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大事回顾自我整理汇总.docx
- 文档编号:25274757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1.18MB
国际大事回顾自我整理汇总.docx
《国际大事回顾自我整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大事回顾自我整理汇总.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大事回顾自我整理汇总
2009年国际大事回顾
1月
俄罗斯中断对乌克兰天然气供应
1月19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左三)、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左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左四)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总裁杜比纳(左二)共同出席天然气购销合同签署仪式。
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1日,由于俄乌两国未能就2009年的天然气供气价格和过境费率等问题达成一致,俄方中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
7日,俄方以乌方无法保障全量输送过境天然气为由,停止经乌向欧盟供应天然气。
后经反复磋商,俄乌19日签署购销合同。
20日,俄经由乌输往欧盟的天然气供应恢复。
俄乌天然气争端
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天然气价格和过境费问题上的争执已持续多年。
乌克兰天然气储量匮乏,每年消费天然气800亿立方米,其中约四分之三需要进口,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很大。
另外,欧盟国家约四分之一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其中约80%经由乌克兰输送。
俄罗斯与乌克兰互为盟国时,俄以远远低于国际市场行情的价格向乌提供天然气。
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后,乌克兰开始疏远俄罗斯倾向西方,俄乌关系随之恶化,俄罗斯开始要求乌克兰以市场价格从俄购买天然气。
2005年12月,俄罗斯与乌克兰就俄向乌提供的天然气涨价问题出现争议。
在双方谈判陷入僵局后,俄罗斯于2006年1月1日降低了通向乌天然气管道的送气压力,一些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因此受到影响。
后经谈判,俄乌两国暂时达成妥协。
但此后俄乌双方在天然气价格和债务偿还问题上依然争执不断。
2008年3月3日和4日,俄罗斯与乌克兰就乌偿还天然气债务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后,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先后两次减少对乌供气量,削减总幅度达50%。
经过多轮谈判,乌俄就解决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并签署了2008年的供气合同。
2008年12月,俄乌两国关于天然气价格和天然气债务问题的争端再起。
12月3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就2009年天然气供应问题进行谈判。
乌克兰坚持2009年俄出售给乌的天然气价格应该是每千立方米201美元,过境费率则不应低于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2美元;俄方则要求把天然气价格从2008年的每千立方米179.5美元提高到250美元,过境费率则维持不变,仍为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1.7美元。
由于双方各持己见,谈判无果而终。
2009年1月1日,俄方完全中断了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
此后俄方又以乌方无法足量保障天然气输往欧洲为由,中断了经乌向欧洲的供气。
经过欧盟紧急斡旋,乌俄欧三方最终在1月12日签署恢复供气协议,俄罗斯同意于13日上午恢复向欧洲输送天然气。
1月18日,俄罗斯总理普京对媒体说,俄罗斯与乌克兰双方已就2009年天然气供应价格和过境输气费率问题达成一致意见,乌方表示将在近期恢复对欧洲用户过境输气。
1月19日,俄乌签署2009年至2019年天然气购销合同,为俄罗斯恢复过境乌克兰对欧洲输送天然气创造了条件。
20日,俄罗斯宣布恢复向乌克兰境内输送天然气。
2009年3月23日,乌克兰、欧盟委员会以及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布鲁塞尔签署了关于乌输气系统现代化改造问题的联合宣言,希望不要再发生像去年冬天那样的天然气危机。
11月19日,乌克兰总理季莫申科和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乌南部旅游城市雅尔塔举行会谈,双方同意修改2009年初签署的天然气协议中的一些条款。
11月25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发言人谢尔盖·库普里亚诺夫说,2010年,俄罗斯将按欧洲价格对乌克兰出口天然气,全年平均价格预计约为每千立方米280美元。
12月2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石油企业在莫斯科就俄罗斯石油过境乌克兰输往东欧国家事宜达成协议,从而减缓了人们对2010年俄罗斯经过乌克兰向欧洲国家输送石油受阻的担忧。
2010年4月21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乌东部城市哈尔科夫举行会谈,双方在天然气价格和黑海舰队驻扎等一系列问题上达成重要协议。
根据两国总统在会谈后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同意在原合同价格基础上降价约30%向乌克兰出售天然气,而乌克兰同意把俄罗斯黑海舰队在乌境内驻扎的期限延长25年,并且在该期限届满后双方有权选择是否再延长5年。
斯里兰卡政府军攻占猛虎组织大本营及其主要城镇
