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的变换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5290473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3.02KB
名数的变换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名数的变换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数的变换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数的变换四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名数的变换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长度、重量等单位及其进率,理解复名数、单名数的概念.
(二)使学生学会简单的名数的变换.
(三)培养学生推理、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牢记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名数的换算是教学重点.在计算中,常常容易把高、低级单位之间互化的方法混淆,这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说说长度、重量、面积、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进率.
2.口答:
3000厘米=( )米 4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吨=( )千克 600秒=( )分
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同时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单名数的变换,今天要进一步学习复名数变换成单名数,单名数变换成复名数,掌握变换的方法.(板书课题:
“名数的变换”)
(二)学习新课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
我们要学习单名数和复名数的变换,那么什么叫名数?
单名数、复名数呢?
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1)自学课本90页上面的3个概念.
(2)二人议论,并能自己举例说明.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
在计量长度、面积……等的时候,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如40米,50千克.
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做单名数.如4吨,5米等.
带有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如3米20厘米,3时40分等.
2.教学例1.
在实际中,常常需要进行不同单位的名数的变换.
出示:
3米是多少厘米?
2吨50千克是多少千克?
提问:
(1)题目中的数是什么样的数?
(2)题中所要求的数都叫什么数?
引导学生得出:
3米是单名数,化成厘米是低级单位的单名数;2吨50千克是复名数,化成千克是低级单位的单名数.
(3)再思考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换成低级单位的数?
小组讨论得知:
3米=300厘米.
这是因为1米=100厘米,3米是3个100厘米,用10×3=300.
5吨20千克=5020千克
这是因为1吨=1000千克,5吨就是5个1000千克,用1000×5=5000,还有20千克,就用5000+20=5020.
(4)观察这两个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什么不同的地方?
怎样把高级单位的数换成低级单位的数,一般方法是什么?
引导学生概括:
这两题都是把高级单位的数换成低级单位的数,不同的是两个题的进率不一样.
换算的方法都是要乘进率,如果是复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还要加上原有的低级单位的数.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当掌握了变换方法以后,一定要牢记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反馈:
试做91页第1题.
3.教学例2:
50000平方米是多少公顷?
375分是几时几分?
师问:
你能说说这是把什么数变换成什么数吗?
引导学生明确:
这是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变换成复名数.
怎样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呢?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说出:
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用50000÷10000=5(公顷).
因为1时=60分,375分÷60分=6(时)15(分).
板书答案.
启发学生概括出变换的一般方法:
把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都要除以进率.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如果有余数仍是低级单位的数,这样就把单名数变换成复名数.
反馈:
试算90页的“做一做”.
总结式提问:
(1)名数间的变换首先要牢记什么?
(2)什么情况下要乘进率?
(3)什么情况下要除进率?
(三)巩固反馈
练习十九第3题.(巡视指导)
(四)作业
练习十九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也是以后学习复名数和小数互相改写的基础.
新课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自学理解名数、单名数、复名数的概念,并通过自己举例以巩固概念.
第二部分,教学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在教师启发提问、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推导出一般换算的方法.
第三部分,教学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同样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计算方法.
最后强调同学要牢记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分清什么时候乘进率或除以进率.
练习安排是讲什么,练什么,最后安排了通过名数的变换比较大小,帮助后进生解决困难,并减轻课外负担.
板书设计
名数的变换
名数 单名数 复名数
例1 3米是多少厘米?
2吨50千克是多少千克?
3米=300厘米
2吨50千克=2050千克
高级单位的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数,都要乘进率.
例2 50000平方米是多少公顷?
375分是几时几分?
50000平方米=5公顷
375分=6时15分
低级单位的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数时,要除以进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进步知道“1”可以写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投影出示.
2.填空.
是9个() 是()个()
是3个() 是()个()
3.口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演示课件“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1)出示例3,一块布长米,用去米,还剩多少米?
(2)出示投影片
(3)引导学生观察图,说一说题意.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
米就是9个米,米就是6个米.
从9个米减去6个米,剩下3个米,就是米.
