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x
- 文档编号:25306235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25KB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x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转
2.教师小课题的选题应注意什么?
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
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
适当开展小课题研究,对于改善传统教学中教与学的主客体的地位,平衡学生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要选好课题,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研究。
也就是选题有没有价值,这是选题的第一原则。
一般人们做研究,总要有个目的。
没有目的的研究,就好比没有靶子的射击,只能是盲目放枪,空浪费子弹。
人类为什么会有研究活动?
科研工作者为什么要搞研究呢?
无非这么几种目的。
一是课题追求有实用价值。
即解决社会现实生活当中遇到的问题,或为社会生活当中的某个现象寻找答案,是为了创造财富,获得利益。
这种课题的针对性、时效性都比较强。
往往随问题而来,问题解决了,课题也就结束了。
比如“网络对青少年学习方式的影响”,“入世以后如何应对中学生人才外流”,就是针对社会上的某个人们关心的现象而提出的。
二是探讨价值,理论探讨,基础理论,精神性的产品,不对社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而是向人们提供一种看问题的方法,一种思考角度。
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于认识人类,认识自然,认识自我,有一定参考和启发,也就有价值了。
比如以前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宝黛爱情的悲剧,他说是反封建,你说是清朝衰亡的百科全书,还有人说是种群生命力衰退,这些看法无论哪一种都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认识事物的角度,对我们来说就有了价值。
三是游戏价值。
人类是能思考的芦苇,人的思考除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目标以外,还常常来锻炼脑力本身,于是发明了许多联系脑里的游戏,比如下棋就被称作思维体操,再比如陈景润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有人去论证雪花会不会有重复的可能,有人去发掘勾股定理的新的证明方法,等等,这样的研究就只有游戏价值。
选题的第二个原则是有能力。
由于选题的价值又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衡量标准,因此,价值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对人类社会有利害关系的课题固然有价值,但是,对你来说,对人类有价值的课题不一定对你有价值。
因为这个价值的实现要取决于你的研究能力,再有价值的课题,如果你的能力不能胜任,不仅其实用价值会落空,连学习价值也难以保证,还有可能在养成华而不实,甚至急功近利的坏习惯,这对于将来的学习和研究都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研究课题应该从生活现象入手,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入手,从学科学习的思考入手,不要贪大求远,不要急于为社会解决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要使选题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可以用几个字来检查核准。
即“近”、“小”、“实”,“近”就是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少好高骛远,类似于“左撇子与书写障碍”的研究,就符合三个贴近的原则,课堂尚且不能提出问题,学科有关的问题尚且没有钻透,而忙着做课外题,不是值得鼓励的做法。
“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学习研究。
类似于“初中思品教材中的科学常识分析”,就符合“小”的原则。
“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少一点大而空的全局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
选题的第三个原则是有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喜欢不单纯是一个爱好倾向问题,一个人之所以对某样东西感兴趣,往往跟他的长期关注、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以及周围可以借助的学习资源有关,这往往是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激发研究兴趣和信心的有利条件。
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的思考
蔡呈腾
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做为研究对象而开展的行动研究或质的研究时,有目的有计划地确定好小课题,将有助于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一些实践的难题,有助于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的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小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如何科学而有效地选择小课题才能达到上述的目标,这必须有一定的策略。
现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特殊案例
个案研究曾经在教育领域非常流行,具有针对性与有效的一种实践研究方法。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非常“特殊”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着缺陷,造成了他们一些特殊的行为习惯,甚至是特殊的“癖好”。
正因为这部分学生与他们年龄段所具有的共性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教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否则,先不说达不到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放过一个学生”的要求,往往这些学生会成为班级、学校破坏性之源。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遇到过一位非常厌学、极端自我中心主义的男生。
