
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波涛轰鸣狂风怒吼
屋内:
温暖舒适炉火未熄干干净净闪闪发亮
预设:
生1:
我感觉屋外非常可怕,汹涌的海浪仿佛要把一切撕裂似的。
生2:
但桑娜的家里却非常温馨,又干净又暖和。
生3:
桑娜家的地“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可见桑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个勤劳的人。
生4:
我觉得屋外的环境很恶劣,却更加突出了桑娜家的温馨。
就比如我在下雪或刮大风的冬天里却觉得家里特别温暖一样。
生5:
渔夫在这样恶劣的天气环境下还出去打鱼,可见他们家真的很穷。
这里的环境描写也突出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4)教师小结,加深理解。
小结:
渔夫家虽然很穷,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而舒适,这里运用了环境描写和对比描写衬托出了桑娜家的温暖。
但是大家还要注意到小说的创作背景,老师还觉得这里的描写有象征意义。
在黑暗统治下的穷人们就像这暴风雨中一座破旧的小屋,就像这汹涌浪涛中的一叶小舟,孤苦无依。
正因为这样,桑娜家里的温暖才显得那样的难能可贵。
2.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感受她的美好品质。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桑娜沉思: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第2自然段)
②“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
”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
”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
进去看看吧!
”(第3、4自然段,可归为一处)
③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
“不,没有人!
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
(第9、11自然段,可归为一处)
预设: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提示有心理活动的词,如“沉思”“想”“忐忑不安地想”。
(2)学生分组交流找出的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子,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从第一处心理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桑娜一家的贫穷。
但面对贫穷,桑娜是什么心态?
(面对贫穷,桑娜还在感谢上帝,因为孩子们都健康,所以她很感恩,而非抱怨。
可见她是一个乐观、知足的人。
)
②从第二处心理描写中,我们除了能感受到西蒙一家的贫穷,还能感受到什么?
(桑娜对邻居的关怀、同情,正是这份关怀驱使她在深夜去西蒙家看一看。
)
③“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
从中可见桑娜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心神不安,可根据字形来理解词义。
忐忑,心上各有一个上下,表示心里不平静,七上八下的。
可见桑娜此时的心情很复杂。
)
(3)通过比照心理描写的特别之处,聚焦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
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简单交流了这几处心理描写,大家觉得写得最与众不同的是哪一处呢?
对,就是第9自然段的心理描写。
这一处心理描写到底特别在什么地方呢?
为什么它能够一下子吸引我们的眼球呢?
请大家再把这一处心理描写读一读,再说一说。
预设:
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一处心理描写的标点符号很特别,有问号、感叹号和许多省略号;学生可能会读出这段文字中的矛盾、担心的复杂情感。
思考:
①你能读出桑娜的哪些心情?
试着用表现心情的词写写旁注。
(学生默读、写旁注、交流。
心情可能是害怕、纠结、担心、不知所措、矛盾、急切、六神无主……)
②你们是从哪些地方读出这些心情的呢?
请选择一两处句子,反复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捕捉闪光点进行放大,引发思考。
)
预设关键句1: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师:
你重读了“够他受的了”,你体会到了桑娜怎样的心情?
生:
我读出了桑娜的忧虑之情,因为他们家养五个孩子已经很辛苦了,再多养两个,丈夫和自己的担子更重了,怎么可能不担忧呢?
预设关键句2: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
大家说说,他把哪一个字读得特别有力?
(揍)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有力?
生:
读第一个“揍”,我感受到了桑娜害怕的情绪。
但第二个“揍”的心情又不一样了,这时她下定了决心,做好了挨揍的准备,为了救孩子,她宁可被丈夫打。
(师生共同读这几句话,注意把桑娜从害怕到做好准备、下定决心挨揍的心情读出来。
)
③再读这一处心理描写,感悟桑娜的“忐忑不安”,提醒学生注意省略号的作用。
朗读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注意省略号的停顿)——学生自由练读——师生合作读。
明确: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那么艰难,丈夫的负担是那么沉重,西蒙的两个孩子又是那么可怜,当她对丈夫的挚爱和对孤儿的同情这两种情感不能兼容时,心里产生了矛盾。
过渡:
托尔斯泰不愧是擅长描写心理活动的大师。
寥寥几笔,加上几处特别的标点就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他想告诉我们桑娜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
善良、淳朴、富有同情心。
)
3.走近桑娜和渔夫,感受他们的心意相通。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12—27自然段。
(2)找到对话中的几处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思考:
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
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集体交流。
明确:
有两处沉默。
第一处在第20自然段。
面对刚从死亡中挣扎回来的丈夫,桑娜不知道如何告诉他收养孤儿的事,只能不作声。
而渔夫还沉浸在与海浪搏斗的恐惧中,心里尚存余悸,看到妻子沉默,所以也一时无语。
第二处在第23自然段。
一方面桑娜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可怜的孩子而感到难过与沉重。
另一方面桑娜把事情告诉了渔夫,她在等待丈夫的决定,所以又沉默了。
过渡:
刚才,我们在体会桑娜的品质时,抓住了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句段。
那么,要体会渔夫的品质,你们认为应该抓住哪个段落来体会呢?
