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1 一座会讲故事的海岛.docx
- 文档编号:25270715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9.97KB
莫桑比克1 一座会讲故事的海岛.docx
《莫桑比克1 一座会讲故事的海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桑比克1 一座会讲故事的海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莫桑比克1一座会讲故事的海岛
莫桑比克
(1)一座会讲故事的海岛
莫桑比克
(1)一座会讲故事的海岛2014-05-12这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岛屿,不仅美丽,还有厚重的历史沉淀。
像世间许多美景一样,除了美丽外,大多地处遥远偏僻,羞于见人。
当你踏入莫桑比克岛的那一刻,不仅会被映入眼帘的美景所吸引,还会为她所独有的历史人文而感叹,这是她不同于大多数度假海岛之处。
文字叙述全文如下。
但是,由于读者喜好不同,图说中会引用本博文中的文字描述。
喜欢文字的朋友可以阅读下面的详细记述。
海岛不大,只有1.2平方公里。
大约用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用脚把小岛丈量一遍,可见她的面积之小。
她依靠着一座长4公里,只有一条车道的桥梁与大陆相连接。
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这里曾是葡萄牙在东非殖民统治的中心,也是在莫桑比克殖民地的首都。
直到19世纪末,出于统治的需要,葡萄殖民当局才把首都迁往今天的马普托。
经过了漫长的战争之后,莫桑比克才于1975年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从那时起葡萄牙人几乎一个不留,全部撤离。
今天,莫桑比克岛与其说是一座城市,不如说是一座美丽的废墟。
在这里,人们所感受的是历史的沧桑与宁静。
岛上人口不多,游客稀少,是不喜欢都市喧闹人士的好去处。
坐在高大的面包树下,极目远处蔚蓝一片,你近乎分不清哪里是海,哪儿是天。
望着海面上白色的三角帆船,星星点点的洒落在波光粼粼的印度洋面上;洁白的沙滩和珊瑚礁,布满了艳丽的海星和贝壳,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小鱼。
这里是非洲特有的海岛,一派旖旎秀丽的热带风光。
上午,你可以在大海里游泳、划船,临近中午可以坐在造型光怪陆离的礁石边,等待满嘴讲葡萄牙语的当地渔民靠岸。
比比划划,讨价还价,买一只硕大的龙虾,再找家小餐厅加工一下,享用一回国内有钱人才能吃得起的大餐,保准撑爆你的肚皮。
不用怀疑你的战斗力欠佳,实在是那里的龙虾太大了。
当地黑人至今还摇着原始的独木小船CANOE出海捕鱼捉蟹,还在用古老的弩射杀鱼虾。
不过,你不要以为他们抓到的是小鱼和虾米,他们弄上来的都是绝顶鲜美、几十公斤的大鱼,以及壹、两公斤重的龙虾LOBSTER。
这是当地人的主要捕鱼工具——独木舟下午,你可以悠哉得走在残垣断壁的巷子中,在如今的残破的房屋中,去发现和品味这里主人们曾经的辉煌。
傍晚,你可以漫步在海边的椰林树下,也可以躺在松软的沙滩上,海风习习拂面吹过,遥望星空,皎洁月光,若再有佳人相伴,你定会陶醉其中,留连忘返。
夜晚,你可以漫步在海边的椰林树下,也可以躺在松软的沙滩上,海风习习拂面吹过,遥望皎洁月光洒落,若再有佳人相伴,你定会陶醉其中,留连忘返。
也正是如此,这里有一种荒凉的美、有一种历史沉淀之美、有给游客静静思索的空间与发呆时间之美。
石头城是岛上最诱人的地方之一。
每到黄昏,夕阳照在古老的石头城堡上十分的有历史感。
莫桑比克岛与莫桑比克国家不是一回事,但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应该说,这个国家的近代史,是从莫桑比克岛开始的。
不了解莫桑比克岛的历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莫桑比克。
任何一位初次来这里的人,都会生出一番特别的感慨来。
从残垣断壁中,可以感受历史在这里的变迁。
最早到这里来的外国人,不是葡萄牙人,不是海岛达伽马或迪亚士,而是中国太监郑和以及他率领的大明王朝的船队。
虽然郑和的远航,在这里没有留下史料,但是岛上有一家由原来葡萄牙总督府改成的陈列馆,陈列着为数众多中国明代时期的青花瓷器。
这些瓷器,有的相当完整,更多的已经碎裂。
它们被安放在简陋的玻璃柜子里,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向游人们叙说着浩浩荡荡的船队飘洋过海的那段历史。
这些瓷器是从附近海底打捞上来的。
显然,庞大的郑和船队中,至少有一艘船在莫桑比克岛近海沉没,连同所载瓷器物品,一同沉入大海,但愿当时船上的水手安好回乡!