2日,斯里兰卡政府军攻占了反政府武装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猛虎组织)的大本营基利诺奇,并于25日收复该组织控制的最后一个主要城镇——斯东北部的穆莱蒂武。
印尼沉船事故致约330人死亡
11日,印度尼西亚一艘渡轮在印尼苏拉威西岛马杰内附近海域遭遇强风沉没,造成约330人死亡。
>>>
美国“花生酱”事件导致食品大规模召回
16日,美国花生酱主要供应商之一的美国花生公司宣布,召回其分厂自去年8月8日起生产的全部花生酱以及9月26日以后生产的所有花生糊,原因是其产品在近期检测中被发现含有沙门氏菌。
21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说,因使用含有沙门氏菌的花生酱做原料,美国目前已有至少125种产品被召回。
2009年1月21日,一名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城中心的一幢楼内向外张望。
新华社记者纳赛尔摄
以军在加沙地带实施停火
18日,以色列军队在加沙地带实施单方面停火。
同日,加沙地带包括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在内的各武装派别也随后宣布同意与以色列实现为期一周的停火。
21日,以军撤离加沙地带。
但加沙地带长期停火协议尚未达成。
美国总统奥巴马
贝拉克·奥巴马 (BarackObama)1961年8月4日出生在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市,父亲是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母亲是堪萨斯州人。
他们二人在就读夏威夷大学期间相识。
由于父亲此后前往哈佛大学求学,奥巴马从小由母亲抚养。
奥巴马两岁多时,他的父母婚姻破裂。
6岁时,奥巴马随母亲和继父前往印度尼西亚生活。
4年后,奥巴马回到夏威夷。
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加利福尼亚州西方文理学院学习,2年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83年毕业,获国际关系专业学士学位。
1985年,他来到芝加哥,从事社区工作。
1988年,他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
1991年在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他曾在芝加哥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后在芝加哥大学任教。
2008年6月3日,奥巴马(左)同夫人一起在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举行的竞选活动上向支持者挥手致意。
奥巴马是民主党人,1996年、1998年、2002年曾先后3次当选伊利诺伊州州参议员。
在2004年的国会选举中,奥巴马当选联邦参议员。
在担任联邦参议员期间,他参与起草了有关控制常规武器的议案,推动加强公众监督联邦基金使用,并支持有关院外游说、选举欺诈、气候变化和核恐怖主义等问题的一系列议案。
他还出访了东欧、中东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巨型奥巴马头像
2007年2月,奥巴马正式宣布竞选总统。
他在竞选中以“变革”为主题,强调结束伊拉克战争、实现能源自给、停止减税政策和普及医疗保险等,并承诺实现党派团结、在国际上重建同盟关系、恢复美国领导地位。
2008年8月27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
11月4日,他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当选美国第56届(第44任)总统,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正式宣誓就职。
2009年10月9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将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奥巴马,以表彰他为加强“国际外交和人民之间合作”所作出的努力。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奥巴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是首位就任一年内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
奥巴马著有《来自我父亲的梦想》和《无畏的希望:
重申美国梦》。
《来自我父亲的梦想》是奥巴马的自传,于1995年首次出版。
《无畏的希望:
重申美国梦》于2006年问世,主要介绍奥巴马的政治理想和观点。
奥巴马1992年与他在哈佛大学的同学米歇尔·罗宾森结婚,育有2个女儿。
奥巴马称美国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
26日,总部设在阿联酋迪拜的阿拉伯卫星电视台播出该台记者在奥巴马就职后对他的专访。
采访中,奥巴马说,作为美国总统,他将在任期内致力于修复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并称美国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
新华网华盛顿1月27日电(记者蒋国鹏 赵毅)在入主白宫后第一次正式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在任期内致力于修复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并称美国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
总部设在阿联酋迪拜的阿拉伯卫星电视台26日播出该台记者在奥巴马就职后对他的专访。
奥巴马说,作为美国总统,他必须告诉伊斯兰世界人民“美国人不是你们的敌人”。
他说:
“我们有时也会犯错,我们并不完美”。
在阿拉伯卫星电视台采访奥巴马之际,美国中东问题特使米切尔准备启程前往中东地区斡旋巴以冲突。
奥巴马对此表示,在处理中东问题时,美国有必要立即同相关各方展开接触,但“将从倾听而非指令开始”,然后根据同各方磋商的结果规划美方立场。
他表示相信,各方都已意识到自己正处在一条无法通向繁荣与安全的道路上,现在推动各方重归谈判轨道的时机已经成熟。
舆论认为,奥巴马选择一家阿拉伯语电视台作为就职后受访的首家电视媒体,意在重塑美国在伊斯兰世界的形象。