(米)答:
还剩米.
(5)练习.
①做一做
()-()=()
② =(口述算理)
2.教学例4.
(1)出示例4 计算1-.
(2)演示动画“分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使学生明确:
1可以分成8个,就是从8个减去3个,剩5个,就是.
(板书:
)
(4)反馈练习.
①做一做
()-()=()
②口述算理
三、巩固练习.
1.口算.
+
2.讲桌宽米,长比宽多米.讲桌长多少米?
3.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还剩几分之几没有看?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减法,同分母分数减法有什么规律?
五、课后作业.
1.- -- -
- -- -
2.1- 1- 1-1-
3.两棵小树,第一棵高米,第二棵高米.哪一棵高?
高出多少米?
六、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套圈游戏
游戏目的
帮助学生提高简单分数加法的口算能力及动手操作的稳定性.
游戏准备
1.用铁丝制成直径为15厘米的圆圈10个.
2.用硬纸板画成不同形状的小动物四种(小猫、小鸡、小鹿、小猴),剪下来用铁丝支撑好.
游戏过程
1.分组,每3位学生为一组.
2.在地上画一条直线,将用铁丝撑好的4个动物模型放在离直线3米远的地方.
3.学生依次站在直线后面向小动物投掷铁圈,每人投10个.
4.一个学生投完,便按以下方法计分,算出自己的得分总数:
套中小猫,每个圈得分;套中小鸡,每个得分;套中小鹿,每个圈得分;套中小猴,每个圈得1分;同组其余学生验算,得分高者胜.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二)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归纳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
判断求减数或求被减数用哪个关系式。
教具和学具
教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求加法中的未知数x。
(要求说出关系式和口算过程。
)
x+35=80 40+x=85 150+x=350 x+18=30
2.填空。
( )-10=15 85-( )=80
(二)学习新课
1.教师谈话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学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学例4。
(1)出示课本中的第一幅线段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有30米,用去18米,还剩多少米?
)
②怎样求还剩多少米?
如何列算式?
③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④已知什么,求什么?
怎样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也可以写作:
差=被减数-减数。
(2)出示课本中的第二幅线段图。
提问: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有30米,用去一些,还剩12米,用去多少米?
)
②怎样求用去多少米?
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0-12=18(米)
引导学生同第
(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
(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是第
(1)题里什么数?
③怎样求减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减数=被减数-差
(3)出示课本中第三幅线段图。
提问:
①这幅图什么意思?
(一条绳子,用去18米,还剩12米,这条绳子长多少米?
)
②怎样求这条绳子的总长,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8+12=30(米)
引导学生同第
(1)题比较。
提问:
①要求的数在第
(1)题里是什么数?
②已知的两个数分别在第
(1)题里是什么数?
③怎样求被减数?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被减数=减数+差
再引导学生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是不相同的。
结合例4加以说明:
被减数30米是总数,包括两部分,一部分用去的,另一部分剩下的。
从总数中去掉用去的,就是剩下的;去掉剩下的,就是用去的。
也就是说,被减数包括两部分,去掉减数就是差,去掉差就是减数。
所以求减数要用减法。
求被减数,就是把减去的数与差这两部分数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
练一练
课本练习八第2题:
填空。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应用减法的各部分关系,可以验算减法。
教师叙述:
过去我们学过减法验算,例如,432-78=354。
怎样验算得数是否正确?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减数与差相加,如果等于被减数,说明计算正确。
这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今天我们又总结了求减数的方法,能不能利用求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
应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验算减法。
如果用减数和差相加得到被减数,或者用被减数减去差得到减数,就是减法做对了。
练一练
课本练习八第1题的第
(1)题:
计算8024-4728,用两种方法验算。
4.教学例5:
求未知数x。
(1)x-48=35
提问:
①x是减法中的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被减数?
板书:
提问:
①书写格式上要注意什么?
②怎样检验是否正确?
(2)135-x=98
提问:
①x在减法算式里是被减数还是减数。
②怎样求减数?
