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docx
- 文档编号:25278558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75
- 大小:676.39KB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全册导学案word版65页
选修6
§1.1我们周围的环境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案例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
【阅读思考】
一、什么是环境
1、环境的定义:
注意:
周围事物(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并和中心事物相关的事物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3、
天然环境:
定义:
环境(分类依据:
举例:
人类对其影响程度)人工环境:
定义:
举例:
二、人类与环境
1、关系:
2、人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
A、最初:
B、随着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
C、今天
【问题探究】
1、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
⑴内圆―――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
外圆―――人类社会与其周围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
内外圆之间的空间―――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⑵箭头代表的含义
①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和能量;
②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③代表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A、正面:
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或者废弃物排放不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B、负面: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代表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正面和负面)
2、阅读案例①思考:
(1)在旧石器时代,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原因是什么?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出现了什么问题?
原因又是什么?
(3)你是如何理解人类和环境之间关系的?
(4)进入21世纪,周口店乡是如何对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
【实战演练】
(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
§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重点难点:
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阅读思考】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事件
污染
致害原因
玛纳斯
大气污染
河谷地形,逆温天气且有雾,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洛杉矶
三面环山,静风,不利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工业、汽车废气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光化学烟雾
多诺拉
河谷形盆地,逆温和多雾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伦敦
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稀释扩散;SO2在金属颗粒物催化下生成SO3、硫酸,附着在烟尘上吸入肺部
四日
重金属粉尘和SO2随煤尘进入肺部
水俣
海洋
无机汞在海水中转化甲基汞,被鱼、贝类摄入,并在鱼体内富集,当地居民食用含甲基汞的鱼而中毒
米糠油
食品
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
富山
水体
用河水灌溉稻米,使米中也含镉,变成镉米
(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4)全球环境变化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性与人类需求的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2)短期与长远的矛盾
(3)利益与利益的矛盾
(4)行为和利益的矛盾
【问题探究】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2、P8思考题
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性;
2、过程的性;
3、规模的性;
【实战演练】
(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
§1.3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
【学习目标】
1.在与传统环境观及其实践的比较中明确新环境观的基本观点,并进行“正确认识见诸行动”的教育,以促成环境观发展的新水平。
2.在新环境观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难点: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环境伦理观的形成
学习方法:
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分析归纳法等
【阅读思考】
一、一种新的环境观
1.环境观的概念:
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也称为自然观,或。
2.功能:
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
制约着人类在的行为。
环境伦理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到底自然有没有价值,有什么样的价值。
3、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演变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时期
采猎文明
农业文明
工业文明
20世纪后半叶
生产力水平
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
生产力不断提高
科技突飞猛进,生产力迅速提高
生产力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
人类
活动
采猎文明时期,以动、植物为取食对象
步入农业文明,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
进入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试图主宰自然界,牺牲自然,积累财富
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关注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地
关系
恐惧和依赖
依附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不协调,人地矛盾激化
谋求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
人口
数量
十分有限
开始增长
人口迅速增加
人口继续迅猛增加
环境
问题
不严重
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类生存
公害泛滥,人类开始认识环境问题,逐步解决环境问题
4.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
新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
“”或“”
基本观点
征服自然(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开发矿山、拦河筑坝、移山填海,一时间,人类似乎成为自然界的主人。
认为人类是自然的儿子而不是主人,人类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与协调,才能生存与发展。
后果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向人们发出警告,公害病频发就是对人类的报复。
人们不得不对自己“征服自然”的行为进行反思。
良性方向发展
思考题:
分析思考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通过图“全球商业性捕鱼‘简史’”,分析思考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传统的征服论环境观是导致当代环境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
活动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人人都要把这种正确的认识见诸行动。
我们往往在思想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在实际行动中却常常背道而驰。
请以无记名的方式在下列表格中打勾,用投票箱收集。
1.收集表格,计算每一项结果的百分数,然后分析结果。
在课前组织环境小组或环保积极分子进行“环保行动调查”活动,印发、收集统计问卷。
上课时公布调查结果,全班进行讨论。
2.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环境观念提升到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
人们对知行差异司空见惯,往往习以为常。
调查活动能揭示这一问题,引起关注和思考,促使学生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中。
这是一项育人价值较高,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3.人类应该怎样实现“保持同自然界(环境)的平衡协调”呢?
二、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
(2)内容:
一是
二是
(3)内涵: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
(4)基本原则:
性原则;
性原则;
性原则;
(5)基本思想:
一是;
二是;
三是。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然选择
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
思考
1.据你所知,近年来家乡有哪些建设项目?
哪些已经完成,哪些正在进行?
