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MW机组集控辅机设备运行通则.docx
- 文档编号:25384790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81
- 大小:56.81KB
330MW机组集控辅机设备运行通则.docx
《330MW机组集控辅机设备运行通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0MW机组集控辅机设备运行通则.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30MW机组集控辅机设备运行通则
第六篇 辅机规程
第一章 辅机设备运行通则
1 辅机试转的注意事项
1.1 设备大、小修对设备、系统异动后,运行人员在设备系统试运行前要认真核对现场实际设备,确认变更结果和设备异动通知相符。
1.2 设备试运送电前,要检查检修工作票收回,现场检修工作全部结束,设备及与设备相联的系统检修工作全部结束,设备恢复完整;设备、系统的人孔、检查孔关闭严密,系统内的阀门、设备状态符合设备试运要求;设备和相关系统保温恢复完整;设备及相关系统周围护栏、平台、过道恢复完整;设备现场的检修临时措施拆除、设备及附近地面卫生清扫干净,现场照明充足。
1.3 检查设备的安全罩,电机、电缆的接地线完整,电机接线完整,绝缘合格。
1.4 设备运行需要监视的压力、流量表一次门开启,所有运行需要监视的表记投入并检查指示正确有轴承温度、振动、电机线圈温度测点的转动设备试转前上述监视表记必须投入,如转动设备设置有保护,保护装置必须投入。
1.5 设备检修后的试转运行人员必须了解试转的要求、试转范围以及有关措施或规定。
1.6 旋转设备试转前,如能盘动的均应盘动靠背轮若干圈,以确认其转动灵活,检查轴承油位正常、油质良好。
1.7 转动设备检修后的试转,须经点动(不允许反转的设备要拆除靠背轮螺栓电机单独试转)确认其电动机转向正确。
1.8 试转的任何操作都应考虑不影响其他设备及系统的安全。
1.9 按各系统专门的检查卡,进行设备启动或投用前的检查。
1.10 启动6kV设备及重要的400V设备,应派专人就地监视。
启动时,就地人员站在事故按钮处,发现问题,立即停止。
设备试转结束,将设备的试转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2 转动设备的操作规定
2.1 转动设备启动时,要注意监视电机的启动电流和电流返回正常值的时间。
6KV转动设备和重要的380V转动设备以及经过检修后的转动设备第一次启动时就地要有专人负责检查转动设备的转动方向、启动初转速并检查设备的启动状态。
设备启动后启动电流超过正常值(辅机电流表满表,6KV电机电流要在相应6KV母线电流表进行监视)和启动电流返回正常值的时间超过正常值,要立即停止该设备。
就地检查发现设备转动方向不正确和设备启动后3秒钟没有初转速以及设备启动后出现转动部分碰磨、电机或电缆着火冒烟、设备出现强烈振动,要立即使用就地事故按钮停止设备运行。
设备启动失败,在原因未查明并处理前,禁止设备再次强制启动。
2.2 在规程中对电机启动时间间隔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如6KV电机停止前没有明显的过电流和放电等事故征兆,转动设备冷态(设备停止时间大于2小时)可启动两次,热态(设备启动时间超过30秒)可启动一次;启动时间小于3秒的设备和紧急情况下为避免停机、事故范围扩大或其他重要设备损坏,在没有备用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可多启动一次;在允许启动的次数范围内电机的启动时间间隔不得小于5分钟。
2.3 设备启动时要考虑母线负荷分布尽量均匀,同一母线上不允许同时启动两台及以上6kV转动设备。
2.4 电动门试验规定
1) 电动门试验前应确认对运行设备、系统无影响,检修有关人员到场,电动门电源正常。