该生平时上课总是无所事事,不是东瞧瞧西望望就是自管自做上课无关的事,即使在得到教师严厉批评后,该生要么无动于衷,要么与教师发脾气,一付目中无人的样子。
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在详细了解该生家庭教育(包括与其家长多次的交谈了解到,该生是独子,在家非常受宠爱,现在家长对他也无可奈何)、小学教育的情况,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个性倾向等,选择了一个叫《极端自我中心主义学生的教育对策个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突发事件
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频频产生突发事件,不同的教师面对突发事件有不同的选择办法,新教师可能害怕而回避,一般教师作一般的处理后听之任之,优秀教师把课堂突发事件做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生成性的重大教学资源而重视、研究它。
确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必须有很强的处乱不惊的应变能力和深谋远虑的运筹帷幄能力。
这样不仅仅科学地解决了一个可能成为教育事件的问题,而且变“害”为“利”,开发了课堂教学资源,也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但课堂的突发事件何其千百种,几乎每一种突发事件不会雷同,而且每一件突发事件都有其很特殊的“棘手性”。
为了提升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提高教学机智,笔者在多年前就提出了《课堂突发事件处理研究》的课题,总结了对突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学生遇到的问题不一定要教师本人亲自解决,也不一定要教师当场解决,更不一定要求教师直接解决。
形成了处理突发事件的策略:
与学生“打太极”、调动全体学生的力量、面对“难堪”,公开“难堪”、主动承认不知道,查阅相关资料后再解答等(见笔者论文《教育智慧来自学生》,表于《教育育人》2006年第3期)。
三、两难情景
生活中两难情景很多,像著名的两难问题“母亲与妻子同时落水先救母亲还是先救妻子”之类的问题虽是一笑而过,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我们不可以也一笑而过,否则可能造成很大的教育事件,甚至贻误学生的终生。
在去年的学校运动会上,笔者班级中一位“体育健将”在参赛的第一个项目时意外落选后,其后参与第二、三(班级集体竞赛项目)个竞赛项目时借口受伤而退出比较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
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事件,笔者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这名学生在比赛前确实训练积极准备充分,且从他平时的表现看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与上进心,但是就是这样的学生因为“失面子”而撒谎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荣誉,而且是很巧妙地利用了他“受伤”这一个“非常值得同情的弱者行为”来作为自己的挡剑牌,令人表扬也不是批评更不是。
针对那个情况,记得笔者当时没有揭穿他的“撒谎行为”,而是故意“纵容”他而表扬了他“带伤坚持跑,虽没有取得好的成绩,但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事后越想越觉得那种做法欠妥,然而翻来覆去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从而以此事为引子确定了一个《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需要的代价个案研究》的小课题。
四、学生实践
小课题几乎全部来源于教育教学实践,而由于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也不在少数。
当前的教育教学都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学习过程中往往遇到与原有知识结构相矛盾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正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
在这种矛盾中,一些矛盾本身不仅仅是因为学生知识系统的不全面造成的,有些科学现象本身就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这就可以成为小课题的来源。
《科学课程标准(7~9)》后面部分有一个教学案例叫《哪一支蜡烛先熄灭》,这个案例描述了“一高一矮两支蜡烛在玻璃罩下,高的蜡烛反而先熄灭”的实验现象。
在教学时,我也引入了此实验,并让学生实验,但由于那天气温较低的原因,矮的蜡烛反而先熄灭了,当然我无法解释此现象,就要求学生自己去解释(由于实验前,要求学生去建立猜测与假设,几乎相同数量的学生分析选择两种不同的假设),在学生讨论后再次要求实验,实验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
最后,通过解释才得到结论:
除了案例中提到的影响高或矮蜡烛先熄灭的因素不仅仅有蜡烛高低、玻璃罩体积等因素,还有当时的教室气温等因素(如果教室气温过低,蜡烛燃烧产生的热的二氧化碳马上被降温,矮的蜡烛会先熄灭)。
就因为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启发,我对课堂学生实验引发了很大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影响课堂实验结果的意外因素研究》。
五、争议话题
教育教学过程中,其结果不仅仅是由教育教学本身的一些因素决定的,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学生不是生活于真空中,特别是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学生普遍成为网络高手,受到社会大众文化的影响非常之深。
其中“追星”就是其中一种现象。
在教师看来,学生对于影视明星的崇拜都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可现实是,教师越禁止学生“追星”(严禁在学校听、唱通俗明星的歌曲,看通俗明星的资讯等),学生越要去做,而且有“变本加厉”之势。
正因为如此,笔者召开了一个主题班会,似乎要与“追星族”们舌战一番,以使他们口服心服。
但现在想来,笔者从一开始就错了,通俗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侵蚀有洪水猛兽之势,势不可挡,也无法阻挡!