奥巴马本月20日在其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时曾表示,在处理同伊斯兰世界关系的问题上,他的政府将“寻求一条新的前进道路,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为基础”。
新华网开罗2月1日电奥巴马特使为“新中东政策”探路
新华社记者余忠稳 陈公正
1月27日至2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中东特使乔治·米切尔对中东地区进行了访问。
这是奥巴马政府在中东地区首次外交亮相,此访恰逢加沙地带冲突告一段落、各方为实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持久停火而紧张斡旋之际,这为外界观察奥巴马“新中东政策”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探路”之旅 欲塑新形象
此次中东之行,米切尔先后到访埃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自治区、约旦和沙特阿拉伯,与有关各方领导人进行了广泛接触,主要讨论了巴以争端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地区热点问题。
舆论分析认为,米切尔为巴以问题进行穿梭外交,是奥巴马政府为制定新的中东政策、力图在中东地区尤其是阿拉伯世界重塑美国形象而精心安排的“探路”之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米切尔中东行至少有3个目标:
第一,力图说服有关各方维持和巩固加沙地带的停火现状,改善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实现加沙地带持久停火;第二,显示美国新政府在解决中东问题尤其是巴以争端上的积极态度,为其介入巴以问题争取有利的舆论氛围;第三,为奥巴马政府制定中东政策“探路”并打下外交基础。
从策略上看,米切尔此访也试图体现出与以往美国政府的区别。
奥巴马说,他派遣米切尔造访中东,旨在“聆听”中东地区各方意见,而不是“发号施令”。
可以说,树立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新形象,是米切尔此次中东之行的主旨。
巴以分歧 短期难消弭
尽管米切尔高调出访中东,试图弥合巴以之间的分歧,但巴以争端由来已久,牵涉各方重大利益,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决定了奥巴马“新中东政策”不会是一片坦途。
目前,加沙地带冲突余波未平,冲突双方立场差异极大。
尽管以色列和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已经同意单边停火,但在米切尔访问期间,零星冲突仍时有发生。
冲突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分歧严重,其中主要包括停火期限、开放加沙口岸、解除加沙地带封锁等。
埃及等有关方面斡旋下的间接谈判难以取得进展,米切尔此行也没有提出具体措施和方案解决冲突双方的分歧。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各自政局也将影响巴以问题未来走向。
一方面,以色列大选在即,大选结果将极大影响未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政策;另一方面,巴内部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包括巴内部各派别和解以及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地位问题。
这些可变因素进一步增加了巴以争端的复杂性。
此外,奥巴马宣称米切尔此行将与“所有重要方”会面,但米切尔访问期间,并没有与加沙冲突的重要一方哈马斯接触。
奥巴马政府对待哈马斯的政策仍有待明朗。
有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若得不到美国承认,美国制定的巴以政策也很难获得哈马斯认同。
如何对待哈马斯,将是奥巴马政府“新中东政策”无法回避的问题。
频频“示好” “新政”待观望
奥巴马上台后,为改善美国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形象,尽快出台能被广泛认同的“新中东政策”,频频出招以示诚意。
1月20日,奥巴马在其就职典礼上发表演说时曾表示,在处理同伊斯兰世界关系的问题上,他的政府将“以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为基础,寻求一条新的前进道路”;1月22日,奥巴马在国务院发表讲话,强调新一届美国政府将积极主动寻求实现巴以之间以及阿以之间的和平;奥巴马就职后还表示,将在任期内致力于修复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并称美国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
舆论认为,尽管奥巴马屡次对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示好”,却难以消除美国在中东地区长期偏袒以色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阿拉伯世界对奥巴马的中东政策依然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在埃及影响力广泛的《金字塔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阿拉伯世界对美国总统特使的到访寄予厚望,希望米切尔能将加沙冲突双方拉回谈判桌,实现中东地区持久公正的和平。
但文章也指出,美国外交政策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国内政治影响。
与以色列相比,阿拉伯世界对美国国内政策的影响力远远不够,因此期望美国中东政策出现大幅变动的前景“并不乐观”。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外交政策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国家利益。
美国的中东政策以及巴以问题上的立场受多方制约,奥巴马如果实行重大调整,必将面临来自国内外各方利益集团的压力,实施“新政”绝非易事。
奥巴马自己也表示,在中东问题上并不期望“一夜之间”能取得实质进展。
随着米切尔到访中东,奥巴马的“新中东政策”已逐渐拉开帷幕。
力图革新的奥巴马在中东问题上能够有多大“创新”,各方拭目以待。
阿盟要求联合国调查以色列战争罪