2) 电动门送电后,应检查DCS画面显示与现场状态相符。
3) 电动门试验前,应先手动操作,以检查机械部分灵活无卡涩。
4) 电动关闭阀门,使“关”限位开关动作,检查开度指示在“关闭”位置,手摇关紧阀门,检查阀门关紧圈数是否符合规定,并作好记录。
5) 电动开启阀门,使“开”限位开关动作,检查开度指示在“开启”位置。
6) 电动全行程开、关一次,检查开度指示,灯光信号正确,并记录全行程开、关时间。
7) 对于有“就地/遥控”操作方式的电动门,两种操作方式均应试验合格。
3 辅机的运行
3.1 辅机启动前检查
1) 辅机启动前必须检查确认辅机及相关设备的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已终结,辅机及辅机系统的阀门、设备系统的联锁、保护传动正常,影响设备启动和运行的缺陷全部消除。
2) 检查辅机电机接线完整,电机和电缆接地线牢固,电机通风口清洁无杂物,电机通风罩完好、牢固;检查转动设备地脚螺栓连接牢固,对轮安全罩完好;检查转动设备上各人孔、检查孔关闭严密,设备保温完整;检查转动设备各轴承温度、振动测量探头安装正确。
3) 检查辅机润滑系统运行正常,润滑油压力和流量符合要求,润滑油油质良好,油箱或轴承箱油位正常。
4) 检查冷却水和密封水母管压力正常,投入辅机的冷却水和密封水,并调整冷却水和密封水流量正常。
5) 对充水后需要放空气的管道和泵进行排空气。
6) 检查设备、系统的监控仪表全部投入,指示正确。
7) 确认辅机系统的阀门位置在启动前位置。
8) 系统检查完毕无异常,确认辅机的启动开关在停止位,并在DCS安全管理中对该设备闭锁后,联系送电。
9) 对无特殊要求的辅机设备都应按本通则以上内容进行检查,有特殊要求的按照设备要求进行检查。
3.2 辅机的启动及启动后的检查
1) 辅机的启动顺序,应按照辅机启动逻辑关系进行。
2) 设备启动按照转动设备的操作规定执行。
3) 转动设备轴承温度在设备规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滑动轴承不超过70℃,滚动轴承不超过80℃。
4) 转动设备轴承振动在设备规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按下表执行:
轴 承 振 动 允 许 值
转速(r/min)
3000
1500
1000
750及以下
振动允许双幅值(mm)
0.05
0.085
0.10
0.12
5) 电动机允许长时间运行的温度在电动机规程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按下表执行:
部 位
允许最高温度(℃)
允许最高温升(℃)
定
子
线
圈
A 级
95
60
E 级
110
75
B 级
115
80
F 级
120
85
定 子 铁 芯
100
65
6) 检查润滑油箱、轴承箱油位正常,润滑油供油压力、供油流量、供油温度正常,润滑油系统及轴承无渗漏。
检查转动设备本体和电动机内部无碰磨和异常声音,用听针检查转动设备和电机轴承无异常声音。
7) 检查转动设备和系统运行参数在正常运行范围,系统调节装置运行正常,运行参数无报警。
8) 检查系统无泄漏。
9) 转动设备运行后,检查电动机电加热自动停止。
10) 转动设备启动后跳闸,在跳闸原因未查清并得到处理前,禁止设备强制启动。
11) 对启动和运行无特殊要求的设备按照本通则进行启动和检查,有特殊要求的转动设备,要参照具体的设备运行规程进行启动和检查。
3.3 辅机的停止
1) 辅机的停用操作,应按辅机停止逻辑进行。
2) 辅机停用前要全面考虑设备及系统的联锁关系,防止设备停止后造成其他设备误跳闸。
3) 带电加热的转动设备电动机停止后,要确认电机电加热装置自动投入。
4) 辅机在冬季停用时,要做好有关防冻措施。
4 辅机的维护
4.1 正常运行中的维护
1) 辅机正常运行时,要按指定的巡回检查路线和巡回检查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发现缺陷要及时输入缺陷单,并进行汇报、处理。
