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用整理.docx
- 文档编号:25334528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83.58KB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用整理.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用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用整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用整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用整理)
LT
想,不仅同黑格尔哲学有重大差别,而且也开始越过青年黑格尔派。
问题3:
名词解释 物质利益难题
参见:
教材16页到17页
问题4:
简答 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
(参见:
教材22页到23页 )
回答:
黑格尔把国家看作自在自为的现实的理念,他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在国家之前只是现象和经验关系,本质的关系则是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
问题5:
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
回答:
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的基本倾向仍然属于辩证唯心主义,但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
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急剧转向主观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发生了日益深刻的分歧。
这突出地表现在:
恩格斯坚持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对普鲁士君主专制制度展开了尖锐的、无情的批判,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在哲学上,当时恩格斯虽然还把世界历史看作是精神的辩证发展,但他坚持哲学和行动、主体和客观力量的结合,强调实践上的批判是必要的。
在这一阶段,恩格斯也和马克思一样,还处在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阶段。
在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源问题上,看到了“工业国”所必然引起的矛盾,看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冲突,但还没有进一步同资本主义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也还没有指明这种革命的性质。
在物质利益和思想原则的关系问题上,看到了在英国现实生活中物质利益对人们思想、行动的支配作用,但还没有得出物质利益决定思想原则是普遍规律的结论。
而且,1843-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一系列的著作,表明他们已实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具体来说,有
(1)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揭示“市民社会”对国家和法的决定作用
(2)马克思批判鲍威尔,揭示“人类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区别,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3)马克思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针对“原本”的批判,揭示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4)恩格斯在深入工人和研究经济学中,完成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实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德法年鉴》
1.批判了鲍威尔把犹太人和其他人的解放归结为纯宗教问题的错误观点,指出宗教并不是世俗狭隘性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现。
2.马克思认为,产生社会压迫的根源不在宗教中,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
3.马克思还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4.马克思在探索实现“人类解放”的道路时,论述了“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的关系。
(他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
问题6:
论述异化劳动的含义及其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马克思在1844年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并未发表),1932年公之于世。
答案要点如下:
1、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及其规定。
在《手稿》中,马克思把哲学的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资本家尖锐对立这一经济事实,看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进而又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指出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
从而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
劳动是人的“类生活”,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
由此出发,马克思论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
首先,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其次,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
第三,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第四,人与人相异化。
马克思还指出,劳动的对象化不等于异化,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才表现为异化,从而把劳动异化和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要消除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异化是现实的、客观的。
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四个规定就是对现实劳动异化的概括。
马克思还认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
因为正是自我异化的发展为自我异化的扬弃创造了条件;而自我异化的扬弃、人的本质的复归是自觉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因而异化和异化的扬弃是一种客观的辩证发展过程。
人类的历史就是劳动对象化、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
2、异化劳动理论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异化劳动是《手稿》的核心概念。
异化劳动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
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各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取得了对于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成果。
首先,由于马克思把人的本质归结为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把社会历史归结为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因而也就很自然地把生产劳动看作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他说: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 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而这两者统一的基础就是劳动。
其次,由于《手稿》把生产劳动看作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因而在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自觉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哲学的直观性;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强调人的社会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属性的缺陷。
第三,《手稿》在阐发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还提出物质生产在构成社会诸因素中起支配作用的思想。
第四,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贯穿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的来说,马克思首先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论证了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他说:
从异化劳动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为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
”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改造,是同异化劳动理论密切结合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黑格尔建构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支柱,也是《手稿》批判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重点。
马克思肯定费尔巴哈的批判的同时,洞察到黑格尔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表达了人类自我创造的活动和人类历史的辨证发展。
马克思还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批判地研究了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论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
他说: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杨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是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
