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5311644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90
- 大小:85.08KB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 正确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和顺序。
2、能初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3、能认识和理解0的产生和意义。
4、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
1、数数中手口一致,渗透综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思考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倾听、提问、操作等良好学习品质。
5、教会学生美观、漂亮地书写数字。
课时安排:
6-7课时
课题
可爱的校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
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 能力:
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
(1)、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数数,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有序的观察图,数数手口一致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仪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
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
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在我们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你们说的真好,正好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
动物们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实物投影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能用上数字吗?
(1)生自由说,同桌互相说。
(2)指名说。
引导学生在序地观察并一一数出来。
2、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数字进行有序地排列。
1-10也可10-1。
可适当担些小问题:
(1)最小,哪个数最大。
(2)双数还有哪些,单数还有哪些?
(3)你还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引导学生数身边的物体。
数字就藏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2、实践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里看一看,边看、边数、边交流,鼓励学生自主观察,积极表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回家以后把今天学过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可爱的校园
1头大象2只兔子3个蘑菇4只松鼠5个汉字
6只小熊7朵花8棵树9只鸟10只蝴蝶
12345678910
作业设计
在我们的家中有很多可以用10以内的数表示的事物请你们回家去数一数,并且按一定的顺序排排队。
课后反思
课题
快乐的家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
经历从日常中抽象出的数的过程,能正确数出数量的1的物体,认识1~10各数;初步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2.能力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能力。
3.情感
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体会交流的乐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智慧,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数量是1的物体,理解1可以表示单个的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教学难点
理解基数、序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二幅情景图(教材第4页主题图),1~10的数学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一个图钉,一把扫帚,一台电视,一双筷子。
)
这些物品和数量用的是哪个数来表示的?
1的作用事真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主题图,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美丽的小山村去旅游,你们想去吗?
乡村的早晨非常美,看一看图上有什么?
1可以表示什么?
生活中很多事物可以用1表示。
1可以表示1个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整体,能表示很小的东西,也能表示很大的东西。
第一名也用数字表示。
“1”可以表示这么多事物,你知道生活中“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
2、认识其它和数:
说一说,在生活中2可以表示什么?
3呢?
4呢?
鼓励学
生多说。
3、看图:
(1)图上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你喜欢踢足球吗?
(2)请学生读出运动员衣服上的号码。
衣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数有基数与序数之分)
(3)与5号运动员相邻和有谁?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看懂题意,独立连线
2、数一数,画一画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自己试做,然后集中交流。
4、第3页3题、
引导学生先弄清题意:
数出左边要求的数量,画出相应
的符号来,看谁画得快又准。
四、小结:
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
学习了1-10各数的认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快乐的家园
表示一个人、一座山、一个箩卜......也可以表示一群
小鸟、一筐箩卜.......还可以表示1号。
表示数量的:
1、2、3、4、5、6、7、8、9、10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课题
玩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进一步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具数;识田字格,能按要求正确、规范、整洁地书写1~5各数;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联系与区别。
(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正确、美观地写出1~5各数)
教学重点
1~5的书写
教学难点
1~5的书写格式,2和3的书写。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各小组准备一些玩具、主题图、1~5数字卡片、田字格黑板。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指名说
2、每说一种在练习本上用圆圈表示。
3、指导写1-5各数。
形象记忆:
1象小棒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秤钩
要求学生对数1-5的书写逐步达到整齐、匀称、熟练。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写数:
理解题意,第一行,仔细数一数,认真写出数;
第二行通过观察发现要写涂色的三角形的个数。
2、练一练第2题:
看数画线,画的方法不唯一,但尽量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3、第3题:
数一数,填一填
(1)一共有几节车厢/
(2)挡住的是第几节车厢?
(3)用数字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如1的后面是几?
5的前面是几?
和3相邻的数是几?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5各数的写法,请大家要注意认真书写。
比一比看谁写的好。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2345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课题
小猫钓鱼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
认识0是怎么产生的;理解0的含义;会读、写0。
2.能力
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
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4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
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小猫钓鱼图:
(1)谁来介绍一下第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
用几来表示?
