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砌体工程.docx
- 文档编号:25267566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4.45KB
第三章砌体工程.docx
《第三章砌体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砌体工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砌体工程
1、砌砖工程施工
保证砖砌体施工质量的措施
1)确保原材料的质量是前提,所有砖必须有质保书,并进行复试,满足设计强度时方可使用;
2)砖墙砌筑前必须提前将砖浇水湿润;
与框架柱交接处,必须将框架柱上的预埋钢筋全部剔出,砌在墙砖缝中;与框架梁交接处,注意采用斜砖侧砌顶牢。
砌砖工程施工
一、材料
1、砖:
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明及试验单;
2、水泥
品种与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选择,一般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砂:
宜采用中砂。
配制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的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
砂浆强度等级小于M5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10%。
4、水:
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掺合料
A、石灰膏:
熟化时间不少于7天,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B、其他掺合料:
电石膏、粉煤灰等掺量应经试验室试验决定。
6、其他材料:
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防水粉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二、操作工艺
1、拌制砂浆:
砂浆采用机械拌合,手推车上料,磅称计量。
材料运输主要采用井字架作垂直运输,人工手推车作水平运输
(1)、根据试验提供的砂浆配合比进行配料称量,水泥配料精确度控制在2%以内;砂、石灰膏等配料精确度控制在±5%以内。
(2)、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掺合料后加水。
拌和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1.5min。
(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小时和4个时内使用完毕。
2、组砌方法
(1)、砖墙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2)、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均应错缝搭接,所有填充墙在互相连接、转角处及与混凝土墙连接处均应沿墙高设置通长拉结筋。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搓时,应砌成斜搓。
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搓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搓,但必须做成阳搓,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按每12cm墙厚原放置一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搓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cm,未端应有90°弯钩。
(3)、隔墙和填充墙的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
3、砖墙砌筑
施工顺序:
弹划平面线→检查柱、墙上的预留连结筋,遗留的必须补齐→砌筑→安装或现浇门窗过梁→顶部砌体。
(1)、排砖撂底:
一般外墙第一皮砖撂底时,横墙应排丁砖,前后纵墙应排顺砖。
根据已弹出的窗门洞位置墨线,核对门窗间墙、附墙柱(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如若不合模数时,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的计划。
所砍的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柱(垛)旁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
(2)、选砖:
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规格基本一致的砖;
(3)、盘角:
砌墙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并应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及时修整。
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挂线砌墙。
(4)、挂线:
砌筑一砖厚及以下者,采用单面挂线;砌筑一砖半厚及以上者,必须双层挂线。
如果长墙几个人同时砌筑共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5)、砌砖:
砌砖宜采用挤浆法,或采用三一砌砖法。
三一砌砖法的操作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
操作时砖块要放平、跟线。
砌筑操作过程中,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和乱缝。
经常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
应随砌随将溢出砖墙面的灰迹块刮除。
内外墙的转角处严禁留直搓,其他临时间断处,留搓的做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6)、木砖预埋:
木砖应经防腐处理,预埋时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确定;洞口高度在1.2m以内者,每边放2块,高度在2~3m者每边放4块。
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下四皮砖处开始,中间均匀分布。
门窗洞口考虑预留后安装门窗框,要注意门窗洞口宽度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7)、门窗过梁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240;当支承长度不足时,应按过梁与柱、墙直接连接处理。
当门窗洞边无砖墩搁置过梁时,采用在相应洞顶位置的混凝土墙、柱上予埋铁件或插筋,以便和过粱中的钢筋焊接。
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坐浆饱满。
如坐浆厚度超过20mm时,要用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两端伸入支座的长度应一致。
(8)、填充墙墙高≥4米时,在墙高一半处或门顶,设一道通长钢筋混凝土圈梁。
(9)、填充墙体与梁板交接的顶砖用实心小砌块,并斜砌顶紧。
三、质量标准
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砂浆品种符合设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小于1.0.fm.k
(2)、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0.75fm.k。
(3)、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少于80%。
3、内外填充墙为达到防水要求,均按清水墙标准施工。
2、砌石工程施工
一、砌石前准备