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求未知数x,并检验是否正确。
练一练
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
(1)350-x=170
(2)x-120=370
全体学生在本子上做,指名两位学生在投影片上做,以便反馈订正。
5.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怎样求被减数?
怎样求减数?
(3)验算减法有哪两种方法?
(4)求减法中的未知数首先要注意什么?
6.课后作业:
练习八第1(第2小题),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基础上,概括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本节课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利用三幅线段图,由学生分别列出算式,把第2题、第3题与第1题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求被减数与求减数的关系式,并利用整体与部分关系,比较求被减数和减数方法的不同。
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两个关系式的含义,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减法各部分间关系来验算减法,帮助学生掌握用两种方法验算减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能加深对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理解。
第三层次,利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减法中未知数x。
由于求被减数和减数的方法不同,因此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首先要观察x在减法中是被减数还是减数,用什么方法求出,再进行解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最后,仍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抓住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例4
(2)30-12=18(米)
(3)18+12=30(米)
432-78=354
例5 求未知数x
(1)x-48=35
x=48+35
x=83
被减数-减数=差
差=被减数-减数
(2)135-x=98
x=135-98
x=3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6页小数的意义和产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法则.运用法则和运算定律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笔算:
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投影片1)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2.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结合上题的订正进行提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1)出示例1(变复习题第2题为例1).
教师明确:
复习题2题是以克为单位的数(板书:
克数),现在把每小队来集中草药的克数改为千克数,求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就变成了今天所要学习的例1.
(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教师提问:
怎样列式?
(4)小组讨论:
求什么?
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例1与复习题中的2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引导学生比较后说出:
要把两个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列式为3.735+4.075(板书)
(6)教师提示: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
小数加法的意义)
(7)列竖式: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
计算)
教师板书:
3.735+4.075
(8)引导学生两式比较:
左式是以千克为单位的数相加,它是一道小数加法题,
右式是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板书:
千克数改写成克数)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
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9)学生试算3.735+4.0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10)教师提问:
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
为什么能去掉?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11)反馈练习:
列出0.604+0.825 7.58+26.08的竖式和教材第111页“一做”中的题目.(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12)引导学生总结:
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问:
这道题是求什么的?
应该怎样列式?
(3)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4)引导学生观察:
例2的条件和问题与例1比较有什么变化?
思考:
例2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启发学先说出例2是已知两个小队来集中草药的总数和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启发学生说明小数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不是相同?
教师总结: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板书:
减)
列出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5)教师提问:
这个竖式怎样计算?
咱们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
板书:
教师提问:
整数减法式题个位是几减几?
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学生尝试:
(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6)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7.81-3.735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
最后做什么?
教师最后说明:
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7)反馈练习:
7.81-4.0750.4-0.375(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8)教师总结:
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怎样计算小数减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加、减法”)
4.练习:
教材第113页上面的“做一做”的题目
计算下面两题,并且验算.
12.16+5.347 0.4-0.125
5.教学例3
(1)出示例3 6.08+12.3+9.72=
(2)小组讨论:
应该怎样计算?
(3)同桌互相检验.
(4)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练习二十六第1题.(在书上做,订正时说出做题的依据)
2.填空:
计算小数加、诚教,先把各放的()对齐(也就是把()对齐)再按照()数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根线上的()点上小数点.
3.计算:
(投影片3)
4.改错:
(投影片4)
5.练习二十六第2题的下边一栏3个小题.
75.8+26.28 6.07-4.896 2.983+0.52
6.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116页“做一做”第二小题)
0.384+0.36+2.641.29+3.7+0.71+6.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板书:
和)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 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1吨30千克+980千克
4米35厘米+5米70厘米4千米800米—3千米50米
10千克—4千克800克6千米—2千米860米
2. 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1.88+2.3+0.75.26+3.43+0.74
0.9+1.08+0.92+0.118.76—3.47—0.53
3.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张英跳过了1.1米,肖红比张英跳的低0.05米,李强比肖红跳的高0.25米.李强跳过多少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名数 变换 四年级 数学教案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