“追星族”们提出了N个青少年需要“追星”的理由,特别提到家长、老师强迫他们听、唱、看他们根本看不懂也根本无兴趣的所谓“高雅艺术”,这难道不是对青少年身心的“摧残”吗?
据此笔者转变思路,提出了《通俗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研究》(由于人力物力所限,笔者仅局限于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诸如《明星周杰伦对学生的影响》之类的小课题)。
也确实,当我们现在看周杰伦的歌曲视如粪土时,是否我们的前辈在二三十年前也是如此的视罗大佑为粪土?
而如今罗大佑的歌曲已经成为经典,我们能保证在若干年之后周杰伦的一些歌曲不是经典吗?
六、创新实例
教师做质的研究,虽然每一项研究的对象对教师本人来说是有创造性的,这也是能造成做质的研究的教师从“无到有、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多、从毫无经验到有很好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这种创新对教师本人是新的因素,对整个教育实践界来说未必都是有前沿性意义的。
但这必不能阻止教师去做质的研究,相反,这正是教师做质的研究的动力之一――没有受研究成果的限制。
如笔者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做的《科学探究式教学情境设置模式之研究》就是受此思维的启发而开展的。
我们知道,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之一。
但是《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的情境设置模式如何构建?
这个问题看似不是小课题,但当笔者把它们分解为“新授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复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实验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练习课的情境设置模式”等时,每一个板块的研究就是一个小课题了。
七、逆向思维
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其实我们非常不善于用逆向思维,我们已经习惯于我们的常规思维,总是觉得应该怎么样,至于“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想取得更好的结果,我们应该如何?
”之类的问题却很少思考。
一般学校在布置校园环境时,总是少不了在校园建筑物各墙壁上悬挂或张贴名人名言、名人书画作品之类的作品。
突然有一天,笔者问班级学生“教室外墙壁上是一幅什么画?
”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懵了,只有少数学生大略地说出来。
这些能影响校园文化氛围的张贴画到底对学生有多大的影响呢?
我们能否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呢?
为此笔者曾经提出了一个《校园张贴画到学生的学生影响》的小课题。
八、颠覆常规
对于绝大部分教师来说,每天的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根本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
应该说,如果我们的教学常规是高效的甚或有效的,这种重复是有必要的。
但往往,我们在重复着无效的工作,而并不思改进。
如很多学生已经非常熟悉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模式,当教师还未开口要求学生思考某一问题时,学生已经非常整齐的回答出问题了;当学生已经根本不看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给学生的分数时,教师还是在给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冠上一个分数……基于这些的认识,我们是否可以颠覆这些教学常规。
以改革作业为例,是否可以通过学生相互批改、口头批改、当面批改、分层作业、不同要求作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动手实验作业等进行尝试,并作为一个课题提出。
摘要:
小课题研究正成为校本研究的新途径,然而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选择研究内容。
要使小课题研究体现真正的价值,就要在内容选择过程中注意研究目标的明确性,实现有效课堂的构建;培养问题意识,使问题课题化;借助理论的观照,使课题内容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在具体确定课题时,要遵循适度的原则,重视评估实现课题内容的最优化。
总之,小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研究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研究成为可能。
关键词:
小课题研究 选题 原则
首先,明确研究目标
在确定研究内容之前,首先要明确研究目标,防止迷失方向。
1.提升有效课堂的需要.。
小课题研究目标,从微观处着眼,立足于教师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根本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赞可夫说: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
”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有意味、动心思、常琢磨的常规工作,教师需要时刻关注为什么干,如何干,干的结果等问题。
可以说,小课题融入在教学整个过程中,最终使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促使有效课堂形成,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
2.促进教师成长的需要。
新课程倡导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所说的“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创造性的活动。
”但我们的教师大多停留在“教书匠”上,“研究者”的角色远不能胜任,这就大大制约了教师专业发展。