郑和虽然没有为明王朝在非洲挣得一片瓦大小的土地,但他却在这里留下了中国的瓷器,还有中国的钱币。
这些,成为中国与非洲和平交往的历史见证。
紧接着来到莫桑比克岛的是葡萄牙人。
与中国人不同,葡萄牙人不是来旅游,不是来宣示国威,而是来殖民、来掠夺的。
只有一平方公里多一点的小岛,呈现出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典型特征。
瘦长的小岛,被人为地划分为两部分,岛的北半部分被称为“石头城”,是葡萄牙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石头城”是因为这里的建筑都是用石头建成,清一色的葡萄牙式建筑,有的一层,有的二层,有的三层,屋顶用瓦或厚厚的沙浆覆盖。
城市虽不大,但教堂、广场、花园、医院、民居、街道等建筑功能齐全,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如今,许多临街的建筑,已经没有了屋顶,门窗也没有了,有的墙也已经倒下,但内壁和地板仍坚固地贴着葡萄牙人喜欢的彩色瓷砖,吧台、操作台仍然立在那里。
可以想象,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葡萄牙人在这里享受着他们的欧式生活,一边喝着庄园里醇香的美酒,一边欣赏海上的落日。
广场边上的商店、花园中的雕像,斑驳的大门上精致的黄铜把手都在提示着现代的人们,这里曾经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上演过无数的历史故事,书写过数不尽的悲欢离合。
葡萄牙人可曾想过几百年过去,他们创造的辉煌城堡,会成为今天的废墟?
岛上最有名的建筑,便是位于最北端的要塞了。
要塞三面临海,由高大结实的城墙包围着。
据讲解员讲,葡萄牙人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完成要塞的建设。
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石头,就取于岛内,从城堡外缘向下开凿岩石,一方面减少了运输成本,就地垒筑了高高的城墙,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深深地护城鸿沟。
城堡周边至今还保存着当年开凿岩石留下的大坑。
粘合石头的材料则是取自莫桑比克一种树上的树胶。
其实,要塞不仅是战略防御工事,本身还是一座城池,城墙里面,是众多的军事和民用建筑。
营房、指挥所、监狱、炮台、商店,还有由屋面集雨系统组成的城池供水管网,一切都是自成一体。
要是食品储存充足,在敌人的包围之下独自坚守半年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当年岛上的教堂之一
这里曾经是总督府,现在改成了当地的博物馆。
这里曾经是“首都”最豪华的酒吧,如今破败的只剩下残垣断壁。
在这,我遇到一位澳门航空工作的路易先生,见到来自中国的客人十分的热心,还盛情领我进到他曾经的家里参观。
一排临海的两层海景房,已经十分的破旧正在修缮中。
路易告诉我,这是他父亲原先的房子,后来被“革命阵线”强行拿走,现在又被允许从政府手里买回来,这叫什么逻辑!
本来就是我的东西,被你抢走,还要我再花钱从你手里买回来?
这跟公开的抢劫有何两样?
他给我讲述了一个古堡的故事:
“葡萄牙人从阿拉伯人手中强行占领了海岛和这里的沿海地区,后来荷兰人又开始来争夺此地,打的葡萄牙人躲到堡垒中长达数月并被荷兰人围困在其中,最后古堡弹尽粮绝。
有一天葡萄牙人从古堡里放出一头牛来,脖子上挂了一封给荷兰人的“求救信”,大意是“咱们都是白人,我们在里面都快死了,请给我们点吃的吧!