3、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
首先,就其实际思想内容来说,虽然在许多方面已经超越费尔巴哈而向唯物史观接近,但是作为说明历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却还没有摆脱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人本主义模式。
其次,就其与旧哲学的关系来看,马克思对自己的哲学思想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区别是明确的,对费尔巴哈也有所批评和保留,但还没有从哲学体系上同费尔巴哈区别开来,因而对费尔巴哈哲学作了过高的评价、直到1844年8月还认为费尔巴哈的《未来哲学原理》和《信仰的本质》等著作,”给社会主义提供了哲学基础”。
因此,《手稿》既是马克思对科学世界观的富有成果的探索,又不是这种探索的完成。
问题7:
论述如何理解《神圣家族》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完成的第一部作品,批判了以布·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派。
(“神圣”:
讽刺布·鲍威尔的狂妄自大,是“对批判的批判”)
答案要点如下:
如果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用以解答历史之谜的是异化劳动理论,在此之后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形成,那么,处于两者之间的《神圣家族》则是由异化劳动理论到唯物史观的过渡。
1、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首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这种哲学揭露了它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质,指出:
鲍威尔一伙虽然反对黑格尔主义的正统派,并自诩为真正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人,实际上,他们不过是用所谓“无限的自我意识”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观念”,走向公开的主观唯心主义。
其次,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鲍威尔一伙的这套谬论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只不过是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庸俗化的复活而已。
第三,为了彻底批判鲍威尔一伙和黑格尔的思辩唯心主义,马克思还深刻地揭露了它的认识论根源,指出:
思辨唯心主义的秘密,就在于通过诡辩,把概念独立化、实体化,即把本来是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当作独立存在的本质、并把它看作感性对象的来源和基础。
第四,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鲍威尔一伙的思辨唯心主义时,还揭露了它在实践上
的危害性。
鲍威尔一伙把具体的现实变为观念的宾词,把自我意识变为世界的本质,把历史变为精神的发展,因此他们也就把人的一切活动和实践统统归结为批判思维过程,从而“把现实的、客观的、在我身外存在着的链条变成只是观念的、只是主观的、只是在我身内存在着的链条,因而也就是把—切外部的感性的斗争都变成了纯粹观念的斗争。
”
2、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提出一系列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
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为露骨的历史唯心主义。
鲍威尔等人认为,自我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历史除了自我意识的变化和发展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世界历史归根到底就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鲍威尔一伙的论战中,强调指出,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只有在物质生产方式中才能了解历史。
针对鲍威尔等人的观点,马克思和思格斯从物质生产是历史发源地的思想出发,论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他们在驳斥鲍威尔一伙诬蔑“工人什么都没有创造”的言论时指出:
“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没有创造,工人才创造一切,甚至就以他们的精神创造来说,也会使得整个批判感到羞愧。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深刻地分析和阐述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同物质利益的关系。
指出,“‘思想’一旦离‘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得到历史承认的群众‘利益’,当它最初出现于世界历史舞台时,总是在‘思想’或‘观念’中远远超出自己的实际界限,很容易使自己和全人类的利益混淆起来。
”
3、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鲍威尔一伙敌视群众,尤其敌视无产阶级。
马克思和思格斯驳斥了这种谬论,他们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结构和雇佣工人的非人生活状况之后指出,问题不在于无产阶级是否具有历史创造者的意识,而在于无产阶级所处的客观历史地位,正是由于这种地位使它必定要认识到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
在揭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被此对立而又相互制约的运动,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问题8:
简答:
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
△马克思于1845年著《提纲》,1845-1846与恩格斯合著《形态》(第二本合著)。
这两篇论著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世界观探索中发生了质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已经形成。
答案要点如下:
首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在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了精辟的概括之后指出,这是他在巴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后来在布鲁塞尔继续进行研究所得出的“总的结果”,并讲到当时恩格斯也已“从另一条道路”得出同他“一样的结果”;于是他和恩格斯就“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
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
”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上的革命变革。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形成的标志不能只是它的个别观点或原理的出现,而是指它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则的确立。
按照这种理解,把《提纲》和《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恰当的。
问题9:
简答:
如何理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观点?
(超级重要)
△《提纲》主要批判的是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文学。
回答要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而且也把实践引入历史观,确立了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基础地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所以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首先在于它以实践为中心,论述了新世界观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深化和发展了以往的研究成果,第一次把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提了出来,从根本上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表明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而且也同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并为制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首先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于义哲学的生长点和立足点,也是它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分界线;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恩格斯曾将自己的正在阐发的新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
但这并不意味把实践看作世界的本原。
问题10:
简答:
如何理解生活决定意识?
(出自《德意志意识形态》)
△《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第二本合著,他们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对青年黑格尔派做了彻底的清算,批判了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并在批判中首次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形态》基本内容:
(一)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及其辩证运动
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又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
(四)阶级、国家和革命
回答要点: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这是唯物史观的实质所在。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
关于一切历史的东西的全部传统的和习惯的观点都被这个原理否定了。
”
▲“马克思主义形成”小结
1.创立了唯物史观。
《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德国哲学。
并第一次使用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术语。
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说明了阶级、国家、革命、意识等问题,表明《形态》创立了唯物史观。
2.不完善之处。
在《形态》中,唯物史观基本形成,但也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概念不够确定,如还用市民社会、交往关系或交往方式(形式)等概念来指称生产关系(交替使用)。
并且对生产力与交往关系(即生产关系)的论述还不够精确。
问题11:
简答:
马克思批判蒲鲁东思想的要点是什么?
