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5269303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66KB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案.docx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十八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从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主要包括经济体制、经济制度、分配制度、发展战略等内容。
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点:
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1、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点:
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2、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1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大: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一)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Economicsystem)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简单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通常包括各行各业如农业的管理体制、各个不同企业的管理体制等。
资源(可多种分类)如何配置始终是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
(2)计划经济体制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所谓计划经济,或称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就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等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换言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经济问题基本上是由政府所指令而不受市场影响。
我国逐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符合历史和逻辑的选择,有其内在的客观必然性
一是符合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
未来的社会将实行计划经济,商品货币关系将要消失。
二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或者说照搬了苏联模式。
三是由我国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客观条件决定。
也可以说,更主要的是由于它有利于解决我国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严峻的政治经济问题。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弊端逐渐显露:
如政企职责不分、忽视价值规律、平均主义严重。
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是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能充分发挥计划和市场两者长处和优势的经济体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江泽民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四大得到确认。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方针。
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第四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八大:
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重大创新
第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第四,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二者之间不存在着根本矛盾,或者说,社会主义制度要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市场经济的概念
所谓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
经济关系的市场化、企业行为的自主化、宏观调控的间接化、经济运行的法制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
但又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体现的是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的市场经济。
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坚持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这是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所在
4、中国20年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成就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2、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显著增强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4、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5、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6、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中国20年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经验
1、第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第二,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3、第三,始终坚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改革成败的判断标准4、第四,始终坚持积极而又稳妥的渐进式改革5、第五,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确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靠党的坚强领导。
总之,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世界上没有先例,这是一个伟大的试验和艰辛的创造,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我们还不熟悉。
要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成功经验和合理做法。
但从根本上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第2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十五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上不发达、多层次性决定了)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1)十六大提出两个“毫不动摇”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二)十七大提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3)十八大: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3、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第3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
一、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或称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思想
十八大主要精神:
1、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保护劳动所得。
4、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5、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一)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是指: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依据和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所有制基础)。
2、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劳动特点)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的差别,还是个人的谋生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按劳分配的特点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但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
2、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同工同酬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劳动贡献,而且还取决于所在单位效益(所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3、按劳分配只能以社会劳动为尺度。
4、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总之,按劳分配要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历史必然性
1、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类型
1、生产要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因素或条件,它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
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其直接或间接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或贡献率获取收益的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质,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3、按生产要素分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特殊)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强调:
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经济通行的分配规则。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两种分配原则的结合提供了存在的依据。
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早在1978年,邓小平就提出这一思想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
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
”
1、允许和鼓励“部分先富”的客观必然性
(1)这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要求(形式上平等,事实上不平等)。
(2)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必然要求(收入差别)。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优胜劣汰)。
(4)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平衡总是绝对的,平衡则是相对的,实现共同富裕,同样有一个不平衡发展的问题。
、“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1)“部分先富”能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部分先富”可以为后富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支援条件
(3)“部分先富”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决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有效途径
3、坚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
(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重要体现,是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十八大基本要求: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3)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
(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党的十四大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党的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3、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八大: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3)要正确认识“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的关系
(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
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总之,要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特别关注:
十八届三中全会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完善社会保障预算制度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第四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或: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十七大顺应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的意愿,明确提出: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十八大报告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围绕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经济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为此要做到“四个着力”和“五个更多”。
“四个着力”是: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五个更多”是: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2)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具体内容是: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
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
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等
(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六、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
思考题(调整):
1、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其重大创新?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我国如何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4、我国现阶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如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5、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有哪些方面?
6、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如何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分析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材料2:
报道称,可以看出经济体制改革仍是重中之重,是龙头,说明发展才是核心问题。
其核心思想是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法是跟过去不同,原来市场是基础性作用,是铺垫,现在是决定性作用,是市场说了算,政府职能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守夜人,是更符合市场关系。
——摘自2013年11月12日中国新闻网:
外媒聚焦三中全会公报
请结合材料回答:
1、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分析题: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收入分配是直接关系老百姓“钱袋子”的大事。
“钱袋子”越鼓,人们生活越有保障;财富分得越公,人们越能心平气顺。
对于当前存在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不同地区、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等分配不公现象,人们反映强烈。
在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摘自2011年08月16日《人民日报》
材料2: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请结合材料回答:
我国现阶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你认为当前存在分配不公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应如何使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例:
当前提高农民收入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教案 一轮 复习 建设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