”结果呢?
荷兰人真的打开怜悯之心,登船而去,放过了葡萄牙人。
”这在中国人听起来好似天方夜谭的故事却是这小岛上真实的历史一幕。
近代的“革命阵线”要比当年的荷兰人威猛的多,不仅打败了统治这里400多年的葡萄牙人,还一直把他们赶回了老家去。
但是,得来的大好江山如今却是废墟遍地,贫困的人民依旧难以维系生计。
真不知道,是被殖民好呢?
还是被专制好?
海岛上大树参天曾经的医院,已经荒废。
曾经的警察局,变成的孩子们打闹嬉戏的地方。
当地游客稀少,见到外来的人还是很新鲜热情的。
已经残全不全的广场纪念碑
小岛正在缓慢复苏的旅游业。
岛上为数不多的客栈和酒店
残破的民居曾经的店铺屋顶长出了橡皮树
曾是商店的长廊古巷正在慢慢恢复服务业曾经的辉煌早已锈迹斑斑粗大的窗户护栏存留着原主人的土豪气息
栈桥依旧
残骸就在
总督大人只能望而兴叹
弹痕累累的路灯也记载了这里的辉煌与战乱
岛上的民居
古老的线路保险盒,看来这里早早就用上电灯,务须等待实现了XX主义才能办到。
为什么解放阵线的革命者今天又怀念起那些曾被他们唾弃的殖民者,为他们树碑立传?
再来看看城市的南部海岛的南部被称为茅草城,是土著渔民的家园。
至今这里的房屋十分的密集,脏乱不堪,墓地与民居挤在一起。
那些房屋,是用树枝与乱石编织在一起组成四壁,茅草做房顶。
垃圾遍地与美丽的小岛自然之美极不和谐。
当地人还在乘坐原始的独木小船CANOE出海捕鱼捉蟹,使用最原始的弩,射杀鱼虾。
独木舟你不要以为他们抓到的是小鱼和虾米,他们弄上来的都是绝顶鲜美的、几十公斤的大鱼,以及壹、两公斤重的大龙虾LOBSTER呃。
在国内绝对是有钱人才能享用的大餐。
中午在海边简陋的茅屋吃了一条龙虾,吃的我肚子都撑圆了,还是没吃完,不是我战斗力不行,实在是龙虾个头太大了。
这真是眼馋肚子饱。
岛上的居民
海面上的三角帆船还使用这样的造船技术当地土著多信奉伊斯兰教。
几十年来,中国对非援助,特别是对信封马列的国家援助真的是在所不惜。
由于中国执政D和莫“解放阵线”是牢不可破的好兄弟,对莫更加呵护。
莫桑比克人对中国人还是很了解。
岛上的小孩子见到我就学着武打片中的样子,大叫“kongfu!
