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实习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5304015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6.19KB
勘察实习报告.docx
《勘察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实习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勘察实习报告
第1章工程概况3
1.1拟建场地概况3
1.2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5
1.3勘察手段和勘察工作量布置5
第2章场地地质地理环境特征6
2.1场地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条件6
2.2地基各土层特征6
第3章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概况8
3.1地下水类型及埋深条件8
3.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9
第4章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11
4.1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设防标准11
4.2建筑场地类别及建筑设计特征周期12
4.3饱和砂土地震液化评价13
4.4软土震陷评价13
4.5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13
第5章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14
5.1建筑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14
5.2岩土参数的统计计算分析和选用15
5.2.1岩土参数的统计计算分析15
5.2.2岩土参数的选用16
5.3地基岩土层工程性能评价16
5.3.1浅基工程地质性能评价16
5.3.2桩基工程地质性能评价16
5.4拟建建筑物基础方案分析16
5.4.1桩基础方案选型分析16
5.4.2桩基稳定性评价17
5.4.3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估算17
5.4.4拟建物变形特征分析18
5.4.5沉桩可能性分析18
5.4.6地下水对桩基施工的影响分析18
5.4.7桩基施工条件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9
第6章结论与建议19
第1章工程概况
1.1拟建场地概况
某油罐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项目由4座平房仓组成,在2005年已对其中2座1A平房仓进行勘察。
拟建平房仓层高均为1层,2座1B平房仓为102×30m;2座1A平房仓为84×30m;高度约为9.00m,建筑物相邻柱基的沉降差允许值为0.002L(L为柱距),整体倾斜允许值为0.004,采用砼排架结构,单柱最大荷载为900kN;本工程为丙类抗震建筑。
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
表1-1工程重要性等级划分
等级
工程类型
一级工程
重要工程,后果很严重
二级工程
一般工程,后果严重
三级工程
次要工程,后果不严重
表1-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和地基类型
甲级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连成一体建筑物;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对原有工程影响较大的新建筑物;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位于复杂地质条件及软土地区的二层及二层以上地下室的基坑工程;
乙级
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丙级
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七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物;次要的轻型建筑物
表1-3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划分
等级
划分条件
一级地基
(1)岩土种类多,很不均匀,性质变化大,需特殊处理;
(2)严重失陷、膨胀、盐渍、污染的特殊性岩土、以及其他情况复杂,需做专门处理的岩土。
二级地基
(1)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
三级地基
(1)岩土种类单一,均匀,性质变化不大;
(2)无特殊性岩土
表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划分
等级
划分条件
甲级
在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中,有一项或多项为一级
乙级
除勘察等级为甲级和丙级以外的勘察项目
丙级
工程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
注:
建筑在岩质地基上的一级工程,当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均为三级时,岩土工程勘察可定乙级。
由上述表格可得: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一级,综合判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修订版);
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国标《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省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设计院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及勘察点平面布置图
1.3勘察手段和勘察工作量布置
勘探点位置为勘察人员根据拟建建筑物的结构及特点,遵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沿拟建建筑物的周边及角点进行布置,本次勘察布设钻孔9个(钻孔编号为ZK1~ZK8),总计完成钻孔8个,其中控制孔4个,一般孔4个。
钻探孔间距符合各相关规范要求,一般孔孔深要求进入强风化层大于5m,控制性钻孔孔深要求进入强风化层大于8m。
为查明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情况,本次勘察在场地内ZK1,ZK3孔取1件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对原状土进行常规试验。
勘探点实地位置是根据建设单位提供1:
500建筑总平面图及地形图,采用NTS-332全站仪现场施放,勘探点坐标起始点和方向定位点位于场地北侧粮食批发市场(现场建筑物)的一个角点A1,其假设坐标分别为A1点X=1223,Y=-723;高程以场地内水泥路面中点(BM点)为引测点,其高程为罗零2m。
本次勘察外业工作分为2005年3月31日及2009年2月27日两次进场施工,至2009年3月8日外业施工结束,前后投入XU-100型钻机6台套,综合采用工程钻探,取样,原位试验,室内试验等手段,共施工钻孔8个,具体完成工作量见表2-5.
