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诸城重点中学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368628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31.88KB
山东省潍坊诸城重点中学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潍坊诸城重点中学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诸城重点中学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诸城重点中学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潍坊诸城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复习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行为具有当时社会“合法性”的是
A.齐侯自称为齐威王B.晋文公加征鱼盐税收
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楚庄王问鼎之大小轻重
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君权至上的后果
C.君主权利受到制约D.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3.关于明朝内阁有学者指出:
“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
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
”这意在说明内阁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4.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
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A.《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以及流传的故事
B.战国遗迹出土的农具中铁质远多于其他材质
C.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
D.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
5.《吕氏春秋·上农》载:
“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B.生产能力C.社会制度D.劳动力短缺
6.陶渊明《桃花源诗》中写道“春蚕收长丝,秋熟靡(没有)王税……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材料体现了
A.魏晋时期社会祥和安定B.当时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C.山水诗朴实恬淡的特点D.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7.清朝康熙年问,烧制出大量造型丰富和具有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下列相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清朝贵族生活方式的西方化
C.许多瓷器为满足市场需要而生产D.这些产品都出自官营手工业
8.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
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B.传统工艺水平高,难教难学
C.传统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
9.一位美国宪政学家曾写道:
“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口口口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口口口处可能是
A.17、18世纪的英国B.17、18世纪的美国
C.18、19世纪的德国D.18、19世纪的法国
10.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11.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可以了解到
A.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
B.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C.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
12.恩格斯说“你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
请看看巴黎公社吧。
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恩格斯的判断是基于巴黎公社
A.发生的时间B.参加的阶级C.采取的措施D.发生的国家
1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
“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14.《20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北京条约》和洋务运动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5.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这种做法
A.政体频繁变更引发社会动荡B.权力分散降低行政效率
C.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D.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共和
16.五四运动带有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这种“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指的是
A.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B.受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C.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D.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精神
17.“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
……,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
”材料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8.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B.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C.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D.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9.恩格斯说:
“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B.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D.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20.右图是某地发现一张短训班结业证,此训练班最有可能是
A.培训接受日军投降仪式所需人才
B.国民党为苏美军队培训军事联络人员
C.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培训人才
D.国民党在美国支持下为内战培训军事人员
21.《中国的法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
”对材料中“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
A.在法律上确立了人民民主原则
B.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针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
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士担任。
由此可看出
A.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一致拥护
B.中共与各党派真诚合作,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政治协商、多党合作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得到很好贯彻
D.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一个民主联合政府
23.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一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24.“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冷战在事实上制止了暴力,维护了世界和平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25.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
“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
”材料主要反映出
A.当今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
B.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方兴未艾
C.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举足轻重
高二历史试题第3页(共8页)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答题卡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一
二
总分
26
27
28
29
得分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进步性。
(4分)
材料二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盖太祖与刘基所定。
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如何“稍变其试士之法”,指出其产生的影响。
(5分)
材料三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3)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对科举制的观点,分析梁启超发表此议论的目的。
(4分)
高二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1)据材料一,指出巴黎公社的国家管理机构及其产生方式,以史实说明十月革命后苏俄的国家机构是如何体现“巴黎公社式”特点的。
(5分)
材料二下表是1919年中国某学者关于十月革命的部分言论
