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
- 文档编号:25324996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67KB
制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
《制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福建农林大学制订(修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福建省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要求,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需要,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现对我校制订(修订)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作如下要求。
一、指导思想
培养方案应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2014]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闽政﹝2017﹞1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
培养方案应以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制定的一级学科基本要求为基础,结合福建省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双一流大学建设确定的把我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农林大学的办学目标。
培养方案应明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培养环节,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创新培养模式,要体现学科特色和学术前沿,突出个性化培养。
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应以提高科研水平为导向,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强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强化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
应重视对研究生进行系统性的科研训练,要求并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高水平、前沿性的科研工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
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二、基本原则
(一)高水平有特色原则。
以国内一流农林大学的办学目标为出发点,各学科应当进行科学系统论证,大胆吸收、借鉴国内同行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认真研究凝练学科发展目标和特色,发挥闽台区域优势,跟踪3-5个大陆和台湾同类高校一流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学科借鉴国内外一流学科的做法,进一步优化本学科的培养方案。
(二)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原则。
以提高科研水平为导向,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和科研训练的有机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
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倾向。
各学科课程设置要真正有利于学生基础理论和创新能力提升,要明确科研和专业技能训练的培养环节。
(三)本硕博贯通培养原则。
各学科应充分考虑本学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培养阶段的特点和要求,通盘统筹安排、科学衔接本科与硕士,硕士与博士不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的各个环节,避免重复或简单的延伸。
(四)一级学科原则。
培养方案修订原则上各学科应当在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范围内统筹考虑,提倡按照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
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应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培养方案要将硕士和博士阶段培养方案放在一级学科范围内综合制定。
(五)资源共享原则。
培养方案的修订应切实体现学科整体实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让研究生能更广泛地接触到本学科最优秀的师资,让研究生共享本学科的各种优质课程教学条件和实验室资源,在一级学科和学院内统筹安排研究生各项资源。
整合国内外资源,将留学生课程与国内研究生课程有机衔接。
鼓励利用国际资源,加强与台湾或国际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在全英文课程、课题研究、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
(六)新思维。
尤其是对于交叉学科项目,在课程体系建设、培养过程、导师指导等方面应当切实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三、主要内容及相关要求
(一)培养目标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能适应本专业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的需要。
(二)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又能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体现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培养特点。
研究方向的设置不宜过窄、过细,数量不宜过多。
提倡在学科交叉和渗透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确定后不得随意更改,若需要调整更改,须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
1、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2、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重要的实际成果;
3、有培养硕士研究生需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
(三)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期完成学习任务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不超过5年。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具体要求按照学校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四)培养方式
1、坚持以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工作并重。
2、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
指导小组由指导教师邀请2-3名校内外副高以上职称专家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读书报告和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
对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应组织共建学科组成导师指导小组进行集体指导。
指导教师要教书育人,应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成才。
3、鼓励学院和学科根据学科特点,不断探索,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硕士生课程总学分要求为自然科学类不少于29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4学分,培养环节不少于5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不少于3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28学分,培养环节不少于5学分;课程学分的计算方法为课内教学16-20学时为1学分。
课程按学位课、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除研究生班讨论、研究方法和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外,课程学习一般集中在第一学年完成。
1、学位课程,15学分
(1)政治理论课(3学分)。
所有研究生应选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科学类研究生修读《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可根据实际选修《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研究生修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可根据实际选修《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2)英语(第一外国语,3学分)。
通过大学生英语六级水平考试(入学前两年内),或通过出国外语水平考试,或英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或入学前五年内曾在英语国家留学1学年(8-12个月),可申请免修免考,具体按照学校相关最新文件执行。
(3)专业英语(1学分),按一级学科层面设置,主要内容为英文文献学习技能、论文英文摘要的撰写等。
(4)专业学位课(8学分)
专业学位课为按一级学科通开课程,是本学科核心课程群,应按一级学科或覆盖大部分二级学科设置。
可开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研究进展、专业技能课各1门。
专业基础课应反映本学科基础理论的发展,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理论课是体现学科的主要知识结构的课程,应反映本学科不同研究方向所需的专业知识;研究生进展课是应反映本学科研究生发展历史和研究前沿,可按学科大类或一级学科设置或分专题讲授;专业技能课应重点突出本学科研究技能的需要,可开设实验技能、实践教学课等课程。
2、专业必修课,2-6学分。
专业必修课为二级学科特色课程,要求每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开设1-3特色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置应突出专业特色,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类、研究方法类、实践技能类、研讨类等课程。
专业基础类课程包括数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课程,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应至少修一门数学类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一般为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研究技术与方法或文献选读等;实践技能类课程为本专业需要掌握的实验技能、田野调查、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训练。
