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
- 文档编号:25390340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60.03KB
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
《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50.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50
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5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梅圃君家传
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也。
以举人发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
其为人明晓事理,敢任烦剧,耐勤苦。
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
日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溉民田。
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若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洞,以泄淫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
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君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
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成功远。
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著,民以所建曰周公闸、周公桥云。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
调贵阳,亦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
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釐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
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润,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
抚臣姑应曰:
“善!
”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于是调杭嘉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
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日:
梅圃,乾隆间循吏也。
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其法当严。
不居史职,为相知之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词焉。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节选自姚鼐《周梅圃君家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并河有三渠 并:
通“旁”挨着
B. 力争无少逊 逊:
谦让
C. 障山潦,导之入汾 潦:
积水
D. 身自誓不取纤毫润 润:
好处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溉民田 焉用亡郑以陪邻
B. 以泄淫水于河 则移其民于河东
C. 而其时海塘方急 不知其几千里也
D. 为相知之家作家传 为击破沛公军
(3)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B.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C.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D.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4)下列各句,全都能表现周克开耐勤苦的一组是( )
①皆引河水入渠
②又颇改其水道
③君修复之
④因公累解职
⑤修复风峪山堤堰
⑥请移使治海塘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克开考中举人后,先被派到甘肃陇西做知县,后来调任宁朔,主持整修了黄河边的汉来渠、唐延渠和大清渠,减轻了百姓的旱涝之苦。
B. 周克开在宁夏任职期间,在治水等方面成绩显著,深受广大民众爱戴和感激。
在山西、浙江官任上,他同样在水利方面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C. 周克开为人刚强正直,办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对执法不当、压榨百姓的行为敢于据法力争、直言相谏,对自己的上司宫兆麟也不留情面。
D. 周克开发誓不谋私利,曾奉劝浙江巡抚王亶望廉洁奉公,却招来忌恨,最终被借口调离,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王亶望后因贪财身败名裂。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
②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
③抚臣姑应曰:
“善!
”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答案】
(1)B
(2)C
(3)A
(4)C
(5)A
(6)①把唐延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来造福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
②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加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向来听闻(这种事情)就深恶痛绝。
③巡抚表面应答说“好”,而实际上十分讨厌周梅圃,只是没有办法使他离开。
【解析】【分析】
(1)B项,“逊”意思是“退让”,故选B。
(2)A项,两个“以”都表目的,来。
B项,两个“于”都是介词,到。
C项,“其”分别为代词,那;代词,它。
D项,两个“为”都是介词,替、给。
故选C。
(3)本题正确断句:
余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列传,当无愧云。
“取事简”谓语宾语都全,应断开,排除CD项;“以为后有良史”谓语宾语都全,应从后断开,排除B项。
故选A。
(4)原文“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
曰汉来、唐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可见①只是介绍当地的做法,不都是周克开主持挖掘的;原文“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因公累解职”,可见④是说周克开因耿直被解职,介绍的是他“耿直”的品质,不合题干要求;原文“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
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可见⑥是说王亶望有意调开周克开,也不符合题干要求。
有①④⑥的排除,故选C。
(5)A项,“主持修整了黄河边的汉来渠”错,原文“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
曰汉来、唐延、大清……唐延渠行地,多沙易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长三十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文中并未提到修正汉来渠。
故选A。
(6)①“尽”译为“都”;“利”译为“使……得利”“造福”;“病”译为“受害”。
②“毒”译为“加害”;“习为恒矣”译为“习以为常”;“素”译为“平时/向来”;“疾”译为“痛恨”。
③“姑”译为“表面”;“无术”译为“没有办法”;“去”译为“使……离开”。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A;⑷C;⑸A;
⑹①把唐延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来造福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
②官吏中有人用征收粮食加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向来听闻(这种事情)就深恶痛绝。
③巡抚表面应答说“好”,而实际上十分讨厌周梅圃,只是没有办法使他离开。
【点评】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附参考译文】
梅圃,长沙人,姓周,讳号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自己起的号,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被任命为陇西知县,调往宁朔。
他为人懂得事理,敢作敢为,做事情有魄力,刻苦耐劳。
宁朔属于宁夏府,并河有三条水渠:
叫做汉来、堂延、大清,都是引河水入渠,用来灌溉百姓的农田。
唐延渠经过的地方多沙而且容易漫上岸边,梅圃整治该水渠使它变得狭长而且深邃,又稍微改变它的水流流向,唐延渠行水得以畅通,而且渠道中设有暗洞,用来排泄河中的洪水,所以旱涝天气都依赖那条水渠。
唐延渠的暗洞坏了,宁夏县的官吏想填了暗洞,而把唐渠的河水都引入到汉渠,以利于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
梅圃大力监督修复旧的制度,使两县都得到好处。
大清渠,在康熙年开始建造,长三十里多,时间久了,首尾的石门都坏了,百姓用不上它,梅圃修复了它,而且用的天数少但是功效长远。
梅圃在宁夏做了很多有益的政事,而以治水的功绩最显著,百姓把他建造的地方称为周公闸、周公桥。
不久,梅圃被提拔为贵州都匀知府。
跟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理贵州苗族的叛乱案件,对于用法有不当的人,据理力争,毫不让步。
被调往贵阳,也因为性格强硬耿直对巡抚宫兆麟不服从,因公事犯错误被解除职务。
受到引见,又被任命为山西蒲州知府,被调往太原;清理积聚的案件,修复了风峪山堤堰,清除山中积水的障碍,疏导水流进入汾河。
梅圃被多次提拔做了江西吉南道,因为犯了过错被降了官职,又被提拔为浙江粮储道。
就在这时候,王望为浙江巡抚,官吏中有人征收粮食来谄媚上级官员,习以为常了;梅圃向来听闻这件事,对此深恶痛绝。
来到浙江,自己对自己发誓不取丝毫好处,并向巡抚请求,与他约定同此心愿。
巡抚姑且答应说:
好!
