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毕业论文.docx
- 文档编号:25290403
- 上传时间:2023-06-07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42KB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毕业论文.docx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毕业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毕业论文
学科代码:
050101
师大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系别:
文学与新闻系
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班级:
2010级5班
学号:
2
学生:
于之
指导教师:
罗阳富(教授)
完成时间:
2013年10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重声明:
所呈交的题为《论<围城>的讽刺艺术》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
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意。
学生签名:
于之
2013年11月4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师大学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规定,即: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师大学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论<围城>的讽刺艺术》全部或部分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
学生签名:
于之
指导教师签名:
罗阳富
2013年11月4日
1、讽刺社会生活面面俱到..............................1
2、微妙的心理讽刺....................................3
三、诙谐幽默的语言、尖锐泼辣..........................4
四、蕴含深刻的象征性..................................5
注释..................................................6
参考文献..............................................7
致..................................................8
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摘要:
讽刺是一种话里带刺的说话方式。
《围城》就是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
读者常被作品中极其渊博、睿智的描写、议论所吸引,所折服。
文章中描写小说的讽刺手法运用的十分成功,主要通过生动的人物对话,细腻的心理描写,幽默诙谐的讽刺手法,达到近乎完美的讽刺效果。
作者站在哲理的高度讽刺这些社会现象,他的讽刺早已远远超出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时代。
作者机智、犀利的写法使这部作品成为了经典的讽刺著作。
关键词:
讽刺;社会;语言特色
Onthe"siege"oftheartofsatire
Abstract:
Satireisawayofsayingone'swordscarryasting."BesiegedCity"isagreatsatire.Readersareoftendrawnworksextremelyprofoundwisdom,description,discussion,by.Thispaperdescribesthenovelsatireisverysuccessful,mainlythroughthevividcharacter,delicatepsychologicaldepiction,humoroussatire,achievenearperfectironyeffect.Standingintheheightofthephilosophyofthesocialphenomenonofirony,hissatirehasfarexceededthesociety,beyondthatage.Authorwritingwit,sharpmakethisworkbecometheclassicsatiricalworks.
Keywords:
Trony;Socialsatire;Languagefeatures
讽刺文学是用夸手法和嘲讽态度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中的人物及事件,往往是作者否定、批评的对象,对丑恶的人与事,否定主要通过揭露对象的可恶、可鄙、可笑来体现,而对值的同情人物身上的缺点,其讽刺往往包含善意的批评。
讽刺小说在我国也并不是很少见的,《围城》便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之一。
它诞生不久就被称为“一部讽世之作,一部现代中国的《儒林外史》”。
①[p9]在作品《围城》中,我们既看不到日本侵略骇人听闻的血腥暴行,也看不到中华名族波澜壮阔的抗战洪流,更看不到作者对民族存亡的忧虑和关切,而是通过写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对象,来讽刺知识分子们的丑态,阿谀奉承的思想等等,描写当时那个社会丑陋黑暗的一面。