第2只小猫呢?
第三只小猫呢?
第4只小猫吹胡子瞪眼睛地怎么了?
一条鱼也没钓着用几表示呢?
(2)指导写0。
数字0占田字格的右半格,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逆时针轨迹。
回到起笔处,一笔写成。
2、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
这是什么?
谁来介绍一下是做什么用的?
这上面画的这些是什么?
师指出0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以下是零下温度。
帮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温度。
3、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
(1)把自己的直尺拿出来,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直尺是由哪个数字开始的?
从0开始,0是起点。
它在1的前面,比1小。
4、0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0都有哪些含义?
说明: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刻度,0还有占位的作用,比如10。
5、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0,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练一练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
2、第2题:
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独立完成。
3、一笔画分析题意。
4、怎样数得快?
鹏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几个。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认识了0,0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刻度,0表示位置……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课题
文具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
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能力
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
8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田字格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文具,你能说一说文具里都放些什么吗?
复习1-5各数。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文具请大家观察一下:
图画上画了些什么?
2、知道怎么做了吗?
每一种文具各有多少/分别用数字几来表示?
连线,指名说。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可以用6-10这几个数来表示?
4、6-10的写法。
形象记忆:
6象哨子,7象镰刀,8象葫芦,9象“q”。
重点讲9一笔写成,8从右上角起笔,上圆稍小,下圆稍大,10是由1和0组成,0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回到起笔处。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练一练,第一题:
看图画线,学生独立完成。
2、第二题,数一数,写出数,再画圈。
3、第三题;填数,发射火箭倒计时,从10写到0。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6-10各数,并会写6-10各数。
板书设计
6——10的认识
678910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课题
快乐的午餐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在比较事物的多少的过程中,渗透对应的思想方法。
2、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正确比较数量是10以内的事物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事物的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问题导入
几只小松鼠到森林餐馆吃午餐,好客的服务员为每只小松鼠摆上了精美的餐具。
快来帮助服务员数一数还缺哪几种餐具,各缺多少?
二、说一说
1、比较松鼠和餐具的数量(同样多)
说一说:
比较松鼠和餐具多少的方法
(1)先数小松鼠的只数,再数餐具的个数。
(2)把小松鼠和餐具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2、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
(1)比较松鼠和汤匙的数量
松鼠的数量比汤匙的数量多
汤匙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
(2)比较松鼠和杯子的数量
松鼠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少
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
3、比较三个事物的多少
说一说,哪个最多?
哪个最少?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
(2)用数数法比较
体验多和少的相对性
三、练一练
1、画一画
2、哪一堆正合适?
3、比一比,最多的是谁?
最少的是谁?
4、猜一猜,松鼠采了多少个蘑菇?
四、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
课后反思
课题
动物乐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动物乐园”这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2、认识<、>、=符号,并会读、写、应用。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并会读、写、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情境图、动物卡片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动物乐园里要举行“好朋友”联欢会,小动物们都兴高采烈地赶来了。
都有谁啊?
每种动物都来了几只呢?
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第种动物各多少只?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认识同样多认识等号=
小熊有4只,小鹿也有4只,他们是一只对一只,你发现了什么?
谁也不多,谁也不少,他们的只数相同,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都是4只。
可以用一个符号。
“=”把两个连起来,4=4读作四等于四,“=”叫作等号。
2、建立多、少、大、小的概念,认识〈〉
(1)小兔有5只,小猴有3只,一只小兔对一只小猴,小猴都对应上了,小兔多出2只没有对应上,小兔比小猴多反过来小猴比小兔少。
(2)小兔5只,小猴3只,5比3多,5和3之间用〉连起来,5〉3读作五大于三。
(3)小猴与小兔比:
3小于3〈5读作三小于五
3、=〈〉这三个符号我们叫做关系符号,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比一比,说一说:
3吸只小猴与2只小鸟
2、小熊4只,小兔5只,小猴3只,谁多谁少呢?
