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docx
- 文档编号:25272817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2.90KB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docx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国学经典教案全
望天门山
学习目标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②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以前已经学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呢?
学生自由背,教师充分肯定。
②揭示课题: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二、共同学习《望天门山》
①学生初读《望天门山》。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请教。
②说说通过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③自由练读,读出诗的韵味。
④诵读展示。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⑤练习背诵。
别董大
教学目标:
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
培养学生对祖国是个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
名曲《送别》
学生:
预习,搜集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和亲朋好友分别的事?
谁想说给大家听。
那么你知道古人分别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么?
我请大家搜集了一些送别古诗,你愿意给大家朗诵一下么?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送别诗,体会一下诗人的情感。
指名读诗题,评价,谁读的最像和好友分别。
齐读课题。
释题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介绍时代背景)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
要求:
读通读准
指名读,齐读。
自学古诗,想象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汇报
提出小组学习无法理解的疑问,一齐解决。
交流自渎的初步理解。
探究诗意,感悟诗境
理解文路:
哪句是写景的,哪句是作者的劝勉,指名读。
学习写景的句子。
读诗句,看插图,仔细观察,看看有没有什么发现。
途中哪些地方与诗句所描绘的情景不相符合,请大家修改这幅图。
(天、雁、雪)
随机知道学生读好相关的语句。
教师评:
同学们修改的真不错,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如果你来到这样的情景中送别你的好友,你会不由得产生怎样的情感呢?
(凄凉、悲苦)
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第1、2句。
是否这首诗就是带着这样悲情呢?
往下看,谁来做高适,劝勉一下董大?
(指名读)评读。
说说高适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也能带着这样的情感来安慰一下董大么?
用自己的话语说说。
(补充介绍背景,其实年轻的高适正处于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境地,这一局不仅仅是对朋友的鼓励,其实也是一种自勉)
虽然董大的才能暂时不被世人所喜欢,但有才华的人不愁找不到知己、伯乐。
作者的劝勉充满了亲情,让我们一齐来读读这句。
(板书:
豪情满怀)
练习背诵
绝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会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过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朗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2、自读诗歌,要求学生找出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3、理解上述词语的意思,逐句诗句的内容。
黄鹂------也叫黄莺,一种益鸟。
身体呈黄色,嘴淡红,在春天经常啼唱,声音很好听。
翠柳------翠,就是新绿。
翠柳就是指处春时节刚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鹭------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食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鸣------鸣叫。
句意: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上了蔚蓝色的天空。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相称。
千秋就是千年。
万里船------万里指遥远。
万里船指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点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意境。
句意:
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从遥远的东吴来的船只。
-------指名学生口述诗句内容,教师纠正。
4、理解诗句的意思时同时用简笔画的形式加以表现,使学生有更直观的了解和体会。
5、川联诗句内容,要求学生独立说出译文。
6、结合图画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近景-------两个黄鹂鸣翠柳,
远景-------一行白鹭上青天。
数量
远景-------窗含西岭千秋雪,色彩
近景-------门泊东吴万里船。
7、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知道朗读,背诵。
8、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
(2)解诗题
(3)明诗意
(4)悟诗情
9、“知诗人”--------唐朝诗人杜甫。
10、“解诗题”--------绝句: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补充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
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境。
11、学生自由为作者加诗题。
进一步体会“绝句”为题的好处,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激情。
12、“悟诗情”-------在体会背景和诗题的情况下,自然领悟到诗人是情感:
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春夜喜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唐皇朝衰落的开始。
他饱经忧患的一生,是与这历史大转折时期的治乱盛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他的诗歌真实、深刻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现实,有着丰富的社会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的五言律诗《春夜喜雨》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它抒写了一场春雨激发出来的喜悦,寄托着杜甫希望普济天下的博大胸怀。
二、朗读: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掌握节奏。
节奏划分参考: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三、诗句分析
1.《春夜喜雨》“喜”在哪里。
《春夜喜雨》这一诗题,感情色彩很浓,其中三个字表景物,一个字表感情。
其中“喜”字是关键,直接表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这一联直接写了“春”、“雨”两个字。
春雨好,好在下得及时。
春天,是万物萌发生机的季节,需要雨水的滋润。
正当这个时候,雨就来了,这不是“知时节”吗?