(3)指名发言,出示句子,进行探讨。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
①议一议:
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
他“忧虑”些什么?
明确:
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待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
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加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②说一说:
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后,最后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把孩子抱来。
)
③感受写法:
这一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对渔夫进行了描写?
(神态、语言、动作。
)
④理解句子: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
A.换词法理解“熬”字。
(可换为“挺、度、顶、坚持、克服”。
)
B.讨论:
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
(“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
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
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然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
⑤读一读:
语速由慢到快,语气由迟疑到坚定,读出渔夫内心做决定的过程。
(4)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的品质。
①听了丈夫的话,桑娜为什么“一动不动”?
试着体会她此时的心情。
②再读文字,看课本插图,想象当时的画面,说说渔夫会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
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动、兴奋和快慰中。
这“一动不动”的反应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静又不平静的效果,读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桑娜虽然没有和渔夫商量就把孩子抱回来,但渔夫和她的想法是一样的,看到熟睡的七个孩子,妻子的善良也让渔夫开心、感动。
(5)师生共同总结。
教师:
在抱回孩子这件事上,桑娜和渔夫商量了吗?
(生:
没有商量)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却完全一致,这叫什么?
(生:
不谋而合)这也说明他们夫妻两人那颗善良的心是相通的。
4.走近细节,挖掘易被忽略的文本意蕴。
(1)容易忽略的时间点。
过渡:
《穷人》这篇文章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琢磨。
每一次阅读可能都会有些新的发现。
我们先来说说大家可能忽略的时间点,请大家找出文中表明故事展开的时间的语句。
学生寻找: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睡觉还早。
”
质疑:
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为什么说“睡觉还早”,这时不是已经很晚了吗?
明确:
我们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穷人的“穷”,但“睡觉还早”四个字更能道出穷人之穷。
桑娜之所以觉得“睡觉还早”,是生活所迫。
往常这个时候,丈夫肯定还没有回来,所以睡觉还早;自己也总是一直缝缝补补,所以睡觉还早;等丈夫回来,桑娜还得与丈夫一起清理渔具,所以睡觉还早。
而这对贫穷的渔家夫妇就这样起早贪黑地拼命劳作,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见他们的生活很艰辛。
这四个字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
(2)走近容易忽略的人物形象。
过渡:
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是谁?
对,是桑娜和丈夫。
但是他们是文中仅有的“穷人”吗?
不,还有西蒙。
西蒙在这篇文章中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她悲惨的命运是那个时代众多可怜人的缩影,作者写她仅仅是为了表现她的悲惨吗?
大家再仔细读一读第7自然段,你们还感受到了什么?
思考:
①西蒙爱孩子吗?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文中写道:
“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西蒙临死的时候,想抓住什么呢?
明确:
西蒙知道自己挨不过这个晚上了,用自己身上唯一可以取暖的旧头巾、旧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既写出她们家触目惊心的穷,更写出“穷”背后深沉朴素的母爱。
在她临死前,她既绝望又痛苦,自己死了,两个孩子怎么办?
所以她想抓住命运,想让死神放过自己;她也想抓住一点什么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活下去。
三、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过渡:
同学们,课文中描写桑娜,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展开的。
通过她复杂的心理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她从忐忑不安、害怕、自责到坚定的复杂心情,使得人物的形象更真实、饱满,也让我们的心跟着一上一下。
心理描写是描写人物时常用到的写法,我们也要掌握好这一描写方法。
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二选一)
小练笔1: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呢?
