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5313850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15
- 大小:439.77KB
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
《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docx(1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
(2003—2010年)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2003.11
前言
广东省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东北部,从化市境内,北与龙门、增城相邻,南与从化桃源镇相连,原属国营大岭山林场,隶属于广州市林业局。
森林公园规划用地总面积2636.0公顷。
1995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石门国家级森林公园。
森林公园中山、低山和丘陵三种地貌类型交错、形成险峻的沟谷景观。
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数十座,最高峰为天堂顶,海拔1210米,是广州市的最高峰。
公园水文资源丰富,有中小型水库6座,河流1条,山泉溪流40余条。
白芒潭河发源于天堂顶山脚下,贯穿于森林公园之间,是流溪河的主要支流。
公园内其物种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植物种类有1300种以上,其中树木种类409种,隶属98个科,168个属。
分布着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山顶矮林、山顶苔藓、矮林或草地等植被类型,森林覆盖率为95.1%,系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其中,石灶原始次生林、野生红花荷群落、石门红枫等堪称为广州市佳景。
石门森林公园以浩瀚的天然次生林、地文景观、秀美的水域风光等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背景,以山峰景观、云雾胜景、天然次生林景观为特色,展现出自然古朴、壮美绮丽、神奇幽奥的风景特征,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生态旅游胜地。
1996年广州市林业局曾委托广东省林业勘测设计院编制了《广东省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该规划一直没有上报。
今年,市政府把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三大重点建设的森林公园之一。
根据“规划先行”的原则,需与时俱进,对原规划文本进行修编,完善规划报批程序。
受广州市林业局委托,我院承担了石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任务。
2003年8月开始,9月中旬基本完成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初稿,并广泛征求主管单位及广州市林业局意见。
10月初,在大岭山国营林场召开《广东省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通过本规划,并提出宝贵意见。
规划组在此基础上作了修改,完成本规划。
在规划工作中,广州市林业局和国营大岭山林场的有关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的配合,尤其是广州市林业局谢左章副局长提供了大量的风景图片,在此表示感谢!
《广东省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划组
2003年11月
附件:
1、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状况调查报告
2、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常见植物名录
3、专家评审意见
4、专家评审委员会名单
附图:
1、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区位分析图
2、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现状图
3、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客源市场分析图
4、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图