26日,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常驻代表在开罗举行特别会议,决定向联合国提出申请,要求调查以色列在加沙冲突中犯下的战争罪。
2008年12月27日以来,以对加沙地带发动的军事打击已造成1400多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另有5500多人受伤。
2009年2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发表深情演讲,在向学生学者简要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同时,敦促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并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
27日至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对瑞士、德国和西班牙三国以及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
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同三国领导人就加强双边互利合作、共同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同他们签署了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28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在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坚定信心 加强合作 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
29日和30日,温家宝总理访问了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
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环保、知识产权和经贸等领域的9项合作协议和文件,并发表联合声明。
>>>
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
28日,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在瑞士达沃斯拉开帷幕。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构建危机后的世界”。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将着重探讨如何应对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拯救世界经济。
此外,与会者还将讨论气候变化、能源、粮食和水资源安全等问题。
>>>
美国众议院通过新的经济刺激方案
28日,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强力敦促下,美国众议院以244票赞成、188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这意味着奥巴马在实施拯救美国经济的“新政”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
伊朗总统要求美国对伊政策作出根本性改变
28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发表讲话说,美国新政府的对伊政策必须作出根本性改变,而不仅仅是战术性变化。
他指出,美国在过去60年里对伊朗犯下了“种种罪行”,因此如果美国新政府希望作出改变,那么它就应该就此向伊朗人民道歉。
>>>
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
2009年1月18日,人们在靠近朝鲜边境的韩国北部京畿道坡州市通过望远镜向朝鲜方向眺望。
新华社/路透
30日,胡锦涛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
胡锦涛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方愿同美方一道,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加强对话,增进互信,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稳定发展。
奥巴马表示,美国政府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发展更加积极、更富有建设性的美中关系。
双方有着许多共同利益。
美中两国加强建设性对话和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而且有利于世界。
>>>
朝鲜宣布废除朝韩间停止政治、军事对抗协议
新华网平壤1月30日电(记者张滨阳)据朝鲜中央通讯社30日报道,朝鲜和平统一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宣布废除朝韩间停止政治、军事对抗的协议。
声明谴责韩国政府违背朝韩之间已经达成的协议,不断“升级与朝鲜的对抗活动”。
声明说,朝韩关系已经到了无法改善的地步,政治军事对立已经使朝韩关系走到了战争边缘。
朝鲜决定,废除朝韩之间签订的停止政治军事对抗的全部协议,废除朝韩之间有关和解、合作、交流和互不侵犯的协议,有关朝鲜西海(黄海)南北海上军事分界线的协议也全部作废。
自韩国总统李明博2008年2月上任后,朝韩关系趋于冷淡。
朝鲜从去年12月1日起采取了5项有关中断朝韩经济合作关系的措施,军方于今年1月17日宣布与韩国进入“全面对抗”状态。
津巴布韦因霍乱死亡人数超过3000
30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最新疫情公报说,自去年8月津巴布韦暴发霍乱疫情至今年1月29日,津全国62个区中有55个区出现霍乱疫情,感染总人数突破6万,达60401人;死亡总人数达到3161人。
目前,霍乱疫情仍在蔓延中。
马达加斯加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7日,马达加斯加反对派领导人、塔那那利佛市长拉乔利纳在首都市中心广场召开反政府集会,宣布出任“马达加斯加总统”,成立“过渡政府”。
随后,拉乔利纳带领支持者前往总统府“接管权力”,在总统府前与守卫部队发生对峙。
示威者试图强行进入总统府,守卫部队奉命开枪,导致30余人死亡,300多人受伤。