2) 严格按设备定期轮换与试验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轮换和试验。
3) 严格按设备定期加油、换油和预防性维修时间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在设备的定期检修期间发现设备异常或运行参数异常要及早进行处理。
4) 设备存在缺陷,运行中无法处理,要及早安排停止设备进行检修;在设备带缺陷运行期间,要加强设备参数的监视和分析,并适当增加就地设备巡检次数;当设备缺陷扩大发展趋势明显,要立即汇报;当设备缺陷进一步扩大,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和对人员造成伤害,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在设备带缺陷运行期间,禁止解除设备的保护。
5) 对备用设备,也要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备用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5 转动设备的事故处理
5.1 发生下列情况要立停止设备运行
1) 发生人身伤害事故,不停止设备无法进行抢救。
2) 运行参数超过保护值,保护未动作。
3) 转动设备发生强烈振动并超过规定值。
4) 转动设备内部有明显的金属摩擦声。
5) 转动设备轴承温度急剧升高超过规定值或轴承冒烟。
6) 电动机冒烟、着火或被水淹。
5.2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首先启动备用辅机,再停止故障辅机
1) 离心泵汽化、不打水或风机出力不足。
2) 轴封处冒烟或大量漏水,经调整无效。
3) 轴承温度超过报警值,并有继续上升趋势。
4) 电动机电流超过额定值。
5) 电动机电缆引线严重过热,绝缘有焦糊气味。
6) 电动机外壳温度升高至70℃,并继续上升。
5.3 转动设备运行中跳闸
1) 备用设备未联动,应立即手动启动备用辅机。
2) 在无备用的情况下,如辅机跳闸前设备、系统无任何保护报警,电机跳闸前没有明显的过电流和放电等事故征兆,可强合一次辅机,启动成功后再查明跳闸原因。
强合失败,禁止设备再次合闸。
5.4 转动设备轴承温度高
5.4.1 原因:
1) 转动设备轴承损坏。
2) 转动设备轴承各瓦间隙调整不一致造成部分轴瓦承力过大。
3) 润滑轴承的油环损坏。
4) 轴承的绝缘被击穿,电机漏磁电流通过轴承造成油膜破坏。
5) 转动设备振动大。
6) 润滑油乳化变质或油内有杂质。
7) 润滑油供油温度高。
8) 润滑油流量低、轴承箱油位过高或过低,使用油脂润滑的轴承缺油或加油过多。
9) 环境温度高或冷却水温度高。
10) 转动设备负荷大。
5.4.2 处理:
1) 由于转动机械本身存在缺陷,造成设备轴承温度高,如轴承温度未超过设备允许值,经过处理未能将故障处理好,要及早寻找机会停止设备,进行处理。
如设备轴承温度超过允许值,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防止设备损坏。
在设备带缺陷运行期间要加强设备的巡视和检查,发现轴承温度急剧升高并伴随轴承振动大或轴承内部出现异音,判断轴承已损坏,要立即停止转动设备运行。
如转动设备有轴承温度和振动高保护,在带缺陷运行期间严禁解除轴承温度和振动高保护运行。
2) 转动设备振动大,首先查找振动大的原因,进行处理。
3) 润滑油变质或有杂质,要考虑进行滤油或换油处理。
4) 润滑油供油温度高,要检查油站的电加热器是否确实退出、润滑油冷油器冷却水流量是否充足、润滑油冷油器是否结垢严重、冷却水温度是否偏高,查出原因后针对处理。
