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15.docx
- 文档编号:25363292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88.83KB
顶管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15.docx
《顶管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15.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15
顶管施工安全防护专项方案
7.1安全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本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保证,公司、项目部及班组三级分别成立安全小组,以便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现场施工的安全保证体系见图7-1。
图7-1安全保证体系
7.2安全管理目标
积极开展安全达标工作,切实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意识,本工程杜绝重伤和死亡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以下。
7.3安全作业措施
7.3.1机械作业措施
1.起吊前应检查行车是否完好,行车的吊装不能超载,吊具强度能够满足吊装重量的要求;
2.行车作业要有专人指挥,使用通用信号和手势;
3.作业场地应坚实,车体应平整,汽车吊支撑腿伸展应适当,支撑坚实有力;
4.超重臂下严禁有人,作业区上方应明朗开阔,不准在输电线路下作业;
5.作业时必须起吊平稳,慢速均匀升降,不得在有重载情况下进行调臂、急进、急退或急转弯;
6.吊装作业中突然发生机械故障,暂停作业时,应设法把吊物放在安全位置,不允许重物悬挂在吊钩上;
7.禁止任何人随同物体升降;
8.六级以上大风、雷雨时停止作业。
7.3.2焊割作业安全指导
1.实行用火证管理制度,焊割前须开用火证,并在现场配齐灭火器材,工作时派专人看火;
2.电焊机一次接线由电工连接,二次接线可由电焊工接,电焊机壳须接地或接零;
3.二次接线焊接电缆的绝缘应良好,焊工出汗或在潮湿地点焊接时,在作业地点应用绝缘垫板与管子进行隔离绝缘;
4.焊工应穿戴齐全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帽、面罩、手套等,且应保持干燥;
5.焊接作业区5m内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6.地面或沟内焊接时,先检查管子垫墩、沟壁是否有松动、塌方的可能性;
7.氧、乙炔瓶距火不小于10m,氧、乙炔瓶距离大于5m,气带长度大于10m;
8.点火时不能对人,气割时在被割物即将切掉时,应检查其下部;
9.工作时,如发生回火,应立即关闭乙炔阀门,检查排除故障;
10.不得使用有故障的焊割具,氧气瓶不应与油类接触,避免暴晒;
1l.使用氧气时,减压阀必须有安全阀和两个专用气体压力表,安全阀开启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10%,减压阀冻结时,用温水解冻,不得用火烤;
12.严禁把点燃的割具放在工件上和地面上。
7.3.3管内照明
管道内每15-20米安装一只低压照明灯,照明灯采用36V的安全电压供电,照明安装与管道的侧上方,灯泡间连接采用并联方式。
为防止电缆接头松动、管道内配有部分活动接头箱,即保证了接头质量,又可以避免接头的包扎受潮而产生的漏电事故。
应急电源采用的是地面备用一台发电机,在管道内断电时及时供电以保证照明、通风、施工的正常进行。
管道内照明见下图;
7.3.4供风
在顶进施工过程中,随着管道不断向前延伸,空气中的氧气会逐渐稀少,会给在管内的工作人员带来极大危害,甚至会造成恶性事故。
为改善管内工作环境,在管道施工的全过程中采取通风措施,加大管道内空气流通,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采用鼓风机,鼓风机安装在地面上,用DN110的硬质PVC通风管道,将风送至基坑底部,并用同直径的硬质PVC通风管道,从管内把风送至端部掘进机处。
通风管要固定在基坑侧壁及钢筋混凝土管内壁的上,固定要牢固。
管道内通风见下图;
7.4安全技术措施
7.4.1停顶处置
顶进施工中,遇有特殊情况,会停止顶进施工。
为防止停顶时发生抱管现象,每停顶五小时,对管外壁进行润滑泥浆补注一次,注浆自掘进机后第一节管开始,依次向后进行。
每停顶十小时开动主顶千斤一次,缓慢向前推进100毫米。
7.4.2对地下管线的保护
1.顶进前需明确掘进机与地下管线的位置;
2.对地下管线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地下管线的种类、埋深与完好程度;
3.与地下管线的产权单位联系,明确管理人员的联系方式;
4.调查清楚上游关闭阀门的位置与关闭方式;
5.做好施工监测记录;
6.施工期间设专人进行巡视检查,观察管线是否有变形、断裂现象,雨水管、管沟内是否冒浆现象。
并做好观察记录,保留影象;
7.顶进施工,在穿越地下管线时,掘进机距管线水平距离的前、后五米内,降低顶进速度,并适当降低土仓压力,穿越距离最近的管线时,将土仓压力降低至0.04MPa。
8.如果地下管线损坏时,需立关闭上游阀门,并与产权单位联系,及时维修、处理。
9.顶进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加固注浆处理,通过管内注浆孔注入固结浆,在管线区域内,以充填注浆为主,注浆压力不能过大,但一定要保证密实。
7.4.3对道路的保护