(2)据材料二,概括该学者对十月革命的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4分)
材料三俄国过激派政府,居然成立。
居然过了两年。
不管将来结局如何,假定万一推翻,他那精神毕竟不能磨灭。
从前多数人嘲笑的空理想,却已结结实实成为一种制度。
将来历史价值,最少也不在法国大革命之下,影响自然是及於别国。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3)据材料三,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价值。
(3分)
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间派的政治路线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决不能为少数特权阶级所操纵,在经济上必须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但决不容许官僚买办资本的横行和发展,且必须保护农工大众以及一切被雇佣者的利益。
简单说,中间派在政治上反对任何形式的一党独裁或阶级独裁,也不赞成在客观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来实行社会主义。
……中间派的对外政策,……对美苏二国采取同等亲善政策,既不助美反苏,亦不助苏反美,始终保持独立自由的精神,充作美苏合作的桥梁,决不作美苏冲突的牺牲品。
——施复亮《何谓中间派》
(1)据材料一概括中间派(民主党派)的主要主张。
(3分)
材料二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
“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
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
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
”
——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
(2)据材料二,指出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
(5分)
材料三1956年后,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曾说:
“我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我愿意在这个方针下,尽力联系原国民党及与原国民党有历史联系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团结在政府的周围,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应有的作用。
”
(3)结合史实说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并指出这一政策的目的。
(4分)
2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认为……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
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
……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
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概括并评价材料一观点。
(4分)
材料二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
中国在苏美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与其他国家都有所不同,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
——《冷战与中国》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期间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结合史实,分别指出美苏两国“拉拢”和“对抗”中国的表现。
(5分)
材料三苏联解体了。
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
原因有二:
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
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4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14.10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BBABB6—10DCDAC11—15ACBDC16—20DDABD21—25ADACD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答案要点:
(12分)
(1)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限制徇私舞弊;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或有利于选拔人才、或有利于打击士族);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或扩大了统治基础)。
(2)变化:
内容:
四书五经;形式:
八股文
影响:
束缚思想(或扼杀人才);阻碍科技;加强君主专制。
(3)看法:
层层选拔(或精选)人才;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或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或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
目的:
改革科举(或废八股该科举、或培养实用人才、或为变法培养人才、或培养维新人才);挽救民族危机(或救亡图存)。
(以上各点均1分,不能重复得分。
)
第27题(共12分)答案要点:
(1)公社委员会(1分)直接选举产生(1分)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或人民委员会(1分)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权与行政权统一(2分)【只要答出立法与行政权统一即可得2分】
(2)态度:
从反对到支持(或赞成)(2分)
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或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五四运动的影响;对十月革命认识的加深。
(任意2点得2分)
(3)价值:
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与创新精神;(1分)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分)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
(1分)
【从精神、社会主义国家或道路、对世界三个方面答,各1分】
第28题答案要点:
(11分)
(1)主要主张:
政治上主张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既反对国民党独裁,也不赞成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业,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政策,促成美苏合作。
(3分)(根据材料必须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作答,每一方面1分,共计3分。
其中政治方面只要答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或反对或不赞成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经济方面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
)
(2)变化:
从主张走中间道路到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2分)(必须答出变化,“从……到……”或“由……到……”,后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原因:
缺乏实现中间道路的社会条件;国民党对民主党派的迫害;受共产党政策的推动(或影响)(3分)(只要答出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或发动内战、内战政策影响;国民党的迫害;共产党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和平的主张也可得3分)
(3)史实: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3分)(此题主要考查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关系发展历程,从共同的基础、要求到共建新中国再到改造完成后转变,三个阶段的史实,最后史实若答1954年宪法的颁布,政党制度的确立亦可得1分)
目的: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团结个民主党派共同建设社会主义。
(1分)
29.答案:
(1)观点:
苏联扩张引发美苏冷战。
(1分)
评价:
观点是片面的(1分)
理由:
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是苏联单方面的原因(2分)或美国:
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1分);苏联:
战后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1分)
(2)特点:
独立自主或灵活性(1分)
表现:
可从“拉拢”、“对抗”或“美国”、“苏联”两种思路分析。
第一种思路:
拉拢:
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或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实施援助(1分)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
(1分)
对抗:
中苏关系恶化(1分);新中国初期,美国敌视遏制中国(1分)
第二种思路:
美国:
对抗:
新中国初期,美国敌视遏制中国(1分)②拉拢:
中美关系缓和并建交。
(1分)
苏联:
拉拢:
苏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或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实施援助(1分);对抗:
中苏关系恶化(1分)
(3)苏联解体,美国对其盟国的约束力下降。
(或美国失去了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
(1分);苏联解体,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或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谋求大国地位、第三世界崛起)。
冲击了美国霸权。
(1分);苏联解体,核扩散威胁世界安全(1分);苏联解体后,地区冲突、民族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削弱美国霸权。
(或恐怖主义威胁美国国家安全)(1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潍坊 诸城 重点中学 届高三 复习 质量 检测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