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南极地区综合题.docx
- 文档编号:25353909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639.70KB
高中地理南极地区综合题.docx
《高中地理南极地区综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南极地区综合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南极地区综合题
高中地理南极地区综合题
(考试总分:
240分考试时长:
120分钟)
一、综合题(本题共计20小题,共计240分)
1、(12分)阅读材料回答图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海拔4093米)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用于对超新星、太阳系外行星、瞬变天体的研究。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简要分析其原因。
(2)科考船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3)P所在国家西南端的气候类型是,形成的原因。
(4)Q地为阿根廷,其有着世界最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其有利条件。
2、(12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于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启程,到达南极大陆后于2014年2月8日建成了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并于当地时间8点正式开站运行。
经过160天的高压工作,“雪龙”号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2万海里。
材料二:
我国先后于1985年、1989年和2009年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三个考察站。
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乔治王岛上(62°13′S,58°58′W),中山站位于印度洋沿岸(69°22′24″S,76°22′40″E),昆仑站位于冰穹(A)附近(80°25′S,77°7′E)。
材料三:
下图为南极地区略图和地形剖面图
(1)泰山站距昆仑站约_______千米,若一架直升机从长城站按最短距离飞往中山站,说明其沿途的飞行方向。
泰山站建成之日我国南极四个考察站昼夜状况如何?
(2)根据南极周边海域及南极大陆自然环境的特点,推测“雪龙”号去南极考查在沿途和考查队员在陆上活动会遇到哪些困难?
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京报2009年1月29日报道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l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附近胜利建成。
其经纬度位置为(80º25′01″S,77º06′58″E)。
材料二据报道,美国准备花5年时间,耗资l.25亿美元修建南极“高速公路”。
这种特殊的“高速公路”起点站是麦克默多,横跨罗斯冰架,越过南极山脉,到达南极点,全程l600千米。
材料三南极地区图
(1)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方向,中山站距昆仑站大约有千米。
(2)我国在冰穹A附近建立第三个南极考察站的意义重大,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展对南极冰层、大气和气候等的研究活动
B.展示我国的国力和科考水平
C.进行天文观测的最佳地点
D.拥有和开发周围地区的矿产资源
(3)南极“高速公路”起点站麦克默多的纬度大约是()
A.65ººSB.83ºSC.76ºSD.85ºS
(4)若沿南极“高速公路”从麦克默多驱车前往南极点,前进方向是()
A.先向西北,再向南B.先向西南,再向南
C.先向东南,再向南D.一直向正南
4、(12分)2012年7月18日,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过北极圈,开始实施北冰洋科学考察。
结合我国极地科考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0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其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
A.820千米B.1020千米C.1220千米D.1420千米
(2)运送物资的飞机从长城站(62°13′S,58°57′W)飞往中山站,其最短的航线是(飞行方向)。
(3)图示的四个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黄河站位于中山站的 方向,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 方向。
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8月31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圆满完成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
在本次考察中,“雪龙”号向北最远航行至北纬88度22分海域,随冰漂移到北纬88度26分,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上的纬度新高;部分考察队员成功到达北极点实施考察训练,创造了中国北极科考位置的最北端纪录。
材料二:
第四次科考路线图
材料三:
北极附近地区示意图
(1)说出“雪龙”号科考船在返航时先后遇到的洋流名称。
(2)你认为材料三中M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
简述判断依据。
(3)说明近年来图示海域的“西北航道”越来越受关注的主要原因。
6、(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东西自然景观差异大,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鸟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许多的科考船队集结于此。
南极磷虾资源极为丰富,是企鹅主要的食物来源。
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1)试分析火地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及原因。
(2)分析南极成为企鹅理想家园的原因。
(3)分析鸟斯怀亚港成为南极科考中转站的原因。
7、(12分)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
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
(1)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为__________,此照片拍摄方向约是__________,此时极昼的范围在__________。
(2)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结束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__。
(3)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是__________。
A.0°B.12.5°C.22°D.34.5°
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及图,回答问题。
2005年11月18号上午,参加第22次南极科考活动的145名科考队员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进行为期四个月的科学考察。
“雪龙号”出发后,在香港加油补给,然后穿过马六甲海峡,跨越赤道到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口停靠休整,12月下旬到达中山站。
寻找陨石“富矿”、群峰命名全球发布、冰盖考察、筹建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是本次科考的主要任务。
(1)图中甲、乙两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________,丙、丁两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西风漂流方向的是________。
(2)下列洋流中,“雪龙号”科考船经过的有
A.西澳大利亚寒流B.本格拉寒流
C.西风漂流D.秘鲁寒流
E.加那利寒流F.东澳大利亚暖流
(3)南极大陆为什么是最难接近的大陆?
