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专业doc.docx
- 文档编号:25335341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126.58KB
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专业doc.docx
《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专业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专业doc.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服装设计专业doc
.
服装设计品牌专业及服装类专业群建设项目
一、建设基础
(一)、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概况
2009年省政府出台的《安徽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长期以来,
纺织工业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目前,六安市
已将纺织服装列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
即将实施的六安市《皖江城市带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重点项目分工中,明确提出要把六安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
纺织服装基地。
根据市场调查,安徽服装产业及其产业链的发展,对服装专业人
才的需求达年均5000人以上,并将持续增长。
(二)、专业发展基础
服装设计专业的建设,一直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
2012年,该专业开始建
设省级服装设计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遴选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经过几
年的重点建设,已经具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学生的报考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
攀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师资队伍
教学团队共13人,其中企业兼职教师占30%以上,具有双师素质教师占75%
以上,专业教学团队经验丰富、结构合理。
专职教师中,有副教授2人,讲师4
人,助教3人;有硕士学位的有7人。
2.实训中心
围绕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培养,建成面积为500平米的综合
性服装实训中心,配备了普通高配电脑
5台、数化板(36*48)大型高精度读图
板1台、喷墨绘图机
1台、平板切割机
1台、高速直驱单针自动切线平缝机
50
套、高速三线包缝机
2套、高速五线包缝机2套、针杆离合式高速双针平缝机
2
套、电子套结机1套、电子装钮机1套、高速带刀平缝机1套、电热蒸汽组合熨
烫台1台。
配置了服装CAD软件(服装设计放码CAD系统V8.0(RP-DGS)院校版支持10个站点使用)。
另外拥有4个服装设计工作室,共有打版桌160台,多个
人台。
并由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在学院投资建设了一个“嵌入式”实训室。
3.实习基地
服装设计专业与校外企业的合作十分紧密,与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俊玲服饰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议,建设生产性实习基地,
.
.
学生成建制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4.人才培养方案
在对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对毕业生进行了大量走访的基础上,在企业的参与下,重新思考并构建课程体系;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重构后的课程体系为纲,认真思考、大量调研、充分论证,准确定位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重新修订更加符合实际需要的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课程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决定了高职教学要从基于学科知识转换为基于职业能力来进行课程设计,从注重学科知识系统化到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建设行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
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已制定半数以上课程的课程标准,并搭建这些课程的学习情境和评价体系。
部分课程已开始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教
学。
其中,《服装效果图绘制》、《服装结构与纸样》、《服装综合设计与制作》、《服装跟单理单》等课程已作为院级课程教学改革专题立项建设。
6.校企合作基础
服装设计专业主动服务地方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与安徽星星服装
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协议,构建“请进来,走出去”的校
企合作框架,建成“厂中校,校中厂”的实训基地。
“请进来”包括把企业的专家请进来,同时,把企业请到学校来,也即邀请
企业在学校内建设部分车间、部门,或在校内建设小微企业。
目前已建有“校中
厂”——安徽俊玲服饰有限公司,在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广泛的校企合作。
“走出去”即让学生和教师走出教室,走到企业、市场上去。
通过与合作企
业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的车间建成“厂中校”,学生成建制的到企业
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7.教学效果
经过几年来的专业建设,本专业已初步显示出较好的教学效果,“服装工艺
技术”的办学特色已经初步形成。
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
二、建设目标
.
.
围绕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总目标,结合服装设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依托六安地区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建设以校企立体、深度合作为特色的服装设计品牌专业。
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6+★”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下,基于“双需求”,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组建校企共建的教学团队,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
炼、横向联合技术研发和专业建设的人才任用机制;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使创新创业深入课程、工作室建设;建成功能完善的“现代化、信息化、职场化”实训基地,加大“厂中校,校中厂”的建设力度,满足生产性实训、产品研发、职业
技能培训与资格鉴定的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系统。
经过几年建设,使服装设计专业在省内同类专业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等要求,以服务区域服装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为主线,构建“以教产融合和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现代学徒制为特色”的专业教学模式。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律,根据实践要求和服装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我院服装设计专业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通过调整专业建设思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服装专业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坚持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
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办学指导思想,推行“文化浸润、人格养
成、能力固本、素质铸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针对服装行业岗位(群)职业能
力需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通过服装专业职
业面向和职业岗位分析,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梳理工作岗位、工作任
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确立培养目标与规格,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进一步修订
.