有鉴于此,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改变教师的尴尬局面。
3.改进课题研究的需要。
小课题的研究是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是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这一过程中,不一定需要专家的引领,也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的指引,毋需严密的研究方案和周密的研究程序,却完全可以用反思的武器来直面教师面临的困境,从而较好地改变课题研究中“假、大、空”的现象;防止在实践中虎头蛇尾,走过场,避免收效甚微,课题成果停留在一堆纸上的窘境,导致不能有效地服务于课堂,失去课题研究的目标。
小课题研究的出现,以具独特的优势吸引教师,从而实现苏霍姆特基所倡导的,通过研究走上幸福的道路。
其次,瞄准教学问题
问题不是课题,但是课题是问题转化来的,即“问题课题化”。
一旦教师追踪某个教学问题,或关注“他人的经验”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问题,这个教学问题就成为课题,这个过程是小课题研究过程。
由此可见,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找准问题的第一步;而找准问题是确定好课题的前提条件。
这样,立好课题就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考过程。
问题意识的养成有赖于教师反思习惯的形成。
苏格拉底说:
“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可见,教师通过反思,才能唤醒自我,检验自我,做到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从而为形成有效课堂打下扎实的基础。
那反思什么?
不妨是教师角色定位入手。
思考我的职业定位科学吗?
我的理念是发展学生吗?
也可以从反思课堂模式的构建入手。
课堂真正变成学堂了吗?
热闹背后有无需要冷思考的东西,比如分组讨论有效吗?
怎样才能做到避免为活动而活动呢?
也可反思师生关系,如,师生关系是不是真的平等了,教师的灵魂深处有没有存在“为师者,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为生者,是虚心求救的蒙恩者”呢?
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自己的课堂有没有行为出现消极退让的情况呢?
有了问题意识,就容易发现问题。
那么,问题从何而来?
从教学实际中生成问题。
一是源于教学疑难中。
当我们将课堂转化为学堂后,便会弯下身来倾听,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
对话过程中会发现教师的预设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着差异,会发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目标或价值取向的不一致性,会发现问题的人群对同一教育行为的不同反映。
在这些芜杂的信息中,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思维,从现象中发现问题的,从而实现问题源于课堂,解决于课堂,又服务于课堂的目标。
二是来源于教学场景中。
郑金洲先生在《教师如何做研究》中有一段论述:
“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
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有可能滋生大量的待研究的问题。
重要的是,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源于理解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教育实践场景。
可以说,真实的教育场景既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
正是教育场景蕴涵了大量的甚至是无穷尽的待研究的问题”,这里的教育场景,我以为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课堂,应将其外延拓展到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场景。
当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发现问题,凭借经验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就不成为课题了;当遇到的教学问题,需要教师追根溯源、借鉴他人的经验,并制定方案,在实践中教师身体力行加以解决,这个过程就是一种研究的状态,这些问题就成为小课题。
第三、重视理论指引
尽管小课题的具有“小”的特征,所研究的课题全部来自于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有较强的可行性;具有“基于问题研究”的特征,所研究的课题是为了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具有“基于积累的研究”特征,所做的研究是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素养的积累而有较强的实践性,但上述三者始终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否则的话,课题选择时不容易将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其科学性、有效性就大大打折,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课题研究目标也难以有效地实现。
于漪老师将对语文教师业务素质的要求分为教师知识和理论功底、教师的语言修养和教师的教育机智三方面。
她说,不爱读书的教师不会成为优秀的教师,缺乏知识背景的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恹恹欲睡;但她又指出,登高才能望远,居高才能临下,只有通晓理论,才能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才站在理论的高度,认清语文教改的形势,并积极参与到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中去。
她的一番话,同样适合其他学科。
因此,课题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能否借鉴理论作理性的思考的能力。