5) 润滑油流量低要检查润滑油泵动、静部分是否磨损、油泵出口溢流阀是否定位正常、备用润滑油泵出口逆止门是否严密、润滑油滤网是否堵塞严重、润滑油箱油位是否正常、供油管道的供油门是否开度过小或有杂物堵塞、润滑油管道回油门是否开度过大。
通过上述原因查找后进行处理。
轴承箱油位过高或过低进行补油或放油处理(一般轴承箱油位在油面镜1/3~2/3之间)。
油脂润滑的轴承按照规定定期进行补油。
6) 环境温度高在轴承处加通风机,冷却水温度高对冷却水系统进行检查、处理。
7) 转动机械过载要降低转动机械的负荷或根据情况启动备用转动设备。
5.5 转动机械轴承振动大
5.5.1 原因:
1) 转动机械检修后电机和转动设备的对轮不同心。
2) 转动机械转动部分配重掉落、断叶片、磨损不均匀、风机叶片严重不均匀粘灰等原因造成动平衡破坏。
3) 转动机械或电动机轴承损坏。
4) 转动机械的地基沉降,转动机械的轴水平度发生变化。
5) 转动机械或电动机地脚螺栓松动或地基不牢固。
6) 电动机鼠条断裂。
7) 转动机械转动和静止部分因为转子变形、热膨胀间隙小、零件掉落等原因造成动、静部分碰磨。
8) 轴承的绝缘被击穿,电机漏磁电流通过轴承造成油膜破坏。
9) 和转动设备相连的系统存在振动,对转动设备造成激振。
10) 风机工作在失速区或发生喘振。
11) 转动机械严重过载。
12) 转动机械的油温过高、过低或油质不符合要求。
5.5.2 处理:
1) 由于转动机械本身存在缺陷,造成设备振动,如振动未超过设备允许值,经过设备运行中处理未能将故障处理好要及早寻找机会停止设备进行处理。
如设备振动超过允许值要立即停止设备运行,防止设备损坏。
在设备带缺陷运行期间要加强设备的巡视和检查,发现设备振动急剧升高并伴随轴承温度升高或轴承内部出现异音判断轴承已损坏要立即停止转动设备运行。
如转动设备有振动和轴承温度高保护,在带缺陷运行期间严禁解除振动和轴承温度高保护运行。
2) 如和转动设备相连的系统存在振动视情况要首先考虑消除振动源,对振动的系统寻找原因进行处理。
3) 风机失速或喘振可通过调整风机的运行工况(改变风机的运行工况点,将风机的运行工况点调整至失速线以下)和调整风机相连的系统的管道特性(开大或关小系统中的阀门)进行消除振动。
4) 转动机械严重过载要降低转动机械的负荷或根据情况启动备用转动设备。
5) 转动机械的润滑油温度高或低以及油质不符合要求会使润滑油粘度偏离要求值,要通过调整冷却水或更换润滑油使润滑油粘度符合标准。
5.6 水泵不打水
5.6.1 原因:
1) 泵入口管道有漏点或低压轴封处漏气严重。
2) 泵叶轮损坏或动静间隙过大。
3) 泵和电机的对轮螺栓断裂。
4) 泵电机反转。
5) 泵的入口或出口门在关闭状态。
6) 泵启动前未充分注水,泵内有空气。
7) 入口水箱水位低。
8) 泵的工作介质温度高于介质对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造成泵的入口汽化。
5.6.2 处理:
1) 泵存在机械缺陷,要对泵进行检修处理。
2) 电机反转立即停止泵运行,电机隔绝后对电机接线进行调相。
3) 泵在启动前检查并开启泵的入口门,在泵启动出口起压后开启泵的出口门。
4) 泵启动前要充分进行注水,当泵体放气门有连续水流出后再关闭放气门。
5) 入口水箱水位低将,水箱水位补至正常水位。
6) 泵入口汽化可通过提高入口水箱的水位、降低介质温度或提高泵的入口压力等方法实现,如在正常的水温和水位下泵发生汽化须对系统进行改造(降低泵的安装位置或抬高水箱的位置,提高泵的有效汽蚀余量)。
第二章 润滑油系统
1 设备规范
型号
名称
油泵
电动机
型号
出口压力
MPa
流量
m3/h
转速
r/min
型号
功率
KW
电压
V
电流
A
转速r/min
数量
台
主油泵
双吸离心式
2.15
3000
3000
1
高压启动油泵
三螺杆立式泵
2.0
500
1450
30
380
55.47
1465
1
交流润滑油泵
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
0.31
2500
2950
YB200L-4型
30
380/660
55.5/32.1