在砌筑石砌体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石砌体用石选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的石块,并按石块规格对各砌筑部位进行分配,每个砌筑部位所用石块要大小搭配,不可先用大块后用小块。
2、砌筑前,应清除石块表面的泥垢,水锈等杂质,必要时用水清洗。
3、在砌筑部位放出石砌体的中心线及边线。
4、复核各砌筑部位的原有标高,如有高低不平,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平。
5、按石砌体的每皮高度及灰缝厚度等制作皮数杆,皮数杆立于石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
在皮数杆之间拉准线,依准线逐皮砌石。
6、准备脚手架。
当石砌体砌高1.2m以上时就要搭设脚手架。
7、选用的石块,其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U20。
制备的砂浆应为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用于石墙的砂浆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2.5;用于石基础的砂浆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5。
二、毛石基础
(1)毛石基础构造
毛石基础是用乱毛石或平毛石与水泥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砌成。
乱毛石是
指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平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但有两个平面大致平行的石块。
毛石基础可作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
毛石基础按其断面形状有矩形、梯形和阶梯形等。
基础顶面宽度应比墙基
底面宽度大200mm;基础底面宽度依设计计算而定。
梯形基础坡角应大于60度。
阶梯形基础每阶高不小于300mm,每阶挑出宽度不大于200mm。
(2)毛石基础砌筑要点
1、砌毛石基础应双面拉准线。
第一皮按所放的基础边线砌筑,以上各皮按准线砌筑。
2、砌第一皮毛石时,应选用有较大平面的石块,先在基坑底铺设砂浆,再将毛石砌上,并使毛石的大面向下。
3、砌每一皮毛石时,应分皮卧砌,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先砌外面石块后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嵌实,不得采用先摆碎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方法。
4、灰缝厚实宜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不得有相互接触现象。
5、毛石基础的每皮毛石内每隔2m左右设置一块拉结石。
拉结石宽度:
如基础宽度等于或小于400mm,拉结石宽度应与基础宽度相等;如基础宽度大于400m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基础宽度的2/3。
6、阶梯形毛石基础,上阶的石块应至少压砌下阶石砌的1/2,相邻阶梯毛石应相互错缝搭接。
7、毛石基础最上一皮,宜选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也应选用平毛石砌筑。
8、有高低台的毛石基础,应从低处砌起,并由高如向低如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基础高度。
9、毛石基础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起,如不能同时砌起又必须留槎时,应留成斜槎,斜槎长度应不小于斜槎高度,斜槎面上毛石不应找平,继续砌时应将斜槎清理干净,浇水湿润。
10、毛石基础每天可砌高度为1.2m。
三、毛石墙
(1)毛石墙构造
毛石墙是用平毛石或乱毛石与水泥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砌成,墙面灰缝不规则,外观要求整齐的墙面,其外皮石材可适当加工。
毛石墙的转角可用料石或平毛石砌筑。
毛石墙的厚度应不小于350mm。
毛石可以与普通砖组合砌,墙的外侧为砖,里侧为毛石。
毛石亦可与料石组合砌,墙的外侧为料石,里侧为毛石。
(2)毛石墙砌筑要点
1、砌毛石墙应双面拉准线,第一皮按墙边线砌筑,以上各皮按准线砌筑。
2、毛石墙的第一皮、每个楼层最上一皮、转角处、交接处及门窗洞口处应用较大的平毛石砌筑。
3、毛石墙应分皮卧砌,各皮石块间利用自然形状,经敲打修整使能与先砌石块基本吻合、搭砌紧密,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中间不得有铲口石(尖石倾斜向外的石块)、斧刃石(下尖上宽的三角形石块)和过桥石(仅在两端搭砌的石块)。
4、灰缝厚度宜为20~30mm,砂浆应饱满,不得有干接现象。
石块间较大空隙应先填砂浆后塞碎石块。
5、毛石墙必须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应均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墙面至少设置一块,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大于2m。
拉结石长度:
墙厚等于或小于400mm,应与墙厚度相等;墙厚大于400mm,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小于墙厚的2/3。
6、在毛石和普通砖和组合墙中,毛石与砖应同时砌筑,并每隔5~6皮砖用2~3皮丁夸与毛石拉结砌合,砌合长度应不小于120mm,两种材料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满。
7、毛石墙与砖墙相接的转角处应同时砌筑。
砖墙与毛石墙在转角处相接,可从砖墙每隔4~6皮砖高度砌出不小于120mm长的阳槎与毛石墙相接。
亦可从毛石墙每隔4~6皮砖高度砌出不小于120mm长的阳槎与砖墙相接。
阳槎均应伸入相接墙体的长度方向。
8、毛石墙与砖墙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砖纵墙与毛石横墙交接处,应自砖墙每隔4~6皮砖高度引出不小于120mm的阳槎与毛石墙相接。
毛石纵墙与砖横墙交接处,应自毛石墙每隔4~6皮砖高度引出不小于120mm的阳槎与砖墙相接。
9、毛石墙每天的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
10、砌筑毛石挡土墙时,除符合上述有关砌筑要点外,尚应注意以下几点:
毛石的中部厚
度不小于200mm;每砌3~4皮毛石为一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外露面
的灰缝宽度不得大于40mm,上下皮毛石的竖向灰缝应相互错开80mm以上;泄水孔
的每米高度上间隔2m左右设置一个,并在泄水孔与土体间摆长宽各为300mm、厚
200mm的碎石作疏水层。
3、框架结构填充墙的砌筑
1)所有标砖砌筑前必须浇水润湿,严禁干砖上墙。
2)与砼柱交接处应将砼柱内的拉接筋全部剔出调直后砌在砖缝内。
3)与砼梁交接处应采用折砖砌筑。
顶砌密实。
4)凡大于200×200的预留洞均应预留,当洞口宽度超过1000mm时做钢筋砼过梁。
5)不砌到顶的内墙,按设计要求做砼压顶。
6)对于砖砌体的临时留槎必须按规范要求设置。
4承重墙体砌砖工程
1)所有标砖或空心砖砌筑前必须浇水润湿,严禁干砖上墙。
2)砖墙与组合柱交接处留三进三出直槎,进出要标准整齐,以保证组合柱断面尺寸。
3)结构砌砖砖采用梅花砌法,在首层要先作好排砖撂底。
外墙大角要同时砌筑,内外墙接槎每步架留斜槎。
砌筑时控制灰缝厚度,不得超越皮数杆灰缝高度。
4)凡大于200×200的预留洞均应预留,当洞口宽度超过1000mm时做钢筋砼过梁。
5)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应用丁砌层砌筑。
砖柱和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应选用整砖砌筑。
半砖和破损的砖应分散使用在受力较小的砌体中和墙心。
5多孔砖的施工
(1)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宜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的砌筑形式。