如果一个教师熟谙理论,特别是对目前正在开展新课程的理论有系统的认识,而并非支离破碎,一知半解的掌握,他就会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新课程基本主张为参照物,观照课程,指导实践,反思课堂活动,修正课堂行为。
教师在先进理论指导下实践,很容易发现问题,并借理论的指引来解决问题。
因此,这需要我们有计划地展开阅读,读名家理论,读实践性理论,读未来追求理论,读个性化理论,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究的合作者,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新课程的建设者。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状态,读书成为一种生存状态。
因为王栋生老师说过:
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
可见,教师有了较强的理论素养,会使课题内容的选择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
必要的理论的储备应成为课题内容选择的前置因素。
第四、坚持适度原则
在具体确定课题时,应遵循适度原则。
它大致可包括:
一是选定课题的切入口适度。
切入口不能太小,局限于教材或课堂中某一个微观的层面,影响课题研究的价值;但切入口也不能太大,不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不利教师的实践和操作。
二是选定课题数量不贪多,在一段时间来确定一个重点即可。
数量过多,容易分散精力,不够深入,最终影响研究的效益。
因此,要将突出的问题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优先作为研究的对象。
三是参与研究人员不宜过多。
课题研究需要教师间的通力合作,但参与人数以同一年级或同学科的人员为主,盲目吸收他校、他组人员参与往往导致研究低下。
理想的状态是选择3—4人,自愿组合、分工协作,联合攻关,成果共享。
四是课题内容适度超前。
如果研究内容滞后于教育教学形势的发展,或者他人已在类似方面已有较深入而全面的研究,你投入精力去研究,就得不偿失;如果选择的课题过于超前,也会往往游离于课堂,失却小课题研究的本来意义。
因此,在确定课题前,最好进行研究的可行性论证,对问题的提出、实施的构想、预期的成果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从而确定该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通过评估实现课题内容的最优化。
小课题的研究,使得教师的研究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研究成为可能,但要成为现实,还有待于教师变被动为主动,自觉投身于教改中去,从而改善课堂效益,提升教师个人生命的质量。
参考文献
郑金洲《教师如何研究》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嵊州市第二中学教科室 张秋达
小课题研究选题策略
开展小课题研究有利于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
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教育。
开展小课题研究实际是在进行行动研究,这种研究获得成果可以马上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
小课题研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研究课题要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来。
研究是为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选题切忌跟风盲从,见别人搞啥就搞啥,离开自己经营的土壤,架空种植,不可能有收获。
二、课题涉及的范围要小。
课题只涉及一个学科,一个方面,一个环节;一种途径,一种策略,一种方法,等等。
比如,可以是语文教学,可以是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可以是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可以是句子教学中的长句子教学;可以是数学教学,可以是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题教学,可以是应用题教学中的行程问题教学,可以是行程问题中某种类型问题的教学,等等。
切忌求大求全,好高骛远。
三、课题涉及的内容自己比较熟悉的。
研究需要的理论和实践资源,自己有一定的储备或者容易找到,这样研究起来不会感到十分困难。
不宜跟风攀比,勉强去搞那些自己非常生疏的的课题。
四、课题要有一定的价值。
①要有实用性,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②要有新颖性,课题是别人没有研究过的,或者研究是不够全面不够深入的,你的研究有可能超越他人,因而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指导性;③要有普遍性。
小课题研究的可能是某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但研究不能就事论事,必须以小见大,在具体问题中包含一般规律。
也就是说课题虽然具体,但能够引伸出普遍原理来。
小课题研究选题的方法
一、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
比如:
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等。
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
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
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
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
二、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教师之间的切磋与交流是小课题的来源之一。
交流可以开阔视野,让教师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进行 课题 研究 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