顶管施工可能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包括:
顶管机迎面土压失衡引起坍塌;管道与土体摩擦使土层结构破坏;管道周边有空隙;地层失水引起的二次固结沉降;管道接口渗漏等。
针对这些原因,制定如下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严格要求施工人员做到:
1.顶管施工前,机手一定要明确管顶与道路的垂直距离、土质、地下水等情况,明确顶进长度、管径、管材,明确顶进坑、接收坑与道路的关系,明确顶进方式,明确顶管对道路的影响;
2.进、出洞时,对洞口进行注浆加固处理,保证土体稳定,防止洞口出现坍塌;
3.顶进施工中,保证顶进速度稳定,不能出现忽快忽慢的现象;
4.顶进中,为防止管道与土体摩擦造成的土层结构破坏,须同步注入润滑泥浆,并保持泥浆压力,泥浆压力值在0.08~0.12MPa之间;
5.在路面之下顶进中,为防止顶管机迎面土压失衡引起的坍塌,必须始终维持土仓压力,土仓压力根据土质、深度、管径的不同,在顶进施工前由技术人员计算确定;
6.为了防止路面稳定,应适当增加土仓压力,保持土仓压力在设定压力值的上限附近,但不能突破上限,以防路面隆起;
7.接管时,观察管节是否有后退现象,如有后退现象,会丧失土仓压力,此时使用二个手拉葫芦,固定在最后一节管的二侧;
8.为了填充管道外壁周边的空隙,管道贯通后,立即进行泥浆置换,间隔时间不得超过一天。
泥浆置换是通过管内注浆孔注入固结浆,注浆压力在0.15~0.25MPa之间,在地下管线附近注浆时,适当减小注浆压力;
9.为防止管道接口渗漏、地层失水引起的二次固结沉降,泥浆置换完成后,立即对管节接口进行处理,使用石棉水泥封闭管道接口,地下水、泥砂不得从管缝处渗漏;
10.顶进施工中,设专人进行巡视检查,仔细观察路面,察看路面是否有隆起、沉降、出现裂缝等现象,或原有裂缝出现加大、变小、泥液溢出等现象,做好检查记录、保留影象;
11.加强与路政部门的联系,听从路政部门的管理,出现事故,立即报告;
12.加强与第三方监测单位的联系,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顶进参数;
13.设立施工监测小组,全程进行施工监测。
7.4.4顶管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管节和接口密封材料的验收制度,严禁使用不合格产品,验收不合格要及时退货出场;
(2)严格控制管道轴线,必须按“勤纠、小纠”的原则进行控制,避免接口不匀,使胶圈止水作用减弱;
(3)下管时,在钢丝绳与管口之间加装橡胶垫,保护管口,防止管口破损;
(4)采用插口管材,并选用相匹配的橡胶圈,事先检查橡胶圈的质量,临下管前抹好润滑剂,安装要正确;
(5)顶进时,严格控制管道轴线偏差,将顶力控制在管节允许的承压范围以内;
(6)在管节运输过程中,采取管垫等保护措施,并做到吊(支)点正确,轻装轻卸;
(7)管道的顶进长度超过100米时,应设中继间。
7.5消防管理措施
7.5.1消防管理制度
1.执行“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建全消防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从项目部管理人员到具体施工人员,从人需对消防安全负责;
2.进场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消防管理制度;
3.项目部与工程的各级分包单位签订消防安全协议,明确各自的消防管理责任;
4.施工前,由项目部组织对所有工程参与人员与分包队伍进行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做到消防知识尽人皆知;
5.配齐消防人员,要求项目部设一名专职消防员、各分包队伍均设置消防员一名;
6.根据工程的进度,每月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消防知识学习演练,做到有备无患;
7.为确保安全生产,每周由项目经理、消防员、材料员、安全员共同会检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月检时,给予消防安全评定。
8.对重视消防工作、支持消防工作、积极参与消防工作的人员项目部有建议奖励或处罚的权力;
9.现场配备合格的灭火器材,在施工现场集中设立消防器材,包括消防桶二个、消防钩一个、消防斧一把、灭火器四个,以及消防沙、消防水等。
项目部办公区设置灭火器四个、职工宿舍每50平米设置灭火器二个。
10.防火器材、药品要定期更换,不得使用过期药品或不合格药品。
11.对易燃、易爆物品设专人看管,严格领发放制度,易燃、易爆物品须分开保管,相互之间间隔5m以上。
易燃、易爆的库房应远离工地的临时设施,保持干燥、通风,易燃易爆物品进场要有严格审批制度,每天进场数量以当天使用数量为准,不得在现场大量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12.施工现场严禁吸烟,在明显的地方设置禁止吸烟标志牌。
13.施工现场严格控制使用明火,施工中各类明火作业(如使用电气焊等)要到项目部办理用火证,配备看火人员和灭火器材(灭火器、水、沙),施工前须清除动火周围的易燃物。
用火证当日有效,用火地点变换时,需重新办理用火手续。
7.5.2消防应急预案
1.组织结构
现场组成应急组、消防组、救援组三个小组。
应急组:
由项目部主管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组成应急组,负责现场的组织工作,项目部主管经理、副经理、工长依次为现场负责人,负责紧急事件的现场指挥,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公司;
消防组:
消防组由义务消防人员构成,消防组组长由工长担任,服从现场应急组的统一指挥,负责灭火的具体工作;
救援组:
救援组由安全员担任组长,服从现场应急组的统一指挥,负责伤员营救、抢险等工作。
2.应急组工作内容
1)平时负责本预案的宣传贯彻,确定相应小组人员名单;
2)提供灭火器材及救援所需的物品;
3)准备抢险、救护所用的车辆;
4)负责现场工作的全面组织与指挥;
5)负责与公司总部联系,讲明现场情况,请求公司援助;
6)判断火势发展,当火势较大、现场无力扑救时,立即向公司工程科报警,讲清:
火灾发生的地点、火势情况、报告人姓名、单位。
情况危急时直接拨打火警电话;
7)派出专人在事故附近路口疏导交通;
8)派人到交通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带领消防车迅速赶到灭火现场;
9)负责消防物资、消防人员的调配。
3.消防组工作内容:
1)取出灭火器和接通水源在第一时间进行扑救;
2)迅速断开电源;
3)迅速断开燃气开关;
4)及时转移易燃、易爆物品。
4.救援组工作内容:
1)携带必要材料进入现场抢险;
2)立即封闭现场,设置警戒区,疏散无关人员撤出;
3)积极抢救被困人员;
4)如有受伤人员,立即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抢救;
5)如出现伤亡事故应保护现场,及时通知主管经理;
6)事故现场如抢救伤员需要移动有关设施前,应对物体痕迹、状态等进行影录、标记、制图,保证资料的完整、真实。
5.通讯
1)发生火灾事故应保证通讯畅通;
2)应急组、消防组、救援组的主要人员预先确定通讯方法,发布人员通讯录;
3)抢险报警电话:
火警:
119
公安:
110
救援:
120999
7.6安全用电措施
1.所用施工人员掌握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性能,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设备的负荷线,地线和开关,发现问题及时找电工解决,严禁非专业电气操作人员乱动电器设备。
2.高压线引至施工现场的变压器,变压器四周设高防护栏,上锁并由专人负责,人员不得随便进入,变压器安设位置,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
高压线离施工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小于10m,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6m,与过顶物体的垂直距离不得小2.5m。
3.配电系统分级配电,配电箱、开关箱外观完整、牢固、防雨防尘、外涂安全色、统一编号。
其安装形式必须符合有关规定,箱内电器可靠、完好,选型、定值符合规定,并标明用途。
4.现场内支搭架空线路的线杆底部要实,不得倾斜下沉,与坑槽边及临近建筑要有一定安全距离,且必须采用绝缘导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达不到要求必须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5.所有电器设备及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均要按规定设置可靠的接零及接地保护。
6.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按规定设置漏电保护装置,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7.现场内各用电设备,尤其是电焊、电热设备、电动工具,其装设使用符合规范要求,维修保管专人负责。
8.凡是使用电器的工人必须持证上岗。
9.施工现场架设的临时电线,有专人负责,做到经常检查。
10.现场的临时电闸箱有专人管理,并加锁。
7.7安全防护重点
7.7.1防触电伤害
1.施工现场严格执行三相五线制要求,配电系统实行三级配电两级漏电保护,严格电工当班及值班制度。
线路敷设严格按规范要求。
2.各种电器设备均采取接零或接地保护,不在同一系统中接零接地两种保护同时混用。
每台机械和电器设备采用单独开关和熔断保险,严格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严禁一闸多用。
7.7.2防机械伤害
1.各种机械(含中小型机具)要当期检查,定期保养,施工前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严禁无证上岗,违章驾驶。
2.各种机械要有专人负责维修、保养,并经常对机械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预防机械故障及机械伤害的发生。
机械安装时基础必须稳固,吊装机械臂下不得站人,操作时,机械臂距架空线要符合安全规定。
3.各种机械设备视其工作性质、性能的不同搭设防尘、防雨、防砸、防噪音工棚等装置,机械设备附近设标志牌、规则牌。
运输车辆服从指挥,信号要齐全,不得超速,过岔口、遇障碍物时减速鸣笛,制动器齐全,功能良好。
4.所有起重机械在使用前,认真检查限位控制系统的灵活性,不合格者不得使用。
起重机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必须经考核持证上岗。
7.7.3预防物体打击伤害
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头戴安全帽。
在进行吊装作业时,要注意避开吊物下方的人员。
7.7.4预防土方坍塌
施工顶管基坑时,须分段、分层挖土,严禁同层贯通。
设立支撑须严格按规定间距。
7.7.5停电处置
顶管施工有其特殊性,正常情况下应连续顶进,不得长时间停顶,当出现意外情况,外接电源出现断电时,及时进行电源切换,现场预备200KW发电机一台,并备有不少于二桶的柴油,以应付不时之需。
7.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保障措施
