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外感高热.docx
- 文档编号:25337692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4.81KB
中医内科学外感高热.docx
《中医内科学外感高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外感高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内科学外感高热
外感高热
病名:
古代文献常称为“发热”、“寒热”、“壮热”、“大热”、“身灼热”等。
定义:
凡卒感六淫邪毒,疫疠之气,客于肌腠,正邪交争,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者即称外感高热。
临床特点:
临床上以发热、恶寒、面赤、烦渴、舌红苔黄、脉数等为主要表现。
体温持续升高或稽留不退,病情严重者,可出现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等症。
范围:
外感高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外感疾病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症状,在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伤寒病三阳证,以及内伤杂病中,均可出现此症,不过以温病各阶段最为常见。
多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等的主要表现之一。
部分非感染性疾病的高热,亦可属中医外感高热之范畴。
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
系触感六淫(主要为火热、暑邪)或疫毒之邪。
外邪入侵,机体正气与之相搏,正邪交争于体内而发热,或因热、毒充斥体内而高热,所谓“阳胜则热”。
西医认为,发热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反应。
外感高热,主要见于:
1急性感染性发热:
包括有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及寄生虫感染,临床上最为常见。
②非感染性发热:
(外感高热?
部分属中医外感高热之范畴)如风湿热、药热、热射病等,由于变态反应,或物理性、化学性损害而引起。
发病机制:
体温的维持比较恒定。
通过产热及散热之间的平衡由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进行调节。
内源性致热原:
细菌、真菌、病毒、内毒素、原胆烷醇酮、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作用于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产生内生性致热原。
内生性致热原为一蛋白质,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其调节点上移。
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重新调节,由此发生冲动,经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此外,发出的冲动经运动神经使平静骨骼肌周期性收缩,发生寒战,使产热增加。
这样产热就大于散热,使体温上升到新的调节点。
内生性致热原如何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点提高,可能与其使下丘脑PGEl及PGE2合成增加有关。
阿斯匹林等药物所以能使体温下降,因其可抑制PG的合成。
肾上腺皮质类激素所以能使体温下降,因其可抑制PG的释放及抑制粒细胞释放内生性致热原,可抑制免疫反应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减少,内生性致热原产生减少。
一般情况下发热主要是散热功能减弱,而在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体温升高,则主要是产热增加。
产热==散热
内生性致热原→PGEl及PGE2合成增加(阿斯匹林可抑制PG的合成)→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点上移→经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骨骼肌周期性收缩发生寒战,产热增加→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到新的调节点→发热
病史:
详细询问病史对外感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
