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DOC 63页.docx
- 文档编号:25320865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94.29KB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DOC 63页.docx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DOC 6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DOC 63页.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DOC63页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DOC63页)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鄂尔多斯市筠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二〇一二年三月
项目名称: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鄂托克旗气象局
编制单位:
鄂尔多斯市筠泰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
工咨丙10520090007
项目审定人:
百宝丽注册咨询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范桂敏注册咨询工程师
参加编写人:
李喜凤工程师
张世军工程师
白宝丽工程师
范桂敏工程师
前言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重要的国家能源和化工基地,是构成由银川、乌海和鄂尔多斯组成西部经济圈的中间纽带,境内的棋盘井工业园和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沿黄河重点工业园区。
鄂托克旗也是鄂尔多斯重要的牧业旗,是驰名中外的阿尔巴斯细绒山羊主产地,素有“软黄金”之称。
鄂托克旗境内有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长有几亿年前的珍稀植物四合木和半日花等,堪称植物界的“大熊猫”。
鄂托克旗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降水少,多寒潮天气;夏季温凉短促,降水集中,多中小尺度对流天气系统活动。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所形成的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强度大、时间短、次数多,预报难度大,成灾率高,是造成鄂托克旗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由于气候环境的变化和人为的影响,近年来,鄂托克旗各种气象灾害有逐年增多加重的趋势。
干旱、暴雨、冰雹、大风、霜冻等自然灾害是制约鄂托克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综合气象探测设备中,713CD型天气雷达以其高时空分辨率、及时准确的遥感探测能力成为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的有效工具。
在鄂托克旗建设探测功能强的713CD型天气雷达,可以提高暴雨、冰雹、沙尘暴等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通过雷达监测提供实时大气监测信息,为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充分利用和开发空中云水资源,为抗旱、防雹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提供技术支撑。
对于整个鄂托克旗乃至鄂尔多斯市的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是鄂托克旗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是鄂托克旗“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和预警信息发布的重要举措,是鄂托克旗及周边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
气象预警楼中建设天气预报业务平台、气候生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预报服务平台、综合气象监测平台、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计算机网络中心、气象雷达指挥控制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等。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
项目性质:
新建
项目业主:
鄂托克旗气象局
法人代表:
王贵平
2、鄂托克旗气象局简介
鄂托克旗国家基本气象站,始建于1954年10月1日,同年10月10日正式开始观测工作。
本站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位于北纬39°06′东经107°59′。
观测场海拔高度1380.3米,区站号为53529,档案号04033。
承担国家基本观测及航危报任务,气象资料参加国际交换。
1954年建站时属于国家基本气象站,每天8次观测;从1957年3月开始增加24小时航危报;1960年8月改为每天4次定时观测;1962年又改为每天8次定时观测,24小时航危报;1955年10月1日开展小球高空风观测发报;1994年7月1日取消小球测风观测;1980年正式命名为鄂托克旗气象局;2006年1月由国家基本站调整为国家气候观象台;2009年1月重新调整为国家基本气象站,同时取消24小时航危报夜间部分。
鄂托克旗国家基本气象站现有在职职工16人,技术职称:
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1人,分别占职工总数的56%、31%、6%;学历结构:
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9人,专科3人,中专2人;民族结构:
蒙古族5人,汉族11人;职工队伍中年轻人占多数,全体职工平均年龄35岁。