.
人才培养方案。
2.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破解企业用工难、新增劳动力价值提升难、中小企业用工稳定难、就业者收入保障难等企业用工“四难”问题。
服装设计专业分
别与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俊玲服饰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用、培五位一体的新模式,实现产教融合。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联合招生招工方式、教学方案制订、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现代学徒制”推进措施。
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学院和服装企业在安徽省招生政策范围内,不断创新招生模式,积极探索和完善“知识+技能”的招生考试方式,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教学方案制订:
学院与合作企业根据服装行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制定教学方案,体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特点。
方案采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形式,在合作企业中建立“厂中校”,学生“做中学,学中做”。
创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到理实一体,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对接。
课程体系开发:
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及相应实施方案。
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教学过程安排:
根据服装企业生产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学期制,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三年学徒过程中,理论部分由教师讲授和自学相结合,技能部分由师傅教、徒弟学为主。
在企业进行学徒式实习时,根据服装产业从开发到生产到销售的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
轮岗时根据每个岗位要求分别安排企业技术能手和专职教师作为师傅,手把手教学,教学过程与服装生产过程对接。
标准和制度建设:
借鉴国内外现代学徒制经验,推进双元育人一体化。
根据服装设计专业特点,不断探索和建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师傅标准、教师标准、薪酬标准等。
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的双重身份,
明确各方权益及在岗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等。
证书获取:
实行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开发“双证书”课程,探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
.
.
生职业资格认证办法,在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该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书。
3.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构建
(1)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按照“课
程体系项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做练一体化”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适应学习领域课程教学。
鼓励教师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或者是多元的教学方法。
如一体化教学、现场教学、项目导向教学、案例教学、微课程的利用等。
探索研究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2)发挥分段式教学优势
发挥服装设计专业一直以来采取的分阶段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势,在教学过程
中,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职业岗位的特点及技能要求,把教学过程和内容进行
分段。
教学模式中,采用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和组织方式,理论、实践
于一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课程,有利于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专业内
涵建设,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实训质量。
(3)推行实践小学期教学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推动教师积极参加企
业生产实践和技术创新,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高度融合,培养更多符
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教练型”双师素质教师,积极实
行实践小学期教学模式改革,在第一学年暑假开设实践小学期。
利用服装设计专
业校中厂的优势,与合作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实践小学期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和考
核标准等,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在实践小学期中进行
《成衣制作》和《职业素养提升》两门课程的教学和实践。
(3)完善中高职衔接模式
依托安徽省大别山职教集团平台,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推进中等和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课程体系、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系统
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学资源建设,明确各自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
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
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
(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建设
.
.
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培养出能用、合用的人才至关
重要。
因此,在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上,针对企业对服装行业人才的需
求和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在学院“6+★”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工作过
程”这条线,串联重点专业课程,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开发行动导向的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打破学科领域课程体系,重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1.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服装专业职业面向和职业岗位分析,基于工作过程,建立明晰的职业技
术基础课程和职业岗位核心课程。
完善6大课程模块,即公共素质基础课程、公
共素质拓展课程、公共技术基础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岗位核心课程、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其中,完成课程体系的重
构,建立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建设
(1)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聘任行业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课程组,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按照“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开
发学习领域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完成学习内容的构建。
课程组通过立项方式申报
课程开发专题立项,课程开发实行项目管理。
目前已立项建设课程4门,计划3
年内完成服装设计专业全部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和95%以上职业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5年内完成服装专业群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具体课程建设规划见表1:
表1
服装设计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序号
课程名称
建设目标
责任人
完成时间
1
服装效果图绘制
学习领域课程
倪丹
2015
2
服装结构与纸样
(二)
学习领域课程
高旋
2015
3
服装跟单理单
学习领域课程
倪丹
2016
4
服装综合设计与制作
学习领域课程
徐茜
2016
5
服装工艺
(一)
学习领域课程
高旋
2016
6
服装结构与纸样
(一)
学习领域课程
高旋
2016
.
