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物质的转化.docx
- 文档编号:25391742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32.47KB
第5节物质的转化.docx
《第5节物质的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节物质的转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5节物质的转化
__
第1课时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区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可靠的方法是根据它们的( )
A.燃烧现象不同 B.燃烧产物不同
C.颜色和气味不同 D.溶解性不同
2.[2012·德州]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B.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该反应中Co3O4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3.如图2-5-1所示,将气体X和气体Y同时通入液体Z,最终一定能看到液体变浑浊的是( )
图2-5-1
序号
气体X
气体Y
液体Z
A
H2
N2
水
B
HCl
CO2
石灰水
C
CO2
O2
氯化钙溶液
D
CO2
CO
足量石灰水
4.[2012·百色]石墨烯(C60)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
5.归纳与反思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图2-5-2所示是教科书的一幅插图,“点燃”两字是某同学做的听课笔记。
下列几位同学复习时对图中蕴含知识的归纳错误的是( )
图2-5-2
A.此反应为H2+Cl2
2HCl,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1∶1∶2
C.生成物易溶于水,所得溶液pH<7
D.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但必须有助燃物质,如Cl2
6.[2012·包头]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的再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
有以下几种制氧气的方法:
①加热高锰酸钾②电解水③在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1)写出方法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
(2)你认为最适合潜水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____(填序号)与其他方法相比,写出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____、____。
7.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现有三个化学反应如下:
①S+O2
SO2
②2CO+O2
2CO2
③3Fe+2O2
Fe3O4
(1)通过比较我发现:
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其一都与氧气反应,其二生成物都只有一种。
我能另写一个符合这两点的化学方程式____;它们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其中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这个反应和它的不同之处是____。
(2)课外学习Cu2(OH)2CO3
2CuO+H2O+CO2↑后,我发现它也和上述三个反应有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是____。
8.煤炉是农村冬季烧水、取暖的必备用品,其燃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蜂窝煤。
在制作蜂窝煤的过程中,经常加入生石灰。
在煤炉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有:
①SO2+CaO
CaSO3
②2CaSO3+O2
2CaSO4
③2SO2+O2
2SO3
④SO3+CaO
CaSO4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
(1)以上反应属于____反应;
(2)简要回答为什么在制作蜂窝煤时要加入生石灰?
____。
9.某同学经查资料了解到二氧化碳会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
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
实验1:
取一小块经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干燥的纸(以下简称“纸”),往纸上滴上几滴稀醋酸,纸变红色。
实验2:
取一小块纸,往纸上滴上几滴纯净的水,纸不变色。
实验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一会儿,用胶头滴管取其中的溶液滴到纸上,纸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2的目的是:
____;
(2)补充实验3:
____;
(3)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氯元素(Cl)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氯气(Cl2)是双原子分子,在通常情况下为黄绿色有毒气体。
材料Ⅱ Cl2化学性质很活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在点燃或强光照射时发生爆炸。
材料Ⅲ Cl2可用于制备多种消毒剂,含氯元素的消毒剂有ClO2、NaClO、Ca(ClO)2等。
(1)实验室里闻氯气的正确操作是____。
(2)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反应从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角度分类,分别属于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选填字母序号)。
A.燃烧一定包含着化学变化
B.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D.爆炸一定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4)ClO2、NaClO和Ca(ClO)2三种物质中氯元素质量分数由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____。
11.[2012·日照]大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
(1)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较多污染物的排放,这不仅污染大气,还是形成____的主要原因。
(2)“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____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B.电解水生产清洁燃料——氢气
C.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D.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
(3)图2-5-3是有关CO2等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和F均为碳酸盐,C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下列转化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
图2-5-3
12.某媒体曾题为“排污工程施工,毒气放倒三人”的报道,引起某兴趣小组同学的思考。
【提出问题】排污管道中的毒气有什么成分?