本工程为顶管施工,在地下相对封闭的管道内作业,属于有限空间作业,为预防进入有限空间施工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人员在事故突发状态下快速、高效、有序的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事故的扩大,特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保障措施。
7.8.1有限空间主要危害物质
1.氮气:
常压下无毒,大于90%时可引起单纯性窒息,严重时迅速发生昏迷,使人窒息死亡。
2.硫化氢:
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
为无色是有臭鸡蛋味的气体。
比重1.19(空气为1)。
在空间易聚积,不易飘散。
易溶于水,也溶于醇类。
硫化氢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当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达0.035毫克/米3,人们即可嗅到,当浓度超过10毫克/米3,臭鸡蛋味反而减弱,不易察觉,往往会出现“闪电式”中毒死亡。
3.一氧化碳:
一种无色、无臭窒息性毒气。
比重0.968(空气为1)。
当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1.7克/米3,呼吸55分钟,可引起死亡。
一氧化碳主要由呼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中通过气体交换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了血液的输氧功能,出现窒息中毒。
4.沼气:
一般含甲烷50%~70%,含二氧化碳25%~40%,和少量的氮气、氢气、氨气和硫化氢、磷化氢等,具体取决于底物的有机物成分和消化的状态。
甲烷、二氧化碳、氢气、氮气都是无毒性气体,在高浓度下使空气氧分压降低,致使机体动脉血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缺氧窒息。
若空气中的甲烷含量达到25%~30%时就会使人发生头痛、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乏力、四肢发软等症状。
若空气中甲烷含量超过45%~50%以上时,就会因严重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至窒息而死亡。
5.氨气:
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
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人接触553mg/米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钟;3500~7000mg/米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6.磷化氢:
属高毒类物质,浓度在1.4~4.2mg/米3时,可闻到特有的气味,10mg/米3浓度下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846mg/米3浓度下接触0.5~1小时可致死。
7.粉尘:
主要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的肺脏,能破坏并引起肺组织纤维化病变,患尘肺病,随着病变的恶化,肺功能减退,最后因缺氧而死亡。
8.高温:
使人的机体对氧的需要量增加,心率加快,易引起体温升高,旋晕等症状,时间过长,可产生循环血液量不足,造成恶心、呕吐等症状。
针对上述有毒有害的气体,我方采取检测措施,每天对管内空气进行监测,并记录检测数据告知作业人员,如发现有毒有害气体及时采取通风换气等措施避免中毒事故发生。
7.8.2有限空间作业程序
1.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凡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必须先测定氧气、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未准确测定前,严禁进入作业场所。
2.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
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易燃、可燃气体浓度应小于最低爆炸极限的10%,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25ppm。
其它有害有毒气体、可燃气体、粉尘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
3.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保持连续检测。
4.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符合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照明使用36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电动工具,配备漏电保护器。
5.当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
6.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