(4)试从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分析南极大陆气候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5)简述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危害。
9、(12分)该图为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示意图和弗里曼特尔港各月降水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昆仑站极昼期上海昼长的变化特点。
(4分)
(2)指出科考船返航途中在南半球可以借助的洋流名称。
(2分)
(3)科考队往返中山站和乌斯怀亚港之间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3分)
(4)简述弗里曼特尔港的降水特征及成因。
(6分)
10、(12分)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于2009年10月11日从上海启程,乘坐“雪龙”号奔赴南极,先后完成了对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的科学考察任务,这是中国南极考察史上首次执行“一船三站”科考活动。
2010年4月载誉归来。
此次南极科考主要开展有冰川、天文、测绘等科学观测与考察任务。
其中天文项目需要完成四项任务:
一是更新维护通讯、供电设备,以备接下来一年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完成自动观测任务;二是为明年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
三……
(1)南极科考队为明年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4分)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
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两例。
1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于2016年11月7日启程,下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科考队在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海拔4093m)的昆仑站成功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光学望远镜。
(1)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其主要原因是 , ;该地在 时期,可以用光学望远镜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星空进行天文观测。
(2)上海季风的成因是 。
(3)若仅考虑洋流的影响,科考船返航时在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至M段,航行速度较 。
(4)图中沿MN一线的自然带分布体现的是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5)说出P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有利的气候条件。
12、(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织南极科考以来,已经相继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62°12'S,58°57'W)、中山站(69°22′S,76°22′E)和昆仑站(80°25′S,77°06′E)等3个科学考察站,成功组织了29次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许多高水平考察研究成果,为人类认识南极、探索极地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
据央广网北京2013年12月25日消息,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中的两支内陆考察队——泰山站队和格罗夫山队完成了物资集结正式出征。
按照计划,泰山站队将在距中山站522公里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开始建设中国第4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材料二:
南极地区示意图。
(1)我国已经建成的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中,一年中极昼天数最多的是站,其极昼天数大约为天(不考虑地球公转速度的差异)。
(4分)
(2)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直线距离大约为千米;若科考队员选择最短路径,由昆仑站出发到达长城站,其前进方向为。
(4分)
(3)与南极大陆相比,北冰洋的气温较高,请简述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
(10分)
(4)南极科考站在建设过程中,采取圆柱形钢架结构把主体建筑架空,试分析这样做的地理原因。
(4分)
13、(12分)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
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
(1)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为__________,此照片拍摄方向约是__________,此时极昼的范围在__________。
(2)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结束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__。
(3)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是__________。
A.0°B.12.5°C.22°D.34.5°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8年7月11日,少先队员挥着国旗送别“雪龙”号。
当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科考基地码头启程前往北极,将展开为期75天的第三次北极科考。
此次出征北极是我国北极科考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一次。
科考将主要针对北极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北冰洋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北极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展开研究。
材料2:
北极地区投影图。
(1)填写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A是________洲;D是________洲;B是________洲;C是________岛;E是________海峡;③是________岛;④是________海峡;⑤是________海。
