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306792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43
- 大小:524.20KB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深圳新安振华学校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题(含标准答案)
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
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表示直接转化关系)。
某同学推断正确的是
A.若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一定为水
B.若C为H2O,B为CO2,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
C.若A为氧化铁,B为铁,则C可以为FeSO4
D.若A为FeSO4,B为CuSO4,B→C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若A为碳酸钙,碳酸钙可以在高温煅烧条件下生成氧化钙,B可为氧化钙,氧化钙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碳酸钙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水,但是C不一定为水,可以是盐,如氯化钙,硝酸钙等,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若C为H2O,CO2与碱反应可以生成H2O,则A可以为酸,如碳酸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为盐,如碳酸盐可以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为氧化物,如氧化铁可以与碳单质或酸直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推断正确,故符合题意;
C、若A为氧化铁,氧化铁可以被碳、一氧化碳、氢气等置换得到铁单质,B可为铁,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C可以为FeSO4,氧化铁不能直接与酸或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若A为FeSO4,B为CuSO4,FeSO4无法直接转化为CuSO4;B→C可能发生的是置换反应生成盐,如加入锌置换生成硫酸锌。
推断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
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
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A
B
C
D
Ⅰ
CaCO3、稀HCl
Na2CO3、稀H2SO4
Zn、稀H2SO4
Cu、稀H2SO4
Ⅱ
KNO3
NaCl
BaCl2
Ba(OH)2
A.AB.BC.CD.D
【答案】C
【解析】
A、I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弹簧夹后Ⅰ中气体增多压强变大,将稀盐酸压入Ⅱ中,但是盐酸和硝酸钾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B、I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溶液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B错误;C、I中锌粒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会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能看到溶液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故C正确;D、铜和硫酸不反应,打开止水夹时Ⅱ中不会看到气泡,现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C
3.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CD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选项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B选项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C选项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不能说明对应关系,因为没有具体说明金属的量;D选项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正确反应对应关系,酸碱盐反应时先发生酸碱中和,然后碱盐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C
考点:
酸碱盐、金属的性质、催化剂
4.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降低温度,c物质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
C.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答案】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B.降低温度,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C.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只能溶解25g,能形成75g饱和溶液。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髙到t2℃时,ab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溶质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在升温时,溶解度变小,析出固体,成为t2℃时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t2℃时c的溶解度比t1℃时a的溶解度小,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选D
点睛: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
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5.下列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CO(CO2)——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MnO2粉末(KCl)——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D.Na2SO4溶液(NaCl)——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CO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与灼热氧化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Cl易溶于水,MnO2粉末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FeSO4溶液和CuSO4均能与锌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Cl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 gB.0.6gC.0.8gD.0.9g
【答案】B
【解析】
用极限法计算,假设全为Zn,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652
7.2gx
x=0.22g
同理,假设全为Mg,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可得y=0.6g;假设全为Al,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可得z=0.8g。
所以Al、Mg、Zn合金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0.8g>m(氢气)>0.22g。
故选B。
7.向500g
溶液中加入11.2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34.8g滤渣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得知,铜元素在滤液和滤渣中的质量比为4∶3(洗涤液也一起合并入滤液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滤渣中不含铁
B.11.2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C.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
D.原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
已知,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为56。
设混合粉末中含有
克的铁,含有
克的铜。
则混合粉末质量:
;
设与铁反应生成的银为m1克,与铜反应生成的银为m2克,与铁反应的硝酸银为m3克,与铜反应的硝酸银为m4克,参与置换反应的铜的质量为
克,未参与反应的铜的质量为
克。
则:
;
;
;
生成银的质量:
滤渣的质量:
联立解得:
x=5.6,y=5.6,m1=21.6,m2=10.8,m3=34,m4=17
【详解】