表2-5实际总计工程量一览表
项目
工作量
目的及要求
钻探
控制孔(个)
4
了解地层的空间分布规律,查明持力层分布,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
一般孔(个)
4
总进尺(m)
343.5
原位测试
标贯试验(次)
96
判定地基上密实度及力学强度。
取样
原状土样(件)
15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代表性。
水样(组)
2
室内试验
常规试验(件)
15
测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颗粒级配,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颗粒分析(件)
2
水质分析(组)
2
孔位及孔口高程测量(点)
8
勘探点的放样及测定其高程。
第2章场地地质地理环境特征
2.1场地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闽侯杜坞中央储备粮福州直属库库区内,地势平坦开阔。
该项目由4座平房仓组成,在2005年已对其中2座1A平房仓进行勘察。
拟建平房仓层高均为1层,2座1B平房仓为102*30m;2座1A平房仓为84*30m。
2.2地基各土层特征
根据本次野外钻探取芯肉眼鉴别,结合现场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分析表明:
场地地层主要为冲淤积、残基成因地层,基底为花岗岩及其风化壳。
场地岩土层按其成因及力学强度不同可分为8层,现将各岩土层性质及均匀性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
褐黄色,人工回填的坡残积粘性土为主,夹有少量小碎石和植物根系等,上部含较多碎石等杂物,含硬杂质约20%。
回填时未经有效压实处理,呈松散~稍密状态,稍湿,表层含有碎石、砖块等。
本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厚度3.70~6.50m,平均厚度4.88m。
②粘土:
一般呈褐黄色局部为灰黄色,湿~稍湿,可塑,表层含有植物根系和砾沙等,中等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
标准实测击数11~14击,平均值12.8击,修正后标贯击数平均值为11.6击。
本层分布在ZK1,ZK2、ZK5、ZK6、ZK7,层顶埋深3.70~5.40m,层顶标高-1.47~-4.17m,厚度0.5~2.50,平均厚度1.40m。
③淤泥:
深灰、灰黑色,饱和,流塑。
含有少量腐殖质,具有少许腐臭味,偶夹少量粉砂。
中等干强度,低韧性,摇震反应慢。
本层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顶埋深4.90~6.50m,层顶标高-2.32~-4.22m,揭示厚度4.10~11.00m,平均厚度7.94m。
④粘土:
褐黄色、灰黄色,可塑,湿,刀口切面较光滑,以粘土为主,质较纯,粘性较强,无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含有少量砂粒,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7~25击,平均值为14.3击,修正后标贯击数平均
.值为10.1击。
本层所有土层均有分布,其层顶埋深10.60~15.90m,层顶标高为-8.27~-13.32m。
揭示土层厚度为3.90~9.40m,平均厚度6.24m。
⑤淤泥质粉质粘土:
深灰色,饱和,软塑,含有少量腐殖质,具有少许腐臭味,偶夹少量粉砂。
中等干强度,低韧性,摇震反应慢。
本层分布于ZK1,ZK2、ZK3,ZK8孔,层顶埋深18.60-20.40m,层顶标高-16.37m~-17.12m,揭示厚度1.10~9.40m,平均厚度4.33m。
⑥残积粘性土:
褐黄、褐红、灰白色,稍湿,可塑~硬塑,组织结构全部破坏,长石及暗色矿物已粘土化,根据室内颗粒分析结果,粒径大于2mm颗粒平均含量约占4.3℅,粒径小于0.0075mm颗粒平均含量约占51.7℅,粘性比较差,中等干强度,韧性一般,无光泽反应,无摇震反应,以花岗岩风化残积物为主,在地段为花岗岩残积粘性土,且局部地段夹有强风化残留体及中风化孤石。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7~29击,平均值为22.2击,修正后标贯击数平均值为13.6击。
本层所有场地均有分布,局部夹有中风化孤石,层顶埋深19.30~29.80m,层顶标高-17.12~-27.22m,厚度变化较大,为2.30-13.10m,平均厚度8.68m。
⑦全风化花岗岩:
褐黄、浅黄色为主,母岩系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及云母等,组织结构基本破坏,残余结构强度极低,岩芯呈硬土柱状,手捏易散,浸水易软化,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V级。
标准贯入实测击数为30—49击,平均实测击数为38.7.局部夹有中风化孤石。
本层所有钻孔均有揭示,分布不均匀,局部层面坡度变化,一般层顶埋深在29.20—34.30m之间,层顶标高-26.72~-31.87m,厚度为2.80-7.00m。
平均厚度5.60m.