△《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都在1847年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的标志。
(答案:
参见55 到57页)
1.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是其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概念的辩证法是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客观事物、社会关系是运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反映客观事物、社会关系的概念、范畴也不是永恒不变的。
2.社会的生产力固然是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但它不是人们可以任意选择的。
3.深入分析了社会机体诸因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和运动。
原理、观念和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而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
4.阐明了阶级斗争和政治革命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这一矛盾直接表现为阶级的对抗和斗争。
问题12:
简答:
《共产党宣言》的哲学任务是什么?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伟大纲领。
答案:
1847年2月在伦敦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而撰写的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政治纲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和发展,列宁曾指出:
“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列宁的这一概括,深刻地揭示了《宣言》的哲学意义。
首先,《宣言》贯穿着彻底的唯物主义。
1.《宣言》指出,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2.分析了资产阶级时代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是如何决定这个时代的政治的、精神的历史发展的。
3.揭示经济生产对政治上层建筑发展的推动作用。
4.驳斥了资产阶级的超阶级观点和永恒真理的说教,具体地考察了宗教、道德、哲学、教育、法等意识形态的阶级实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二,《宣言》闪耀着历史辩证法的光辉。
《宣言》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从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第三,《宣言》论证了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
《宣言》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变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然后,无产阶级必须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都集中在国家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后实现无产阶级的最终目的:
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对立,实现共产主义。
问题13:
简答:
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革命的分析?
答案:
1、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生事业的突出的中心点。
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革命表现了最大的热情和关注,亲身投入了这次革命,筹办革命刊物,组织工人运动,参加武装起义,为革命作了大量工作;同时还结合革命进程,撰写了许多光辉的历史文献,如《资产阶级和反革命》、(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等,这些著作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对革命的性质、发展、演变和后果作出精辟的科学分析和深刻的理论概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有着不朽的历史地位。
2、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时深刻地运用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他们把所有制形式确定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把耸立在它上面国家、法和各种意识形态确定为社会的上层建筑。
3、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
马克思在1852年3月给约·魏德迈的—封信中提出了他对阶级斗争理论的三条新贡献:
第一,“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第二,“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第三,“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4、对历史人物的科学分折。
针对唯心史观总是用英雄人物来塑造历史和解释历史,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历史的演变和历史人物的作用,重新作出正确的评论,借以科学地说明历史为唯物史观的进—步发展扫清障碍。
5、对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新发展。
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实践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论断:
首先,充分估计了革命的作用。
马克思考察了法国革命,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其次,是尖锐地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要求。
第三,从无产阶级革命的全过程和总体上作出了不断革命和科学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论断。
问题14:
简答:
《资本论》是如何做到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证的?
△马克思在1843-1883年间研究政治经济学,《资本论》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思想结晶,不仅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的伟大著作,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答案:
《资本论》伟大的哲学意义首先就在于:
它把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一种社会形态,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应用于一门具体科学,即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马克思在阐述《资本论》的创作宗旨时所说的那样:
“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列宁认为:
“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
”
1、论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2、论证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3、论证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
4、论证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理论。
5、论证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
问题15:
简答:
简述《资本论》的方法?
答案: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正如列宁所
说:
“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
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门科学”。
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
(感性具体→思维抽象→理性具体)
2、逻辑与历史一致的方法论原则。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进程是和现实的历史过程相符合的。
3、《资本论》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
第一,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自始至终贯串着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从而展示了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还运用了质量统一的分析方法,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第三,《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中,还深刻证明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遵循着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综上所述,在《资本沦》中,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的认识论和逻辑。
问题16:
名词解释:
商品拜物教(超级重要) 答案:
79页
答案:
它把人们自身的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物的性质,把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表现为处于他们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商品拜物教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对商品生产中的社会关系的一种颠倒和歪曲的反映。
问题17:
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
1871年3月18日爆发的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及其所建立的政权——巴黎公社使马克思、恩格斯能够以无产阶级群众运动的实际经验为基础开展理论工作,写出《法兰西内战》等光辉的历史文献。
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公社是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伟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考察阶级斗争的历史和1848年欧洲革命时就看到资产阶级的“一切变革都是使这个机器更加完备,而不是把它毁坏。
马克思又把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思想概括为巴黎公社的原则,巴黎公社的普遍意义也正在这里。
2、以人民的武装代替反动军队。
清除“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唯一的基础”,“但是,在实行这种改变以前必须先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其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大军。
”
3、以公社的公仆制度代替官僚制度。
马克思在这里总结公社经验而提出的“社会公仆”或“勤务员”的观念,是千百年来传统观念的革命变革,改变了“官贵民贱”的世俗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官民之间的关系,端正了国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思想。
4、摧毁精神压迫的工具。
首先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剥夺一切教会所占有的财产,让教士重新过私人的清修生活,靠信徒的施舍而不是靠国家的支持。
同时,一切学校对人民免费开放,不受教会和国家的干涉,使人人都能享受教育,使教育和科学都能从宗教和剥削阶级的奴役下解放出来。
5、致力于无产阶级的经济解放。
公社的伟大目标是解放劳动和改造社会。
“一方面取缔国家寄生虫的非生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哲学史 自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