.
7
服装设计辅助软件
学习领域课程
倪丹
2016
8
服装结构与纸样(三)
学习领域课程
倪丹
2016
9
立体裁剪
学习领域课程
徐茜
2017
10
服装设计基础
学习领域课程
刘晓玲
2017
11
服装史
学习领域课程
郭洁洁
2016
12
服装工业制版
学习领域课程
汪世奎
2017
13
服装工艺(三)
学习领域课程
汪世奎
2017
14
服装工艺
(二)
学习领域课程
高旋
2017
15
服装搭配
学习领域课程
徐茜
2018
16
服装陈列
学习领域课程
刘晓玲
2018
17
服饰品设计
学习领域课程
高旋
2018
18
服装材料学
学习领域课程
倪丹
2018
19
服装市场营销
学习领域课程
刘晓玲
2018
20
服装英语
学习领域课程
郭洁洁
2018
(2)微课程建设
梳理学习领域课程的技能节点(或者工作知识点),选择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开发微规频、以及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
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的微课程资源,并上传到学校“微课云”平台,方便学生通过移动终端自主学习。
计划建设微课程的共计10门左右课程,共建微课66个左右。
(3)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建成《服装CAD》、《服装工艺1》、《服装立体裁剪》、《服装英语》、《服装结构与纸样3》《服装陈列》等几门校级资源共享课程,并积极申报省级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或大型慕课,建设期内开始建设一门以上省级资源共享课程。
4.特色教材建设
对传统的学科体系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
引入业界最新技术及行业标准和规范,结合考证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开发符
合学习领域课程教学特点的教材。
计划5年内完成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服装立体
裁剪》、《服装CAD》、《成衣制作》等校本教材开发,有特色的优秀教材公开出版。
5.课程资源库建设
.
.
本着开放性、自主性、创新性的原则,整合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引进和开发
国内外相关行业的资源,通过校园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中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
云资源平台。
建成一个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科学规范、使用方便快捷的共享型
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微课程库、素材库、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库)。
针对学习情境进行“微课程”建设,实现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资源;收集服装设计素材,丰富素材库;将学习领域课程建设成果——授课计划、电子教案、视频录像、习题库、在线课堂、行业企业标准等完善为学习领域课程模块库。
(三)、实践教学体系完善
实践教学必须服务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于“6+★”(公共素质基础课程+公共素质拓展课程+公共技术基础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两个实践基地平台,注意实践教学平台与教学计划的有效衔接。
1.服务于“6+★”的实践教学体系
(1)基础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服务于公共素质基础课程、公共素质拓展课程和公共技术基础课程的实
践活动。
主要依托学校创业中心、英网中心等公共基础课程实践场所和校内实践基地完成。
(2)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服务于职业技术基础课程、职业岗位核心课程和职业素质拓展课程的实践活动。
依托校内实训中心、校中厂和校外实训基地完成。
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课内实践根据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常规教学时间内完成;
课外实践包括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部分,依托校外实训基地来完成。
在企业进行成建制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建立顶岗实习制度体系,保障顶岗实习安全有序地进行;细化现场管理——一是建立分别由学院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
企业一线技术、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导师、生活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制”,二是建立学校和企业为主体的“双主体育人制度”;依据危机干预机制,强化危机管理,采取全方位管理,以预防为主,全程监控和跟踪。
.
.
