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5379845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66.05KB
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校级联考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一模)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H-1O-16Na-23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8年中国国际清洁能源科技推广周于3月25日在北京启动,本次以“推广清洁能源应用,助力低碳经济发展”为主题。
下列说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推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B.倡导驾驶电动汽车
C.推广使用新能源天然气D.积极开发应用氢能
【答案】C
【解析】A、推行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符合题意,错误;B、倡导驾驶电动汽车,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符合题意,错误;C、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不符合题意,正确;D、氢能燃烧产物是水,环保无污染,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符合题意,错误。
故选C。
2.伟大物理学家霍金曾说化学比物理更有趣。
现象美是化学的趣味之一,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铜在硝酸银溶液中,有银白色固体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D.将SO2通入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变为无色
【答案】B
【解析】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正确;B、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错误;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氢氧化钠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正确;D、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使紫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正确。
故选B。
3.2018年徐州国际马拉松比赛于3月25日举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最美的马拉松跑道一路“花香醉人”,这是微粒不断运动的结果
B.赛道补给品云片糕、小孩酥、麻片、花生糖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
C.建设奥体中心体育馆用了钢筋混凝土、玻璃和塑胶等无机材料
D.组委会配发的聚酯纤维速干运动服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解析】A、一路“花香醉人”,是因为花香的物质微粒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油漆气味,正确;B、云片糕、小孩酥、麻片、花生糖主要含有糖类,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正确;C、塑胶属于合成材料,错误;D、聚酯纤维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正确。
故选C。
点睛:
通常把材料分成四大类:
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单质与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为无机盐,如玻璃、陶瓷等;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复合材料是把多种材料复合在一起得到的一种具有特别性能的材料。
4.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6.6的降水叫做酸雨
B.生活中利用肥皂水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C.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D.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A、pH<5.6的降水叫做酸雨,错误;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但不能将硬水软化,错误;C、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错误;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故选D。
5.我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将粗盐提纯,再用制取的精盐配制7.5%的氯化钠溶液100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时要称量7.5g氯化钠,量取92.5mL的水
B.本实验多次使用玻璃棒,有三种作用:
搅拌、引流、转移
C.本实验的主要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和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D.本实验提纯的氯化钠可能不纯,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D
【解析】A、根据公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的质量为:
100g×7.5%=7.5g;需要水:
100g-7.5g=92.5g,合92.5mL的水,正确;B、粗盐提纯和配制溶液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引流、转移,正确;C、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正确;D、本实验提纯的氯化钠可能不纯,导致配制的氯化钠质量较小,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故选D。
点睛: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
6.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
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B.甲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D.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答案】A
【解析】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CO2+3H2
CH3OH+H2O,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
(3×1×2)=22:
3,正确;B、甲为二氧化碳,由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错误;C、由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
1,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错误。
故选A。
点睛: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
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
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7.下列对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①利用侯氏制碱法生产烧碱
②中国是现代湿法炼铜的先驱
B
①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都导电
②除污方法有溶解、乳化和化学反应等
C
①服用补铁剂可以预防贫血
②缺少维生素C易患夜盲症
D
①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②用加碘盐鉴别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侯氏制碱法生产纯碱(碳酸钠),而不是烧碱,错误;B、硫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离子,都导电;溶解、乳化与化学反应是除污的三种基本方法,正确;C、人体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少维生素C易坏血病,错误;D、用加碘盐中的碘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不能鉴别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错误。
故选B。
8.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表示20℃时甲、乙溶解度相等
B.30℃时,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72.5g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丙,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的方法提纯甲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10℃,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A、据图可以看出,A点为甲、乙曲线的交点,表示在20℃时,曱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在30℃时,甲的溶解度为45g,向30克甲物质中加入50克水,只能溶解22.5g,故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所以,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可从甲、乙混合物中分离出甲,正确;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
故选D。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9.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下列图象表示的反应过程与事实一致的是
A.AB.BC.CD.D
【答案】C
..................