内设办公室,地面股,预报服务股,科技服务部,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多年以来,鄂托克旗气象局的工作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与重视。
自治区气象局领导多次到本局视察,勉励气象工作者为地方减灾防灾做出贡献。
从60年代至今,曾有于新苗、湖春、吴鸿滨、夏彭年、赵国卫、乌兰几任局长先后多次来视察指导工作。
1978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投资建设了鄂托克旗乌兰镇第一座办公楼;1959年、1978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单位,派代表参加了气象部门群英大会和“双学”先代会,人民日报记者、内蒙古日报记者曾多次采访报道。
鄂托克旗国家基本气象站开展的主要业务有地面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人工影响天气和法律法规赋予的行政管理职能(防雷、施放气球、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每天向内蒙古气象台传输八次定时观测天气电报和24次航危报,每旬编发气象旬月报,每月编发气候月报,制作气象月报表和年报表。
鄂托克旗气象局始终坚持气象服务是立业之本的宗旨,把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决策气象服务放在首位,不断提升气象业务和服务水平,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整体效益,针对我旗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立足在气象预报准确率上下功夫,以提高重大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准确率为中心,开展全方位、系列化气象服务工作。
按照中国气象局“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先后投入50多万元在高速公路沿线、铁路沿线、矿区、工业园区、旅游景点、黄河沿岸、农作物种植区、山洪易发地及水库上游建设了13个自动雨量站,在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4门防雹高炮,保护近万亩农田,2005年建成了集卫星接受系统、notes办公自动化系统、生态资料收集传输等于一身的现代化业务平台,通过宽带网络及时传输各种气象资料,迅速、准确为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各类雨情、灾情、墒情、气候评价及各类气象信息,为当地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气象服务以“三农三牧”工作为重点,以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为着力点,着重提高气象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服务能力,建设气象信息短信业务平台,将重要天气报告、气象预警信息、雨(雪)情资料等内容在第一时间发送到涉农部门、防汛指挥部门和党政领导手中;在每个乡镇聘请气象助理员,作为气象部门与农牧民联系的纽带,将气象信息在最短时间内送到农牧民手中。
2辆地面火箭增雨车根据天气形势适时进行人工增雨,使全旗大部分苏木、乡镇都因此受益。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欢迎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研究范围
3.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
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3.2、编制原则
(一)统一规划原则
建筑应符合城建规划红线的要求,使整个建筑群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使整个建筑群和谐的融入城市整体景观。
(二)整体性原则
从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出发,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合理确定学校各个功能布局,实现各个功能分区的完美结合。
(三)实用性原则
由于项目的建设目的为满足学校学生和教师的教学、生活需求,所以应当以实用性为主,合理利用空间,充分考虑学生、教师的各类需求,突出以人为本。
(四)地域性原则
蒙古草原的地域人文环境与中原的汉族文化环境有极大的差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蒙古族独特的地域文化,并尽可能避免简单地模拟民族建筑形态,而是通过类似的设计手段达到精神层面的神似。
3.3、研究范围
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
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鄂托克旗气象事业发展状况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评价;社会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鄂托克旗乌兰镇都斯图路街最西端,东面和南面为空地,西面和背面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拟建在旧办公楼的东侧。
2建设规模与目标
项目建设一幢三层楼,总建筑面积约1660平米。
项目建成后可满足建设天气预报业务平台、气候生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预报服务平台、综合气象监测平台、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计算机网络中心、气象雷达指挥控制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等的要求。
3主要建设条件
鄂托克旗气象局地处鄂托克旗乌兰镇,门临都斯图,交通便利。
现状气象局水、电供应充足,建筑场地平整。
工程建设所需材料均可在城区内及周边购买,项目建设条件较好。
项目建设用地为鄂托克旗气象局现有使用土地,使用权属项目法人所有,无须重新申请及购买建设用地。
