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赏析四 唐朝C.docx
- 文档编号:25337514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3.72KB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四 唐朝C.docx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四 唐朝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诗歌赏析四 唐朝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四唐朝C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四唐朝(C)
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
23、南园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怀才不遇的苦闷消极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赏析:
前两句希望男子汉大丈夫能够挎起钢刀为国效命,建功立业,博取功名富贵留名青史。
“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并非真的认为书生就做不成事。
这里是明知故问,实际是说他生活的时代,像他这样的书生报国无门,有才无用。
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愤慨与牢骚。
24、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主题:
整首诗歌概括写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热情地赞扬和深情地追念了那些激昂慷慨的、誓死疆场、逆境奋战的英雄。
)
赏析:
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风格怪异。
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
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
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练习一:
①、此诗以(时间)为序,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战斗场面),后四句写(夜间袭击敌人的情景)。
②、此诗描写战斗的场面,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选用(黑)(金黄)(红)(紫)等色调浓艳的词语,极力渲染浓重悲壮的意境:
也用了(压)(摧)(凝)等动词努力烘托战争紧张激烈的气氛。
③、诗中的(黑云压城城欲摧)隐喻敌人势力的强大与猖狂,以(甲光向日金鳞开)隐喻将士的英勇不屈。
④、诗人在诗中借军中将士的口吻,表达自己忠君爱国的心愿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练习二:
1. 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2.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答案提示】1 C 2 提示:
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5、汉江临眺唐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水势浩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对汉江风景的赞美。
)
赏析:
首联总写汉江地理形势:
横贯楚地,连接三湘,直通长江,雄浑壮阔。
颔联(名句)意境开阔,空灵缥缈,以夸张语气写长江江水之大,江流之远,并以两岸模糊迷蒙山色作衬托。
颈联景色:
放眼看去,似乎见到浩浩荡荡的洪水远处,襄阳城好像给洪水漂浮起来了,而高远的天空倒映在水中,让波涛晃动得摇荡不定。
连天地城邑都纳入洪水的怀抱了,气势何等宏大壮阔!
练习:
①、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的主要特点,请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作点赏析。
(这两句诗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画面上,汉江水流汹涌,向远方流去,远山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②、本诗和他的《使至塞上》风格上有何不同?
(本诗是作者到岭南等地选拔官吏路经汉江,此诗的感情基调开朗明快。
而后者是作者被排挤出朝庭后单车慰边,感情基调孤寂悲凉)
26、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大漠的奇特壮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主题:
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达到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赏析:
首尾两联叙事。
颔联:
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
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
(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
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习题:
1.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
【答案提示】1A(“属国过居延”指“过居延属国”。
) 2略
27、赤壁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叙事)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议论)
(主题:
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
(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赏析:
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
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
②孙刘联军失败了。
(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
练习一:
①、诗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②、赏析后两句。
练习二:
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
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提示】1 周瑜 李商隐 2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28、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互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名句)
(主题:
借古喻今,抨击不理朝政的统治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
赏析:
诗的目的:
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
“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互文修辞。
(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指:
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
《泊秦淮》借陈后主亡国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时代,还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封建统治者。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是南唐荒淫误国的陈后主作的歌曲。
“犹唱”意义深远,它把读者的思绪由历史而带到眼前的现实,再由现实而推想到将来,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上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正当晚唐内忧外患严重、民不聊生之际,那班官僚贵族们却还叫歌女们唱这种亡国的曲调。
练习一:
①、首句用两个“笼”字,好在什么地方?
②、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个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年幼无知,又抒发了自己的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语言清新洗练,化用典故,是唐诗中的精品。
练习二:
1.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
两用“笼”字说出夜色之迷茫。
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忧时伤世之感慨。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愁,语言清新洗炼,化用典故,是唐绝句中的优秀诗篇。
2.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答案提示】1 C 2 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练习三
1、古诗讲究炼字,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一个“寒”字意境全出,揣摩“寒”字韵味。
你还能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句吗?