2950
1
直流润滑油泵
单级单吸立式离心泵
0.31
2500
3000
Z2-71
30
220
158.5
3000
1
顶轴油泵
D—72160 柱塞泵
28.0
45
cm3/min
1500
YB250M-4
22
380
42.5
1470
2
油净化输油泵
ISY50—32
40
15
2900
YB2-132S-2
5.5
380
11
2900
1
排烟风机
GFD-15-5
0.001
15
2850
YB2-112M-2
4
380/660
8.1/4.7
2880
2
电动盘车
YB2-225-M-8
22
380/660
47.4/27
740
1
2主机润滑油、顶轴油及盘车系统的投停
2.1 润滑油系统启动前的准备和检查
1) 润滑油系统检修工作结束,工作票已终结,管道和设备完整良好。
2) 主机润滑油系统按阀门检查卡检查完毕。
3) 确认主油箱放油门及事故放油门关闭。
4) 确认所有热工仪表齐全、指示正确,油位、油压、油温等监测、报警和显示正常。
5) 确认主油箱、盘车装置及油泵的联锁、保护试验正确可靠,声光报警良好。
。
6) 确认油质合格、主油箱油位已加油至正常。
7) 确认主油箱排烟风机出、入口挡板开启。
8) 检查冷油器三通换向阀套筒与阀碟手柄位置在A侧运行,B侧备用。
9) 确认冷油器连通阀开启,冷油器放油阀关闭。
10) 检查主油箱油温应大于21℃。
如油温低应切除冷油器水侧并投入油箱电加热器,待油温正常后,切除油箱电加热器,并将加热器投自动。
11) 启动前确认各油泵电动机绝缘合格,送上高压启动油泵、交流润滑油泵、直流润滑油泵、顶轴油泵、盘车装置和排油烟风机电源。
2.2 润滑油泵投运
1) 启动主油箱上A排烟风机运行,调整排烟风机入口挡板,维持主油箱内负压在-500Pa以上,检查排烟风机运行正常。
2) 将B排烟风机联锁投入。
3) 启动交流润滑油泵运行,检查油泵出口压力、电流、振动均正常,润滑油母管压力在0.08~0.15MPa之间。
4) 启动高压油泵运行,检查油泵出口压力、电流、振动均正常,系统无泄漏,泵出口油压在2.15MPa左右。
5) 检查确认汽轮机各轴承回油正常,系统无泄漏。
6) 润滑油泵启动后,应密切监视主油箱油位,及时调节润滑油冷油器冷却水量,油温应控制在40℃~45℃之间。
7) 分别做各油泵低油压联动试验正常后,维持交流润滑油泵、高压油泵运行,投入直流事故油泵联锁。
2.3 顶轴油泵投运
1) 确认主机润滑油压正常,顶轴油泵入口油压不得低于0.04MPa。
确认顶轴油泵至主机#3、#4、#5、#6轴承顶轴油门全部开启。
2) 启动顶轴油泵A、B油泵中任一台运行,调整顶轴油泵出口油压为12.0~14.0MPa。
3) 检查顶轴油泵运行正常,顶轴油供油母管油压稳定。
4) 将备用泵联锁投入。
2.4 盘车装置投运
2.4.1 自动盘车投运操作
1) 确认润滑油系统运行正常。
2) 确认顶轴油系统运行正常。
3) 启动盘车前确认下列条件满足。
a) 检查润滑油压>0.08MPa,润滑油温>21℃,顶轴油压>4.2MPa。
b) 汽机转速至零。
2.4.2 盘车装置、顶轴油泵运行注意事项:
1) 汽轮机冲转前盘车应连续运行4小时。
2) 热态启动前,盘车装置必须连续运行,转子偏心度不大于0.076mm(双幅),方可冲转。
3)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第一次启动,应采用手动或点动正常后,方可投入连续盘车。
4) 盘车装置必须在润滑油系统投运并启动顶轴油泵正常后方可启动,禁止在解除有关联锁和保护的情况下,强行启动盘车。
5) 机组冲转,当转速超过4.09r/min时,盘车装置应自动退出,盘车电机自动停止。
6) 当机组转速升速至1200r/min时,顶轴油泵自动停止。
7) 机组停运,汽机脱扣,转速降至600r/min时,应自动联启顶轴油泵运行,转子静止后盘车装置应立即投入运行。
高压内缸上半内壁温度降至200℃左右时可采用间歇盘车,每半小时盘车180°,温度降至150℃以下时停盘车和顶轴油泵,在停盘车8h后再停润滑油泵。