5、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土地利用现状图
6、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土地利用规划图
7、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电力配置图
8、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给排水规划图
9、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
10、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保护分区图
11、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野外游憩设施意向图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广州市北部,从化市大岭山林场内,属广州市管辖,地理坐标为北纬23°36′50″~23°39′20″,东经113°46′16″~113°49′17″。
森林公园东与南昆山自然保护区相邻,南与增城市大封门林场相接,西连桃园镇与从化温泉相对,北隔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与广东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相望,总面积2636.0公顷。
森林公园距桃园镇14公里,距从化市政府所在地街口镇25公里,距广州市区86公里(见右图)。
二、地质地貌
森林公园地质构造处于华南褶皱系的粤中拗陷构造单元内,是九连山脉南部的南昆山与青云山的接合部,主要有中山、低山和丘陵三种地貌类型。
山地主要是受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运动及新构造运动的抬升作用而形成,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数十座,最高峰为天堂顶,海拔1210米。
由于山地发育过程受地质构造控制,主要构造形迹为北东走向、东西走向和北西走向,岭谷排列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形成险峻的沟谷景观。
图1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地貌示意图
森林公园山地的母岩以花岗岩为主,其次为砂岩、页岩和变质岩,并且有少量的火山岩分布。
从西部海拔270米的丘陵和500米左右的山脊,向东北、北、东南部逐渐上升到海拔800米的低山和800-1100米的山脊。
中间谷地狭窄,两侧山地相对海拔高度为200-400米,坡度在25度以上。
因此,地势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北、东、南三面环山的特点。
三、水文状况
森林公园水文资源丰富,有中小型水库6座,河流1条,山泉溪流40余条。
森林公园水库分别为白芒潭河水库、石灶水库主库(改称为石灶下库)、石灶水库副库(改称为石灶上库)、七星墩水库副库(改称为七星墩上库)、三仙会水库、莲花湖等。
公园的水库总库容146.1万立方米,主要用于蓄水发电。
白芒潭河是公园内唯一的河流,发源于天堂顶山脚下,水量充沛,四季长流,总长为6.3公里。
河水由两条溪流汇集而成,其中,一条溪流来源于石灶水库副库上游,过石灶水库、大岭山水电站、石门水电站,流入白芒潭河。
另外一条是天堂顶山峰下的山谷山涧,经石门,过大指背水电站,流入白芒潭河,最后注入白芒潭水库(见图2)。
图2广东石门国家森林公园水系分布图
同时,森林公园还建设有两条人工水渠,一条是从石灶下库引水至桃园电站,然后经石门电站,注入白芒潭河;另外一条是从三仙会水库引水至大指背电站,流入白芒潭水库。
四、土壤
森林公园土壤条件良好,温湿疏松。
由于地质地貌变化原因,公园内的土壤也随着海拔不同分布着山地红壤、山地赤红壤、山地黄壤、山地草甸土等四个大类。
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主要分布着赤红壤;在海拔400~800米的低山地区分布着红壤;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上分布着黄壤;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山地上则分布着少量的山地草甸土。
五、气候
森林公园地处北回归线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
由于受季风影响,呈现出夏凉冬暖、光能充裕、雨量充沛等特征。
森林公园年平均气温为21.4℃,年平均气温变化如图3所示。
其中,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12.4℃,极端最低气温为-7℃;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8.5℃,极端最高气温为38.1℃。
