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5391429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30.04KB
精品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docx
《精品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内容:
本单元课文安排了诗歌、记叙文。
有3课是写学生的生活,有1课写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
说明生活中有无穷的知识和乐趣,引导学生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
《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歌词。
“主歌”部分写了三段,每段4句。
主要写“我们”——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在北海荡着小舟、尽情欢乐的情景。
“副歌”部分写了两句,充分抒发了“我们”愉快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会查“无字词典”》写聪聪跟着爸爸到青岛旅游。
在旅游过程中,聪聪懂得了在生活中学习词语的重要性,学会了查“无字词典”。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是交代事情起因。
第二段写聪聪懂得理解词语,不仅要说出词语的字面意思,还要想象生活的情景。
第三段写聪聪懂得看到一个生动情景,要学习运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进行描写。
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点明中心。
古诗两首《山行》写秋天山中的美丽景色。
“我”——诗人站在山下,向上看——石径顺着山势伸向远方,高高的山顶上有人家。
山坡上的枫叶,经秋霜一打,比二月的花还要红了。
“我”看得出了神。
《枫桥夜泊》写秋天夜晚枫桥周围的景色。
1、2两句,写“我”——诗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3、4两句,是“我”所在地方在哪儿?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枫桥”是一个地方,“姑苏城外寒山寺”附近。
“江枫”,江边的枫树;“渔火”,渔船上的灯光。
《做一片美的叶子》课文写“我”看着“形态各异”的树叶,想了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个人都做“生活大树”上“一片美的树叶”。
课文分三段。
第一段:
“我”向一棵很美的大树走去。
第二段:
“我”走近大树,发现绿叶为大树而生,大树把叶子结为一个整体。
第三段:
“我”想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感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4、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5、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美的真正内涵。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谈话法 练习法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 课件
1、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练习说话。
4、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能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情感,并练习说话。
教法:
谈话法 讲解法
学法:
朗读法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公园或郊外去玩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的北京小朋友在北海公园荡舟游玩的情形。
2、板书课题: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生字:
荡、桨
荡:
(指名拼读生字,要求读准后鼻音dang)
桨:
(提醒读准三拼音节jiang)
荡起双桨:
划船时同时划动两条桨拍击水面。
二.读课文
1.播放课文录音。
2.借助汉语拼音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卡片正音。
推开 波浪 环绕 红墙
凉爽 洒 悄悄地 功课
(提醒学生读准这几个字:
浪 lang 边音;爽 shuang 翘舌音;洒
sa 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小节。
(1)指名读课文。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2)理解诗句意思。
“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示什么意思?
(开头点题,表示“我们”正在划船)
“推开”本来是人的动作,课文写船儿推开是什么意思?
(课文这样写既表明船儿慢慢地行进在平静的水面上,又体现了文中小朋友轻轻荡舟的欢快情趣。
)
第一、二行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他们在水面上荡舟看到了什么?
(指名读第三、四行)
对照图画,读读诗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所见景物的美丽)
(3)指名读第五、第六行。
正当小朋友们欣赏美景之时,小船有是怎样的状态呢?
指名边用手势演示,边比较“轻轻飘荡”与上文的“推开波浪”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
(轻声和赞美的语气)指名读,集体读。
(5)小结并板书:
倒映 环绕 (欣赏)
2. 细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红领巾迎着太阳,阳光洒在海面上”这两行中的“红领巾”指什么?
人们常用“太阳”来比喻什么?
“红领巾迎着太阳”是什么意思?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的听我们愉快唱歌。
”鱼儿真的在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
为什么他们会有这种感觉?
(鱼儿不会真的望着他们。
听他们唱歌,而是他们感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哺育下无比快乐,无比幸福,就觉得鱼儿都在羡慕他们)
(3)指导朗读。
小朋友们心情怎样?
(高兴,自豪)
我们应该怎样读?
(应该以欢快的语调,读出自豪的感情)
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结板书:
迎 洒 望 听 (唱歌)
3. 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明知故问?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
问 谁安排 (感激)
三、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
3.组词
荡()浆()推()浪()
汤()桨()堆()狼()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理解诗歌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
一、细读第三小节。
(1)齐读第三小节。
(2)理解诗句意思。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
”“尽情欢乐”是怎样的欢乐?