面对着这场及时雨,诗人的心里欣喜极了。
其中“好”、“乃”最能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一联直接写听觉。
这场夜雨是随着风悄悄地来到人间的,它轻轻地不声不响地滋润着万物,“夜”、“润”最能体现诗人的心里对它充满欣喜与敬佩的心情。
四、练习背诵
绝句(迟日江山丽)
教学要求: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了解这首诗的内容,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泥融飞燕子”。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创设春光美情境:
你们喜欢春天吗?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
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二.初读感知: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
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
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
板书:
绝句杜甫
2.介绍杜甫:
你们了解杜甫吗?
想知道更多吗?
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小太阳,向大家介绍杜甫呀?
3.指读:
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4.同桌互读:
比比谁读得好。
三.细读感悟诗意:
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小问号。
2.同桌交流:
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
师:
你都读懂了什么?
请你跟大家谈谈(由学生决定顺序)。
如: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1)学生汇报。
师:
有不懂的吗?
(江山:
河流和大山,泛指祖国)
(2)质疑:
“迟日”指的是什么?
(或学生问:
我不懂“迟日”指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
谁知道?
那我们一起来问问小博士吧。
(课件:
小博士图。
指导口语交际:
我们应该怎么向小博士请教,小博士才愿意告诉我们呀?
学生问小博士答:
《诗经》中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
师:
现在你们知道“迟日”指什么了吗?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3)观察
课件插图:
这两句诗都描写了哪些景象呀?
(太阳、大山、河流、花草、春风:
你从哪看出风来了?
)
师小结:
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师导:
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
(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
(蝴蝶、蜜蜂)
(4)课件欣赏:
多美的春天呀!
想不想亲眼去看看?
(放课件:
师叙述,温暖的太阳照着大地,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勤劳的小蜜蜂忙着在花丛中采蜜,美丽的小蝴蝶在花丛中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祖国的山河多美丽呀!
)
(5)指导朗读:
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春天了。
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
自由读、评读
师导:
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
师:
有不懂的吗?
(2)“融”什么意思?
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
(玩、报告春天、啄春泥)
师:
也有的小燕子在衔融化的泥土筑巢呢。
想看看吗?
(3)欣赏课件:
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一对对美丽的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睡着了。
(4)指导朗读:
该怎么读哇?
自己练练,可以加上动作。
评读
4.把整首诗练习读读,试着背背,练好了,老师还给你配上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呢。
练好了,谁先来,要像古人吟诗那样抑扬顿挫(课件)?
指读、背诵。
5.改写:
杜甫用这首诗来赞美美丽的春天,你也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赞美诗中所描绘的这种美景吗?
(自己说、指名说)
老师总结,课件出示:
春天到了,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祖国的山河多么美丽啊!
春风轻轻地吹着,花草散发着芳香。
冰冻的河泥早已融化了,燕子在空中飞来飞去,忙着衔泥筑巢。
一对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觉。
(自由读指读)
6.让我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诗吧。
7.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甜甜地睡着了。
让我们轻轻地把书合上,千万不要打扰它,就让它在甜甜的梦中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够想象的出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齐读课题,教师板演。
。
写完之后,再来齐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
初读
1、指名读古诗。
2、指导朗读,读古诗一定要读出它的韵味来,古诗是非常讲究格律的,你看第二行的蹊,和第四行的啼是非常押韵的,所以我们在初读时,要把古诗的那个韵味感读出来。
3、分两种情况作处理:
(1)指两名学生读,如果学生读的不太好,师进行范读,并提问:
你和老师读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呢?
估计学生说:
有语气,要停顿。
师接着说:
“对了,读古诗时,一定要有停顿,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2)当学生读得很好的时候,教师做及时的评价,如:
你读得很准确,你读得很有古诗的味道,那么怎样才能像他们这样读出古诗的味道来呢?
出示课件,指导朗读。
第二步:
理解读
(一)解决重点词语
1、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
生自由提。
2、提问:
这些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方法?
(估计:
问老师,查字典,看注释等)。
3、看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是个简单的好办法。
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试着学一学。
4、那好,我来检查一下你们刚才学习的效果。
多么美的春色图呀,繁花盛开,戏蝶起舞,娇莺歌唱,有声有色,有歌有舞,有鸟语有花香,这不仅仅是黄四娘家的春色图,更是一幅无边的春色图,让我们拿起书来,一起再去回味一下那美丽的春景吧!