安排学生课堂快速阅读,并点明保护环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是世界进步的潮流,而且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评价这些建设项目哪些是合理的;哪些不尽合理,提出改进意见;哪些是不合理的,应该停建。
此项活动需要充分让学生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老师总结归纳,及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正确的评价,形成正确的发展观。
【实战演练】
1.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是因为
①人类生存和发展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和能量②人类生产、消费活动和新陈代谢要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③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的再生速度和环境的供应能力④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⑤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⑥生产部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③④D.③④⑤⑥
2.中国传统文化中肯定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思想是
A.人定胜天B.天定胜人C.天人合一D.天命主宰
3.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和地表物质的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和渗透的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的环境随之而变④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而发展中国家的面积人口占世界的大部分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噪音地图。
假如下图为某城市噪音地图的局部,图中曲线为等噪音量线(单位:
分贝)。
据此回答4-5。
4.图中主要的噪声污染源可能是
A.工厂和交通B.建筑和娱乐业
C.网吧和歌厅D.采矿和伐木
5.图中A和B两处噪音量向外迅速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城市严格的噪声管理制度
B.城市绿化带的作用
C.修建隔音设施的结果
D.噪声声波传播过程中自然减弱
阅读“环保综合能力”与“环保破坏强度”曲线图,回答6-7题
6.能正确表示我国目前城市环境与发展现状的是()
A.①B.②C.③D.④
7.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
B.科教兴国,提高人口素质
C.国际合作治理酸雨
D.建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学习反思】
§2.1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
2、学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重难点:
1、“天然水的自净作用”和“水体污染物”是重点
2、作用的机理(或作用的过程)是难点,因为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可以举一两个例子,不必追究细节。
学习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
【阅读思考】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概念:
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能力。
2.作用:
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
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和过程所净化。
读图2.1“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思考天然水的自净过程。
学生讨论思考:
①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
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
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②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
③“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
阅读图2.2思考:
流动性强的河流为什么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5.自净作用的意义:
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污染的概念:
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性质,改变水中组成,造成水质、水体利用价值甚至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分组讨论):
利用教材的案例1、案例2、案例3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析一个案例。
要求:
找出每个案例中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污染的过程及其危害。
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
2.水体富营养化(淡水——水华、藻花;海水——赤潮)
⑴营养物:
植物营养素、等
⑵形成条件:
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生物群落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原因分析:
①藻类有毒,鱼可能中毒身亡;
藻类残体分解消耗溶解氧,使水体下层处于缺氧状态,鱼窒息死亡。
阅读图2.6分析湖泊是如何演变成沼泽原理
(4)湖泊演变成沼泽原理
案例2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
思考:
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
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4.太湖流域污染区域防治的治理措施
从控制废水的排放人手,将“监管”“预防”“治理”三者结合起来。
一要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与治理,二要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和修复
案例3瓦尔迪兹号油轮泄漏事件
思考:
1.造成此次海洋污染事件的污染物及其来源是什么?
2.试说明此次污染造成的危害。
3.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⑴污染物:
及制成品
⑵常发区域:
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
⑶原因: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海洋石油污染。
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⑷危害:
石油污染海洋,会给被污染区域的带来灭顶之灾。
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和性能,或因堵塞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和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
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揖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
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
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
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
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图中A、B、C三地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_地。
试列举该地三个主要的污染源(除附近工厂污染源外)。
(2)苏州河附近的工厂向河中排入废水,污染了河水。
请列举苏州河河水中所含有害人体健康的3种重金属元素。
(3)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清简述其主要原因。
(4)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
【解析】本题以苏州河为例,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与治理。
涉及地理、化学、政治、历史等学科知识,综合性很强,第
(1)(3)(4)题是地理学科知识,考查水污染原因、来源以及生态平衡等方面知识。
本题难度不大,是理论联系实际,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包含了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方面的知识,实用性较强。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地理的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开展热爱家乡的素质教育,体现了高考精神。
【答案】
(1)C来自岸上和水上的人们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内河运输造成的污染;河床底泥释放的污染物;大气降水中的酸雨注入;上游和支流带来的污染。
(2)镉(Cd),铬(Cr)。
铅(Pb),汞(Hg)。
(3)苏州河水域是一个生态系统。
由于人为因素对水域环境的严重污染,影响了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与自动调节的能力,导致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恢复。
(4)①苏州河附近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太大。
②苏州河流量较小。
【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
§2.2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危害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明确固体废弃物是如何成为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源的,明确固体废弃物通过上述途径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2.通过观察活动,分析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树立垃圾分类减量的意识。
3.查阅资料讨论垃圾越境转移引发的社会道德和政治问题。
学习重难点:
1.城市垃圾的三大特点
2.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学习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
【阅读思考】
新课导入:
【读图2.9和2.10有关城市垃圾图片,引入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自学教材P20页,分析归纳城市垃圾的特点】
一、城市垃圾的特点
1.固体废弃物(垃圾)的概念:
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读图2.10分析城市固体垃圾的来源
思考
1.观察自己家庭的垃圾组成,为它们做分类处理,想想哪些可以重新利用?