根据广东省林业调查院2003年8月-9月间实际测量气温和湿度变化情况来看,森林公园的气温比广州市区同时间的温度要低3~4℃,比从化市地区的温度低2-3℃。
森林公园年太阳总辐射为4379兆焦耳/平方米·年,其中,以7、8月份为最高。
年平均光照时数总数为1774.2小时,年月平均日照时数在170小时左右,以7-10月份为最高。
降水量充沛,年平均1800毫米,主要的降水季节集中在5-8月份,相对湿度在85%以上,水热条件良好,利于植物的生长。
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为低温、霜冻和暴雨。
暴雨灾害性天气主要集中在5-8月份。
六、植被
森林公园物种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植物种类有1300多种以上,其中树木种类409种,隶属98个科,168个属。
森林公园的地带性植被主要是山地常绿阔叶林。
在海拔500~800米的低山分布着亚热带低山常绿阔叶林;在海拔800~1200米的中山分布着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在海拔
1000米以上的山顶地段出现有山顶苔藓、矮林或草地。
因地处北回归线上,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七、野生动物
森林公园内动物资源较丰富,根据初步的调查,森林公园主要的陆栖脊椎动物有24目61科158种,其中两栖纲2目6科18种,爬行纲2目10种33种,鸟纲13目29科69种,哺乳纲7目16科38种。
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8科11种,主要包括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蟒蛇等;二级保护动物有水濑、大灵猫、白鹇、褐翅鸦鹃和小鸦鹃等。
八、林业资源
公园林业用地面积2504.9公顷,有林地面积2426.2公顷,其中:
阔叶林1477.6公顷,占60.9%;针阔混交林464.7公顷,占19.1%;针叶林224.1公顷,占11.7%;针叶混交林57.7公顷,占2.4%,毛竹林33公顷,占1.4%,经济林169.1公顷,占7.0%。
这些林地大多被划为生态公益林,2002年核定的面积为2257.0公顷。
公园的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为19.1万立方米,其中阔叶林蓄积量12.8万立方米,占67.4%,针阔混交林蓄积量4.0万立方米,占21.1%,针叶林蓄积量1.9万立方米,占3.7%,其他为0.4万立方米,占0.2%。
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面积比重大,占有林地面积80%,活立木蓄积占林分蓄积量88.5%。
它不仅是南亚热带物种的基因库,而且对改善广州市的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经济社会概况
一、历史沿革
森林公园是在大岭山国营林场基础上建立的,前身是民福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清光绪22年(1896年),以种茶为主,生产的“银针茶”著称一时,光绪29年(1899年)改名为“银山厂”。
民国25年(1936年),公司倒闭,茶园荒置。
1954年从化县人民政府开办“大岭山茶场”,1960年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广东省国营大岭山林场
”,属省林业厅直接管辖。
1973年划归广州市农林局管辖,1979年划归广州市林业局管辖至今,为省属市管林场。
二、经济社会概况
大岭山林场内目前无常住居民,原林场职工全部居住在街口镇和桃园镇内。
林场部设在插旗顶半山腰处,下辖白芒潭、塘仔、石门、石灶、林茶等5个工区。
场部下设办公室、生产科、计财科和森林派出所四个科级管理机构。
截至2002年,全场在职人员共108人,其中,在职干部、职工52人,退休人员56人,在岗职工人均年收入为1.5万元。
林场收入主要来源于水电收入、经济林收入和其他非林、非木质产品收入,近5年的收入情况如表1-1所示。
大岭山国营林场1998-2002年收入情况统计表
表1-1单位:
万元
编号
项目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1
木材销售收入
45.0
35.0
25.0
5.0
—
2
经济林收入
27.0
25.0
35.0
9.0
11.0
3
水电收入
49.0
52.0
36.0
66.0
80.0
4
其它
13.0
4.5
9.0
63.0
59.0
合计
.0
.0
.0
.0
第三节森林公园建设与旅游现状