同时建设项目用地符合鄂托克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鄂托克旗国土资源局预审通过。
项目建设符合鄂托克旗总体规划要求,项目选址已经鄂托克旗规划局通过,并核发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4投资估算及效益
经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350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上级气象部门投资200万元,本单位自筹150万元。
5建设进度
2012年4月中旬做好前期工作,2012年4月底开始施工,与11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1、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气象事业发展相关政策,适应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本项目建设条件较好,能够实现当年建设,当年即投入使用。
3、本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鄂托克旗气象事业的硬件水平,有效提高气象“四个能力”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4、建议上级部门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尽快立项建成,尽快投入使用。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背景
1、鄂托克旗介绍
1.1鄂托克旗的地理位置
鄂托克旗位于鄂尔多斯市西部,地处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之间。
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平罗县陶乐县并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隔黄河相望,南接乌审旗,西北界乌海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旗南北长209千米,东西宽188千米,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2.4万人,其中蒙古族2.4万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集区。
1.2天气气候及灾害性天气情况
鄂托克旗属中温带寒暑剧变的季风气候。
总的气候特点是:
春季少雨干旱,多大风、扬沙天气;夏季天气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促,秋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雪少干燥。
年平均气温7.0℃。
平均最高气温14.3℃,极端最高气温37.3℃,出现在2000年7月。
平均最低气温0.7℃,极端最低气温-35.7℃,出现在1954年12月。
年平均降水量266.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611.6毫米。
从57年气候资料分析,全旗存在“三年两头旱”、“五年有三干”的季节性或插花式干旱特征,干旱是鄂托克旗主要自然灾害。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日最大降水量175.1毫米,月最大降水量354.6毫米,出现在1976年8月。
年平均蒸发量1360.9毫米,年最大蒸发量1703.5毫米。
年平均冰雹日数1天。
雷暴年平均日数24天,最多日数为41天,出现在1990年。
气象灾害是全旗的主要自然灾害,影响我旗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寒潮、大风、沙尘暴、冰雹、雷暴,气象灾害损失在全旗国民经济指标中占有很大比重。
1.3鄂托克旗周边台站灾害天气统计
1.3.1与周边台站位置图
离鄂托克旗较近的气象台站有:
宁夏自治区的陶乐、平罗、石嘴山,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乌素、杭锦旗、乌审召、乌审旗、鄂托克前旗、乌海、乌斯太。
省别
站名
区站号
站类
经度(E)
纬度(N)
距离
内蒙古
鄂托克前旗
53730
一般站
107°29'
38°11'
111.1
内蒙古
乌审旗
53644
一般站
108°50'
38°36'
93.5
内蒙古
杭锦旗
53533
一般站
108°44'
39°51'
104.4
内蒙古
乌海
53512
一般站
106°48'
39°48'
119
内蒙古
乌斯太
52607
一般站
106°39'
39°26'
114.9
内蒙古
伊克乌素
53522
一般站
107°50'
40°03'
106.2
内蒙古
乌审召
53547
一般站
109°02'
39°06'
91.9
宁夏
石嘴山
53518
一般站
106°21'
39°02'
139.3
宁夏
平罗
53611
一般站
106°33'
38°53'
127.5
宁夏
陶乐
53615
基本站
38°48'
106°42'
115.6
1.3.2天气灾害名称与出现的频率
近30年主要影响气象灾害为干旱(黑灾)、寒潮、大风、沙尘暴、冰雹等,其中影响最严重的有干旱(黑灾)、寒潮、大风。
造成上述灾害性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为蒙古气旋,主要路径为北路、西北、西路等。
1.3.2.1雷暴、冰雹及大风
鄂托克旗地区强降水及强对流天气大多数出现在夏季(6-8月),统计近30年的资料,雷暴、大风(沙尘)天气在相邻几个台站出现的日数最多,冰雹相对较少,雷暴、冰雹与大风都属于重灾害天气及中等灾害天气,对人民社会和各行业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大风引起的沙尘使能见度在短时间急剧降低,对交通运输和人民出行均有不利影响。
雷暴
冰雹
大风
伊克乌素
25
1
28
鄂托克旗
24
1
26
杭锦旗
17
1
24
乌审旗
25
1
15
鄂托克前旗
21
1
17
乌海
18
1
22
1.3.2.2寒潮
寒潮是鄂托克旗地区初冬、春秋季节影响牧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天气之一,特别是大风寒潮天气,危害更大。
寒潮分为一般寒潮和强寒潮,按照出现的天气现象将寒潮分为降温型、大风型两类。
强寒潮次数
一般寒潮次数
降温
大风
降温
大风
伊克乌素