《围城》中讽刺的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泼辣,令人赞叹。
夏志清教授在《中国近代小说史》中这样评价《围城》:
“《围城》比任何中国古典讽刺小说优秀”,“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亦是最伟大的一部”。
[p56]通过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调,把自认为读过几本书的所谓的知识分子的龌龊灵魂一一勾画出来。
本文主要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围城》中的讽刺艺术手法:
一、讽刺社会生活面面俱到
《围城》以方鸿渐的活动贯穿全文,通过方鸿渐不断地从被围困的城堡里逃出来或冲进去,来讽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儒林外史》一样,《围城》的主要讽刺对象是文化人,是现代的儒林,是作者所在的那个阶层。
虽然同为文化人,但是又有区别,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生活和表现方式,形成作者不同的情感态度。
在作品的开篇讽刺已经渐渐展露出来,在回国的路上,一批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他们天涯相遇,一见如故,谈起忧外患的祖国,都恨不得立刻回去为它服务”,[p2]本来学成后为国家服务奉献是一件极其相当严肃而又光荣的事情,然而,“船走得这样慢,大家一片乡心,正愁无处寄托,不知哪里忽来了两副麻将牌。
麻将当然是国计,又听说在美国风行;打牌不但有故乡风味,并且适合世界潮流”。
④[p2]知识分子本来应该将思想精力致力于科学领域学术领域并且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而作者笔下的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麻将上升为一种传承传统的高度并套上寄托传统的幌子,其不学无术庸庸碌碌的特点从开头便已经成为讽刺的对象了。
作者讽刺的高明不仅仅在他抓住了人物鲜明的反面特征进行或明显或婉转的讽刺和抨击,还将这种手法以主人公为中心由点到面纵深到学术界、政界、商界以及陌生群体,所涉及的人群各有其鲜明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讽刺意味,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通过这些人的讽刺性叙述娓娓道来。
可以说作者的讽刺通过一系列的代表性人物从文章开头延续到结尾使得每个章节连接起来浑然一体自然而成。
作品中对于主人公方鸿渐的讽刺,首先写他在回国之后,凭借其“博士学位”,被邀请到学校给学生做讲演,演讲的容是“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
一是鸦片,二是梅毒,都是明朝所收的西洋文化”“鸦片引发了许多文学作品,古代诗人向酒里找灵感,近代欧美诗人都得从鸦片里得灵感。
梅毒在遗传上产生白痴、疯狂和残疾,但据说也能刺激天才”。
⑤[p37]自从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以来,国人便从各个领域学习西方优秀文化以现达到国富民强的目标,然而由于当时相当一部分的人其劣根性所在,优秀的西方文化没有吸收,却将鸦片和梅毒两样最具代表性的与肮脏丑陋相挂钩的产品吸收到了他们的精神领域乃至骨髓中去,讽刺意味表露无遗。
主人公方鸿渐作为一个本应该有理想有追求的留学青年,他应该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思想应该是具有进步性的,然而在海外学习多年的西方文化回国后发表的却是极具讽刺意味的演说,记住的竟然是“鸦片”“梅毒”之类的西方糟粕文化,这不仅仅是对主人公方鸿渐留学的否定和嘲讽,同时还抨击了当时社会教育的落后性,讽刺了当时相当多的人在国家被屡次侵略受不平等对待之后仍不知悔悟固步自封的卑劣性和奴隶性思想,矛头直指主人公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
作者还通过主人公为主线描写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在爱情、事业、家庭中屡屡碰壁的现象讽刺主人公优柔怯懦、缺乏理想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巧妙的通过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揭示了其他社会人群普遍存在的社会缺陷,继而讽刺其性格弱点的必然性和存在性,深刻突出《围城》的中心思想。
在对其他人物事物的描述上也将这种手法发挥到了极致,仍以主人公为线索,通过主人公所言所想来进行讽刺,通过与主人公有交集的小人物来突出文章主旨。
如在回国的船上,“船又过了锡兰和新加坡,不日到西贡,这是法国船一路走来第一个可夸傲的本国殖民地,船上的法国人像狗望见了家,气势顿长,举动和声音也高亢好些”,从侧面反讽当时中国在地位上的低微和贫弱;再到后来外表矜持、清高、心俗气的文纨;外表柔顺、相貌平平、工于心计的柔嘉;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高松年等,他们游离于当时抗日烽火之外,虽然都是留学归来,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但他们并没有远大的理想,又缺乏同传统势力和思想进行斗争的勇气,不断陷入各种各样的“鸟笼”或“围城”之中,甚至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
作者通过大量有突出代表的小人物来达到讽刺的效果,就算是微不足道的类型也不放过,通过这些小人物的一言一行,作者将他们与主人公方鸿渐相融合使得讽刺效果最大化,可以说少了这些小人物的言行,讽刺的效果就无法贯穿全文了。