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2)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
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可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3)砌筑用砂浆应随拌随用。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如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4)砂浆拌合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内。
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在贮灰器内再次拌合。
(5)砌体灰缝应填满砂浆。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向灰缝宜采用加浆填灌的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但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砌体宜采用“三一”砌砖法砌筑。
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6)砌筑砌体时,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前应试摆。
(7)除设置构造柱的部位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8)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9)设置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
构造柱应有外露面,以便检查混凝土浇灌质量。
(10)浇灌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砌体和模板浇水润湿,并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等清除干净。
(11)构造柱混凝土分段浇灌时,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润湿,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灌混凝土。
(12)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
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
(13)雨天施工时,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收工时,砌体顶面应予覆盖。
(14)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现行规范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
6空心砖砌体施工
本工程被列为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试点工程。
其墙体材料按设计采用190×190×90粘土空心砖。
砖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按《承重粘土空心砖》JC196-75进行检验和验收。
空心砖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倾倒和抛掷。
经验收的砖,应按强度等级堆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宜超过2m。
常温条件下,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
砌筑时砖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0~15%。
注:
含水率以水重占干砖重的百分数计。
控制砂浆及混凝土的水泥,如标号不明或出厂期超过3个月,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使用。
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并应过筛,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
砂中含泥量,对于水泥砂浆和强度等级不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5%;对于强度等级小于M5的水泥混合砂浆,不应超过10%。
拌制砂浆应采用石灰膏、粘土膏、电石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粉等无机掺合料,严禁使用干石灰或干粘土。
拌制砂浆及混凝土的水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JGJ63-89的要求。
构造柱混凝土所用石子的粒径不宜大于20mm。
砂浆的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
配合比应事先经试验确定。
如砂浆的组成材料有变更,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试配砂浆,应按设计强度等级提高15%。
砂浆稠度宜控制在70~90mm。
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并以重量计。
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按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107-87确定。
施工要求要点:
砌体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宜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的砌筑形式。
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砌体灰缝应横平竖直。
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可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砌筑用砂浆应随拌随用。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如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
砂浆拌合后和使用时,均应盛入贮灰器内。
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在贮灰器内再次拌合。
砌体灰缝应填满砂浆。
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竖向灰缝宜采用加浆填灌的方法,使其砂浆饱满,但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砌体宜采用“三一”砌砖法砌筑。
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
砌筑砌体时,多孔砖的孔洞应垂直于受压面,砌筑前应试摆。
除设置构造柱的部位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砌体接槎时,必须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应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设置构造柱的墙体应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
构造柱应有外露面,以便检查混凝土浇灌质量。
浇灌构造柱混凝土前,必须将砖砌体和模板浇水润湿,并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等清除干净。