(2)①是______(国家),该国西部地区的气候类别是________;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它是世界上盐度最________的海,其成因是________。
(3)⑦是________(洋流),它对欧洲西部地区的________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⑧是________(洋流),它与________(洋流)相汇,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渔场。
15、(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其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64。
20'W.54。
47'S)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
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来维持其生命活动。
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0.64摄氏度-1.32摄氏度,如果温度高于1.80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
下图为南极大陆周边大洋水域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南极半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1)推测火地岛东西部自然带类型并说明造成这种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
(2)分析南极大陆外围大西洋西部沿岸海域,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
(3)某科考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南极大陆科考,指出他们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
16、(12分)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26次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出征南极。
本次科考除执行长城站、中山站的常规科学考察外,将重点进行昆仑站和格罗夫山的内陆科学考察。
考查期间,考查队员将在昆仑站构筑深冰芯钻探的场地。
(1)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胜利建成,该考察站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选址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考察队要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
对“数字南极”利用,叙述错误的为()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对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两例。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8月10日晚,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考船到达76°42′N,151°4′W设立短期冰站进行科考作业,这标志着此次北极科考的冰站作业全面展开。
材料二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该项地理信息技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目前遥感技术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列出卫星遥感技术的三个应用领域及相关的课题名称。
(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18、(12分)目前我国已建有五座极地科考站,其分布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南极中山站(69°22'24″S,76°22'40″E)是昆仑站(80°25'01″S,77°06'58″E)的物资补给中转站,其与昆仑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
(2)若运送物资的飞机从长城站(62°12'59″S,58°57'52″W)飞往中山站,说出其最短航线的飞行方向。
(3)请说出图中五个极地科考站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并判断其与其他四个科考站的相对位置。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08年7月11日,少先队员挥着国旗送别“雪龙”号。
当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浦东外高桥的极地科考基地码头启程前往北极,将展开为期75天的第三次北极科考。
此次出征北极是我国北极科考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一次。
科考将主要针对北极气候变化对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北冰洋独特的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北极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展开研究。
材料2:
北极地区投影图。
(1)填写图中字母和数字所代表的地理名称:
A是________洲;D是________洲;B是________洲;C是________岛;E是________海峡;③是________岛;④是________海峡;⑤是________海。
(2)①是______(国家),该国西部地区的气候类别是________;该气候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它是世界上盐度最________的海,其成因是________。
(3)⑦是________(洋流),它对欧洲西部地区的________气候产生很大的影响;⑧是________(洋流),它与________(洋流)相汇,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________渔场。
20、(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8月10日晚,中国第六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考船到达76°42′N,151°4′W设立短期冰站进行科考作业,这标志着此次北极科考的冰站作业全面展开。
材料二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北极科学考察队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该项地理信息技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目前遥感技术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列出卫星遥感技术的三个应用领域及相关的课题名称。