1.发病季节及地区春温、湿温、暑温、痢疾、疟疾等均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温发于春季,湿温发于雨湿季节,暑温发于夏至之后的夏季,而痢疾、疟疾以夏秋季为多见。
又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均有严格的地区性。
2.伴随症状:
外感高热,常伴有其他特别的症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搞清病史,有利于病因诊断。
例如发热而伴有肺系证候,伴有皮疹,伴有腹泻,伴有出血,伴有黄疸,伴有呕吐,伴有痞块,伴有关节肿大,伴有昏迷、惊厥等,均应考虑与各脏腑之间的联系。
3.具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职业史等,均可引起一些外感高热病证,注意询问,全面诊查,有利于及时确立诊断。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特点:
(1)急性发热,热势可有波动,热型各不相同。
(2)初起多有恶寒,伴有口渴和口渴不欲饮,脉数等症。
2.发病特点:
有感触疫毒、六淫、温邪之病史,并见其它外感之兼症。
(1)发病急,一般在三天以内。
(2)病程短,一般在两周以内。
(3)传变迅速。
(4)四季可见,随季节。
地域、体质的不同各不相同。
(5)有一定的传染性。
3.病因病机特点:
(1)系外感邪毒内侵。
(2)正邪交争,阴阳失衡,导致热盛急候。
(3)易于伤阴耗气。
易致昏谵,痉厥闭脱(神昏)等危候。
4.诱发因素:
素体亏虚,饮食失节(不洁),节令寒暑失常,疫毒弥漫,突遇六淫之邪,皆可诱发外感而致高热。
5.热型
(1)恶寒发热:
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存在,热势多在39℃以下,如表卫诸证,均常见此热型。
(2)壮热:
指热势持续,高热不解,不恶寒,体温在39-40℃之间,甚至更高达数天至数用之久。
一日之内,波动甚小,如气分高热、肺系邪热,热盛之暑热、湿热等。
(3)寒热往来:
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如少阳病、疟疾等。
(4)潮热:
指热势盛衰起伏有时,犹如潮汛一般。
外感之潮热,多属实证,热势较高,热退不清,定时又复升高,多见于阳明腑实之证,湿温证以及热入营血之证等。
(5)不规则热:
指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并无规律,如时行感冒、外感咳喘、风湿热等。
6、实验室检查:
应根据不同的疾病进行相应的理化检查,以明确疾病诊断。
鉴别诊断
1、与内伤发热鉴别:
外感发热
内伤发热
共同点
发热
病因病机
邪热疫毒内侵,正邪相搏
气血阴阳失调,郁而化热
发热特点
多为高热
热势高低不一
发病情况
发病急,病程短
发病急,病程短
临床表现
多伴口渴、面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多伴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短气乏力,倦怠纳差,舌淡,脉数而无力
病理属性
多为实热证
多为虚热或虚实夹杂证
2、发热伴随症状的鉴别:
发热
寒战
细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钩端螺旋体、疟疾及急性溶血性疾病
出血
流行性出血热、重症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急性与亚急性心内膜炎、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结肿大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淋巴结核、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恙虫病,丝虫病、淋巴瘤
肝脾肿大
病毒性肝炎、急性血吸虫病、肝脓肿、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布氏杆菌病、疟疾、黑热病、白血病
关节肿痛
败血症、猩红热、布氏杆菌病、结核病、风湿热、结缔组织疾病
结膜充血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
昏迷
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脑型疟疾、中暑、斑疹伤寒
治疗原则:
本病感受外邪所致,病性多为热证、实证,故其治疗原则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热者寒之”。
为治疗原则。
急救处理
1.解热
(1)药物:
(2)针刺:
(3)灌肠:
(4)针剂:
柴胡注射液,每次4mI肌注,每日3-4次。
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m1肌注,每日3-4次。
穿琥宁注射液,每次400-600mg,加入NS中静滴,每日1-2次。
2.止痉
(1)针刺:
主穴为百会、人中、大椎;各穴为少商、委中,均用泻法。
(2)灯火灸法:
用灯草蘸清油点燃,以明火对准大椎、合谷、风门、陶道、风池穴,一触即起,可闻“啪”声。
(3)中成药:
止痉散1.5g,口服,每日1-2次。
琥珀抱龙丸,每次1丸,日服3次。
至宝丹,每次1粒,每日3次。
瓜霜退热灵,口服,每次4-8粒,每4小时1次。
3.开闭
(1)针刺:
三棱针十宣放血;或刺人中,曲泽放血数滴。
针刺人中、涌泉,京廖穴。
(2)药物:
安宫牛黄丸每服1丸,日服3次。
万氏牛黄清心丸、紫雪丹,用法同上。
鲜竹沥汁,每服10ml,每日3次。
醒脑静20m1加入5%GS250ml中静滴。
清开灵注射液40m1加入5%GS500mI中静滴。
4.固脱
(1)针灸:
阴脱可用灸法,阳脱宜用针刺。
(2)药物:
参麦注射液用于阴脱;参附注射液适于阳脱;红参10g水煎频服,脱证均可用。
西药治疗
(一)物理降温
最常用者为冷敷,以冰袋或冷水袋或冷水面巾置于前额、腋窝或鼠蹊部。
酒精或盐水擦浴也常有较好效果。
(二)病因治疗
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各种疾病的不同病因,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
关于每一种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可详见相应的内科教材。
1,卫分证风热袭表
主症
①发热微恶寒;②咽喉赤痛;③脉浮数;④舌边尖红,苔薄黄
次症
①头痛鼻塞;②咳嗽;③口微渴。
治法
辛凉解表
方药
银翘散(《温病条辨》)
加减
热甚加黄芩、板蓝根、青篙;口渴甚加花粉;痰多加贝母、杏仁;小便黄加车前草
1.卫分证风寒束表
主症
①恶寒发热;②脉浮紧;②舌苔薄白。
次症
①头痛身痛;②鼻塞流清涕;③咳嗽;④口不渴
治法
辛温解表
方药
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加减
寒甚加麻黄、桂枝;咳嗽加杏仁、贝母;挟湿加厚朴,陈皮、藿香等
1.卫分证暑湿在表
主症
①发热恶寒;②身重皖闷;③舌红苔白腻;④脉濡数
次症
①头昏胀痛;②呕恶
治法
清暑除湿解表
方药
新加香薷饮(《温病条辨》)
加减
热盛者加石膏;恶心呕吐者加藿香、半夏。
2.卫气同病
主症
①高热恶寒;②口渴;③舌红苔薄黄或黄腻。
次症
①大便秘结;②小便短赤;③脉浮数或洪大
治法
辛凉解表,清气泄热
方药
银翘白虎汤(验方)
加减
咳嗽痰多者加麻黄、杏仁、贝母;热毒盛者加板蓝根、蒲公英;口渴甚者加花粉
3.气分证
(1)肺热壅盛
主症
①壮热;②胸痛;③脓痰或痰中带血;④舌红苔黄;⑤脉滑数。
次症
①烦渴;②咳喘
治法
清热平喘
方药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加减
胸痛咳吐脓痰甚者加金荞麦
3.气分证
(2)胃热炽盛
主症
①壮热;②口渴引饮;③脉洪大;④舌苔黄燥
次症
①汗出;②口臭;③面赤心烦
治法
辛寒清热
方药
白虎汤(《伤寒论》)
加减
卫气同病者加银花,连翘、芦根;体弱脉虚大者加太子参、西洋参;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发斑者加犀角(可用水牛角代)、玄参;胃气上逆,心下痞闷者,用镇逆白虎汤。
3.气分证(3)腑实热结
主症
①壮热日晡甚;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③舌苔焦燥起芒刺④脉沉实有力。
次症
①腹胀满;②烦躁谵语
治法
苦寒泻下,通便导滞
方药
大承气汤(《伤寒论》)
加减
热结阴亏,燥屎下行者加生地、麦冬、玄参
热邪炽盛,胸腹烦热、口舌生疮者加栀子、黄柏,连翘、薄荷、竹叶。
3.气分证(4)肝胆湿热
主症
①寒热往来;②目肤发黄;③胸胁苦满;④舌红苔黄腻;⑤脉弦数
次症
①恶心呕吐;②口苦口干;③尿黄
治法
清热利胆
方药
大柴胡汤(《伤寒论》)
加减
热重加板蓝根、银花、连翘,败酱草;便秘重用大黄、芒硝、厚朴;
疼痛重加元胡、川楝子;呕吐者加竹茹;食欲不振加藿香、佩兰、山楂
瘀血加桃仁、当归、赤芍、红花;发黄重用茵陈,金钱草、栀子、青蒿
3.气分证(5)脾胃湿热
主症
①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②胸腹胀满;③纳呆;④舌苔黄腻或白厚腻;⑤脉濡数。
次症
①目肤小便发黄;②嘈杂似饥
治法
辛开苦降
方药
王氏连朴饮(《霍乱论》):
加减
热甚加黄柏;湿热重加藿香、佩兰
3.气分证(6)大肠湿热
主症
①发热;②腹痛;③泄或痢下脓血;④舌红苔黄腻
次症
①里急后重;②小便短赤;③肛门灼热;④脉滑数
治法
清肠化湿
方药
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加减