构造柱混凝土分段浇灌时,在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先用水冲洗、润湿,再铺10~20mm厚的水泥砂浆(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方可继续浇灌混凝土。
浇捣构造柱混凝土时,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棒。
振捣时,振捣棒应避免直接触碰砖墙,严禁通过砖墙传振。
雨天施工时,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
收工时,砌体顶面应予覆盖。
冬期施工时,尚应符合现行规范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
7砼空心砌块的施工
(1)施工准备
小砌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GB8239及出厂合格证进行验收,必要时,可现场取样进行检验。
装卸小砌块时,严禁倾卸丢掷,并应堆放整齐。
堆放小砌块应符合下列要求:
a运到现场的小砌块,应分规格分等级堆放,堆垛上应设标志,堆放现场必须平整,并作好排水;b小砌块的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6m,堆垛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通道。
基础施工前,应用钢尺校核房屋的放线尺寸。
砌完基础后,应在两侧同时填土,并应分层夯实;当两侧填土的高度不等或仅能在一侧填土时(如地下室墙等),其填土时间、施工方法、顺序应保证砌体不致破坏或变形(6)砌筑底层墙体前,应对基础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并应根据砌块尺寸和灰缝厚度计算皮数和排数。
普通混凝土小砌块不宜浇水;当天气干燥炎热时,可在砌块上稍加喷水润湿:
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施工前可洒水,但不宜过多。
(2)施工基本要求
砌筑墙体时,应遵守下列基本规定:
a龄期不足28d及潮湿的小砌块不得进行砌筑;
b应在房屋四角或楼梯间转角处设立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不宜超过15m;
c应尽量采用主规格小砌块,小砌块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清除小砌块表面污物和芯柱用小砌块孔洞底部的毛边;
d从转角或定位处开始,内外墙同时砌筑,纵横墙交错搭接;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搓,宜从两个方面同时砌筑;墙体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一般按一步脚手架高度控制);如留斜槎有困难,除外墙转角处及抗震设防地区,墙体临时间断处不应留直槎外,可从墙面伸出200mm砌成阴阳槎,并沿墙高每三皮砌块(600mm),设拉结筋或钢筋网片。
接槎部位宜延至门窗洞口;
e应对孔错缝搭砌。
个别情况当无法对孔砌筑时,普通混凝土小砌块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90mm,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不应小于120mm;当不能保证此规定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网片;
f承重墙体不得采用小砌块与粘土砖等其他块体材料混合砌筑;
g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或壁肋中有竖向凹形裂缝的小砌块砌筑承重墙体。
(3)砌体的灰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a砌体灰缝应横平坚直,全部灰缝均应铺填砂浆;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90%;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砌筑中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砌筑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70%时,不得拆除过梁底部的模板;
b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直灰缝宽度应控制在8至12mm,砌筑时的铺灰长度不得超过800mm;严禁用水冲浆灌缝;
c当缺少辅助规格小砌块时,墙体通缝不应超过两皮砌块;
d清水墙面,应随砌随勾缝,并要求光滑、密实、平整;
e拉结钢筋或网片必须放置于灰缝和芯柱内,不得漏放,其外露部分不得随意弯折。
(4)砂浆的强度等级和品种必须符合要求。
砌筑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盛入灰槽(盆)内的砂浆如有泌水现象时,应在砌筑前重新拌和。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用完,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必须分别在2h和2h内用完。
砂浆稠度,用于普通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50mm,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时宜为70mm。
(5)混凝土及砌筑砂浆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每一楼层或250m3的砌体,每种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制作两组(每组6个)试块,每层楼每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至少制作一组(每组3个)试块。
(6)需要移动已砌好砌体的小砌块或被撞动的小砌块时,应重新铺浆砌筑。
(7)小砌块用于框架填充墙时,应与框架中预埋的拉结筋连接,当填充墙砌至顶面最后一皮,与上部结构的接触处宜用实心小砌块斜砌楔紧。
(8)对设计规定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严禁在砌好的墙体上打凿。
在小砌块墙体中不得预留水平沟槽。
(9)基础防潮层的顶面,应将污物泥土除尽后,方能砌筑上面的砌体。
(10)砌体内不宜设脚手眼:
如必须设置时,可用190mm×190mm×190mm小砌块侧砌,利用其孔洞作脚手眼,砌体完工后用C15混凝土填实。
但在墙体下列部位不得设置脚手眼;
a过梁上部,与过梁成60度角的三角形及过梁跨度1/2范围内;
b宽度不大于800mm的窗间墙;
c梁和梁垫下及其左右各500mm的范围内;
d门窗洞口两侧200mm内和墙体交接处400的范围内;
e设计规定不允许设脚手眼的部位。
(11)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厚度和饱满度应随时检查,校正偏差。
在砌完每一楼层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允许范围内的轴线及标高的偏差,可在楼板面上予以校正。
(12)砌体相邻工作段的高度差不得大于一个楼层或4m。
(13)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中夹杂的落灰与杂物应清除。
(14)雨季施工应有防雨措施;雨后继续施工,应复核墙体的垂直度。
(15)安装预制梁板时,必须座浆垫平。
(16)施工中需要在砌体中设置的临时施工洞口,其侧边离交接处的墙面不应小于600mm,并在顶部设过梁;填砌施工洞口的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
(17)砌筑高度应根据气温、风压、墙体部位及小砌块材质等不同情况分别控制。
常温条件下的日砌筑高度,普通混凝土小砌块控制在1.8m内;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控制在2.4m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章砌体 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