由于其讽刺性的存在价值,本文“围城”的主旨得到了更加深层次的强化。
⑥[p68]
二、微妙的心理讽刺
在《围城》中,作者常常深入到人物的心深处,对人物的心世界进行细腻而深入的分析,然后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把人物心隐秘的心理揭露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读后总会掩卷微笑。
《围城》中丰富的比喻,风趣幽默,大增强了作品的讽刺艺术效果,显示出了作者丰富的联想力。
巧妙而生动的比喻散布在作品的情节、肖像、人物心理、性格以及自然景物等各类描写中,令人目不暇接。
既大提高了作品的讽喻性,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趣味,对于绘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态,常常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总之可以说,在作品《围城》中,几乎每个人物出场时作者都对其肖像进行了一番讽刺性描绘,令其形神毕露。
⑦[p128]通过对人物可笑嘴脸的描写来讽刺了人物灵魂的丑陋。
如在回国船上时方鸿渐被鲍小姐抛弃后,又去和小姐亲近。
侍者阿因方鸿渐和鲍小姐同居时留下了证据而去勒索鲍小姐未遂,便怀恨在心,看到此景,便"‘啐'的一声向痰盂里射了一口浓浓的吐沫"。
一个"啐"字形象的表明阿他心中所有的愤怒,不平,贪婪和讽刺。
一个"射"字,形象的表明了速度之快。
语言精练传神把阿久蓄的复杂而强烈的情感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形神兼备。
回到后的方鸿渐,在对唐小姐的爱恋最终以失败告终的时候,他“个人的天地忽然从世人公共生活的天地里分出来,宛如与活人幽明隔绝的孤鬼,瞧着阳世的乐事,自己插不进;瞧着阳世的太阳,自己晒不到。
”“此时的心情,正像这无水的枯井。
”“鸿渐只希望能在心理的黑暗默契隐蔽着,仿佛害病的眼睛避光、破碎的皮肉怕风。
”这里通过比喻来抒发主人公失恋之痛,使主人公的伤痛更具有了表现力。
又如高松年和方鸿渐的初次对话,高松年出尔反尔,以政治手腕耍弄教师,先是利用抗战时期邮政混乱的情况,大胆撒谎,并配之以勇敢的目光,使方鸿渐惊恐慌起来,反倒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食言者变成了办事认真,只讲真才实学,善于体恤人的正人君子,而受害者却变得羞愧异常的人。
钱钟书善于把作品中各种人物的心绪交织在同一场合,形成微妙而又激烈的心理冲突。
在去三闾大学的路上时所遭遇的一切,站口衣帽取人、前倔后恭的小官员;上车时拼命争抢,以致让叙述者觉得:
“中国多有冲锋敢死之士,只是没有上前线”的乘客;在描述饭店里的事更具有讽刺意味,饭店的老板管肉上的“蛆”叫“肉芽”,将闭塞落后的乡镇中的肮脏污秽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冷嘲热讽的手法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使人物在社会环境中自由活动,从而深刻讽刺了这些人的心理丑态。
诸如此类的描写,在《围城》中是随处可见的,作品正是通过这些讽刺意味十足的细节,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达到了很好的讽刺效果。
3、诙谐幽默的语言、尖锐泼辣
《围城》在语言上独具特色,文章中处处闪烁着幽默、智慧的火花,幽默始终贯穿全文,无论是在叙述上还是评论上,都是在真实的基础上不作空泛的指责,在讽刺可笑的人和事中让人悟出深刻的道理。
作品通过幽默的语言来揭露人生百态,讽刺芸芸众生。
文中各种机智的反语、双关、谐音、对仗,幽默的警句格言,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暗示,以及中外古今的典故琳琅满目,给人以奇丽谐趣的美感享受。
例如写在船上的鲍小姐,“有人管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才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
然而鲍小姐又并没有一丝不挂,所以他们又把她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作者用幽默的口吻形象的语言描写了鲍小姐的穿着打扮从而讽刺当时知识分子轻佻浮夸、盲目跟风的社会心理。
又如对学国文要出洋深造的分析其它学科“都是从外国灌输进来的,早已洋气可掬,只要国文是土货国产,还需要外国招牌,方可维持地位”,这里的“洋气可掬”和“外国招牌”,语言尖锐泼辣,对于一些留学观念,再也没有比这样的讽刺更彻底的了,方鸿渐从爱尔兰人手中买到廉价的假文凭后,回信反劝这个骗子改邪归正,爱尔兰人“气得咒骂个不停,喝了酒,红着眼要找中国人打架”,书中戏言这是“中国自有外交或订商约以来唯一的胜利”用喜剧性的语言发出悲剧性的感叹,讽刺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贫穷落后导致外交的失败。
在讽刺之外,我们更深层的是可以看到作者心的担心和忧虑。
对于分析那些自以为有名的人用笔名时说“只怕一个名太大,负担不起了,化了好几个笔名来分”,“化了好几个避免”,只是不负责任或是做坏事的表示,作者对三十年代笔名泛滥的恶劣现象,在尖锐刻薄的语言中进行嘲弄。
⑧[p179]又如文纨家聚会,方鸿渐被安排坐在太太身旁,此人有‘愠羝',愠臭难当,又不好离开。
恰巧辛梅正在议论政府迁都一事,于是方鸿渐感慨道:
“政府可以迁都,自己倒不能换座位”。
临离开时,又借叙述者之口说:
“如这两天报上说的,‘作战略上的撤退'”。
又说梅亭的裤管“如空心的国家石柱”,都是信手拈来,夹枪带棒,嬉笑怒骂,极尽嘲笑挖苦之能事,加上作者高超的语言组织能力,使他能够在小说中把各种新鲜奇妙、生动形象的比喻散布在各方面的描写中,使《围城》的讽刺语言更机智幽默。
4、蕴含深刻的象征性
