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298781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20.78KB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最新】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对玻璃片哈气B.
切割玻璃
C.
菜刀生锈D.
橙子榨汁
2.如图是钠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钠原子易失去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D.钠的原子序数为11
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清除污染。
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4.目前,大部分电动车使用的是铅酸电池,其中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芯中含有一定量的铅B.铅原子中有82个中子
C.铅的元素符号为PdD.铅是金属元素
5.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物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4
B.萘胺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10:
9:
1
C.该试纸是一种新的纯净物
D.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
6.甲醛(CH2O)是室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打开人造板家具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甲醛的气味。
硅藻泥因其粒子表面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可以净化空气。
纳米级TiO2是一种新型光触媒材料,光照射下,其自身不变,却能促使甲醛转化为CO2和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上述材料可以归纳出甲醛的物理性质有:
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B.硅藻泥净化空气的原理是:
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空气,与活性炭功能相似
C.纳米级TiO2作为光触媒材料净化空气的原理是:
催化分解甲醛生成CO2和H2O
D.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7.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
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
A.水银B.干冰C.火碱D.铁锈
8.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涉及到三种原子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1
D.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变化
9.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 )
A.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原子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就是单质
10.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2
90
20
10
反应后的质量/g
m
39
5
16
A.反应后
的数值为0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D.丙可能是单质
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B.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D.
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12.用相同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稀盐酸反应,横坐标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符合实际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3.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现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完成下列小题。
(1)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会损害人体健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2)倒开水时,为了防止瓶塞沾上其他物质,取下瓶塞时应______放。
(3)现在许多城市家庭都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自行车作为常用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
①如图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填一种即可)
②车架表面刷油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_。
(5)烧菜时,锅内的油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三、流程题
14.碳酸亚铁(FeCO3)是制取补血剂的原料,以下是用黄铜矿废液[溶质成份为Fe2(SO4)3、CuSO4及H2SO4]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并回收铜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已知:
①Fe与Fe2(SO4)3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FeSO4②溶液B中只有一种溶质。
(1)步骤1中,试剂A为______,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使废液中Fe2(SO4)3、CuSO4及H2SO4全部转化为______;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有红色固体析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操作a的名称:
______。
(3)步骤Ⅱ中,试剂C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等可溶性碳酸盐。
(4)步骤Ⅲ的目的是:
除去“不溶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回收得到纯净、干燥的铜。
用化学方法回收铜的操作步骤为: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等酸、过滤、洗涤、干燥;回收铜的物理方法为吸铁______。
四、计算题
15.实验室常用氧气做实验。
现将24.5g氯酸钾与5.6g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至反应完全(已知2KClO3
2KCl+3O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请回答:
(1)求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2)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五、实验题
16.下列是某同学对初中所学气体制备等知识进行的整理,请你结合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A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
(2)用高锰酸钾在装置B中制取氧气时,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3)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使用装置A制取气体的优点是______。
(写一点)
(4)某同学点燃蜡烛,然后放入D中,迅速将A、D、E连接好,打开活塞,发现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并不一定能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就是CO2气体,其理由是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17.硬铝属于铝合金,因为具有密度较小、强度较大、耐腐蚀性较强等特点,所以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
已知硬铝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硬铝粉末中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物NaAlO2溶于水);Mg、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1:
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Mg。
猜想2:
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Cu。
猜想3:
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
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硬铝粉末,加过量的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硬铝中一定含有______。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______,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硬铝中一定含有______。
(得出结论):
猜想______成立。
附加题:
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4分的奖励,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拓展与分析)请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验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方案一:
______;
方案二:
______。
18.某化学兴趣小组想要探究一包食品脱氧剂的成分,剪开包装袋,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问题)脱氧剂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经过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提出猜想:
甲同学:
可能有铁粉
乙同学:
可能有炭粉,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性,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在脱氧剂周围。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根据两位同学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脱氧剂中加入足量的______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甲、乙同学的猜想均成立
过滤,将滤渣与氧化铜混合加热
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滤渣与氧化铜的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从实验装置角度考虑,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来提供高温。
(2)有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______。
(3)老师告诉同学们,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小组同学又对脱氧剂中的白色粉末产生好奇,经查阅资料,白色粉末可能是硅藻土。
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为脱氧反应提供水分;并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
如图是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h)的关系图,可知:
①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______g。
②硅藻土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会减慢。
请分别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③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
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哈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切割玻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菜刀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是化学变化,故符合题意;
D、橙子榨汁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钠属于金属元素,C错误,故选C。
3.C
【详解】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该做法虽然能清除垃圾,但垃圾被焚烧后,会产生许多有害气体,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这种方法不科学,故A错误;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污染水资源,造成环境污染,故B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也没有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故C正确;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是错误的,应该减少污染物排放,而不能禁止生产,故D错误。
故选C。
4.D
【详解】
