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5306242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51.40KB
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docx
《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斯坦福硅谷高校企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以下简称斯坦福)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它位于富庶的加利福尼亚州,毗邻美国第二大工商业港口城市旧金山和有“高科技圣地”之称的硅谷(SiliconVal-ley)。
20世纪60年代以来,斯坦福的发展尤为迅速,被誉为21世纪美国科技文明的象征。
在英国《泰姆士报》发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中,斯坦福位列第四。
截止今日,斯坦福已培养了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电器工程特别是微电子专业是斯坦福最为成功的学科,在该领域,斯坦福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同时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医疗医药、物理等领域也是斯坦福的重要研究领域和擅长学科。
硅谷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
目前硅谷集中了近万家高科技公司,其中不乏位列全球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包括Adobe、AMD、Apple、Cisco、eBay、Google、HP、Intel、NVIDIA、Oracle、Sun等。
这些企业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顶端,且大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因而技术创新是这些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技术竞争造就了它们巨大的技术创新需求。
斯坦福和硅谷的合作可以追溯到1951年,当时的斯坦福创建了斯坦福研究园,这是硅谷形成的早期雏形,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高校创办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1953年斯坦福成立了大学荣誉合作研究项目,为硅谷的工程师提供全职工作之余接受高等继续教育的机会,这个计划使企业的工程师得以保持技术优势,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随着园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此落户,同时,斯坦福也大力鼓励本校教师和毕业生在园区内创业。
如HP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惠利特和戴维帕卡特就是斯坦福的毕业生,也是硅谷最早的创业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类斯坦福出身的企业成为了硅谷的中流砥柱。
另外斯坦福在硅谷成立了众多研究中心,它们是大学最新研究信息流向产业界的渠道。
斯坦福集成系统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该中心是斯坦福与美国联邦政府和硅谷的20家企业于1981年合作建成的,是斯坦福在微电子技术方面的现代化研究和教学实验基地,从属于斯坦福工程学院,是同硅谷企业合作的一个成功实例。
中心每年承担大量的高科技前沿课题。
以校企研发人员共同合作为基础,以高科技项目为纽带,加上充足的经费和国际一流的研究设备和仪器,共同探讨先进技术。
因此,每年可培养30名博士和100名硕士,诞生大量属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且其中70~80%的成果可用于工业制造和生产,为合作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合作企业每年按规定向中心支付一定数量的会员费,作为中心的研究资金,以支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这一合作模式,促成了斯坦福与工业界的良好互动关系。
从企业来的研发人员通过在中心参与研究学习获得了更高的研究能力。
而企业在中心与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依双方规定协商享有一定的对研究成果的使用权,这有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中心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加速了科研能力向生产力的转化,而且企业带来的实际研发经验不仅有利于师生提高自身学术水平,而且使得校内的科学研究更具有实用性。
2“斯坦福—硅谷”协同发展模式成功的要素
“斯坦福—硅谷”校企合作协同发展的模式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校企合作的典范,这种模式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以下八个要素。
2.1开放政策
斯坦福大学“自由之风永远吹(TheWindofFreedomBlows)”的校训从精神本质上奠定了斯坦福大学追求开放的学术氛围。
斯坦福大学每年从政府获得的研究经费占整个学校经费的比例较小,寻求从工业界获取研究经费是它更好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因此,必须打开校门,走出象牙塔。
这种走出去不仅获得了研究经费,同时斯坦福的教授和学生在接触工业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产品设计到实现以及项目管理等领域,斯坦福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佼佼者。
在科学技术向产品转化方面,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存在着学术界与工业界脱节的现象。
通过走出去,斯坦福的教师和学生在高校研究和工业界之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如早期路由器的开发是一个工程性强但学术性弱的课题,大学一般不会开展这个课题;而市场上的网络设备公司又局限于自身的思维无法在技术上得到突破。
此时的斯坦福学生波萨克和勒纳却抓住这个机遇,发明了一种通用路由器,由此创办了著名的Cisco公司。
此外,斯坦福不限制教授在外办公司或在企业里担任要职,只要能按时按量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其余时间可以自行安排,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完全离开学校,充分体现了开放的办学理念。
2.2先进的技术转化支撑体系
斯坦福于1970年成立技术授权办公室(OfficeofTechnologyLicensing,简称OTL)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技术授权办公室。
OTL负责管理斯坦福的知识产权资产,主要包括统一为学校内的各项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并把这些专利授权给工业界。
图1给出了OTL目前执行的技术转让规范流程,其中OTL在收到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明披露之后,会对发明的商业潜力进行评估,并在适当的时候许可给市场上的企业或者支持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成立创业公司,实现发明的商业化。
为了保障企业和高校师生在技术转让过程中的权益,OTL对技术转让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规范。
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促成企业和高校师生的合作,OTL更是会在企业和高校师生之间进行多次的谈判和协商。
OTL不仅有利于实现学校科技成果转移的批量化和规范化,也为学校带来了巨额的商业利润。
据OTL2009-2010会计年度报告显示,该年度OTL版权收入达到6550万美元之多。