《围城》通过对知识分子们丑态的刻画,讽刺那个社会丑陋黑暗的一面。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人物的形象塑造上,融入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思想,巧妙运用充满哲理和辛辣的比喻,把人物形象描绘的生动而形象,使这些人物散发着独特的艺术之光。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对婚姻的比喻可谓是含蓄睿智而又富有哲理:
“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了离,离了结,没有了局。
”这句和文纨所用的法国成语:
“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意思相同。
它点出了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围城心境”:
没有得到的永远是好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人类生存困境的问题。
作者深切地关注着这一具有超时空意味的问题,方鸿渐经历了在船上与鲍小姐的逢场作戏,文纨的情爱纠缠,与唐晓芙的爱情悲剧后感叹:
“狗为着追求水里的肉骨头的影子,丧失了到嘴的肉骨头。
跟爱人如愿以偿结了婚,恐怕到时肉骨头下肚,倒要对水怅惜这不可再见的影子。
”⑨[p355]想想人生不过如此,不仅是爱情、婚姻、事业,人的种种欲望,我们都是在不断地追求,却又对追求到的成功产生不满足和厌烦。
与其说它是一个比喻,不如说是一种寓意、一种启示。
《围城》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作家所在的那个阶层的众生相。
小说以方鸿渐回国以后及此后一、二年的行踪为线索,以方鸿渐这段时间的经历及所见所闻为基本的表现对象,空间不断变换,其他人物不断变换,唯独方鸿渐始终占据故事的中心地位,将许多分散的人物、事件联系起来。
批判了那个时代丑恶和腐败的社会现实钱钟书先生以高超的讽刺手法,大量奇妙的譬喻,以及丰富的知识容量,在《围城》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独特的新天地。
在小说那对当时社会毫不容情的奚落、挖苦的背后,又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希望。
小说剖析了当时灰暗社会的丑陋,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猥琐灵魂和灰色人生,达到了想唤醒在“围城中徘徊、挣扎的人们,冲破围城,去走自己的新路”的目的。
小说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倾向和它独特的讽刺艺术,奠定了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极其重要的地位,凡是真正出色的文学作品,都具有一种精彩的理论。
《围城》本身并不朦胧,它揭穿了历史现实中的丑恶本质,所触及的人生缺陷是人类认识自身和完善自身的恒久启示,为迷茫的人们的人生道路寻找到了新的方向。
注释
[1]①健吾.<咀体新篇重读围城>[N].文艺报,1981年
[2]②曾华建.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文学,2009年.
[3]③④⑤⑨钱钟书.围城[M].人民文学,1997年.
[4]⑥曾华建.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文学,2009年.
[5]⑦王婵娟.论围城中比喻艺术的特点[N].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
[6]⑧曾华建.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文学,2009年.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人民文学,1997年.
[2]曾华建.论围城的讽刺艺术[J].文学,2009年.
[3吴其南.围城修辞论[J].中国广播电视,2004年.
[4]丛丝丝.谈<围城>的讽刺艺术[J].师学院学报,2007年.
[5]王婵娟.论围城中比喻艺术的特点[N].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
[6]海燕、向余.论钱钟书在<围城>中的幽默艺术[J].岁月,2010年.
[7]晓、松奇.试谈钱钟书<围城>辛辣的讽刺艺术[J].时代文学,2011年.
[8]何莉.<围城>中的讽刺艺术[J].飞天,2011年.
[9]健吾.<咀体新篇重读围城>[N].文艺报,1981年.
[10]真贤.<围城>讽刺艺术的层次性[J].文学教育(下),2008年.
致
在本论文即将完成之际,特此向我的指导老师罗阳富教授致以衷心的感!
本论文的工作是在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胡老师以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使我受益匪浅。
由衷感我的室友同学,他们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感学院给了我学习的机会。
衷心的感我的父母和其他亲朋好友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没有他们对我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我无法完成现在的学业。
最后,感曾经教育过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围城 讽刺 艺术 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