一、森林公园的建设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于1995年经原林业部批准成立,管理体制采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同年,与武汉汇江置业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了“广州石门森林公园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
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铺设水泥路面5公里,砂石路面22公里,基本上通到主要景区,并配套建设了宾馆2座,餐厅1座,公园牌坊、办公室和员工宿舍等设施。
但由于建设资金紧缺,森林公园的建设一直停滞不前,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2001年,林场开始投入资金进行公园内部道路建设,现已
修建高等级林区公路13.3公里,分别为场部——塘仔工区岔路口,长3.0公里;塘仔工区岔路口——石灶龙门拗工区,长10.3公里。
修建砂石公路13.5公里。
森林公园至桃园镇铺设了宽6米的水泥路面,森林公园目前没有通达专线公共车,只有场部接送职工上下班的公交车。
二、开发存在的问题
森林风景资源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但是由于林场生产经营的需要,开发了高山花卉基地、种植经济林作物和利用水资源修建水电站,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风景资源产生负面影响,局部地段还出现森林风景资源被破坏的现象。
1、位于石灶工区内的高山花卉种植基地,占地约5.3公顷。
该工区分布着森林公园保存完整的原始次生林附近,是森林公园重点保护区域之一,其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花卉基地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水库中,形成污染源。
2、公园内的主要水源都集中在6座水库中,多数山溪都采用引水渠至电站用于发电,导致沟谷内溪流两侧的水资源枯竭,许多生物消失,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水库、水电站的建设导致部分水文景观消失,如石壁谷内下游沟谷内,由于石灶下库的水被引走发电,下游溪谷内水量减少,造成瀑布消失,溪流变成潜流,形成暗河。
同时,水电站发电产生的大量噪音,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
此外,位于林场场部、塘仔工区、石门工区、白芒潭工区和石灶景区内的经济林对森林景观产生负面影响。
三、森林公园旅游现状
森林公园成立初始,游客较少,每年不足千人。
2000年以后,随着公园交通条件、通讯条件和各种设施的改善,在每年的“五一”、“十一”、“重阳节”、“春节”等几大节假日游客量也出现上升趋势。
2002年,森林公园进行试营业经营,开始收取门票,当年门票总收入1.3万元。
从1995年至2002年,森林公园接待游客共计5.4万人次,客源市场雏形基本形成,主要以机会市场为主,但没有进行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定位,缺乏广告宣传和整体营销。
在保护森林风景资源方面,林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森林风景资源较开发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成为现今森林公园宝贵的自然遗产。
在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仍以观光型森林旅游产品为主,旅游活动项目以森林观光、森林浴、登山、观赏植物、摄影和观云雾等为主,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未形成产品体系。
第二章森林风景资源分析与等级评定
第一节森林风景资源概况
森林风景资源是指森林资源及生态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
为了便于调查、统计、对比和分析,将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分为地文资源、水文资源、生物资源、人文资源和天象资源等5个主类,同时,对每个主类进行细化,分出33个亚类和115个基本景观类型。
一、地文资源
森林公园经过漫长的地质地貌演变过程,形成中、低山和丘陵地貌,孕育了丰富的地文景观,主要有山景、奇峰、沟谷、洞穴、石景以及火山岩景观等8个亚类,24个基本类型,资源单体总数达144个(种)。
具有代表性的地文资源有:
(一)山景类
森林公园内共有大小山峰23座,形成山峰、山岭、山顶、山脊以及山峦景观等5种基本类型。