⑧强风化花岗岩:
褐色、浅黄色,稍湿。
母岩系花岗岩,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含多量风化次生矿物,如高岭土等。
残余结构强度低或较低,岩芯呈砂土状,手捻易碎,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
本层整个场地均有揭示,局部夹有中风化孤石,其横向分布较均匀,但纵向局部层面坡度变化,层顶埋深33.20~38.80m,层顶标高-30.67~-36.47m,揭示厚度为4.20~7.70m。
平均厚度为6.11m
第3章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3.1地下水类型及埋深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部素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强风化岩中的裂隙水两种类型;场地地基土淤泥及粘土均为相对隔水层。
勘察期间,各孔均遇地下水,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浅,,施工结束后,统一实测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1.30~1.40m(罗零高程3.30~3.40m)。
上层滞水为重力自由水,由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量较小,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
据调查,场地地下水年变化幅度约为0.50~1.00m。
强风化岩由于风化裂隙发育程度及连通性差异较大,其透水性、富水性不均匀,一般为弱~中等。
3.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在场地附近无污染源。
本次勘察在ZK1,ZK3孔内各取一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试验,水检测成果详见附表3。
本地区气候为湿润区,以含水量ω≥30%的弱透水土层为主,故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地层渗透性按B类考虑。
据水质分析成果,对照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判别标准,对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别于表2中。
表2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结果表
建筑材料
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
钢结构
环境类别
按环境类型
按地层渗透性
Ⅱ类
B型
腐蚀介质
有干湿交替
SO42-
Mg2+
NH4+
OH-
总矿化度
PH
侵蚀性CO2
Cl-+0.25SO42-
PH
Cl-+SO42-
无腐蚀性标准
<300
<2000
<500
<
43000
<
20000
>
5.0
<30
<100
>5.5
ZK3
11.64
7.34
0.08
0.00
143.17
6.82
6.28
38.35
6.82
47.08
腐蚀等级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弱
ZK1
33.08
16.00
2.12
0.00
256.02
7.10
12.04
45.15
7.10
69.96
腐蚀等级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弱
综合评定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弱
腐蚀介质
无干湿交替
SO42-
Mg2+
NH4+
OH-
总矿化度
PH
侵蚀性CO2
Cl-+0.25SO42-
PH
Cl-+SO42-
无腐蚀性标准
<390
<2000
<500
<
43000
<
20000
>5.0
<30
<100
ZK3
11.64
7.34
0.08
0.00
143.17
6.82
6.28
38.35
6.82
47.08
腐蚀等级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弱
ZK1
33.08
16.00
2.12
0.00
256.02
7.10
12.04
45.15
7.10
69.96
腐蚀等级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弱
综合评定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微
弱
表中除PH值无单位外,其余均为mg/L。
根据表2的判定结果表明,场地内地下水在有干湿交替作用下及无干湿交替作用下对混凝土结构均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应按国标《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第4章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4.1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福建省区划一览表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拟建场地位于闽侯荆溪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本工程为丙类抗震建筑,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本场地设计地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由于场地分布有填土及软土层,可判定场地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
4.2建筑场地类别及建筑设计特征周期
本场地地面下20m深度范围内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根据地区经验计算如下表4(以ZK8、ZK2、ZK3为例):
其中各土层剪切波速经验值素填土为软弱土Vs取110m/s、粘土为软弱土Vs取120m/s、淤泥为软弱土Vs取90m/s、粘土为中软土Vs取150m/s、淤泥质粉质粘土为软弱土Vs取110m/s、残积粘性土为中软土Vs取220m/s进行计算,其结果Vse为101.99m/s~109.88m/s(详见表4)。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第4.1.6条,判定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土;场地覆盖层厚度15~80m之间,场地类别为III类。
本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9-2008)第5.1.4条表5.1.4.2设计特征周期应取0.45s。
表4-1场地土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
孔号
土层名称
ZK8
ZK2
ZK3
Vsi
厚度di(m)
t1
厚度di(m)
t2
厚度di(m)
t3
素填土
110
4.90
0.044545
4.10
0.037273
5.10
0.046364
粘土
120
0.00
0.00
2.40
0.02
1.80
0.016364
淤泥
90
11.00
0.122222
9.70
0.107778
9.10
0.101111
粘土
150
4.10
0.029333
3.80
0.025333
0.00
0.00
淤泥质粉质粘土
11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残积粘性土
220
0.00
0.00
0.00
0.00
4.00
0.018182
合计
20.00
0.196100
20.00
0.190384
20.00
0.18202
Vse=do/t=20/0.196100
=101.99m/s
Vse=do/t=20/0.190384