7.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
8.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作业前和离开时应准确清点人数。
9.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
10.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
11.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
12.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
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
13.在有限空间内使用二氧化碳或氦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
7.8.3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职责
1现场项目经理职责
(1)现场项目经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2)组织制定专项作业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3)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4)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5)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6)及时、如实向公司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作业负责人职责
(1)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2)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3)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人员职责。
(1)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2)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3)严格按照“安全审批表”上签署的任务、地点、时间作业。
(4)作业前应检查作业场所安全措施是否符合要求。
(5)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服装、防护器具和使用工具。
(6)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7)熟悉应急预案,掌握报警联络方式。
4作业监护人的职责
(1)监护人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2)监护人必须有较强的责任心,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工艺情况,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
(3)监护人应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落实不好或安全措施不完善时,有权提出暂不进行作业。
(4)监护人应阻止XX的人员进入。
(5)监护人应和作业人员拟定联络信号。
(6)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发现异常,及时制止作业,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7)监护人应熟悉应急预案,掌握和熟练使用配备的应急救护设备、设施、报警装置等,并坚守岗位。
(8)监护人应携带“安全审批表”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
7.8.4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
1.采用门禁系统,对出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监控。
2.危害告知:
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3.现场监督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4.禁止以下作业:
与“有限空间作业”手续内容不符的作业。
无监护人员的作业。
超时作业。
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
5.临时作业:
在有限空间实施临时作业时,应严格遵照本规范要求。
如缺乏必备的防护条件,不得自行组织施工作业,应与有关部门联系求助配合或采用委托形式进行。
6.培训:
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员、作业者和监护者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
培训结束后,应记载培训的内容、日期等有关情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施工 安全 防护 专项 方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