OTL常常被誉为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伯乐”。
正是在OTL的努力工作下,大量的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广阔的市场,并衍生了大批高新技术创业公司。
Google公司的产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两名斯坦福学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带着他们的新搜索技术来到OTL。
这项技术当时并不被市场看好,可是OTL却发现了这项技术潜在的巨大价值,并帮助这两名学生成立了如今已是互联网霸主的Google公司。
2.3突出创业的教育特色
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硅谷企业的创始人都出自斯坦福,这种有趣的现象正得益于斯坦福重视创业教育的特色。
2.3.1课程设置支持创业教育。
斯坦福的课程安排充分考虑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斯坦福注重基础课程,适度减少专业课程,加大通识教育,并增设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性课程,在课程设置上满足学生创新创业学习的需求。
斯坦福开设了众多创业指导课,涵盖建设一个企业涉及的各方面内容。
同时开展各种非课程教育作为补充,鼓励学生参与校内科研项目以及校外合作项目。
2.3.2学生创业活动多,人脉资源丰富。
斯坦福有着良好的创业氛围,学生自主创业活动十分活跃。
各种创业俱乐部和创新创业项目如创业研究中心、亚太学生创业社团、斯坦福创业学生商业协会组成了斯坦福创业网络。
学生们常常组织在一起,参观硅谷的企业,并与企业家和投资家进行座谈交流。
斯坦福每年举办一次年度创业者大会,邀请世界范围内企业界的高层人士参加。
这些活动帮助斯坦福学生在求学期间就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成为他们以后创业的重要资本。
2.3.3打造宽松的创业环境。
斯坦福在营造浓郁校园创业氛围的同时,也给师生提供了宽松的创业环境,为他们在硅谷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前进动力。
学校允许教师在校外创办公司,允许创业失败的学生回到学校继续学业,同时还设立了各种基金,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2.4硅谷企业科技需求
硅谷公司一般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在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公司对内部研发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但是,这些公司不可避免地面临这样一种困境,只依靠内部的研发创新虽然能够保证公司对研发的主动权和控制权,但这种研发模式所需的成本高、风险大,极有可能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后惨遭失败。
因此,寻求一种既能减少研发的成本,又能保障研发的质量则为这些公司所极力追求的目标,而作为知识技术的教授者和发现者,高校无疑是这些公司最好的合作伙伴。
硅谷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扮演的角色多为出资者和技术购买者,这就类似于市场活动中的买方,而买方需求正是维持市场交易持续的支柱。
硅谷的企业公司大多是跨国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它们对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追求是促成合作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些公司注重对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前沿领域的探索以及先进管理模式的思考。
因此,也自愿积极参与到合作中,企业对合作的需求恰恰为斯坦福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从而使得校企合作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2.5硅谷企业资金支持
硅谷的企业则为斯坦福提供了巨额的研究经费和捐赠。
HP、Cisco、Sun和Google等都是斯坦福的赞助者。
仅HP2001年就向斯坦福捐赠了四亿美元的巨资,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给予教育机构最大的一笔捐赠。
同时,硅谷企业也为斯坦福师生提供了一个深入实践的广阔平台,为学校科研带来了许多新鲜且具有重要应用意义的研究课题,不仅提高了学校师生对科研开发的兴趣,也促进了学校整体科研水平和实力的发展。
斯坦福的教授被允许直接到硅谷的公司任职并从事公司的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常常有斯坦福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共同为硅谷企业注入最新鲜的科研思想和技术创意。
此外,斯坦福一直在为硅谷公司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进行继续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在职人才的培养,也加强了企业员工和学校之间的联系。
斯坦福提供了全世界最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将几乎所有的课程都通过有线电视向硅谷实时转播,使企业在职员工也能够进行学习。
2.6政府的政策法律保障
从对“斯坦福—硅谷”合作模式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成熟的法律政策保障和引导是校企合作能够朝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保证。
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层面,1980年美国政府通过法案使校企合作从政策和法律上给予了保障,通过BayhDole法案,允许美国高校把研究成果的专利权以独家许可或非独家许可的形式授予企业。
另外,美国还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校企合作中的各个环节尤其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进行了规范,很好地协调保护了高校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合作产生的纠纷,保护了双方合作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斯坦福在校企合作管理政策的制定上也充分地为合作提供便利,保证合作的有序进行。
在这些政策的制定上,斯坦福充分考虑企业的立场和需求,并出台了极为便利的合作流程。
学校的相关网站定期发布该校最新的专利成果、学术会议和项目合作意向等信息。
基于此,硅谷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得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而催生合作的愿望。
同时,斯坦福就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已经发展了一套尤为科学成熟的经验方案,极大程度上保护了学校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而又不妨害企业的合作积极性。
2.7相依相伴的区位布局
斯坦福与硅谷的地理区位优势是两者能够顺利合作交流的首要原因。
斯坦福与硅谷毗邻为广泛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可能,也提高了合作效率,方便了相互之间的信息流动。
另一方面,斯坦福和硅谷所处的加利福尼亚州由于早期的淘金热,在人口构66成上呈现多样化。
这里的多元文化催生了斯坦福和硅谷开放的合作文化。
2.8信息纽带的校友网络
斯坦福与硅谷的亲密合作关系中,斯坦福校友一直是维系双方的重要纽带。
除了部分硅谷企业的创始人出自斯坦福这个现实外,每年大批进入硅谷工作的斯坦福毕业生无疑对双方合作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斯坦福软实力的体现。
基于对斯坦福的深刻了解和浓厚的母校情感,斯坦福毕业生在企业面临研发难题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通过与母校的联系寻求解决方案。