A、滤液中含有铜元素,说明铜与银离子发生了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大于铜,可知此时铁应该已经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滤渣的组成为银和铜,故A选项正确;
B、11.2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
,故B选项错误;
C、铜未完全反应则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已完全反应,滤液中没有银离子,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不会有沉淀产生,故C选项正确;
D、原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故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
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H2
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OH溶液
Ca(OH)2溶液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C
CO2
CO
点燃气体
D
CaO固体
CaCO3固体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答案】A
【解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HCl能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能除去杂质,且和氢气不反应,再通过浓硫酸,可除掉除杂时引入的水蒸气,最后得纯净的氢气,符合除杂原则;B、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是由于碳酸钠过量,引入碳酸钠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C、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所以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D、盐酸能与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A
9.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R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g
m1
m2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m3
m4
m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m1=1/9m4时,R是H2
②m1+m2=m3时,R是C或CO
③m3:
m4=11:
9时,R是CH4或CH4O
④8m3/11+8m4/9+4m5/7≥m2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R、氧气反应后质量变为0,是反应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的质量是0,是生成物,要确定R是哪种物质,生成物是什么,就要通过反应前后质量的关系来进行确定。
①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点燃2H2O,其中氢气与水的质量比为1:
9,正确;
②碳或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此时m1+m2=m3,正确;
③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
9;
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CH4O+3O2点燃2CO2+4H2O,其中二氧化碳与水的质量比为11:
9;
通过分析可知,当m3:
m4=11:
9时,R是CH4或CH4O,正确;
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如果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这三种物质,则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生成物中的氧元素的质量大于或等于氧气的质量。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3×
×100%=8m3/11,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4×
×100%=8m4/9,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m5×
×100%=4m5/7,
通过分析可知,8m3/11+8m4/9+4m5/7≥m2,正确。
故选D。
10.下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则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A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汞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汞。
B、碳和氧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碳不能通过反应转化成氧气;C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D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
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常见化学方程式,掌握物质间的转化方法。
1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了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温度一定,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错误;B、加入氢氧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盐酸,所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立即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结束后,沉淀质量不再增加,错误;C、因为稀盐酸呈酸性,pH<7,加入氢氧化钠,pH升高,图象应从小于7逐渐到大于7,错误;D、横坐标是滴加酸的质量,所以相当于开始酸不足,导致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酸而不取决于金属,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只有一种金属完全反应时,之后曲线才不重叠。
因为硫酸足量,所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决定,根据方程式可知同质量的镁铝,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正确。
故选D。
1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 )
A.X:
CuY:
CuOZ:
CuSO4
B.X:
CO2Y:
O2Z:
CO
C.X:
CaCO3Y:
CaOZ:
Ca(OH)2
D.X:
NaOHY:
NaClZ:
Na2CO3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锌、镁、铝、铁等反应能生成铜和相应的盐,Cu→CuO→CuSO4→Cu,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B、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葡萄糖和氧气,碳不完全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完全燃烧,或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能生成二氧化碳,CO2→O2→CO→CO2,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C、煅烧碳酸钙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或与可溶性碳酸盐反应时,能生成碳酸钙,CaCO3→CaO→Ca(OH)2→CaCO3,前面的物质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后面的物质,选项正确;
D、氢氧化钠和氯化镁、氯化铜、氯化亚铁等物质反应时,能生成氯化钠和相应的盐,氯化钠和其它物质不能通过一步转化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NaOH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Cl,Na2CO3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OH,但是NaCl不能够通过一步转化生成Na2CO3,选项错误,故选D。
13.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3)2、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淀Ⅰ是氢氧化铜沉淀
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肯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Mg(NO3)2、CuCl2和Ca(NO3)2
【答案】B
【解析】