”一座会讲故事的海岛像世间许多美景一样,除了美丽外,大多地处遥远偏僻,羞于见人。
当你踏入莫桑比克岛的那一刻,不仅会被映入眼帘的美景所吸引,还会为她所独有的历史人文而感叹,这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岛屿,不仅美丽,还有厚重的历史沉淀。
这是她不同于大多数度假海岛之处。
上午,你可以在大海里游泳、划船,临近中午可以坐在造型光怪陆离的礁石边,等待满嘴讲葡萄牙语的当地渔民靠岸。
比比划划,讨价还价,买一只硕大的龙虾,再找家小餐厅加工一下,享用一回国内有钱人才能吃得起的大餐,保准撑爆你的肚皮。
不用怀疑你的战斗力欠佳,实在是那里的龙虾太大了。
当地黑人至今还摇着原始的独木小船CANOE出海捕鱼捉蟹,还在用古老的弩射杀鱼虾。
不过,你不要以为他们抓到的是小鱼和虾米,他们弄上来的都是绝顶鲜美、几十公斤的大鱼,以及壹、两公斤重的龙虾LOBSTER。
傍晚,你可以漫步在海边的椰林树下,也可以躺在松软的沙滩上,海风习习拂面吹过,遥望皎洁月光洒落,若再有佳人相伴,你定会陶醉其中,留连忘返。
海岛不大,只有1.2平方公里。
大约用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用脚把小岛丈量一遍,可见她的面积之小。
她依靠着一座长4公里,只有一条车道的桥梁与大陆相连接。
在长达400年的时间里,这里曾是葡萄牙在东非殖民统治的中心,也是在莫桑比克殖民地的首都。
直到19世纪末,出于统治的需要,葡萄殖民当局才把首都迁往今天的马普托。
经过了漫长的战争之后,莫桑比克才于1975年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从那时起葡萄牙人几乎一个不留,全部撤离。
今天,莫桑比克岛与其说是一座海岛城市,不如说是一座美丽的废墟。
在这里,人们所感受的是历史的沧桑与宁静。
岛上人口不多,游客稀少,是不喜欢喧闹都市人士的好去处。
坐在高大的面包树下,极目远处蔚蓝一片,你近乎分不清哪里是海,哪儿是天。
望着海面上白色的三角帆船,星星点点的洒落在波光粼粼的印度洋面上;洁白的沙滩和珊瑚礁,布满了艳丽的海星和贝壳,还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小鱼。
这里是非洲特有的海岛,一派旖旎秀丽的热带风光。
上午,你可以在大海里游泳、划船,临近中午可以坐在造型光怪陆离的礁石边,等待满嘴讲葡萄牙语的当地渔民靠岸。
比比划划,讨价还价,买一只硕大的龙虾,再找家小餐厅加工一下,享用一回国内有钱人才能吃得起的大餐,保准撑爆你的肚皮。
不用怀疑你的战斗力欠佳,实在是那里的龙虾太大了。
当地黑人至今还摇着原始的独木小船CANOE出海捕鱼捉蟹,还在用古老的弩射杀鱼虾。
不过,你不要以为他们抓到的是小鱼和虾米,他们弄上来的都是绝顶鲜美、几十公斤的大鱼,以及壹、两公斤重的龙虾LOBSTER。
夜晚,你可以漫步在海边的椰林树下,也可以躺在松软的沙滩上,海风习习拂面吹过,遥望星空,皎洁月光洒落,若再有佳人相伴,你定会陶醉其中,留连忘返。
也正是如此,这里有一种荒凉的美、有一种历史沉淀之美、有给游客静静思索的空间与发呆时间之美。
莫桑比克岛与莫桑比克国家不是一回事,但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应该说,这个国家的近代史,是从莫桑比克岛开始的。
不了解莫桑比克岛的历史,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莫桑比克。
任何一位初次来这里的人,都会生出一番特别的感慨来。
从残垣断壁中,可以感受历史在这里的变迁。
最早到这里来的外国人,不是葡萄牙人,不是海岛达伽马或迪亚士,而是中国太监郑和以及他率领的大明王朝的船队。
虽然郑和的远航,在这里没有留下史料,但是岛上有一家由原来葡萄牙总督府改成的陈列馆,陈列着为数众多中国明代时期的青花瓷器。
这些瓷器,有的相当完整,更多的已经碎裂。
它们被安放在简陋的玻璃柜子里,静静地立在那里,仿佛向游人们叙说着浩浩荡荡的船队飘洋过海的那段历史。
这些瓷器是从附近海底打捞上来的。
显然,庞大的郑和船队中,至少有一艘船在莫桑比克岛近海沉没,连同所载瓷器物品,一同沉入大海,但愿当时船上的水手安好回乡!