3、选修课
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提倡多元化、小型化,专业选修课一般为本学科研究方向课程,体现本学科优势和特色,应充分考虑不同研究方向研究生的实际需求。
公共选修课主要为人文艺术类、交叉学科、创业创新、素质拓展等方面的全校或学院开放性课程。
研究生可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研究需要和职业发展选修相关课程,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学院选课。
4、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补修不少于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列入个人培养计划中。
补修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入中期考核。
补修课程不计入总学分。
具体规定由各学科要求。
(六)主要培养环节及要求
(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含学习计划(包括学习计划、读书计划、学术活动安排等)和论文研究计划(学位论文研究和工作计划),在新生入学后的2个月内完成。
导师或导师指导小组,因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研究生个人实际情况,指导研究生认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一经制定不得随意更改,更改个人培养计划应得到导师、学科和学院的批准。
(二)学术活动(3学分)
参加学术活动是提高研究生学术视野和科研能力重要方式,学术活动包括做学术报告和听学术报告,参加国际会议计2学分,参加国内全国性一级学会举办的全国性会议计1学分,参加国内全国性一级学会分会或省级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计0.5学分,在全校或学院作学术报告计0.5学分每场,听学术报告计0.1学分每场。
参加国家或学校公派出国(境)联合培养半年以上的研究生,学术活动视为考核合格。
具体要求根据《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
(三)实践教育(2学分)
实践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
其中科研实践为必修环节,教学实践、管理实践和社会实践任选,至少选择其一项。
科研实践一般应聘为助研,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聘任,研究生参加导师或指导小组教师科研项目申报、项目实施等,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负责出具证明进行考核;教学实践一般应聘为助教,协助指导教师或本学科专业任课教师的本科生教学、实验,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等,由指导教师或本学科专业任课教师考核,由聘任单位教务部门出具证明进行考核;管理实践一般聘为助管,担任校内管理部门工作助手,完成一篇及以上心得体会,由聘用部门出具证明进行考核;社会实践一般为志愿服务、课题调查研究等,撰写一篇及以上调查报告,由参加社会实践主办部门出具证明进行考核。
科研实践考核通过计1学分,教学实践、管理实践或社会实践考核通过计1学分。
(四)文献综述与开题
根据科研创新的培养要求,学术型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开题论证前应广泛阅读本学科国内外相关文献,至少阅读60篇研究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占10篇以上,并撰写文献综述。
学位论文选题应于本学科研究方向内容一致,应强调同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密切联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创新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研究生应尽早确定研究课题,尽早开展科学研究,尽早进入实验室,一般应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论文选题和学位论文开题论证。
学位论文选题一经通过论证,应严格认真执行,如有更改,应重新论证。
(五)中期考核
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举行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照学校最新文件执行。
(六)论文中期检查
论文中期检查一般安排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初,具体要求由各学科制定。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
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程序和时间安排以及具体要求按照学校最新文件执行
授予学位的外语水平和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具体要求由各学科结合实际制定。
(七)本学科主要文献和书目。
本学科主要文献和书目包括本科的国内外经典著作、学术期刊等,可采取将文献内容列入课程考核,将文献阅读纳入研究生班讨论,将文献综述与开题相结合,撰写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
(八)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中英文名称
列入培养计划的课程都应有英文名称。
此英文名称作为今后提供外文成绩的课程规范名称。
(二)课程教学大纲应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式、课内外学时数、学分、预备知识及基础参考书目。
四、其他
1、本要求是各学科(专业)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最基本的要求,各学院要根据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制订出比本要求更具体明确或要求更高的专业培养方案。
2、培养方案应由学科(专业)所在学院的教授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
3、列入培养方案的研究生课程均应制定教学大纲。
4、学术型研究生公共课程和必修环节见附表2
5、本规定自2019年秋季入学学术型研究生开始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附表:
1、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样表)
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校公共课程和必修环节
3、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样表)
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一览表(样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主讲
教师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中英文名称
1、2、3
非
学
位
课
必修课
选修课
补
修
课
学术
活动
3
实践
教育
科研实践
教学实践
社会实践
管理实践
合计
本学科(专业)总学分≥学分(写出具体数字)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校公共课程和必修环节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
开课
学期
备注
公
共
学
位
课
0000833
研究生英语
90
3
邱绍姬等
考试
1、2
各学科
00008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36
2
蔡光明等
考试
1、2
各学科
00008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考试
1、2
自然科学类
0000808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18
1
谭文华
考试
1
人文社科类
0000816
高级植物生理学
60
3
夏天雨,许卫锋
考试
2
各学科选择
学院可向研究生院提出开设覆盖面较广的全校性公共学位课的建议
必
修
课
0000806
工程数学
80
4
陈义平等
考试
1、2
工科
000080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0
2
温永仙等
考试
1、2
各学科选择
0000817
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40
2
考试
1、2
各学科选择
学院可向研究生院提出开设覆盖面较广的全校性数学、生命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课程的建议
公共选修课
0000832
研究生英语口语
30
1
外教
口试
1、2
0000830
日语
120
3
林秀珍
考试
1-2
0000811
仪器分析
40
2
张金彪等
考试
2
000080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考试
1、2
人文社科类
0000808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谭文华
考试
1
自然科学
0000838
工程伦理EthicsinEngineering
32
2
郑书河
考试
1、2
在线开放课程
0000839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ScientificResearchEthicsandAcademicStandards
32
2
于峰
考试
1、2
在线开放课程
0000840
如何写好科研论文HowtoWriteResearchPaper
16
1
张慧
考试
1、2
在线开放课程
0000841
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LiteratureManagementandInformationAnalysis
32
2
林甲祥
考试
1、2
在线开放课程
0000842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报告WritingScientificPaperandMakingPresentationsinEnglish
32
2
吴沙沙
考试
1、2
在线开放课程
学院可向研究生院提出开设公共选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建议,鼓励各学院向全校研究生设置开放性课程
必修环节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1
开题报告
2-3
中期考核
3
论文中期检查
论文答辩
福建农林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样表)
学位类别:
学科、专业:
课程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所在学院(公章):
课程英文名称:
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要求:
预修课程:
适用于何方向:
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教材与参考书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制订 学术 硕士研究生 培养 方案 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