热甚加栀子、黄柏;气滞腹痛加广木香、槟榔、枳壳;痢下赤白加白头翁,马齿苋
3.气分证(7)膀胱湿热
主症
①寒热起伏;②尿频数涩痛,黄浊短赤;③舌红苔黄腻
次症
①小腹拘急引痛;②腰酸痛;③脉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八正散(《和剂局方》)
加减
热盛加柴胡、黄芩、银花、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排尿困难加石苇、冬葵子;小腹坠胀加枳壳、乌药。
3.气分证(8)邪郁少阳
主症
①发热(寒热往来)头痛;③口苦咽千、目眩③胁下胀满;④脉弦细
次症
①干呕不欲食;②心烦喜呕;③舌红苔黄
治法
和解少阳
方药
小柴胡汤(《伤寒论》)
加减
胸中烦热而不呕加瓜蒌;口渴加天花粉;不渴外有微热加桂枝。
4.气营(血)两燔
主症
①壮热口渴;③舌红绛③斑疹隐隐。
次症
①烦躁、神昏谵语、②鼻衄,出血等出血见症;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
清气凉营(血)
方药
清瘟败毒散(《疫疹一得》)
加减
热毒炽盛加板蓝根、升麻;斑疹密布加白茅根;神昏谵语加万氏牛黄清心丸。
5.营分证
(1)热灼营阴
主症
①身热夜甚;③心烦甚或神昏谵语;③舌质红绛
次症
①斑疹隐隐;②口渴少饮;③脉细数
治法
清营解毒,泄热救阴
方药
清营汤(《温病条辨》)
加减
鼻衄、咯血、肌衄加丹皮、白茅根、侧柏叶
5.营分证
(2)热人心包
主症
①身热夜甚;③心烦甚或神昏谵语;③舌质红绛
次症
①斑疹隐隐;②口渴少饮;③脉细数
治法
清心开窍
方药
清宫汤《温病条辫》
加减
加服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6.血分证
(1)热盛动血
主症
①身热灼手;②斑疹密布;③鼻衄吐血等出血见症
次症
①舌深绛;②神昏谵语或谵妄;③脉细数
治法
清热凉血
方药
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
加减
热毒炽盛加黄连、栀子、大黄;出血甚加生侧柏叶、大小蓟、白茅根
6.血分证(2)血热动风
主症
①身热灼手;②斑疹密布;③鼻衄吐血等出血见症
次症
①舌深绛;②神昏谵语或谵妄;③脉细数
治法
凉血熄风止痉
方药
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加减
加服紫雪丹;腑实加大黄、芒硝;肌肤发斑加犀角、丹皮
7.热极生风
主症
①壮热;②手足抽搐,颈项强直
次症
①神昏谵语;②肢厥;③两目上视,牙关紧闭
治法
方药
加减
成方
⑴加味麻杏石甘汤,适用于气分证肺热壅盛高热(肺部感染高热):
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桔梗、牛蒡子、虎杖。
水煎服日一剂。
⑵柴芩汤,适用于气分证膀胱湿热所致高热(急性肾盂肾炎、急性尿路感染性高热):
柴胡、黄芩、大青叶、石苇、广木香、律草、车前草。
水煎服,每日1~2剂,连服1~2周。
⑶五味消毒汤,适用于营血分热毒炽盛高热(败血症高热):
黄芩、黄连、栀子、银花藤、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
水煎服,每日1~2剂,分6次服下,连服1~2周。
⑷蚤休汤,适用于气分肺热炽盛高热(肺炎高热):
蚤休、大青叶、黄芩、败酱草、鱼腥草、小蓟。
水煎眼,每日1~2剂,连服1~2周。
⑸抗毒方,适用于卫气同病、气分证高热(病毒性肺炎高热):
板蓝根、鱼腥草、甘草、百子草、野菊花。
水煎服。
日1~2剂,连服5~10天。
⑹银翘白虎秦艽汤,适用于气分证高热(急性风湿性高热):
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薄荷、淡豆鼓,甘草、芦根、石膏、知毋、梗米、秦艽、防己、木瓜、桑枝。
水煎服.每日一剂。
⑺柴胡承气汤,适用于肝胆湿热兼腑实证高热(急性水肿型胰腺炎高热):
柴胡、银花藤、黄芩、蒲公英、大黄、芒硝、紫花地丁、青木香、川楝子。
水煎服.每日1~2剂。
⑻柴黄汤,适用于气分证热郁少阳腑实证高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高热),柴胡、黄芩、大黄,芒硝、栀子、夏枯草、郁金、茵陈、白术、广木香。
水煎眼,每日1~2剂。
⑼清肺排脓汤,适用于气分证肺痈高热(肺脓疡高热):
银花藤、蒲公英、黄芩、苇茎、甘草、冬瓜仁。
水煎服每日一剂。
⑽五味解毒退热方,适用于卫气同病高热(多种细菌感染高热):
银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等加味。
水煎服每日2剂。
⑾通腑泄热方,适用于气分证腑实高热(多种细菌感染高热):
大黄10~15g、芒硝9g、玄参15g,甘草6g。
水煎服,最初24小时内可服3剂,以高热退,大便通,腹胀消为度。
⑿钩端螺旋体病方,适用于卫气同病高热(钩端螺旋体病、流感伤寒型高热):
银花、连翘、苇茎、滑石、竹叶、黄芩、蒲公英、板蓝根、车前草。