郑和虽然没有为明王朝在非洲挣得一片瓦大小的土地,但他却在这里留下了中国的瓷器,还有中国的钱币。
这些,成为中国与非洲和平交往的历史见证。
紧接着来到莫桑比克岛的是葡萄牙人。
与中国人不同,葡萄牙人不是来旅游,不是来宣示国威,而是来殖民、来掠夺的。
只有一平方公里多一点的小岛,呈现出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典型特征。
瘦长的小岛,被人为地划分为两部分,岛的北半部分被称为“石头城”,是葡萄牙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南半部分被称为“稻草城”,是土著人生活的地方。
“石头城”是因为这里的建筑都是用石头建成,清一色的葡萄牙式建筑,有的一层,有的二层,有的三层,屋顶用瓦或厚厚的沙浆覆盖。
城市虽不大,但教堂、广场、花园、医院、民居、街道等建筑功能齐全,错落有致,井井有条。
如今,许多临街的建筑,已经没有了屋顶,门窗也没有了,有的墙也已经倒下,但内壁和地板仍坚固地贴着葡萄牙人喜欢的彩色瓷砖,吧台、操作台仍然立在那里。
可以想象,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葡萄牙人在这里享受着他们的欧式生活,一边喝着庄园里醇香的美酒,一边欣赏海上的落日。
广场边上的商店、花园中的雕像,斑驳的大门上精致的黄铜把手都在提示着现代的人们,这里曾经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上演过无数的历史故事,书写过数不尽的悲欢离合。
葡萄牙人可曾想过几百年过去,他们创造的辉煌城堡,会成为今天的废墟?
岛上最有名的建筑,便是位于最北端的要塞了。
要塞三面临海,由高大结实的城墙包围着。
据称,葡萄牙人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完成要塞的建设。
最主要的建筑材料——石头,就取于岛内,从城堡外缘向下开凿岩石,一方面减少了运输成本,并就地垒筑了高高的城墙,另一方面也形成了深深地护城鸿沟。
城堡周边至今还保存着当年开凿岩石留下的大坑。
粘合石头的材料则是取自莫桑比克一种树上的树胶。
其实,要塞不仅是战略防御工事,本身还是一座城池,城墙里面,是众多的军事和民用建筑。
营房、指挥所、监狱、炮台、商店,还有由屋面集雨系统组成的城池供水管网,一切都是自成一体。
要是食品储存充足,在敌人的包围之下独自坚守半年是没有问题的。
城堡还曾发生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葡萄牙人从阿拉伯人手中强行夺得了海岛和这里的沿海地区,后来荷兰人又开始来争夺此地,打的葡萄牙人躲到堡垒中并被荷兰人围困在其中长达数月,最后古堡近乎弹尽粮绝。
有一天葡萄牙人从古堡里放出一头牛来,脖子上挂了一封给荷兰人的“求救信”,大意是“大家都是白人,我们在里面都快而死了,请你们给点吃的吧!
”结果呢?
荷兰人真的大开怜悯之心,登船而去,放过了葡萄牙人。
这在中国人听起来好似天方夜谭的故事却是这小岛上真实的历史一幕。
近代的“革命阵线”要比当年的荷兰人威猛的多,不仅打败了统治这里400多年的葡萄牙人,还一口气把他们赶回了老家去。
但是,得来的大好江山如今却是废墟遍地,贫困的人民依旧难以维系生计。
真不知道是被殖民好呢?
还是被专制好?
如今最早登上非洲这片土地的荷兰人早已融进了这块赤红而又热烈的土地;后来的葡萄牙人虽然坚守了4个世纪,最终还是被“革命阵线”打回了老家去啦,剩下不多的葡人也不在有什么优越感;接下来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等也先后将殖民领地交还给了曼德拉的儿孙们。
虽然非洲不再是殖民地的非洲,但非洲早已不是单一文化的非洲,今天的非洲俨然已成为一个包容着欧洲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甚至中国文化的大地。
宁静的莫桑比克小岛,在1991年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区。
可以为来到这里的游人提供幽静的休闲之处,还可以在惊叹前人非凡工作之时,更会对这里曾经的历史产生新的感悟。
2013年9月10日写于莫桑比克岛整理于北京您可能也喜欢:
侯麦《秋天的故事》十一蜜月之选:
看看明星们的海岛婚礼海岛开发,未来五年或迎来黄金期故事中的故事菲律宾美丽海岛边的畅想0上一篇<<乌干达(4)“老爸”死后的今日乌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莫桑比克1 一座会讲故事的海岛 莫桑比克 一座会 讲故事 海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