引导学生用○代表小熊,△代表小兔,□代表小猴。
(1)小熊和小兔比,小熊和小猴比,你发现了什么?
(2)这三种动物中谁最少,谁最多呢?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鹿和小兔比,谁多谁少?
3、学生独立在第13面填空,集体订正。
4、填一填:
在圆圈里填上全程的符号。
在方框里填上全程的数,鼓励学生找出不同的答案。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于号,小于号,等号,以后我们还要继续认识其他的符号。
板书设计
多少大小
4=45〉33〈5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认识符号<>=符号。
能正确比较多少、大少、长短、高矮、轻重、厚薄等。
2、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关于符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体会轻和重、高和矮、长和短。
课时安排:
6-7课时
课题
过生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大小,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2、理解物体大小或容器内装液体多少的比较方法。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形状不同的容器中所装液体的多少。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问题导入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
妈妈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蛋糕,一家人的杯子里都倒上了饮料,桌子上还放着一个大西瓜和两瓶饮料,一家人为妈妈过生日,多快乐呀!
二、新知讲授
问题1:
把切好的三块蛋糕和三块西瓜分别标上序号。
比一比,说一说三块蛋糕中哪块最大,哪块最小,三块西瓜中哪块最大?
哪块最小?
1、比较三块蛋糕的大小
2、比较三块西瓜的大小
问题2:
哪杯装的最多?
哪杯装的最少?
桌上有三杯饮料,想知道哪杯装得最多,哪杯装得最少,其实就是比较三个杯中饮料的多少。
探究比较方法:
1、运用观察法进行比较:
三个杯中饮料的高度是相同的,但却不能由此判断三杯饮料装得同样多,因为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杯子底部大小是不同的,那么哪个杯子的底部大,这个杯子装得饮料就多,所以第二杯装得最多,第三杯装得最少。
2、运用统一标准的方法进行比较:
把三杯饮料倒入同一个较大的杯子,记下每次倒入饮料的高度,再根据三次高度判断哪个杯子装得最多,哪个杯子装得最少。
问题3:
可乐瓶和果汁瓶谁装得多?
可乐瓶和果汁瓶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同,都是不规则的瓶子,要比较的是两种饮料瓶谁装得多。
探究比较方法:
对于形状不同的两个瓶子,不能仅凭用眼睛观察来判断谁装得多,要实际测量一下才能得出结论。
三、练一练
1、大的画“√”小的画“⊙”
2、最大的画“√”最小的画“⊙”
3、哪个装得多?
谁喝得多?
4、想一想,把方糖放进杯子后,哪杯水最甜?
四、总结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1、2、3、4.
课后反思
课题
下课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会比较事物高矮的过程,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
2、使学生初步体验高矮的比较性,同时,也能从中体会到比较高矮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
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高矮、长短、厚薄的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实物、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问:
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
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
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
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
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
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
这时问同学:
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
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
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
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
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
为什么?
教师小结:
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
(学生评价)
A: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
“不公平”。
师:
为什么不公平?
让学生明白:
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
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3、全班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比高矮比长短
比长短:
物体的一端对齐
比高矮:
站在同一水平线上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
课题
跷跷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两个物体比较有了大小还有轻重之分。
2、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3、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图片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
它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
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
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
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
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
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掂一掂。
说出谁轻谁重?
为什么?
(4)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
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教师小结:
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小实践:
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
谁轻谁重?
掂一掂:
谁轻谁重?
师: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
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
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
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教师小结:
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
谁轻谁重?
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
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练一练第1题、第2题、第3题。
2、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轻重
天平的指针偏向哪边,哪边就重。
表面大的物体不一定重。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练一练1.2.3再小组讨论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加减法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在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在运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单元重点:
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单元难点:
能根据加、减发的含义,正确列出加、减发算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师大 一年级 数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