(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存状态的具体方案。
一、综合题(本题共计20小题,共计240分)
1、(12分)【答案】
(1)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少
(2)狂风巨浪;冰山
(3)地中海气候;西风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4)大牧场放牧业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地势平坦,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解析】
(1)昆仑站空气透明度高的原因回答时应从气候、大气层厚度和人类影响三个方面回答,能24小时观测的主要原因是位于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2)综合分析科考船航行时会遇到哪些困难,首先它要穿过地球上最强的南半球西风带,遇狂风巨浪,其下以是环绕地球的最强寒流——西风漂流,海面漂浮的冰山,极低气温。
(3)图中P大陆是澳大利亚,其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更替、东西延伸符合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东西更替、南北延伸的则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两者影响因素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4)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其地域类型必然是大牧场放牧业,同时也需优越的条件,分析其区位条件可以从自然条件草场、气候条件,社会经济如农业技术、交通和地广人稀等方面考虑。
2、(12分)【答案】
(1)715千米(710~730千米算正确);先向东南后向东北;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昼长夜短,昆仑站出现极昼,昼长由长到短排列为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
(2)沿途海上:
“雪龙”号去南极距离遥远,要穿越咆哮西风带和浮冰带,对海上航行造成极大的困难和危险。
陆上活动:
交通困难,地面积雪深厚,有深不可测的冰裂隙,物资运输极为困难;酷寒,南极大陆为世界最冷的陆地,队员脸部、手、脚和其他暴露皮肤的部位会冻伤;天气恶劣,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多大风,暴风雪,形成白化天气(气流把冰盖表面粉粒状积雪卷上半空),能见度差,队员生活工作极不方便;强紫外辐射,极地上空臭氧稀薄,下泄大量的紫外辐射,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只要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泰山站“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昆仑站(80°25′S,77°7′E),二者纬度差为(80°25′一76°58)×111千米;长城站在中山站的东略偏南方向,根据两点间最近距离为大圆的规律,从长城站按最短距离飞往中山站,应走弯向南极点的圆弧,方向上为先向东南后向东北。
泰山站建成之日为2014年2月8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12°S左右,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78°S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据此我国南极四个考察站昼夜状况为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昼长夜短,昆仑站出现极昼,昼长由长到短排列为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长城站。
(2)南极周边海域有西风带和浮冰带,要注意防备。
南极大陆积雪深厚,冰裂隙深不可测,且南极气候酷寒,多大风、暴雪天气,能见度差;极地上空臭氧稀薄,导致强紫外辐射,这些都是科考队员要注意防范的困难。
3、(12分)【答案】
(1)东南西北1221千米
(2)D
(3)C
(4)C
【解析】
(1)图中中心点为南极点,越靠近极点,位置越偏南;南极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为向东的方向。
中山站和昆仑站经度相近,纬度相隔11°左右,所以,两者的距离接近11×111=1221(千米)
(2)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主要目的是进行各类科研活动。
(3)据图可知,麦克默多站所在的纬度介于南极圈和南极点之间,且更接近南极圈,综合选项,应选C.
(4)图中顺时针方向是向东的方向,所以,在行进的初始阶段,是向东南方向,最后向正南方向靠近极点。
4、(12分)【答案】
(1)C
(2)先向东南方向飞,再向东北方向飞
(3)长城站 西北 东南
【解析】
(1)中山站与昆仑站的纬度差为11°02′37″,每度相差111千米,所以其直线距离应约为1220千米。
故选C。
(2)从长城站到中山站的最短航线应为过两站的大圆劣弧的距离,所以其飞行方向应是先向东南方向飞,过纬度最高点时,再向东北方向飞。
(3)西半球的范围是从20°W向西到160°E,所以长城站位于西半球;根据图中经纬网可判断方向。
5、(12分)【答案】
(1)千岛寒流、日本暖流
(2)主要分布在西南沿海地区。
原因是纬度相对较低,受海洋影响显著;沿岸有暖流经过;沿海地势较低。
所以热量条件相对较好,西南部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大,降水较多(3)该海上航道沟通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是联系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捷径。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通航时间变长,航运价值提高,有利于海洋资源逐步开发
【解析】
(1)根据图中轮廓可知洋流的名称,但是注意是返航时的洋流的名称,顺序不能颠倒。
(2)M岛为格陵兰岛,通过降水量的分布和热量因素来回答其西南部适宜居住的条件。
(3)要求回答西北通道的优越性,从沟通的大洋、缩短距离等方面来回答。
6、(12分)【答案】(l)该地段终年受西风影响,火地岛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
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
(2)南太平洋中寒暖交汇的洋流,海水中大量的磷虾等食物和营养物质,为企鹅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地理条件使得其他动物不能迁移到南极陆地,使企鹅的天敌少。
(3)港阔水深,是避风港、不冻港等,港口条件优良。
距离南极洲最近。
能为各国南极考察船队提供必要的物资补充。
【解析】(l)该地段终年受西风影响,火地岛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
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
(2)从食物、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南极 地区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