21日,马总统拉瓦卢马纳纳和拉乔利纳举行会晤,双方同意停止暴力对抗。
>>>
澳大利亚森林大火造成重大伤亡
7日,澳大利亚南部维多利亚州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森林大火,在此后持续一周多的森林火灾中,造成2
2009年2月13日的航拍照片显示的是澳大利亚金莱克镇被毁的房屋。
新华社记者吕小炜摄
00多人死亡,近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澳元。
22日,澳大利亚政府在墨尔本市中心举行全国哀悼日活动,追思火灾中的遇难者。
>>>
美国出台新金融救援计划
10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宣布了旨在稳定金融市场的新金融救援计划。
根据该计划,政府和私营部门将联手建立投资基金,帮助清理银行系统的“有毒资产”。
基金启动资金为5000亿美元,最终可能扩大到一万亿美元。
另外,政府将建立“金融稳定信托基金”,并确保银行获得的援助资金都用于增加放贷。
>>>
以色列举行议会选举
10日,在以色列举行的议会选举中,中间派政党前进党获得28席,领先主要竞争对手利库德集团1席。
然而以利库德集团为代表的右翼党派一共获得120个席位中的65席。
20日,以总统佩雷斯授权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组建新政府。
后者必须在42天内完成组阁任务。
至今,以色列两大政党未能达成联合组阁协议。
>>>
美宇航局与军方共同监控卫星相撞后的碎片
美俄在轨卫星相撞
10日,美国铱卫星公司的“铱33”卫星与俄罗斯已报废的“宇宙2251”军用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公里处相撞,这是太空中首次发生完整的在轨卫星相撞事件。
目前,美俄都在密切监测此次撞击事件产生的碎片数量和扩散情况。
>>>
津巴布韦联合政府成立
11日,津巴布韦主要反对党争取民主变革运动(民革运)领袖茨万吉拉伊在首都哈拉雷国家宫正式宣誓就任联合政府总理。
自此,由总统穆加贝领导的非洲民族联盟―爱国阵线与民革运组建的联合政府成立。
津巴布韦去年3月份举行了总统、议会和地方政府联合选举,反对党因对总统选举结果不满引发了严重政治危机.>>>
2009年2月13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在华盛顿国会山举行的记者会上发表讲话。
美国国会就经济刺激方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
13日,美国国会众参两院先后投票表决,最终批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根据该计划,开支总额的35%将用于减税,其余部分用于投资。
17日,奥巴马签署了这份经济刺激计划,这标志着奥巴马“新政”正式付诸实施。
>>>
法英核潜艇在大西洋相撞
16日,法国国防部和英国军方先后证实,英国核潜艇“前卫”号和法国核潜艇“凯旋”号本月早些时候在大西洋发生了相撞事故。
由于双方在低速状态下相撞,没有发生核泄漏,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军事体制差别和声呐系统“超级静音”可能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
奥巴马公布住房救援计划
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一整套住房救援计划,以此应对日益严峻的房贷危机,并帮助陷入困境的约700万至900万户美国家庭。
据估计,整个住房救援计划最高耗资可达到2750亿美元,这其中包括金融救援计划中已承诺的500亿美元。
>>>
孟加拉国步枪队发生叛乱
25日,孟加拉国数千名步枪队士兵在步枪队总部发动叛乱,并与由孟加拉国军队与警方联合组成的联军发生武力对抗。
经冲突双方多次谈判,叛乱士兵26日放下武器,宣布投降。
孟军方27日宣布,政府将组建一个特别法庭,快速审判准军事组织孟加拉国步枪队的部分叛乱士兵,并对他们进行应有的惩罚。
目前,已确认包括军官、步枪队士兵及平民在内的81人死亡。
>>>
奥巴马宣布从伊拉克撤军计划
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国将在未来18个月内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军队,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
奥巴马表示,他的撤军计划包括,在明年8月31日前,从伊拉克撤离大部分军队,结束作战任务,留下3.5万至5万兵力,负责支持伊拉克政府及其安全部队的军事行动。
然后,在2011年底前撤回全部剩余部队。
目前,美国在伊拉克驻军规模为14万多人。
>>>
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开幕
2009年3月1日,在泰国华欣,参加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的领导人与东盟秘书长素林(右一)举杯庆祝签署具有战略意义的多项文件。
当日,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闭幕。
新华社/路透
28日,第14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中部海滨城市华欣开幕。
这是自2008年12月《东盟宪章》生效以来东盟国家领导人的首次聚会。
本届首脑会议的主题为“东盟人民的东盟宪章”。
东盟10国领导人、东盟秘书长及东盟对话伙伴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
3月
加沙重建国际会议召开
2日,加沙重建国际会议在埃及城市沙姆沙伊赫召开。
在以色列“铸铅”行动中遭受了20亿美元直接经济损失的加沙地带以及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得到了与会的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总额近45亿美元的援助承诺。
>>>
3月4日,国际刑事法院宣布对苏丹总统巴希尔(前中)发出逮捕令。
这是2009年3月3日拍摄的苏丹总统巴希尔出席庆祝麦洛维大坝发电仪式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记者翟希摄
国际刑事法院对苏丹总统发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际 大事 回顾 自我 整理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