(很尽兴地玩耍观赏,或者说想怎样乐就怎样乐)
在旧社会小朋友们能不能这样欢乐?
为什么?
(不能,因为旧社会人民受压迫剥削,小孩子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哪能尽情地欢乐呢)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这里的“谁”指什么?
(指社会主义国家)
诗中说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是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不是)
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问“伙伴”呢?
(这样明知故问,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3)指导朗读。
读第一、二行时要用陈述语气,读出欢快的情感。
读第三、四行时,语调要突然、轻,好像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似的,提醒伙伴注意。
“谁”要重读,“幸福生活”语调要上扬。
教师范读,指名试读,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4)小节并板书:
问 谁安排 (感激)
二、总结课文
1.课文中三小节末尾两行内容都相同,他们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呢?
(表明小朋友们陶醉在欢快愉悦之中,他们忘记了划桨,任小船飘荡,只感到一阵阵凉风拂面)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课文中三个小节内容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找出课文中左右结构的字。
板书:
推 浪 塔 墙 洒 悄 环
指名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形。
(主要引导学生用熟字记生字)
如:
“谁”记“推” “狼”记“浪”
“消”记“悄” “西”记“洒”
“不”记“环”
“塔”和“墙”,指导分析字形结构。
(注意“墙”的笔顺)
2、指导书写。
“荡、桨、墙”要写得紧凑。
“爽”要居中写。
3、学生练习描红。
四、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推开 波浪 轻轻 飘荡 尽情
倒映 伙伴 悄悄 环绕 凉爽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美丽的( ) 愉快的( )
凉爽的( ) 尽情的( )
板书设计:
让我们荡起双桨
欣赏美景
歌唱共产党
感激祖国
课后反思:
2、学会查“无字词典”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在生活实践中学。
教法:
谈话法 讲解法
学法:
朗读法 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了吗?
玩的过程中你有些什么收获吗?
2、生讲自己暑假的收获、经历。
二、初读感知
过渡:
暑假里有一位小朋友要聪聪也跟着爸爸到青岛去旅游了一趟,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他的收获是否和我们相同。
1、自由读:
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试着联系课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情况检查
(2)指名读课文,有意识地请三位同学分读课文(1-5)(6-8)(9)。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交流讨论)
三、设置悬念
过渡:
聪聪这一趟旅游的确很高兴,因为他不仅看到了青岛的迷人风光,同时还学到了一样本领,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1、自由读§9,读通顺流利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有字词典?
无字词典?
3、只要我们和聪聪一起经历了这次旅行,相信这两个难题会被我们解决的。
5、自读§1~5,读准生字词。
6、指名读,正确、流利。
7、齐读。
8、这两个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呢?
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细续体会
1、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读通了§1~5,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聪聪和爸爸的一件怎样的事呢?
2、再指名读§1~5
爸爸问聪聪一个什么问题?
聪聪怎么回答的?
听了聪聪的回答,爸爸笑了笑,他满意吗?
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讨论交流
板书:
骄阳似火
爸爸怎么解释的:
两个人的解释谁正确?
他们不同在什么地方?
比一比哪种好?
聪聪:
背词典上的解释,没有实际的理解(板书:
有字词典)
爸爸:
来自生活、大自然,答案具体、直接。
(板书:
无字词典)
板书:
烈日当空、树叶晒蔫了
4、你能结合生活来说说“骄阳似火”吗?
生可能会回答:
太阳当头 身上晒得火辣辣的
烈日当空 同学们身上满头是汗
烈日当空 地上晒得发烫
柏油马路都融化了
5、读爸爸说的话
讲:
这不是……吗?
是一句反问句
师范读。
(读出亲切指正的口气。
)指名读、齐读。
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就是……解释。
)
6、指名朗读§3~5三个重点段
指读,评议,练读,指读,齐读。
7、学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要善于联系生活来理解词语,这就是学会查“无字字典”的方法。
二、精读6~8自然段,进一步体会无字词典。
1、自由轻声读6~8自然段
爸爸说:
眼前的情景像不像“惊涛拍岸”,指的是什么情景?
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自由读读、指名读,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海面上……声音。
)(课件出示)
板书:
惊涛拍岸:
大海边,波涛涌来,山崩地裂
2、爸爸用了“惊涛拍岸”来形容这番情景,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3、爸爸在这里是如何使用无字词典的呢?