【查阅资料】
Ⅰ.排污管道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发酵会产生CO、CO2、H2S、CH4等。
Ⅱ.H2S气体能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排污管道气含有上述气体中最少3种成分的猜想如下:
猜想1:
有CO、CO2、H2S;猜想2:
有CO、CO2、CH4;
猜想3:
有CO、H2S、CH4;猜想4:
有CO2、H2S、
____;猜想5:
有CO、CO2、H2S、CH4。
【实验方案】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2-5-4所示的装置并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
图2-5-4
【问题讨论】
(1)如果A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成立;如果B装置没有明显变化,则猜想____成立。
(2)在验证猜想1的实验中,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若要进一步验证气体燃烧后的产物,操作是:
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____,振荡。
(3)要确证猜想5中是否有CH4,某同学认为图中装置有不足之处,需要在装置C与D之间加一个____装置。
改进后,若气体燃烧,且D装置内壁出现____,证明气体中一定含有CH4。
(4)为了进一步确定气体中是否含有CO,可分别测定燃烧产物中H2O、CO2的质量。
其方法是:
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盛有____、____的装置,分别称量吸收燃烧产物前、吸收燃烧产物后装置的质量,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结论。
第2课时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2012·上海]在隔绝空气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B.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2.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 )
图2-5-5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甲、乙、丙D.丙、甲、丙、乙
3.[2013·沈阳]如图2-5-6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图2-5-6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
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4.[2012·德阳]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H4、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假设每一步反应或吸收均完全):
①将无色气体充分燃烧;②燃烧后生成的气体通过盛浓硫酸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7.2g;③再将剩余气体通过盛NaOH溶液的装置,装置的质量增加8.8g。
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和H2
B.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H4
C.原无色气体中可能只含有CO和H2
D.原无色气体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
图2-5-7
5.如图2-5-7所示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请分析回答:
(1)实验开始时,合理的操作顺序是____(选填“A”或“B”);
A.先加热,再通氢气
B.先通氢气,再加热
(2)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的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珠出现,说明氢气具有____性。
6.[2012·徐州]我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某钢铁厂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7.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Al+3CuO
Al2O3+3Cu。
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
下列叙述的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
①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②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③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物质 ④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①②B.②④
C.只有④D.②③④
8.[2012·武汉]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
实验室现有下图2-5-8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
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图2-5-8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
9.[2012·镇江]工业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有少量的FeO、Fe3O4。
为了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你参与过程分析。
【资料1】草酸晶体(H2C2O4·3H2O)在浓硫酸作用下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3H2O
CO2↑+CO↑+4H2O
(1)下列可用作草酸分解制取气体的装置是____(填字母编号)
图2-5-9
【问题讨论】用下图2-5-10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图2-5-10
(2)实验前应先____。
(3)进入D中的气体是纯净、干燥的CO,则A、C中的试剂依次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浓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4)B装置的作用是____。
(5)对D装置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入过量的CO,其作用分别是:
①加热前____。
停止加热后____。
(6)写出D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
【数据分析与计算】
【资料2】铁的常见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铁的氧化物
FeO
Fe2O3
Fe3O4
铁的质量分数
77.8%
70.0%
72.4%
(7)称取铁红样品10.0g,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测定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
①D中充分反应后得到Fe粉的质量为m克,则___<m<___。
②实验前后称得E装置增重6.6g,则此铁红中铁的质量分数是____。
【实验反思】
反思1:
本实验中如果缺少C装置(不考虑其它因素),则测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会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反思2:
请指出【问题讨论】中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___。
10.[2012·江西]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5-11所示。
图2-5-11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3)若上述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克,写出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____(用m表示)。
图2-5-12
11.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2-5-12所示。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____;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
请你写出带点部分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
第3课时 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1.[2012·鄂州]对某无色溶液所含溶质的记录,合理的是( )
A.NaOH、Na2CO3、NaCl
B.KNO3、NaCl、FeCl2
C.HCl、NaOH、NaCl
D.Na2CO3、Ca(OH)2、NaCl
2.[2012·乐山]下列物质间的每一转化不能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uO→Cu→CuO B.NaOH→H2O→NaOH
C.O2→Fe3O4→O2D.Fe→FeCl2→Fe
3.[2012·上海]用锌从含有硝酸银的废液中回收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
A.Zn+Ag(NO3)2===Ag+Zn(NO3)2
B.Zn+AgNO3===Ag+ZnNO3
C.Zn+2AgNO3===2Ag+Zn(NO3)2
D.Zn+AgNO3===Ag+Zn(NO3)2
4.[2012·乐山]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
A.HCl CuSO4 KNO3 Na2SO4
B.FeCl3 HCl NaCl NaOH
C.CaCl2 K2CO3 HCl (NH4)2CO3
D.NaNO3 Na2SO4 HCl H2SO4
5.[2013·宁波]现有铁、氧化铁、稀硫酸、氢氧化钙、碳酸钠溶液等五种物质,存在着如图2-5-13所示的相互反应或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图2-5-13
A.丙可能是碳酸钠溶液