根据 “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3)2、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图框,则推测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NaOH和CuCl2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氢氧化铜沉淀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CaCO3和硝酸反应会生成气体,则蓝色溶液B中有硝酸铜、硝酸钙、硝酸钠、稀硝酸,而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无法确定是否含有NaCl;Mg(NO3)2。
A.由分析可知,沉淀Ⅰ中有氢氧化铜沉淀和CaCO3沉淀,故错误;
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正确;
C.原固体粉末是否有NaCl,无法确定,故错误;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故D错误。
14.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是不纯净的,为证明该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所用的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A.无水硫酸铜、硝酸银溶液、石灰水B.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
C.硝酸银溶液、石灰水、无水硫酸铜D.氯化钙、石蕊试液、水
【答案】A
【解析】
A、气体先通入无水硫酸铜,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有水存在;再通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氯化氢存在;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二氧化碳存在,正确;B、浓硫酸可干燥气体,不能证明水的存在,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氯化氢反应,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无法证明有水、氯化氢,错误;C、先通硝酸银溶液,会使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无法判断原来有没有水蒸气,错误;D、氯化钙干燥气体,氯化氢和二氧化碳通入水蕊试液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无法证明有水和氯化氢,错误。
故选A。
点睛:
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制取气体中含有水蒸汽,盐酸挥发出氯化氢和制取的二氧化碳,证明水的存在选择无水硫酸铜,证明氯化氢存在选择硝酸银溶液,证明二氧化碳存在选择澄清石灰水。
15.某合金2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B.Zn和CuC.Cu和AuD.Mg和Al
【答案】D
【解析】
铜、金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不可能是Cu和Au混合物;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锌、铁、镁、铝的质量分别为x、y、m、n,计算如下
Zn+H2SO4====ZnSO4+H2↑
652
x0.2g
65/x=2/0.2g
x=6.5g
Fe+H2SO4=FeSO4+H2↑
562
y0.2g
56/y=2/0.2g
y=5.6g
Mg+H2SO4=MgSO4+H2↑
242
m0.2g
24/m=2/0.2g
m=2.4g
2Al+3H2SO4=Al2(SO4)3+3H2↑
546
m0.2
54/m=6/0.2g
m=1.8g
由以上结算结果可知可能是镁、铝的混合物,选D
16.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g该样品与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
B.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
C.若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D.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m>1.8
【答案】B
【解析】
【分析】
假设5.6g全部为氢氧化钠,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x,盐酸溶质的质量为y,
解得:
x=2.52g y=5.11g
假设样品全部为氢氧化钾,则设生成水的质量为z,
解得:
z=1.8g。
【详解】
A、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知道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生成水的质量为2.52g,错误;
B、因为全部为氢氧化钠生成水的质量为2.56g,所以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当然其中也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正确;
C、根据B的分析可以知道,若生成水的质量为1.8g,则说明在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但不可能只含有氢氧化钾,因为单独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的质量大于1.8g,而单独的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等于1.8g,所以如果样品中的杂质只含有氢氧化钾的话,生成的水的质量必然大于1.8g,错误;
D、由题意可知,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m可以小于或等于1.8,错误。
故选B。
17.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在一定温度下,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B.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先反应完,而且等质量的镁比铁生成氢气多;C.MnO2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只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不会等于或小于7.选A
点睛: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8.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gB.6.4gC.3.2gD.1.6g
【答案】C
【解析】Fe2O3+3H2SO4=Fe2(SO4)3+3H2OCuO+H2SO4=CuSO4+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故n(O)=n(H2SO4)=0.2mol,故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0.2mol×16g/mol=3.2g,故选C。
19.利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B.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
C.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D.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答案】C
【解析】A、如果生成物和反应物中都有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一般可循环利用;
B、把反应物研成粉末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
C、铵态氮肥与碱供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D、结合实验目的判断。
解:
A、观察上述流程,发现碳酸钙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因此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故正确;
B、将CaCO3研成粉末,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其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故正确;
C、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M溶液是(NH4)2SO4溶液,因此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故错误;
D、为了得到较纯的K2SO4晶体,常洗涤反应所得晶体。
故D正确。
20.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g不饱和溶液。
则加热前碳酸钙的质量为
A.15gB.18gC.20gD.30g
【答案】A
【解析】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g不饱和溶液。
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2.8g,+200g-208.4g=4.4g。
设剩余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4.4g
100/x=44/4.4gx=10g
固体中氧化钙的质量为12.8g-10g=2.8g
设分解的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圳 新安 学校 初三化学 中考 模拟 试题 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