8) 在盘车时如果有摩擦声或其他不正常情况时,应停止连续盘车而改为定期盘车。
若有热弯曲时应采用定期盘车的方式消除热弯曲后再连续盘车4h以上。
2.5润滑油冷油器的切换
1) 机组运行中润滑油冷油器的解列和投入应在值长同意、单元长的主持下,持操作票进行。
2) 操作过程中,应密切监视润滑油压、油温、推力轴承、支持轴承温度及回油温度的变化。
3) 操作过程中应加强联系与汇报工作,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恢复原状。
4) 确认润滑油冷却器连通阀在开启状态。
5) 确认备用润滑油冷却器油侧至主油箱放空气门开启,从其窥视窗观察有连续的油流通过。
6) 全开开启备用润滑油冷却器出水门,开启备用润滑油冷却器水侧放空气门,待放空气门有水冒出后关闭。
7) 适当转动手轮,稍稍提起套筒,转动三通阀到备用冷油器运行位置,转动手轮降低套筒使其落座,用力旋紧足以确保套筒就位。
8) 操作过程中注意润滑油压不应下降,通过调整备用润滑油冷却器进水门保持油温正常。
9) 检查一切正常后,关闭停运润滑油冷却器进水门,润滑油冷却器出水门保持开启状态备用。
2.6润滑油系统的停止
2.6.1 盘车装置的停运:
1) 当高压内缸调节级金属温度降至150℃,方可停止盘车装置的运行。
2) 解除盘车装置联锁,停止盘车装置运行。
2.6.2 顶轴油泵的停运:
1) 确认盘车装置已经停止运行,解除顶轴油泵联锁,停运顶轴油泵。
2) 在机组启动过程中,机组转速超过1200r/min时,顶轴油泵自停。
2.6.3 交、直流润滑油泵的停运:
1) 主机盘车装置停运8h后,方可停止交、直流润滑油泵运行。
2) 将直流润滑油泵联锁解除。
3) 将交流润滑油泵联锁解除。
4) 停止交流润滑油泵。
5) 解除主油箱排烟风机联锁,停止排烟风机运行。
3 润滑油系统的运行监视
3.1 润滑油系统正常维护参数值
项 目
单位
正常值
备注
主机润滑油箱油位
mm
-300~+300
主机润滑油箱油温
℃
<65
<10投入电加热、>21电加热自动停止
轴承润滑油压
MPa
0.08~0.15
<0.08报警,<0.069联启交流油泵、<0.058联启直流油泵、<0.0396跳机、<0.0294跳盘车
润滑油温度
℃
40~45
轴承回油温度
℃
<65
≥65报警、≥75停机
径向轴承金属温度
℃
<100
≥100报警、≥110停机
推力轴承金属温度
℃
<100
≥100报警、≥110停机
润滑油滤油器滤网差压
MPa
<0.05
0.05报警,手动切换
顶轴油母管压力
MPa
12~14
6.5联备用泵、9.8闭锁盘车
3.2 系统运行中的检查
1) 机组正常运行时,检查主机润滑油箱油位、油温正常;一台排烟风机运行,保持润滑油箱微负压。
2) 机组正常运行时,交、直流润滑油泵、高压油泵、顶轴油泵应处于联锁备用状态。
3) 冷油器的冷却水工作正常,出口油温正常,各轴承回油正常,系统无泄漏。
4) 机组盘车运行时,注意检查润滑油、顶轴油压力正常,偏心值正常,盘车电机电流正常,各轴承金属温度和回油温度正常。
第三章 EH油系统
1 设备规范
序号
设备
项目
规范
单位
1
EH油泵
额定压力
14.5
MPa
额定流量
100
m3/h
转速
r/min
型式
压力补偿式变量柱塞泵
2
EH油泵电动机
功率
30
kW
电压
380
V(AC)
电流
55.9
A
转速
1475
r/min
绝缘等级
F
级
3
EH油冷油器
型式
管式
冷却面积
M2
管/壳侧设计压力
MPa
水侧设计进/出温度
℃
油侧设计进/出温度
℃
4
EH油滤油泵
额定压力
MPa
额定流量
50
L/min
转速
r/min
5
EH油滤油泵电机
功率
1.5
KW
电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30 MW 机组 集控辅机 设备 运行 通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