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碳的氧化物.docx
- 文档编号:25378695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48.84KB
第六讲碳的氧化物.docx
《第六讲碳的氧化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讲碳的氧化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讲碳的氧化物
专题4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一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通常一氧化碳是___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
2CO+O2
2CO2。
(化学方程式,下同)
(2)还原性:
Fe2O3+3CO
2Fe+3CO2。
(与Fe2O3反应)
CuO+CO
Cu+CO2。
(与CuO反应)
(3)毒性:
易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人缺氧中毒。
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3.一氧化碳、碳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比较
考点二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CO2是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固体CO2俗称___________,易升华吸热,可作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下同)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
③与石灰水反应:
2.二氧化碳的制法
(1)工业制法:
工业上利用煅烧___________的方法制取CO2,化学方程式。
(2)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
利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反应制取,化学方程式。
※不能用H2SO4与CaCO3反应的原因:
※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
②实验装置
※装置的注意事项:
a.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b.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③收集和验满方法
___________ 将燃烧的木条___________,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④检验方法
将___________倒入瓶中振荡,溶液变浑浊,说明气体为CO2。
⑤干燥方法
通常使用___________对CO2进行干燥,不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干燥。
3.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
(1)用途
①灭火(灭火器原理: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③温室肥料
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⑤光合作用
⑥化工原料
(2)温室效应
①成因:
大气中的CO2能像温室中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等。
②危害:
导致两极的,使,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
产等。
③缓解措施:
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等清洁能源;大力等。
中考典例精析
(2010·株洲)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变式训练◇
◇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都连接3个碳原子
(2010·长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
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
◇变式训练◇
◇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O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接着将导出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____________,即证明有CO的存在。
(2010·鞍山)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
“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
①植物的光合作用。
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海水的吸收。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CO2的途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成甲烷和水,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1)含碳单质的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两个方向: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昆明)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明不能采用B装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训练◇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
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 别
药 品
实验现象
①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②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的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的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气体:
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检验: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10·江西)“吸烟有害健康”。
我国政府规定:
从2010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
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尼古丁B.一氧化碳
C.焦油D.甲醛
2.(2010·兰州)“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B.①②③⑤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2010·潍坊)航天探测发现:
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
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还原氧化铁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2010·河北)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①③制取氧气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4.(2011中考预测题)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
Ca(OH)2+CO2===CaCO3↓+H2O,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5.(2011中考预测题)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实验相比较,一定相同的是( )
A.发生装置B.收集装置
C.干燥装置D.收集气体后集气瓶的放置方法
6.(2011中考预测题)在新刷石灰浆的房间里往往放一个燃烧的炭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烘干墙壁B.提供CO2,促进墙壁变白变硬
C.消耗房间内的O2,防止墙皮氧化脱落D.使房间保温
二、填空题
1.(6分)(2010·重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两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也有人认为,两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分)(2010·遵义)下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物质b主要成分中阳离子是________;
(3)物质c(C6H12O6)所属类别是________,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4)写出由CO2生成物质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物质e化学式中标出带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3.(8分)(2010·南昌)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合理即可)。
4.(9分)(2010·烟台)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
中国承诺: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
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近年来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1)将空气中的CO2压缩后贮藏于冰冷的深海。
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
CO2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过多的CO2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
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工业上产生的CO2进行收集、处理,作工业原料,如用作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
CO2与饱和氨盐水制取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14分)(2010中考变式题)下图是利用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CuO的实验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乙装置中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____加热。
(2)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的仪器b中黑色粉末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丙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分)(2010·本溪)
(1)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选项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2)小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且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①写出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伟观察到乙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请写出所有可能使其变红的原因。
能力拓展
1.现有CO、CO2混合气体,小芳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下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
①关b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③收集气体;④关a开b;⑤收集气体。
通过上述操作小芳()
A.只收集到CO气体B.只收集到CO2气体
C.先收集到CO气体,后收集到CO2气体D.先收集到CO2气体,后收集到CO气体
2.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某学习小组为了看到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
请根据实验过程及内容,思考并完成相关问题。
甲乙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将整套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78.2g。
(2)用力推压注射器栓塞向密闭的软塑料中注入10mLNaOH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然后握紧注射器和塑料瓶用力振荡,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78.2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在_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讲 碳的氧化物 第六 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