1.2
0.8
2.9
1.1
鄂托克旗
1.1
0.8
2.5
1.2
杭锦旗
1.5
0.7
3.0
1.6
乌审旗
0.8
0.6
1.7
0.8
鄂托克前旗
0.9
0.6
1.7
0.9
乌海
1.0
0.5
1.9
1.0
1.3.2.3旱(涝)
伊克乌素、鄂托克旗北部(新召、阿尔寨、巴音敖包、阿尔巴斯苏木)海拔高度在1420~1500米之间,天然植被为草原化荒漠区,其气候特点为降水少、风大,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年平均湿润度<0.13,年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为93~115天,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5~6天,春季大风日数在14~16天,春季干旱较为严重,因此按上述气候特点,发生干旱的机率大,杭锦旗、鄂托克旗北部均划分为大旱区;乌审旗、鄂托克旗东南部海拔高度在1400以下,天然植被为沙漠化草原区,年平均降水量大于300毫米,年平均湿润度在0.3~0.4之间,春季多干旱,夏季降水多又集中,强度大利用价值低,划分为干旱区。
鄂托克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经常出现短时局地强对流天气和地方性天气,对各行各业造成极大的影响,尤为突出的是1976年8月2日暴雨天气,日降水量达175.1毫米;1962年、1965年和1972年大旱(冬、春、夏三季连旱),降水量分别为139.4毫米、125.3毫米和132.3毫米,给我旗农牧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统计鄂托克旗建站57年资料分析四季旱(涝)出现的频率。
大涝
偏涝
正常
大旱
偏旱
春季
出现年份
16
4
12
10
15
频率
28.1
7
21.1
17.5
26.3
夏季
出现年份
6
7
21
6
17
频率
10.5
12.3
36.8
10.5
29.8
秋季
出现年份
6
6
10
17
18
频率
10.5
10.5
17.5
29.8
31.6
冬季
出现年份
31
5
6
7
8
频率
54.4
8.8
10.5
12.3
14
2、项目提出的理由
鄂托克旗气象局于2012年搬入原发展和改革局旧办公楼,该楼建成已有十余年,由于当时建筑设计不合理,面积小,无法满足建设天气预报业务平台、气候生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预报服务平台、综合气象监测平台、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计算机网络中心、气象雷达指挥控制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等诸多业务平台的建设需求,因此急需新建一座预警楼以满足现状需求。
第三章建设规模
(一)建设规模
项目拟鄂托克旗气象局新建三层气象预警楼一幢,占地面积570㎡,建筑面积1660㎡。
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建设天气预报业务平台、气候生态农业气象监测平台、预报服务平台、综合气象监测平台、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计算机网络中心、气象雷达指挥控制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等需求,有效提高气象“四个能力”建设,能够更好的为全旗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四章场址条件
(一)地理位置
1、项目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鄂托克旗乌兰镇都斯图路街,东面和南面为空地,西面和背面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拟建在旧办公楼的东侧,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
2、地理位置
鄂托克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部,地处东经106。
41'-108。
547,北纬38。
18’-40。
117之间。
东邻杭锦旗,西连宁夏陶乐县并隔黄河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乌审旗和鄂托克前旗,西北界乌海市,是鄂尔多斯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旗南北长209公里,东西宽188公里,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
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鸟兰镇位于旗境中部偏东南,距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东胜区237公里。
3、土地利用现状
拟建场地使用权属鄂托克旗气象局所有。
现有供水、供电、道路等能够保证项目实施及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营及生活需要。
(二)场地条件
1、自然条件
1.1气象条件
鄂托克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此以冬长夏短,春迟秋早,气温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干旱多余,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冬季降雪稀少,春季气旋频繁交替,冬春季常出现大风天气,伴有扬沙或沙尘暴;夏季短促而温热,降水相对集中;秋季为时短促,大气稳定晴好,降水仅次于夏季。
镇区年平均气温6.7℃,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7℃,年平均降水量271毫米,极端最大降水量611.6毫米,极端最小降水量125.3毫米。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46小时,日照百分率69%。
太阳辐射总量142.27卡/平方厘米。
年蒸发量达2500毫米,无霜期一般在130-142天,最大冻土层深层度达1.5米,多年平均风速达3.2米/秒。
风速大于等于3.0米/秒的日数可达250天,六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平均达46天。