而实际上十分讨厌梅圃,只是没有办法开除他。
反而上奏赞誉梅圃有才华,是优秀的人才,粮食储备是平常的政事容易处理,而当时海塘正处在危急中,请将梅圃调往治理海塘。
于是被调往杭嘉湖海防道。
梅圃改建海岸石塘,石塘得到大整治,但梅圃因过度劳累死于任职时,而王望在官场中最终因为贪财而导致失败。
世人说如果王望接受了梅圃的意见,难道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身家安全啊。
梅圃死了后,家中十分贫困,天下人都说周梅圃是一名清廉的官吏。
姚鼐说:
梅圃,是乾隆年间的一位奉公守法的官吏。
为奉公守法的官吏写传,是史官的职责。
他的法则应当严谨。
我不居史官的职位,给相知的朋友写家传,容许有错漏的词语啊。
我嘉许梅圃治理政事的能力,为他作传。
选取了几件简单的事情。
我认为以后好的史官,选取我的文章将它登在列传中,我也应该不会感到惭愧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
少勤学,弱冠得周敦颐、程颢兄弟诸书读之,恨不及登朱熹之门。
熹门人叶味道谓之曰:
“度正,吾党中第一人。
”遂往见,首诲以求放心为本。
由是往来味道、正之间,研索益精。
入大学,登淳祐元年进士第。
授江阴军教授,诸生守其榘度。
知台州,两辞,不许,趣命益严。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约束官吏扰民五事。
取《孝经庶人章》为四言咏赞其义,使朝夕歌之,至有为之感涕者。
旌孝行,作《训孝文》以励其俗。
平重刑,惩哗讦,治豪横。
建黄岩县社仓六十有六。
节浮费,为下户代输秋苗,奏蠲五县邑河渡钱。
期年之内,乞归田里者再,皆不许。
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庶几有补后学,使病废之身不为无用于圣世,不许。
御笔兼崇政殿说书,造朝,侍缉熙殿。
彗出于柳,景纬应诏上封事曰:
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不过悦人心而已。
百姓之心即天心也。
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
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则人不悦。
不公于己而欲绝天下之私,则人不悦。
夫必有是数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灾。
后以直敷文阁知嘉兴府,至郡,首以护根本、正风俗为先务。
拜宗正少卿,御笔兼侍讲。
以《礼记》进讲,开陈敬恕之义。
封还滥恩词头,帝从之。
进权礼部侍郎兼修玉牒,进《圣学四箴》。
有疾,谢医却药,曰:
“使我清心以顺天命,毋重恼我怀。
”拱手三揖乃卒。
诏特赠四官至中奉大夫,谥文安。
景纬天性孝友,雅志冲淡,亲没无意仕进,故其立朝之日不久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B.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C.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D.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学校(太学)学习的学生。
B. 社仓,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
是民办粮仓的一种。
C. 御笔,指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也借指圣旨。
文中指皇帝亲笔批示。
D. 封事,密封的奏章。
臣下上书奏事,防止内容泄漏,用皂囊封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景纬读书勤奋,积极从师受学。
赵景纬读周敦颐、程颢兄弟的书,跟随朱熹门人叶味道、度正学习,精深的研讨探求。
B. 赵景纬注重教化,倡导百姓行孝。
他任职台州时,把《孝经庶人章》编成四言诗,歌颂孝道,让百姓早晚诵唱,收到了效果。
C. 赵景纬忠于职守,敢于劝谏皇帝。
他借出现彗星一事,告诫皇帝要关心百姓疾苦,否则会召怨致灾;封还皇帝过当施恩的诏书。
D. 赵景纬性情冲淡,不汲汲于官场。
他在仕途中多次请辞,双亲去世后更是无意仕进;他还曾经采药著书,对后世学者有所补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节浮费,为下户代输秋苗,奏蠲五县邑河渡钱。
②闾阎之糟糠不厌,而宴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
【答案】
(1)B
(2)A
(3)D
(4)①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为贫民百姓代交秋税,上奏免除五个县的河渡钱。
②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解析】【分析】
(1)句中“书”动词,“抄写”的意思,与“示”作并列谓语,前面断开;“期”是希望的意思,作后句的谓语,前面断开。
故选B。
(2)A项,“进入中央学校(太学)学习的学生”错误,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原文有“授江阴军教授”,可见是在地方。
故选A。
(3)D项,“曾经”错误,原文“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庶几有补后学,使病废之身不为无用于圣世,不许”,他想如此,但皇帝没有答应。
故选D。
(4)重点句子,第①句,浮费:
不必要开支;下户:
贫民百姓;输:
缴纳;蠲:
免除。
第②句,闾阎:
平民百姓;糟糠:
粗劣的食物;厌:
满足;自如:
和原来一样。
故答案为:
⑴B;⑵A;⑶D;
⑷①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为贫民百姓代交秋税,上奏免除五个县的河渡钱。
②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附参考译文】
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
少年时勤奋好学,二十岁得到周敦颐、程颢兄弟的各种书阅读,遗憾不能到朱熹门下做弟子。
朱熹的门人叶味道对他说:
“度正,是我们这些人中的第一人。
”赵景纬便前去拜见,(度正)首先教导他以安心为本。
从此在叶味道、度正之间往来,研讨探求更加精深。
进入太学,淳祐元年进士及第。
任江阴军教授,学生都遵守他的规矩。
被任命为台州知州,两次推辞,不被允许,催促的命令更加严厉。
到台州,将教化百姓改变习俗作为首要事务,首先拿来陈述古的《谕俗文》,抄写给各县看,并且亲自进行讲解,让百姓互相转告、诵读、遵行,希望不要丢弃。
限制官吏骚扰百姓五件事。
拿《孝经庶人章》作四言诗,歌咏赞颂孝的大义,让百姓早晚诵唱,以至有人感动落泪。
表彰孝顺行为,作《训孝文》来劝勉风俗。
公正判刑,惩办吵闹、攻击别人的人,整治豪强。
在黄岩县建造社仓六十六座。
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为贫民百姓代交秋税,上奏免除五个县的河渡钱。
一年之内,两次请求还乡,都不准许。
于是请求在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希望对后世学者有所补益,使自己废病之身对圣世还有些用处,不准许。
皇帝亲笔内批兼任崇政殿说书,到朝廷,侍奉缉熙殿。
彗星在柳宿出现,赵景纬应诏上密封奏章说:
今日寻求缓解天意的方法,不过是取悦民心而已。
百姓的心意就是天心。
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祭祀后同族亲属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百姓积累的财富一天天减少,可是官府收税的文书像流星一样越来越急,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对于自己不要求公正却想杜绝天下私心,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如果有这几样,就足以招来怨恨导致灾难。