B.丁可能是氢氧化钙溶液
C.乙必须通过置换反应转化为铁
D.甲和丁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6.[2013·福建]用如图2-5-14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测定某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实验中,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改变值,就能达到目的(样品中其他成分遇盐酸不产生气体)。
下列措施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 )
图2-5-14
A.省去装置甲和丁
B.将丙中的NaOH溶液换成Ca(OH)2溶液
C.装置乙不再产生气泡时,立即停止抽气
D.滴加稀盐酸之前,先抽气一段时间,除去装置内原有的CO2
图2-5-15
7.[2012·哈尔滨]A、B、C、D、E分别为稀硫酸、氧化铜、硝酸钡溶液、碳酸钾溶液、镁条中的一种物质。
其中A形成浓溶液后有强烈的腐蚀性,B为单质,C为黑色粉末,D中的溶质为草木灰的成分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五种物质的名称填入图2-5-15中相应的位置,并将能发生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用短线“—”相连接;
(2)写出A与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写出A与B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
8.[2013·杭州]亚硫酸盐的一些性质和碳酸盐的性质类似,如:
Na2SO3(亚硫酸钠)溶液呈碱性,BaSO3(亚硫酸钡)是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工业上常用NaOH来吸收SO2气体。
现有吸收SO2一段时间后的NaOH样品,请选用下列试剂:
盐酸、稀硫酸、蒸馏水、Ba(OH)2溶液、Ba(NO3)2溶液[已知Ba(NO3)2溶液呈中性〕、pH试纸、石蕊指示剂,仪器自选,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该样品中NaOH是否反应完全,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取少量吸收SO2一段时间后的NaOH样品,用适量蒸馏水完全溶解;
(2)用试管取少量该样品溶液;
(3)往试管中逐滴加入____,到____时,停止加入;
(4)后续实验的操作是:
____,若观察到____,则NaOH已完全反应。
9.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2-5-16所示的8个实验。
图2-5-16
已知:
Na2CO3+CaCl2===CaCO3↓+2NaCl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溶液变为无色。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
(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
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写出所有可能)。
10.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氯化镁样品(仅含氯化钠杂质)进行如下检测:
各取5.0g样品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得到25.0g溶液,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甲
乙
丙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35.0
40.0
45.0
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g)
2.5
2.9
2.9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____同学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一定过量。
(2)求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3)计算乙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11.[2013·丽水]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
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图2-5-17
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对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2-5-17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如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等。
为减小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该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2-5-18的实验方案。
图2-5-18
图2-5-18中的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开闭情况是____。
(3)若撤去图2-5-18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
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X溶液。
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得X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____。
第4课时 物质的鉴别
1.[2012·杭州]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小王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了下列实验。
根据实验现象,该固体最可能是( )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检测水中加入固体前后液体的pH
固体不溶解,液体的pH几乎没变化
检测盐酸中加入固体前后溶液的pH
固体溶解,无气体放出,溶液pH增大
固体灼热状态下,通入纯净CO
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CO与CO2
A.金属单质 B.碱
C.盐D.金属氧化物
2.[2013·金华]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2-5-19所示的实验方案:
在每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
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图2-5-19
3.[2012·泰安]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
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 )
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
B.BaCl2、Na2CO3、NaOH、过滤、HCl
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
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
4.[2013·广东]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用稀硝酸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CO3
B.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空气和氧气
C.用水区分NH4NO3和NaOH
D.用湿润的石蕊试纸区别CO和CO2
5.[2012·佛山]在AlCl3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现象是先产生沉淀,后沉淀逐渐消失。
反应过程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
现取13.35%的AlCl3溶液100g,在其中加入12%的NaOH溶液100g,反应后溶液的溶质为( )
A.AlCl3 B.NaCl C.NaAlO2 D.NaOH
6.[2012·青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图2-5-20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C.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解析】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立即生成沉淀。
7.[2013·台州]下列关于科学实验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某溶液用pH试纸测试,试纸变蓝色(pH约为10),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可以断定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8.[2013·嘉兴]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鉴别某些物质。
有3包白色粉末,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氯化钠、氧化钙中的一种,先用实验的方法将它们一一区分。
(1)取少量3种粉末,分别装入编号为甲、乙、丙的三支试管中,加水后都能溶解,其中甲试管壁明显变热,由此可知甲试管中加的粉末是___。
(2)取甲试管中的溶液分别滴入另两支试管中,乙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丙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请写出乙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9.[2012·宁波]如图2-5-21是初中科学常见的一些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单质Ⅰ为红色固体,氧化物Ⅰ和单质Ⅲ均为黑色固体,氧化物Ⅲ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质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