2.职业技能测试平台构建
服装设计专业职业能力测试平台是以专业技能竞赛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包括
平台制度建设和设备建设两部分。
在全员参与的技能大赛基础上,设置职业能力测试项目见表2:
表2
技能测试项目表
序号
测试目标
测试项目名称
测试时间安排
1
服装工艺制作能力
服装工艺制作
第二学期
3
服装综合设计制作能力
服装综合设计制作
第四学期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服装设计专业能力测试平台构建方案,系统梳理职业基础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结合职业资格鉴定,完善能力测试项目,制定《服装设计职业能力测试办法》。
3.职场化、信息化、现代化实训中心建设
加大“产教融合”的校内服装设计实训中心建设力度。
突出实训中心的“现代化、信息化、职场化”,探索校企共建与专业建设相匹配的实训教学场所,加大“校中厂”的建设力度,满足生产性实训、产品研发、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鉴定的要求,使之成为服装品牌研发基地、服装集聚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其中,实训中心要创造优良的仿真实训环境,以确保能开展服装设计与工艺制作训练;
在现有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化建设,将微课教学引入实训场所;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的投入,建成现代化、信息化的服装设计资源库,支持实践教学的需要。
同时,依托大别山职教集团平台,利用实训中心的设备资源,
对周边中高职对口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活动。
(四)、“教练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具有服装设计与工艺研发、应用、推广能力,能满足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
引进一批高素质教师,壮大师资队伍;全部教师分期分批
到企业挂职锻炼、轮训,通过“实践学期”让教师一起进企业参加“顶岗教学”,提升教师能力;实现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的双重身份(教师、师傅),确立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选拔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制定学徒班系统的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
的选拨办法和考核办法。
倡导“心中有德、胸中有梦、眼中有事、手中有能”,建立教师考评新机制。
.
.
注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服装设计专业现有专业带头人1名,通过5年建设,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一名。
5年内派专业带头人进行国内访学。
通过“校企互通”的办法,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参与企业
的工作项目等实践锻炼活动;企业专业带头人通过参加现场教研活动及学院培训、研讨等形式,提升其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和教学组织管理能力。
(五)、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系统
建立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专业带头人共同组成的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委员会指导下进行专业建设。
通过落实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事故界定及处理办法》以及随机教学检查相结合,系统、多元、动态化地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制订《服装设计系教学工作评价暂行办法》等评比制度,对系部整体教学工作或专项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评比。
(六)、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提升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是根据地方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在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的要求和支持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在本专业建立之初,服装企业就积极参与到专业建设之中,成立了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形成了“企业、学校、教学团队”三个层次校企合作运行长效机制,共同建立了产教融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服装设计实训中心。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与企业协同发展的战略诉求,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目标之一。
1.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
依托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主动适应六安区域产业发展与转型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广泛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2.服装生产技术培训服务
利用“校中厂”中的服装生产线为中小企业提供服装生产和技术支持服务;
与安徽星星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展联合培训,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
高技能型人才,并利用较高水准的师资力量和实验实训条件为企业员工和社会人
员提供服装生产技术培训服务;拓展与六安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合作,开展服装
制作工等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
.
3.加强“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密切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资源,建设“厂中校”,实现“校企
共建,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学院与企业共同营造“学习课堂、实训基地和实习企业”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实行“5s”管理,共同开展学生学徒实践、员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研究。
利用师资优势,对服装企业进行对口技术支援。
4.创办“三位一体式”的服装设计工作室
建立融合创意思维、课题研究和市场实践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式”服装设计工作室,制定相应的运作模式,用于扩展教学方式、增加社会影响力以及加强对外交流,同时也参与企业、市场的竞争,为更多企事业单位服务并进行相关协作。
工作室将不完全拘泥于学院内部的教学,除了完成学院下达的任务外,还与
各类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承接一定的设计、技术任务。
在“互联网+”的时代
发展趋势下,开设网店、微店,展开电子商务,组织专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参
与其中,使学生能够在学校里直接通过企业的需求了解市场的需求,加强自身就
业能力,提高技能水平,从而尽快融入企业和市场,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
服装
设计工作室的课题研究能够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到新的层次,
创意思维的扩展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加上市场实践的锻炼,能够起到高职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品牌 专业 建设项目 服装设计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