10.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
A.NaOH(Na2CO3):
氯化钙溶液
B.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C.O2(H2O):
浓硫酸
D.Cu(Zn):
稀盐酸
【答案】A
【解析】A、Na2CO3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会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D、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但是铜不与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或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非选择题
11.选择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A.小苏打B.氮气C.硝酸钾D.硫酸铵E.纯碱
(1)________用作食品保护气
(2)________属于复合肥
(3)________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4)________可用作洗涤剂
【答案】
(1).B
(2).C(3).A(4).E
【解析】
(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保护气;
(2)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钾、氮元素,在农业上可作复合肥;
(3)小苏打在受热时分解放出二氧化碳气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4)纯碱溶液显碱性,可除油污,可用作洗涤剂。
12.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快速浸没热水中,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
③打开K1、K2,从a口向A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
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②和③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1/5,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
(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4P+5O2
2P2O5(3).(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或A)中的体积为40mL(4).白磷的量不足(或温度未冷却至反应前的温度)等
【解析】
(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步骤Ⅱ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步骤Ⅳ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因此通过对比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2)步骤Ⅳ中装置A内的空气为200mL,因此要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因此消耗的氧气应该是200mL×
=40mL,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流进A瓶40mL;影响实验结果偏小的因素可能是气密性不好、未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夹子等。
点睛:
误差偏小的原因有:
①装置漏气;②红磷的量不足;③没待装置冷却就打开了弹簧夹,并进行读数判定了(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④弹簧夹右边的导管中存有的空气进入集气瓶内;⑤红磷熄灭时,集气瓶中的氧气并没有完全耗尽,只是氧气的浓度达不到红磷燃烧的要求而已;⑥烧杯中的水可能不足以注满原来瓶内气体体积的1/5。
当然,装置漏气还有可能会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时溢出,从而引起误差偏大;还有,集气瓶装水前,就将其划分为了五等分;这样实验前装的水会增加用来暗示氧气体积的水柱体的体积,从而引起误差偏大。
13.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
其中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C为红棕色固体,D为单质。
“—”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回答: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A+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答案】
(1).O2
(2).3CO+Fe2O3
2Fe+3CO2
【解析】A、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化合物,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可以判定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C为红棕色固体并且可以与A反应,则A为一氧化碳,C为氧化铁,B为二氧化碳;D为单质可以与A(一氧化碳)反应,则D为氧气。
(1)D为氧气,化学式是O2;
(2)A为一氧化碳,C为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CO+Fe2O3
2Fe+3CO2。
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填空。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_______,b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_(填①或②)通入氧气。
(4)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
【答案】
(1).试管
(2).分液漏斗(3).CaCO3:
+2HCl=CaCl2+CO2↑+H2O(4).BC(5).2KMnO4
K2MnO4+MnO2+O2↑(6).A(7).①(8).AD
【解析】
(1)标号仪器分别是a试管和b分液漏斗;
(2)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溶于水。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氧气从短管进入。
若需要从另一端进入收集氧气,所以从导管①通入氧气;
(4)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氯化铵与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因此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装置AD。
点睛:
“多功能瓶”在实验中有很多用途:
当用它净化或检验气体时,必须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试剂,气体由长管进入。
此外可以用它来收集气体: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由长管进入,比空气小的由短管进入;采用排水法收集,则需先将瓶子装满水,然后气体由短管进入,此外,气体净化原则:
不减少被净化的气体,不能引进新的杂质。
气体干燥原则:
干燥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不能与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反应。
15.最近自热火锅成为网红食品,化学小组同学对给火锅提供能量的物质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自热能量包的成分可能含生石灰、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等。
【进行实验】同学们打开使用后的能量包欲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样碾碎后,用磁铁充分吸引
有黑色固体被吸引
含有_____。
②取①剩余的固体溶于水中,用温度计测量
无明显现象
没有______。
③向②中加入酚酞试液
变红
含有____。
④向③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_。
没有碳酸钙
⑤静置④
上层清液为黄色
含有___。
【问题讨论】
(1)写出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2)该自热能量包使用时要加入适量________,发热的原理是________,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
下列关于活性炭的作用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燃烧放热B.使能量包中各种物质疏松、透气C.促进反应物充分接触
【答案】
(1).Fe或铁
(2).CaO或氧化钙(生石灰)(3).Ca(OH)2或氢氧化钙(熟石灰)(4).红色退去,没有气泡产生(5).Fe2O3或氧化铁(6).Ca(OH)2+2HCl=CaCl2+2H2O(7).Fe2O3+6HCl=2FeCl3+3H2O(8).水或H2O(9).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和铁粉缓慢氧化(或铁粉生锈)放热(10).加快铁反应(或加快生锈)的速度(11).BC
【解析】【进行实验】①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
②氧化钙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取①剩余的固体溶于水中,用温度计测量,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氧化钙;
③碱性物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含有氢氧化钙;
④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加入足量稀盐酸,红色退去,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没有碳酸钙;
⑤铁离子的溶液显黄色,说明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铁;
【问题讨论】
(2)自热能量包使用时要加入适量水,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和铁粉生锈放热,提供热量,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生锈的速度,活性炭具有疏松多空的结构,有较强的吸附性,使能量包中各种物质疏松、透气,促进反应物充分接触。
16.同学们在实验室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4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_。
(2)当pH=7时,消耗NaOH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最后结果精确到0.1%)。
【答案】
(1).Na+、H+
(2).0.8g(3).3.9%
【解析】
(1)a点时氢氧化钠与氯化氢恰好反应生成氯化钠,则该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为:
Na+、H+;
(2)根据图示可知,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6g,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6g×5%=0.8g;
(3)解:
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58.5
16g×5% x
解得:
x=1.17g,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3.9%,
答: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级联 江苏省 徐州市 部分 学校 九年级 学期 期中 考试 化学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