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小练笔2:
西蒙临死前把自己的旧头巾、旧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给他们取暖,可见对于死亡,西蒙显然是有预见的。
那么,在临死前,她可曾想到把自己两个可怜的孩子托付给邻居桑娜?
这个善良的母亲一定会想到的,但她却没有那样做。
她会有怎样复杂的心情呢?
请你想象一下,写一写。
2.指名读话,集体评议。
四、课堂回顾,拓展阅读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走近了桑娜,走近了渔夫,走近了西蒙,也走近了文章中易忽略的细节,感受到了穷人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感受到了文字中蕴含的深意。
这个故事读来既让人难过,又让人心生温暖。
难过的是,在那黑暗的时代里,穷人那么努力,却依然贫困无助;温暖的是,穷人虽穷,却保持着一颗金子般的善心,这善心,足以抵御贫穷、黑暗。
如果还有后续的故事,我们相信桑娜一家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
这节课上我们感受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也体会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大家的表现都不错,
2.拓展阅读。
(1)读一读雨果的叙事诗《穷人》,可将其与本课对比,感受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2)可读一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如《启蒙课本》《俄罗斯读物》等。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抓住文中的省略号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师:
标点符号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多处运用了省略号来突出人物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文中的省略号,看一看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
“她忐忑不安地想: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现了桑娜的忐忑不安,此时她的内心是惧怕、忧虑的。
师:
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明了桑娜的思绪既不连贯,也没有了条理,真实地反映出桑娜的心理活动,突出了桑娜善良的品质。
生: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略去古钟敲打的次数。
丈夫在恶劣的天气出海打鱼,深夜未归,桑娜不知道丈夫是否安全,因此内心十分焦急,衬托出了桑娜等待丈夫时焦急的心情。
师:
你说得真好,这里的省略号省略的是钟声的递增次数。
生: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对打鱼过程中不幸遭遇的省略。
渔夫刚从海上惊险的经历中回过神来,就来关注桑娜。
师:
这个省略号的前后意思不同,表示的是语意的跳跃。
生:
“我?
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桑娜听了丈夫的问话,非常紧张,原想说出抱回孩子的事,但是又顾虑重重,所以说话吞吞吐吐,在紧张中用“缝缝补补”敷衍过去。
师:
这处省略号表示桑娜说话结巴,欲言又止,充分体现了桑娜的矛盾心理。
师:
文中共使用了十三个省略号,每一处都有着独特的含义。
这些省略号对突出人物的特点,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赏析: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
《穷人》这篇课文里使用了十三个省略号,每一处对表现渔夫和妻子桑娜的高尚品质以及加强文章的思想感情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教学中将这些省略号集中在一起学习,让同学们进行辨析,一是了解了省略号的用法,二是进一步体会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高尚品质。
◆揣摩心理活动,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师:
同学们,善良的桑娜出于对孤儿的同情和关心,毅然把他们抱回了家,并让他们与自己的五个孩子睡在了一起。
看着七个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桑娜又想到了哪些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9—11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
师:
桑娜在等待丈夫回来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生:
桑娜在想丈夫回来后会说什么呢?
她担心丈夫会不同意收养两个孤儿。
生:
桑娜在想丈夫回来后可能会责备她,骂她多事,不关心家庭,给家庭带来困难。
生:
桑娜觉得这样做给丈夫增加了压力,有点对不起丈夫。
生:
桑娜在想丈夫会因为收养孤儿而揍自己一顿。
她觉得自己被揍一顿也好,让丈夫出出气,这样就可以收养孤儿了。
生:
桑娜在想丈夫回来后,怎么把自己收养孤儿的事情告诉丈夫。
她觉得不好说。
师:
在短暂的时间里,桑娜围绕收养孤儿的事想了很多很多。
怎么读好表现桑娜这些心理活动的语句呢?
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9—11自然段。
)
师:
你觉得要读好这几段,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
这几段中省略号比较多,要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生:
这几段中感叹号与问号也很多,要注意这些语句的语气。
师:
那么请同学们根据同学的提示再练一练,然后挑自己读得最好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
(学生朗读。
)
赏析: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钻研文本,走进文本的语言世界中去,用心研读,体味情感,才能为文本而感动,进而获得体验,感受人文。
而进入文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细读文本。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一次次阅读去揣摩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走进她的内心世界。
这样学生透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便触摸到了人物的心灵美。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穷人人教(部编版)(3)
教学要求:
1、使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穷人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