在天堂顶的西、南两侧分布着8座山峰,形成横贯森林公园北部和东部的象角山—香菇凹—大马古—水龙背山岭、天堂顶—横坑大顶—上盐脑顶山岭,这些山峰海拔均在800米以上,气势雄伟、挺拔峻峭,形成两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其中,最高峰为天堂顶,海拔1210米,也是广州市最高峰。
登上天堂顶远眺,群山峦影、云山雾海,可俯瞰从化流溪河水库、温泉、抽水蓄能电站、惠州南昆山和猴子山等。
天堂顶、天王山、不老峰三座山峰挺拔险峻、雄伟壮观。
天气晴朗时,在桃园镇或插旗顶上眺望三峰,酷似毛公方醒,静坐沉思,形态逼真,“毛公卧醒”也因此得名。
在石灶水库四周分布着塞猪石、骆驼峰、豹子头、石灶台、独山、七星墩等山峰,海拔均在800—1000米之间,山体浑圆、敦实,围绕着石灶水库形成小型的“盆地”景观,并形成插旗顶—七星墩—独山山岭,横跨森林公园南部,与其它两条山岭形成半合围状,使游客感受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磅礴气势。
在插旗顶上近可俯瞰林果田园、峡谷水库景观,远可眺望天堂顶,青山远近相叠,逶迤起伏,层峦叠翠。
此外,海拔在500-800米之间的山峰有12座,散布在森林公园内,主要有猪头石、金鸡山、雷公顶、大指背等,成为森林公园不可缺少的风景构图要素。
(二)奇峰类
森林公园山体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构造,部分山体岩石物理风化强烈,在山顶、山脊形成峭壁、断崖,在飞瀑、云海、渺雾、水光的映衬下,倍显奇特,变化多样,主要有形象峰和连峰2种基本景观类型。
森林公园内连峰和形象峰较多主要有不老峰、骆驼峰、石门峰、二指峰、五指峰和笔架峰等。
此外,在插旗顶、天堂顶上,可以远眺森林公园外的奇峰景观,如惠州南昆山的“猴子峰”和从化良口的“五指峰”、“笔架峰”等。
(三)沟谷类
森林公园的主要沟谷有石壁谷和石门谷,是沿构造线方向发育,河谷下切较深,主谷下深达200~300米。
潭池溪流、急滩瀑布随处可见,主要有山涧、沟、谷、门、壁、关等6个基本类型。
石门谷位于石门工区内白芒潭河上游,沿石门电站至三仙会水库,长约2.1公里,谷内两边林木遮日,谷中溪流潺潺,群石大小各异,古藤千姿百态,并分布着几十个自然景观景点。
沿沟谷上行深幽、奇秀,有景点“明净潭”、“蝴蝶潭”、“水关”、“石关”、“水帘瀑”和“三仙论道”等,过三仙会水库沿登山小道可以攀登天堂顶。
石壁谷位于石灶上库的大坝下,因其沟谷内有一条长约2.3公里的“百丈绝壁”而得名。
沟谷内河床奇特,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溪水清澈,流泉飞瀑,沿沟谷上行,有“狮子头”、“鸳鸯潭”、“”仙桃潭、“银链瀑布”、“鹤舞石”和“闯龙宫”等十几个自然景观景点。
(四)石景类
公园内有着丰富的石景,主要分布在沟谷、山脊线上、石灶小型火山岩盆地,主要有砾石、石纹、形象石、火成岩、变质岩等5个基本类型。
在石壁谷和石门谷两条沟谷内主要分布着砾石、变质岩,沟谷上,奇松怪石,陡峭岩壁;沟谷内,林木丛生,翠竹潭溪,奇石与潭池相映,构成美丽的风景。
在山脊线上,由于山体风化壳中埋藏的花岗岩出露地面,经过风雨强烈侵蚀,形成石蛋景观。
在石灶工区七星墩上库一带,由于在晚侏罗纪时,火山喷发早期火山活动较为强烈,有大量的酸性、中性岩浆喷出,产生少量的火山灰和凝灰岩,散布其间,形成特殊的火成岩景观。
(五)洞穴类
此次调查发现的洞穴有1个,位于在塘仔工区面朝石门电站的山坡上,洞穴由于地质运动形成,洞有大小入口各一个,洞内长约10米,宽3-4米。
以前常有蝙蝠栖宿于此,被称为“蝙蝠洞”。
(六)地质现象类
由于公园在地质地貌演变过程中,发生剧烈的运动,或在悬崖峭壁,或在沟谷溪涧,或在水库大坝附近都能看见典型的地层剖面、地质构造景观。
如在石壁谷和石门谷两条沟谷内两侧的断层上面,有明显的地层褶皱、节理发育等地质现象,是进行科普教育天成的教材。
二、水文资源
公园内地质地貌丰富多样,也蕴含了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且水量充沛,常年不竭。
水文资源主要有山泉、溪涧、河流、水库、潭池、瀑布跌水等6个亚类14个基本类型,单体资源总数达到72个(种)。
具有代表性的水文资源有:
(一)湖泊类
公园没有天然的湖泊,只有人工湖1个基本类型,以水库为主,包括石灶上库、石灶下库、白芒潭、七星墩、三仙会和莲花湖等6个水库,且风光各具特色,是水文资源的主体。
1、白芒潭水库位于森林公园的西部,是公园内水面面积最大的水库,为14.06公顷,最大库容41.6万立方米。
在春、夏季,沿湖两岸,翠绿欲滴,碧水环抱,山花烂漫,芬芳四溢。
在秋、冬季,远近山麓,湖岸池边,红枫掩映在青松翠竹之间,倒映在湖水之中,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枫图”,有“红枫满坡”等景点。
2、石灶下库是公园内第二大水库,水面面积为13.05公顷,最大库容为35.3万立方米。
水库东部有森林公园保存最好的56.6公顷原始次生阔叶林。
群山错落,林木翠竹,天水一色。
每当水满时节,水中野鸭、雁群和两岸青山幽谷互相呼应,充满了大自然的野趣,被誉为“上天池”。