他们知道哪些教师在该领域具有权威,如何取得联系,如何更好地进行合作。
这些都极大程度上促成了校企双方的合作。
3启示和建议
我国高校与企业合作起步虽晚,但已形成了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研发机构、共建经济实体、共建技术创新联盟等一系列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要清醒的看到,高校和企业合作还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在合作的方式、机制和效果等方面存在亟待提升和完善之处。
概括的讲,目前影响校企合作成效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难以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
(2)政府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激励措施有待完善;(3)高校-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知识技术信息共享平台;(4)缺少善于甄别科技成果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的中介机构和人才;(5)高校激励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的局部环境尚待优化;(6)企业对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多的新技术需求并不迫切等等。
总的来看,产学研合作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企业、政府各方要准确定位,寻求合作切入点,谋求利益共同点,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3.1高校
首先,着力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特色,构筑创新优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与学校的科研合作,必然要建立在对当前和长远利益的权衡上。
这就要求高校利用在基础研究和前沿科技领域信息灵、反应快、方法多的独特优势,突破企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帮助企业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高端产品,促进企业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否则,高校对企业将失去吸引力。
其次,要在我国法律政策框架下,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完善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政策,调动合作积极性,保护校企双方的合作权益,规范合作行为,确保可持续合作。
在具体操作上,斯坦福OTL的工作模式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高校不仅要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更要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加强评估转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技术转移、转化和扩散的成效。
第三,加强创新人才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探索和实践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既要做好通识教育,也要重视创新实践教育和国际化教育。
第四,要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改革和完善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对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教职员工,实行分类评价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评价等有机挂钩,确保从事应用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教职员工享受与从事前沿和基础研究人才相平衡的发展机会,得到尊重和认同。
第五,充分利用高校人才汇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友资源,丰富信息来源,拓展合作途径和渠道,促进毕业生创新创业,为未来建立更加广泛的合作奠定新的基础,不断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3.2企业
首先,企业要敢于投入、勇于投入、善于投入高校的研发活动,只有早参与、早介入,才能低投入、高回报,才能取得信息、人才、成果等多方面收益。
其次,有实力的企业,要积极探索与高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使合作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提升企业研发人才的持续创新能力,使高校的研究人员进驻企业,加强双方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使科研更贴进市场需求,缩短产品周期。
同时,促进高校开展新一轮的知识创新,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
第三,主动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加快建设高素质企业后备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员工的知识更新,提高在职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四,充分利用国家支持的机遇,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按照市场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科研攻坚合力,构筑企业发展的新竞争优势,快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3政府
斯坦福-硅谷校企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美国政府通过立法、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等多种措施来不遗余力的推动产学研用的结合。
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结合落实国家科技、教育和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抢抓机遇,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深化校企合作。
第一,要以重大科研任务为载体,推动建立以核心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上下游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形成各方共同投入、分工协作、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及运行机制。
第二,要探索和完善工程硕士、工程博士培养机制,支持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
第三,要积极促进技术中介机构发展,健全技术市场,加速创新成果的技术交易、转移和扩散。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营造激励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
第五,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依法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障各方合作权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斯坦福 硅谷 高校 企业 协同 发展 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