哪些是可以避免产生的?
2.访问周围的老人,了解不同时代家庭生活垃圾组成的变化。
2.城市垃圾的特点
⑴数量大
⑵品种多
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主要由废纸、厨房垃圾(煤灰、食物残渣等)、废塑料、废电池、树叶、脏土、碎砖瓦、混凝土碎块、渣土等组成(表2.1)。
⑶变化大
现代工业科技,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垃圾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提高了垃圾的危害性。
(二)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
阅读教材,思考:
城市垃圾的传统处理方式有哪些?
读案例4思考:
1.上述事件中的固体废弃物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危害?
2.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途径有哪些?
3、归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问题
小结:
固体废弃物产生的问题
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2.对水环境的影响
3.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⑴垃圾经过风化、雨雪淋溶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杀害其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的腐解能力,甚至导致草木不生。
这些有害成分的存在,还会在动植物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⑵固体垃圾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宝贵的土地,使可耕地短缺的问题加剧。
有些垃圾堆存在城市的死角,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成为多种疾病的传播源。
有些生活垃圾中混入了危险废物,例如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医院废弃物甚至放射性废物,其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得不到专门处理,也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读案例5令人不安的垃圾越境转移
思考:
1、主要是那些国家在进行垃圾越境转移?
2、为什么要垃圾越境转移?
讨论总结:
如何减少城市垃圾?
回收垃圾中的有用成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问题探究】
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1)在意大利,人们家里的咖啡壶大多是用回收的可乐罐制得。
请再列举一种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收利用垃圾,首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
一群环保志愿者在某社区推广垃圾分类,他们在垃圾房放置一些有分类标识的垃圾回收箱,结果却发现仍然有许多居民并没有分类放置。
造成这种现象可以排除的原因是( )。
A.居民嫌麻烦,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 B.居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多
C.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D.居民不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
(3)下图是某居民小区中垃圾收集点(小圆圈)的布局,它在选址上存在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垃圾收集点选址应考虑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埋”是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
设计合理、清洁的填埋式垃圾处理场,不仅要能填埋垃圾,而且要防止其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源的污染。
下图是填埋坑的地下剖面示意图,图中P管设计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
A.排放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B.收集在底部汇聚的过滤液
C.监测垃圾是否污染周围的地下水D.作为衬垫层,防止过滤液渗入土壤
(5)有人设想在住宅小区附近建立小型生活垃圾焚烧厂,其流程如下图。
请将图中①、②、③所要表达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废弃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利用废纸、废包装盒生产再生纸;利用废旧塑料、橡胶等有机废料炼制油料等都得到了实际应用。
(2)生活垃圾的回收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现在某些居民的环保意识不强、对环保知识不够了解等是造成生活垃圾回收不能有效进行的重要原因。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垃圾收集点均集中在中部,且靠近小河。
这样做的不利后果是:
较远的居民可能因为路远的缘故不愿把垃圾送到收集点;垃圾在下雨时或在转运过程中的散落会对小河造成污染。
因此,设置垃圾收集点应使其尽量分布均匀以提高使用效率,还要考虑到是否会对环境造成进一步的污染等问题。
同时,造型美观、设计精巧的收集点还能对居民小区起到美化的作用。
(4)垃圾填埋后会在土壤中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某些产物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P管伸入填埋坑下的地下水里,可以及时检测到垃圾是否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
(5)生活垃圾经过收集、分类后,能直接焚烧的垃圾进入焚烧厂。
焚烧产生的热可直接进行供暖等,也可发电提供电能。
焚烧后的固体残留物经加工后可以制成各种建筑材料。
【答案】
(1)废纸、废塑料制复合板;有机废料炼油;废包装纸盒造纸;废旧服装纺纱织布等。
(2)B
(3)分布不均匀(不合理);沿海放置污染水源。
利用率、是否便于居民使用、对小区景观的影响、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污染环境、运输等
(4)C
(5)垃圾(分类)收集点;
热量(或热能、能量、电能等);
再利用(或制砖、制肥、建筑填料等)
【实战演练】(见金版教程)
【学习反思】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学习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修 五全册导学案 word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