每日2剂。
⒀)通腑煎,适用于气分证腑实高热(全国热证北方协作组协定方):
大黄、大青叶,水煎服。
⒁清肠饮,适用于气分证大肠湿热高热(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方):
葛根、藿香、黄芩,黄连、木香、焦槟榔、白芍、甘草、车前草、炮姜。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
成药
(1)栀子金花丸(《常用中成药》验方)每丸99,每次1丸,日1~2次,用于热病发热,目赤肿痛,牙痛等。
(2)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每次6~9g,日1~3次,用于湿温,时疫,邪在气分。
(3)安宫牛黄丸(《温病条辨》)每次1丸,日3次,用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
(4)紫雪丹(《和剂局方》)每次1丸,日3次,适用症同上(5)至宝丹(《和剂局方》)每次1丸,日3次,适用症同上。
(6)清开灵口服液每次10~20m1,日2~3次。
适用于卫气分高热。
(7)银柴合剂(重庆桐君阁制药厂)每次20~30m1,日3~4次。
适用于卫分证外感风热所致高热。
(8)荆防合剂(重庆桐君阁制药厂)每次220~30m1,日3~4次。
适用于卫分证外感风热所致高热。
(9)牛黄紫雪丹(广东潮州宏兴制药厂)每次1.5~3g,每日2次;周岁小儿每次0.3g,5岁以内每增加1岁加服0.3g。
适用于营血分证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
(10)安脑丸(大连蛇岛制药厂)每次1~2丸,日3次,小儿酌减。
适用于营分证见高热神昏,抽搐痉厥。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生命体征观察
主要观察体温,每2~4小时测体温一次;注意观察神,色、肌肤汗液。
气息,脉象及血压的变化,每日查舌象1~2次,其中特别应观察热型和寒热规律,发热持续时间等。
(2)物理降温
具体方法详见“应急处理一节”。
(3)饮食调护
高热持续不退,或热度虽不甚高而伴有大吐泄泻、大汗出者,最易阴津亏耗,护理上应多让病人喝糖盐开水、鲜果汁、银花露、茅根汤等;饮食宜清淡流质或半流质;忌食辛辣油腻、鱼虾、肥甘厚味,禁烟忌酒;汤药宜微温服。
眼药后酌加衣被,或进食少许热稀粥,以填补汗源,驱邪外达。
(4)注意变证
根据高热急症易产生痉证、闭证、厥脱等变证的特点,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随时报告医生,以防不测。
[病例分析]赵某某,男,31岁。
因反复高热伴左膝部感染化脓一个月,于1982年7月16日诊为败血症入本院急诊室,7月28日转入病房。
患者高热(39.9℃),呈弛张型,寒战,头痛,身痛,左胁下痛,阵发性加重,多汗,口渴引饮,小便黄,舌质红,苔厚腻,脉洪大。
查体:
神志清楚,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率92次/分,律整,肺部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肝区叩击痛(+),左膝关节顶部有一约1x2cm2大小的疤痕,周围无红肿,无压痛,神经反射无明显异常。
血常规:
Hb12克,WBC8700/立方毫米,N30%,L20%。
血培养:
副大肠杆菌生长。
肝功:
GPT268单位,黄疸指数正常。
证属热毒炽盛,蕴于气分,治以清气泄热,疏利肝胆,佐以化湿。
方用三黄汤、白虎汤、小柴胡汤三方化裁。
药用:
生石膏45克、知母12克、双花30克、连翘15克、黄芩12克、黄柏9克、柴胡12克、胆草9克、栀子9克、藿香12克、佩兰9克、陈皮9克、甘草6克。
日一剂,水煎,分2—4次口服。
配用红霉素一克,每日静滴,卡那霉素0.5克肌肉注射,日2次,新霉素0.2克,每日4次,日服。
15天后,高热得平,血培养细胞转阴,肝功正常,痊愈出院。
两个月后复查,一切正常。
思考题
1.试述外感高热调护的重点有哪些?
2.外感高热应如何急救处理?
3.外感高热有哪些临床表现?
4.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措施有那些?
5.简述高热患者化学降温的机理。
6.如何鉴别外感高热与内伤高热?
7.外感高热应如何辨证论治?
8.词语:
壮热、寒热往来、潮热、不规则热
化学降温可与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常用药物为冬眠灵,其主要作用为降低器官的代谢和耗氧量,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并使肌肉松弛,抑制抽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内科学 外感 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