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和一个词语联系起来。
4、你会用这种方法吗?
让我们来试试,好吗?
①一个地方盛开着许许多多的花,你想到了什么词?
(百花盛开,百花争艳)
②小明回家写作业总是很认真很专心,你想到了什么词?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③天空中闪电一个接一个,雷声一声紧一声。
(电闪雷鸣)
三、回复读第9自然段,深化感受。
1、学到这里,你对文中的“无字词典”懂了吗?
“无字词典”指现实生活。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怎样做?
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
2、你怎么理解爸爸说话的意味深长?
你来意味深长地说一说。
指读,评议,练读,齐读。
熟读爸爸说的话。
3、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把解释“骄阳似火”的句子抄下来,并且再结合生活来写上两种“骄阳似火”的现象。
2、把解释“惊涛拍岸”的句子抄下来。
3、结合生活现象,写出词语。
附板书:
学会查“无字词典”
骄阳似火 马路上 烈日当空 树叶晒蔫
惊涛拍岸 大海边 波涛涌来 山崩地裂
有字词典 现代汉语词典 不仅……
无字词典 来自生活来自自然 而且……
课后反思:
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培养朗读能力、品诗折句能力,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4、感受诗的自然美和语言艺术美,正确对待愁。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
教学难点:
诗人为何而愁
教 法:
质疑漫谈 阅读
学 法:
激趣、自由漫谈;探究,研读漫谈;深化,扩展漫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山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请问同学们,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
师:
确实,一年四季各不相同,只要我们有着一颗敏感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就会觉得四季都是美的。
但是,秋天,在多数人的眼里却是一个悲凉的忧郁的季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绘了“枯藤老树昏鸦”的凄凉,清代女诗人秋瑾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悲歌,但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眼里,秋天却是“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胜景;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毛泽东的笔下,秋天更是有着“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牧的《山行》,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哪?
请看大屏幕:
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二、初读古诗
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
(屏显画面)
同学们跟录音读。
自由朗读。
四、理解诗意。
师:
下面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理解诗意,有不懂的地方,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学生看注释,交流。
师:
《山行》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师:
那么,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除了写霜叶外,还写了哪些景物?
(板书:
霜叶)(板书:
景: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师:
文章怎么写“山、石径”的?
师:
由“远上寒山石径斜”,你能想到山势怎么样的?
师: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远”、“斜”。
师:
“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
“斜”写出了山势的缓。
“远”和“斜”这两个字也是互相照应,又写出山高。
另外写山势缓、坡度不大,从后文也能看出?
你找到了吗?
“停车”。
师:
写“云”、写“人家”是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
这里用了一个“生”字,有一种版本印成了“白云深处有人家”。
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一个更好?
说说理由。
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
师:
古人说:
“诗中有画”,从我们这几位同学生动形象的描绘中,我仿佛从“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中看到了一幅“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了深山中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
但最令诗人动心的还不是“石径”、不是“人家”,那么晚了,诗人停车驻足,诗中说,这全是因为——“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
经霜的枫树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经霜的枫叶图。
(多媒体展示一组枫叶图)
师(解说):
枫叶流丹,层林如染。
傍晚了,诗人还停车驻足,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的,胜于春花的枫叶。
古人写枫叶的名句很多,如:
“红树青山好放船”——吴伟业;(屏显)
师:
这里有青山、有红枫、有流水,诗人坐在船上欣赏自然之景。
“林间暖酒烧红叶”——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屏显)。
师:
浪漫的诗人在枫林间温上一壶酒,枫叶像被火燃烧一样火红。
师:
这两句诗既写了枫叶,又写了人的活动。
但这些诗句与杜牧的诗相比,惟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专写秋天枫树色彩的艳丽,说它胜于春花,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的山林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感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
那么,作者借这样的景,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哪?