干旱、大风、沙尘暴、高温天气多成灾害天气。
1.2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
项目场址地势开阔平坦,黄土深厚,度较小,能满足项目要求,并留有发展余地。
地形平坦,地形坡度小,土石方工作量小。
鄂托克旗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处于鄂尔多斯盆地地的中西部,是新华夏构造体系和郝(郝连山)吕(吕梁山)贺【贺兰山)山字型构造体系中形迹相对微弱的地带。
城区所在地带地质变动微弱,构造稳定,岩层近乎水平,底层无明显切割和断层。
鄂托克旗气象局位于鄂托克旗乌兰镇区西北角,该地区属于毛乌素沙地想波状高原多度地带。
地形起伏不大,地貌形态单一,岩层近乎水平,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不明显,构造单一,厚度巨大,无任何控制性断裂及新构造运动存在,属稳定地块单元。
其工程地质构造自上而下大致为风积沙层、砂岩层等,地基强度180KPa
2区位和交通
鄂托克旗交通方便,境内公路四通八达,109国道从东西横穿全境,110国道和包兰铁路从西部通过,旗政府所在地乌兰镇距109国道17公里,距东乌铁路乌兰镇站25公里,距乌海市飞机场160km.各苏木镇、嘎查村均有公路相连、全旗通讯设备齐全,各苏木镇通讯全部实现了光缆化,无线接入覆盖全旗大部分苏木镇及嘎查村。
当地通讯设施完善,城市通信网络覆盖良好,可以满足本项目实施后通讯及信息交流方面的需要。
3工程用水用电条件
鄂托克旗气象局现状自来水及配套工程均较完善,且留足发展空间,完全可满足工程施工用水及项目建成后生产生活用水,水质良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配有专用的变电设备,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的用电负荷。
水电条件满足建设运营需要。
4建材供应条件
鄂托克旗建材资源丰富,备类建材厂家众多,项目建设所需的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可从各地厂家驻乌兰镇销售点购买。
项目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
5社会环境条件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气象事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部署,是我国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气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气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大力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推动气象事业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气象保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指导作用。
“十二五”时期,国情、世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推进气象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所面临的气象灾害风险和气候变化挑战长期存在,气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为迫切,依靠各方面资源发展和壮大气象公共服务的机遇更加成熟,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与此同时,建设气象现代化体系、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确定的2020年奋斗目标进入关键时期,提高“四个能力”、建设“四个一流”进入攻坚时期。
充分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对气象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促进气象工作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必须切实履行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做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气象服务,为公众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生产的公共气象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6、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联录A资料,鄂托克旗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级第三组,相应的地震特征周期为0.45s。
拟建项目所有建筑(构)物均按此进行抗震设防。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一)总体布置
1设计依据
1.1甲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等。
1.2现行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设计规范等。
2工程概述
2.1工程性质: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工程是为了提高气象预测预报和为农村牧区防灾减灾服务能力提供硬件支持。
该楼将建成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集约化的办公场所。
2.2基地现状:
场址位于现鄂托克旗气象局院内,总用地面积41388.3m2。
地块地形平坦,基地内无古树、古墓等文物。
2.3工程规模:
气象预警楼占地570m2,建筑面积约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鄂托克旗气象预警楼建设项目科研报告DOC 63页 鄂托克旗 气象 预警 建设项目 科研 报告 DOC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