=105.05m/s
Vse=do/t=20/0.18202
=109.88m/s
备注
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do——计算深度,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
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
4.3饱和砂土地震液化评价
拟建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7度区,拟建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且场地整平标高以下20m深度范围内不存在的饱和砂土层、粉土层,故本场地可不考虑饱和砂土、粉土地震液化影响。
4.4软土震陷评价
拟建场地地基土在20m深度范围内无地震液化土层。
场地内淤泥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80kPa,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条文说明,应考虑拟建场地软土震陷现象。
4.5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
场地地基中分布有软弱土,按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第4.1.1条判定。
具体见下表:
表4-2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平地的中硬土等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边坡,
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的成因、岩性、状态明显分布的土层(如古
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按埋的沟谷和半填半挖的地基)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低陷、低裂、泥石流等发震断裂带上可能
发生地表为错的部位
故场地应划分为抗震不利地段。
第5章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5.1建筑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本拟建场地地貌类型较为单一,地层较为简单。
综合场地地质、环境特征与岩土工程条件各方面要素进行分析,在钻探深度的范围内未发现地下洞室、沟滨、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及地质构造迹象;未发现构造断裂和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基岩无洞穴、临空面或软弱岩层;故场地稳定性相对较好,适宜拟建工程建设。
5.2岩土参数的统计计算分析和选用
5.2.1岩土参数的统计计算分析
本次勘查通过采取各级土试样进行室内试验及进行原位标准贯入、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测试手段,来获取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
实测指标值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进行分层数数值统计计算。
表5-1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值
层号
指标
岩土层
名称
天然重度
γ
(kN/m³)
固结(1h)快剪
压缩模量Es1-2
(MPa)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kPa)
预制桩(kPa)
钻(冲)孔灌注桩(kPa)
粘聚力C
(kPa)
内摩擦角φ(°)
桩侧极限摩阻力
特征值
桩端极限摩阻力
特征值
桩侧极限摩阻力
特征值
桩端极限摩阻力
特征值
①
素填土
17.5
/
/
/
/
/
/
②
粘土
18.3
25.0
12.0
4.5
120
30
10
③
淤泥
15.5
5.0
12.0
1.9
48
10
8
④
粘土
18.3
25.0
13.0
4.0
150
30
26
⑤
淤泥质粉质粘土
15
2000
12
⑥
残积粘性土
18.3
22.0
12.0
3.5
230
30
3000
25
1200
⑦
全风化花岗岩
19.0
15.0
350
40
4000
40
900
⑧
强风化花岗岩
19.5
25.0
450
1200
注:
表中设计计算参数建议值由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
5.2.2岩土参数的选用
根据上述统计计算结果,参照地区经验,提供各土层的天然重度(
)、抗剪强度(
、
)、变形参数(
)和地基基础承载力特征值(
)及桩基设计计算参数(
、
)(见表5-1),供设计者使用。
5.3地基岩土层工程性能评价
5.3.1浅基工程地质性能评价
拟建平房仓库高度约9.00m,最大单柱荷重900KN;根据各土层空间分布及工程地质性能,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3.2桩基工程地质性能评价
①素填土以异地山坡地的残积粘性土为主,夹有少量小碎石和植物根系等,未经压实处理,性状不均,未进行专门夯实处理之前,不宜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②粘土以可塑状态为主,标贯平均击数为12.8击,工程地质性能一般,且仅局部分布;③淤泥及⑤淤泥质粉质粘土以软塑状态为主,工程地质性能差;④粘土工程性能较好,承载力一般,局部缺失;⑥残积粘性土工程性能较好,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持力层;⑦全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能强度好,埋藏均适中;⑧强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能强度均良好,在垂直方向力学性质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未发现洞穴、临空面及软弱夹层,桩基工程地质性能均较好,为理想的桩基持力层。
5.4拟建建筑物基础方案分析
5.4.1桩基础方案选型分析
[1]钻(冲)孔灌注桩方案
此桩型为非挤土,能克服上述预制桩沉桩困难、振动干扰和“挤土效应”等缺点,能使桩端较顺利地到达持力层设计标高,同时桩径较大,可获得更高的单桩承载力,桩长易于控制,但此桩型施工速度相对而言较慢,造价高,工期长,泥浆对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存在桩身泥皮,孔底沉渣影响桩承载力的发挥,应选择施工经验丰富、管理先进的施工队伍,并应进行反循环清渣工艺,保证沉渣厚度小于10cm,同时应强化检测手段,确保单桩承载力的正常发挥。
此桩型桩身质量不易控制,孔底清渣难度大,沉渣厚度难以控制,废浆排放量大,易污染环境,且施工周期相对较长等问题,对周边工程较大;建议选择施工经验丰富、管理先进的施工队伍,并应进行反循环沉渣工艺,保证沉渣厚度小于10cm,同时严格控制泥浆比重、粘度、钻进、冲程等参数,防止桩孔长久浸泡,造成孔壁软化、塌孔、增加清渣难度。
采用此型桩,桩端持力层可选7全风化层,桩径建议选用直径为800mm,桩端应全断面嵌入桩端持力层不少于1.00m
[2]预应力管桩方案
此桩型优点为机械化施工,速度快,桩基质量有保证,单桩承载力稳定,但会存在明显的“挤土效应”;采用此桩型,对于本工程桩径可选用450X450MM钢筋砼方桩或300M预应力管桩,桩端持力层建议选择⑤淤泥质粉质粘土,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可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要求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勘察 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