(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师:
下面同学们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与感悟再来诵读这首诗。
要想读好一首诗,除了要注意诗的节奏,也就是停顿、语速的快慢外,还要注意理解诗的内涵,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感情。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要读好诗,你还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当作诗人,把这首诗当成你自己的。
同学们自由朗读。
四、谁能给大家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五、总结
板书设计
山行
景: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
情:
热爱自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枫桥夜泊
教学过程:
(一)激趣、自由漫谈
1、听歌曲《涛声依旧》的前两句,引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张继。
2、交流课前收集的善于这首诗和作者张继的有关资料。
3、说说我们学诗的经验。
(学生说出:
我们经常按解字词--说句意--学朗读的方法学古诗,教师提醒大家,如果有好的方法,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
)
(二)探究,研读漫谈
1、小组合作学习诗句的意思,结合课后注释和占有的资料理解,朗读体会感情。
2、交流诗句的意思,交流时先交流前两句的学习情况,然后交流后两句。
前两句:
两名学生交流完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之后(略,一生站起来补充:
生:
我们小组在学习时不理解的词语有“霜满天”,认为霜怎么会在天上呢?
我妈妈是老师,我在她的《古诗新解》上看过,古人认为霜就像雪一样从天上落到地上的,所以说是霜满天,现在我们都知道霜在地上,不在天上,这里是寒气袭人,很冷的意思。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月亮慢慢落下去了,乌鸦在树上啼叫,天地间布满寒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岸上的渔火,诗人愁丝缕缕难以入眠。
我是这样朗读的: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
你们小组学得很认真认真,对,霜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形成的。
因此,霜满天的意思指的是天地间布满寒霜,让人感到冷。
(指导朗读前两句诗,通过小组读,个别读,男女赛读等从读中体会诗句的意思。
)
后两句:
后两句的意思比较好理解,学生按以上三步交流完之后,教师课本上显示出寒山寺的图片,强调说,寒山寺不要误以为是山上的寺庙,而是因为有一位名叫寒山的和尚在此居住而得名,不知同学们在收集资料时见没见到过这方面的有关介绍,学生又补充了一些相关信息。
3、质疑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对重点问题探究。
(三)深化,扩展漫谈
联系收集的资料谈谈《枫桥夜泊》对后世的影响。
课后反思:
4、做一片美的叶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叶的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要找正自己的位子,为集体服务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做一片美的叶子”的含义)
教法:
谈话法 讲解法
学法:
朗读 合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问引思
1.同学们,植物的叶子你们看得一定不少,知道叶子有什么作用吗?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题目就是:
做一片美的叶子。
(板书)
3.问:
这题目里最重要的词是什么?
4.学生根据课题提问。
5.就让我们学习课文来弄懂这两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
1、生自读课文,揭示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
(3)按照“远望——近观——联想”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
2、和小组的同学合作,轮读课文,解决问题。
3、检查初读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2)出示词语卡片,轮读,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注意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三、感知全文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分为几个部分?
2、问: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
3.指名说说这几个字怎么记,在田字格里怎样摆好看。
4.学生描红练习。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比较下面各组字,并组成词语。
异( )汁( )间( )各( )
导( )计( )问( )备( )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课文分为哪三部分?
各部分写了什么主要内容?
板书
二、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部分
1、欣赏画面(课件),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叶子?
心里有什么感觉?
2、轻声读读第一、二部分,想想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树、叶的美?
用铅笔划一划。
3、指名读读划到的句子,说说你读时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形?
(1)指导朗读好重点句:
“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
观察画面,学词“根深叶茂、枝繁叶茂”,并有感情地读好句子。
(2)指导朗读好第4节(抓重点词理解“形态各异”,说说叶子的姿态有何不同?
给你什么感觉?
)
(3)指导朗读好第5节(说说叶子的作用,知道奉献是一种美)
(4)配音范读第6节,让学生谈感觉、谈画面,并观赏美的画面,体会散文诗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指导朗读,读出美的意境。
(5)再读课文,深入体会树和树叶的关系。
(6)假如你是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你想对大树说些什么?
(7)从课文中的“大树”和“叶子”,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部分
1.出示第9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段话。
(学生漫谈:
假如三(5)班的每位同学是一片叶子,就是大树;假如每位同学……)
2.小结
A、这是作者的联想。
人跟社会的关系就像叶子跟大树一样。
B、“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大树不能凭空生长,上靠阳光照耀,下靠土地滋养,才能茁壮成长。
C、“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社会是一棵大树,我们每个人都做品质善良、工作勤奋的人,社会就会发展、进步。
社会发展进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也就会越来越幸福!
3、填空练习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一片美的叶子吧!
为了,做一个-----的---吧!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4 做一片美的叶子
远望一棵大树(社会)
近看每片叶子(每个人)
(为了我们的大树,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苏教版 小学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第一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