A、铅笔芯中没有铅,主要含有石墨、黏土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铅原子中有82个质子,中子多于82个,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铅的元素符号为Pb,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铅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氧元素显-2价,设钛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萘胺”(C10H9N)分子是由10个碳原子、9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萘胺分子中C、H、N的原子个数比为10:
9:
1,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试纸是一种新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0)+(1×9)+(14×1)=14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6.A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
A、由上述材料可以归纳出甲醛的物理性质有:
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但是有毒属于化学性质。
错误;
B、硅藻泥因其粒子表面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可以净化空气。
所以硅藻泥净化空气的原理是:
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空气,与活性炭功能相似。
正确;
C、纳米级TiO2是一种新型光触媒材料,光照射下,其自身不变,却能促使甲醛转化为CO2和H2O,所以纳米级TiO2作为光触媒材料净化空气的原理是:
催化分解甲醛生成CO2和H2O.正确;
D、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正确;
故选A。
7.B
【分析】
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根据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分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x属于单质;y属于化合物;z属于氧化物,符合图示要求。
【详解】
A、水银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等。
8.C
【详解】
根据反应的情况可知:
该反应的图示的情况应该为:
则可知该反应的情况是:
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与另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单质的1个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2个分子;
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中涉及的原子种类是3种;
B、置换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观察图示属于置换反应;
C、由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
1(化合物的分子和单质分子);
D、由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变化;
故选C。
9.A
【详解】
A、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原子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该选项说法正确;
B、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氯化钠是纯净物,而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红磷和白磷组成的混合物中只含有磷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0.D
【分析】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
2g+90g+20g+10g=122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
m+39+5+16=122,则m=62,甲质量增加,不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甲丁质量增加,应为该反应的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少,应为该反应的反应物;
【详解】
A.有分析可知m=62,故说法错误;
B.甲反应前后质量增加,故不可能为催化剂,故说法错误;
C.乙减少了90g-39g=51g,丙减少了20g-5g=15g,故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1g:
15g=51:
15,故说法错误;
D.乙+丙→甲+丁,丙可能是单质,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因为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选项错误;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50g/150g×100%≈33.3%,37.5%错误;故选项错误;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金属的位置越靠前,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度越快,在坐标中表现曲线越陡,相同质量的铁和镁分别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量多,观察反应图象A图象符合以上要求。
故选A。
13.煮沸倒(或反)
钢(或不锈钢)隔绝空气(或氧气)和水用锅盖盖灭
【详解】
(1)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2)这个问题与我们在实验室取用药品时怎样放取下的瓶塞相似。
取下试剂瓶塞后要倒放在桌上,以免沾污瓶塞以致污染试剂。
取下开水瓶塞后也应该倒放在桌上,以免沾污瓶塞,再塞时弄脏开水;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①钢和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②车架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达到了防锈的目的;
(5)炒菜时锅内油着火,可以用盖上锅盖的方法来灭火,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14.FeFeSO4Fe+CuSO4=Cu+FeSO4过滤Na2CO3吸附
【详解】
(1)由于最终制备碳酸亚铁和铜,所以为避免引入新的杂质,步骤1中,试剂A为铁,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使废液中Fe2(SO4)3、CuSO4及H2SO4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有红色固体析出,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对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2)操作a实现了固体和液体的分离,属于过滤。
(3)步骤Ⅱ中是硫酸亚铁和C转化生成碳酸亚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复分解反应关于反应物的条件“有酸可不溶,无酸需都溶”,所以试剂C的化学式可能为Na2CO3等可溶性碳酸盐。
(4)由于不溶物为生成的铜和剩余的铁的混合物,所以步骤Ⅲ的目的是:
除去“不溶物”中的铁,回收得到纯净、干燥的铜。
用化学方法回收铜的操作步骤为: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等酸、过滤、洗涤、干燥;回收铜的物理方法为吸铁吸附。
故答案为
(1)铁;FeSO4;Fe+CuSO4=Cu+FeSO4。
(2)过滤。
(3)Na2CO3等可溶性碳酸盐。
(4)稀盐酸等酸;洗涤;吸铁吸附。
15.9.6g。
14.9%
【详解】
设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y
=
=
x=9.6g
y=14.9g
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g水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14.9%
答:
(1)所制得氧气的质量为9.6g。
(2)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g水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9%。
16.锥形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b
可控制反应速率(或节约药品)蜡烛燃烧产生
,也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1)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锥形瓶;
(2)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b;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使用装置A制取气体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或节约药品;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或节约药品;
(4)不一定能说明A中产生的气体就是CO2气体,其理由是:
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也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也能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7.Mg、Cu30%氢氧化钠溶液铝10%盐酸镁、铜3将粗细相同的打磨过铝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铝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铜活泼将打磨过的铝丝插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
【详解】
[提出猜想]
猜想1:
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Mg。
猜想2:
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Cu。
猜想3:
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Mg、Cu。
故填:
Mg、Cu。
[实验探究]
①取一定量的硬铝粉末,加过量的30%氢氧化钠溶液,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是因为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10%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是因为铜不能和盐酸反应,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硬铝粉末,加过量的30%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硬铝中一定含有铝。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10%盐酸,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硬铝中一定含有镁、铜。
[得出结论]
猜想3成立。
故填:
3。
[拓展与分析]
方案一:
将粗细相同的打磨过铝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铝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铜活泼;
方案二:
将打磨过的铝丝插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
故填:
将粗细相同的打磨过铝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铝丝表面产生气泡,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铜活泼;将打磨过的铝丝插入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铝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强。
【点睛】
此题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结合题中的现象进行逐一的鉴别。
18.吸附:
稀盐酸:
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在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用磁铁靠近脱氧剂,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4Fe+3O2+6H2O=4Fe(OH)30.35量不足时,水分不足,反应不充分;量太多时,包裹在铁粉表面,使铁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因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猜想与假设】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在脱氧剂周围;【设计实验】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和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脱氧剂中加入足量的_稀盐酸_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甲、乙同学的猜想均成立
过滤,将滤渣与氧化铜混合加热
____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__
【反思与评价】
(1)滤渣与氧化铜的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从实验装置角度考虑,可以通过在酒精灯上加金属网罩的方法来提供高温;
(2)有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用磁铁靠近脱氧剂,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
4Fe+3O2+6H2O=4Fe(OH)3;(4)由图示信息可知①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0.35g;②硅藻土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会减慢,可能的原因是:
量不足时,水分不足,反应不充分;量太多时,包裹在铁粉表面,使铁粉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温度的影响,因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宿州市 萧县 九年级 学期 中考 模拟 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