5、齐读。
游子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
2、根据画面,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感情朗诵,背诵古诗,感受伟大的母爱。
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的意思。
难点:
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妈妈是我们的整个世界,她为我们付出了许多爱,我们都在母爱中成长。
二、揭示课题,了解题意。
师过渡:
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牵挂的孩子。
而那些离家远行的游子,更是怀着一份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孟郊,他也有一位关心他的母亲,他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首古诗。
1、幻灯片出示古诗及插图,学生通过寻找资料,介绍孟郊的出生朝代,生平。
2、解题:
(1)、“游子”是出门远游的人。
“吟”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2)“游子吟”是什么意思?
(出门远游的人吟咏。
)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师:
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这首诗,注意古诗的韵味,读得舒缓些,注意生字的读音。
边读边思考:
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1、学生自主学习。
2、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质疑交流。
)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四、发挥想象,体悟诗境。
1、认真读古诗,诗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游子离家时母亲对儿子的关爱?
出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想象绘图一:
是啊,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地为儿子缝制衣服。
五、背诵古诗
江雪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
柳宗元:
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
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
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教后记:
寻隐者不遇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诗人,有谁说说看我们学习过哪些唐代诗人的诗。
(学生答)
2、你们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在认识一位唐代诗人,他的名字叫贾岛。
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寻的动画片)
3、今天我们就学习这首古诗,跟我齐读题目,寻隐者不遇,再读一遍(两遍)
二、学习古诗
1通过刚才那个短片,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这首古诗的意思,现在大家根据古诗上的拼音自己读三边,读好后坐正举手。
2、好,大家读好了是不是,现在跟着老是一起吧古诗读一遍,寻隐者不遇(学生)注意“隐”是前鼻音,“隐者"是隐居山林的人,有谁可以告诉我这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寻找一位隐居山林的人没有遇到。
大家再把题目读一遍(生读)
第一句:
(读)“松下问童子”,“童”是一个生字,有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
(生)翻译: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
(齐读第一句)
第二句:
(读两遍)谁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翻译:
我的师父上山采药去了。
第三四句:
(读)“此”是平舌音,注意,读。
那你们说说“深”的反义词是什么?
(浅)这两句的意思是,只知道师父就在这座山中采药,可是山高云深的我不知道他在那里。
3、大家齐声把这首古诗读一遍(生)
4、大家读的真好,有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3—4人)
5、他们读的好不好,大家把这首古诗再读一遍。
(生)
6、读了这么多遍,有谁会背了吗?
会背的的举手,好现在同桌之间互相背,左边的先背给右边的听,然后右边的再背给左边的听(自由背)
7、有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背)
8、大家齐背(生)
9、古诗就学到这。
大家把书韵流香拿出来,把古诗抄下来
教后记:
枫桥夜泊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
揭题:
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
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二、初读课文,
请学生自学课文。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理解课题。
教师:
枫桥在哪里?
(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
(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
这个“夜”点明了什么?
(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
(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
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
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
(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
(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
你还看见了什么?
(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
听,钟声怎样?
(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体会感悟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背诵课文。
教后记:
《渔歌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体会作者蕴涵在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感知形象,释题入情。
1.屏幕出示多幅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用几句话来描写一下看到的景象。
2.这些画面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很有关系,出示《渔歌子》。
3.自由读词,指名读,教师范读(什么地方值得你借鉴?
)。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字音方面重点指导“箬”;书写方面重点指导“箬”和“蓑”的写法;节奏方面重点指导“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停顿。
)
4.释题。
你对“渔歌子”是怎么理解的?
(词牌名,这首词内容刚好与词牌吻合,所以也可算是题目。
)
5.简介作者张志和。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根据你的直觉,你觉得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能不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释疑。
(重点指导“箬笠”、“蓑衣”、“肥”、“归”的意思)。
交流读懂了多少。
4.你们读懂的是不是就是这样一幅画面?
出示“垂钓图”。
用自己的话描写这幅画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
(初春,远山蒙上了一层绿色,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了,粉红色的花瓣漂落在春水碧波之上。
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显得十分肥美。
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停舟在春江之上,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钓着鱼。
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
5.小结: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诗词的意思,我们不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
让我们再回到词中,出示《渔歌子》,在这幅“垂钓图”中,如果仔细地去品读,还会发现里面的色彩非常丰富,轻轻地读读这首词,找一找有哪些色彩藏在里面?
(显性的:
白、青、绿;隐性的:
西塞山青绿色、桃花粉红……)
背诵这首词。
教后记:
塞下曲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由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古诗在内容和情感上都有难点,教学时要抓住前后诗句的内在联系。
应从理解内容入手,进一步体会诗人情怀,并指导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国学 经典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