2、首句连用两个“笼”字,创设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3、三、四两句对当朝统治者的批评委婉、含蓄,有一种指桑骂槐的味道,请写出类似的一句古诗句。
4、请举例说明历史上不顾国家利益,寻欢作乐的两个事例。
附答案:
1、“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让人在心头上掠过一丝寒意,把读者带到一个凄凉,冷寂的氛围。
例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城春草木深。
2、迷蒙冷寂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则徐“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可见我们应当关心国事,而不能只顾个人享乐。
4、南唐后主李煜南宋统治者整日欢乐“暖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主题:
抒发诗人惜别之情。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赏析:
古代送别诗,情调大都低沉、忧伤。
该诗却一反悲伤的风格,充满昂扬豪迈的精神。
特别是颈联,写知心朋友同在四海之内,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邻,隐含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形象精炼,意气风发,成为千古名句。
31、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主题:
借景抒发诗人绵绵愁绪和思乡深情。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赏析:
内容和主题:
由古代传说引出一番岁月沧桑、世事多变的感慨,又由眼前的景物触发了怀念故乡的愁情。
怀古气势磅礴,写景美丽如画,抒情婉转深沉。
32、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主旨句)
(主题:
诗歌通过赞美秋景,抒发了宽大豪迈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
赏析:
古代文人笔下的秋季,往往是草木凋零、肃杀冷清、萧条,令人伤感凄凉的。
而该诗虽是写秋,却不悲秋,而是赞秋颂秋。
思考:
“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因秋景爽朗明快优美,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激情,能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
从中看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秋词★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
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
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练习:
①、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03无锡市中考题)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
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
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②、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C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
“断肠人”今夜宿谁家?
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③、上面两首诗同写秋景,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表达的是( 豪放热情,乐观向上的情怀 ),而马却抒发了(凄苦的思想之情)。
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
④、默写表现思乡之情的名句三句。
3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颈联,名句:
以“沉舟”、“病树”反衬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
暗示自然景物的变化。
暗示社会的发展。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
表达政治失意的愤懑及对生活、对未来的积极乐观精神。
)
赏析:
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
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练习一:
①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②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
含义:
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
③台湾回归的脚步不以台独份子的破坏而停止,这正如本诗中的所写的:
( )
练习二: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 ,“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
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 、 。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
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
【答案提示】1 白居易 见教见谅见笑2 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 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4、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名句:
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主题:
描写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趣、淡泊的襟怀。
)
练习:
1、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雅、清静、清幽)的特点。
主要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
2、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欢悦与空灵)的心境。
3、"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衬静"的妙处)
4、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或:
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5、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3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比喻,写雪后美景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夸张)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主题:
诗中既着重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开而惆怅,更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
)
赏析:
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
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
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
指:
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练习一:
①“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诗中写边塞风光的名句,你知道的写西部风光(或边塞风光)的名句还有:
②、诗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情,此句的妙处在于?
③、想象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并说说它的妙处。
练习二:
1.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本体喻体分析正确的是( )
A.本体:
雪 喻体:
春风 B.本体:
春风 喻体:
雪C.本体:
雪 喻体:
梨花 C.本体:
梨花 喻体:
雪
2.分析诗歌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北风……飞雪”写边塞风狂雪早。
“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怒号,遍地肃杀的景象。
B.“将军……难着”写天气的奇寒。
将军的手冻僵了连弓也拉不开,都护的铁甲也冷得不敢穿上。
C.“瀚海……里凝”两句转写野外雪景。
放眼雪原,冰雪覆盖,纵横交错,抬望天空,阴云密布。
“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D.“中军……羌笛”描写饯别的情景。
此句扣题,连举三种乐器,运用借代方式,写出送别宴上的热闹情景。
3.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诗“ , 。
”
【答案提示】1 C 2 B 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语文诗歌赏析四 唐朝C 中考 语文 诗歌 赏析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