后来以直敷文阁任嘉兴府知府,到任,首先把保护根本、端正风俗作为当务之急。
任宗正少卿,皇帝亲笔内批兼任侍讲。
给皇帝讲解《礼记》,阐明恭敬宽容的要义。
封还皇帝过当施恩的诏敕,皇帝听从了他。
进升代理礼部侍郎兼修玉牒,进献《圣学四箴》。
患病,谢绝医药,说:
"让我清心以顺从天命,不要再烦恼我的心。
"抱拳作揖三次就去世了。
诏令特赠四级官到中奉大夫,谥号文安。
赵景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平素的志趣平和淡泊,双亲去世后不想进身做官,所以他在朝廷的时间不长。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
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廪,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
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久之策,兴大来之功。
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
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
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
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无数之民。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
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
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
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登而水旱不至。
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
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
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
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
此诚旷世不可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
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惟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
此传所谓“毂既破碎,乃大其辐。
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已疏矣。
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
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
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
某故感激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
阁下其亮之。
某再拜。
(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毕:
全部
B. 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 原:
本来,原本
C. 可谓至大至庶矣 庶:
众,众多
D. 以说干阁下再矣 干:
求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仓廪,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古代仓廪是储藏粮食的仓库。
B. 糟糠,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
C. 五帝,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是其中之一。
D. 毂辐,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
②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4)请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
【答案】
(1)B
(2)B
(3)①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
②我认为,有才学的大丈夫经常担忧的是遭遇不好的时代,遭遇好的时代以后,又担忧自己不被重用。
(4)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
【解析】【分析】
(1)B项,“原”,结合后面内容“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分析,译为推测,动词。
故选B。
(2)B项,结合文本内容“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分析可知,“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错误。
指的是酒糟米糠之类。
故选B。
(3)①“涵濡”,滋润、沉浸;“之”,助词,的;“以”,连词,来;“邀”,求取;“功”,功劳;“而已”,罢了。
②“大丈夫有学术才谋”(定语后置句);“常”,经常;“患”,担忧;“时之不遭也”(宾语前置句);“既”,已经、……以后;“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被采用、被重用。
(4)本题概括王安石写作本文的原因,结合“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
仓廪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
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分析,国家经常出现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办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由“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
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分析可知,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由“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
今阁下势在朝廷,不可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可谓言不用矣”分析可知,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起到作用。
故答案为:
⑴B;⑵B;
⑶①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含答案50 统编 高考 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练习 答案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