3、石灶上库位于石壁谷上游,水面面积为12.64公顷,最大库容为23.2万公顷。
水库建有落差40多米高的大坝,泞立湖坝,近看山光浮动,云影徘徊;远瞻烟波浩渺,碧水涟涟
。
在湖边可以观赏到红花荷林,在春天花开之际,百花争艳,或泛舟湖上,或漫步湖边,景色迷人,有“下天池”之美称。
4、七星墩水库位于公园的南部,水面面积为3.99公顷,最大库容为11.3万立方米。
景色别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静则含蓄,动则朦胧,鸟鸣鱼跃,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5、三仙会水库位于公园东北部,水面面积为11.5公顷,最大库容为27.3万立方米,被称为“仙池”,因水库大坝附近有“三仙论道”的传说而得名。
湖畔林木苍翠,花草丛生,漫步湖边,形成独特的风景线。
6、公园最小的水库是莲花湖,位于插旗顶山脚下,主要用于养殖鱼类而围合的人工湖,水面面积为2.35公顷,最大库容为7.4万立方米。
(二)溪涧类
森林公园溪涧众多,分布着大小25条溪流,有泉溪、沟溪、涧溪、河溪等4个基本类型,主要集中在石壁谷和石门谷内。
石门谷是由8条山涧小溪汇集而成,水流常年不断,溪水清澈,与森林植被、石景、潭池、瀑布跌水,形成变化丰富别具野趣的溪涧景观。
石壁谷溪流是由5条山涧小溪汇集而成,流经石壁谷,形成众多的潭池、瀑布、跌水,为大自然增添了灵气。
此外,在石灶工区还有龙门坳溪流等。
(三)风景河段类
森林公园内只有一条河流——白芒潭河。
白芒潭河全长5.2公里,按地势可分二段:
石门电站以上河段为上游,河宽5-7米,深0.5-1.6米,流速0.5米/秒。
两边山势陡峭,河谷窄深,流水急浅多转折,具有深山幽涧特色。
石门电站到白芒潭水库为下游,地势相对平展,水深而流缓,有别于上游的滩险流急,河两侧植被茂密,草、灌、木层次分明,古树较多,形成景色秀丽河流景观。
(四)潭池类
公园内共有大、小潭池40多个,为泉溪潭和瀑布潭2个基本类型,主要集中在石壁谷和石门谷两条沟谷内。
较大的潭池有“蝴蝶潭”、“仙桃潭”、“明净潭”和“洗心池”等。
(五)瀑布跌水类
公园内共有大、小20余处瀑布跌水,主要以涧溪瀑、悬落瀑、单瀑等3种基本类型,主要集中在石壁谷和石门谷内。
最大的瀑布是“百丈瀑布”,位于场部附近霸仔山的山脚,落差
300多米,远看银链如带、水花万点、蔚为壮观,但由于过度开发果林,造成景观消失,只有在降雨后才能出现。
(六)泉井类
公园内只有矿泉、溢流泉2个基本类型,主要分布在石壁谷和石门谷两条沟谷内,但规模都不大。
三、生物资源
公园内的生物景观资源主要有森林景观、古树古木、珍稀生物、植物生态类群、动物群栖息地、物候季相景观等6个亚类26个基本类型,单体资源总数达191种。
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资源有:
(一)森林景观类
主要有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山顶矮林、亚热带针叶林、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竹林等7个基本景观类型。
1、山地常绿阔叶林景观
主要分布在海拔500-600米以下的低山。
该景观类型的林分层次感强,多为2-3层,上层乔木高大,树高20米左右,常见乔木有红楠、白锥、红鳞蒲桃、八角枫等;常见的中层乔木有光叶红豆、藜蒴、鸭脚木等;下木层有九节木、大叶紫珠、山苍子、三桠苦、黄毛榕、总序山黄皮等;地被植物则以狗脊、乌毛蕨、华南毛蕨、莎草、耳草、艳山姜等为主。
层间植物丰富,常见杖枝省藤、圆叶木通藤、鸡血藤、买麻藤、扁担藤、广东蛇葡萄等。
林相茂密,终年常绿,树干较圆满通直,树皮较光滑,有些树种具板状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
主要分布在海拔600-950米的山地,以石灶工区保存得最好。
该景观类型的林分层次感强,林相整齐,终年常绿,树冠浑圆,树干圆满通直,郁闭度在0.9以上。
其中,乔木层常见的有米锥、罗浮锥、黄樟、毛叶木莲、荷木、小叶蒲桃、猴欢喜、罗浮柿、詹氏榕、杨梅、尾叶山茶、穗花杉、石斑木等。
下木层由赤枝蒲桃、单耳柃、广东紫珠等组成。
地被植物则以莎草、珍珠茅、卷柏、耳草、竹芋、铁线蕨等为主。
常见藤本有鸡血藤、杖枝省藤、瓜馥木、买麻藤、拔葜等。
3、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景观
主要分布在石门工区。
由常绿与落叶阔叶树种组成,主要树种有枫香、红楠、亮叶猴耳环、鸭脚木、藜蒴、小叶胭脂、华鼠刺、山乌桕、圆叶乌桕、罗浮柿、假萍婆、黄樟、多花山竹子、降真香、野山漆、谷木叶冬青、乌材柿、虎皮楠、朴树、豺皮樟、光叶红豆、黄毛榕等。
4、红花荷林景观
是以红花荷占优势的林分,属季风常绿阔叶林的一个群系。
以石灶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石门 国家 森林公园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