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拓宽及河道整治等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完整版送审版.docx
- 文档编号:25267558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76
- 大小:389.46KB
道路拓宽及河道整治等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完整版送审版.docx
《道路拓宽及河道整治等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完整版送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拓宽及河道整治等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完整版送审版.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道路拓宽及河道整治等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最新完整版送审版
道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二一年三月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项目性质:
用地面积:
路总长度:
总投资: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人: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由来
自2009年7月24日,批准扬州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以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历程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快慢,就决定着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决定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基石,是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最为关键性的基础工程,也是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建设的关键性的基础工程。
当
前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面临着空前良好的局面,作为基础设施的道路交通建设必需走在前,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安全方便、高效快捷、经济舒适、清洁环保的交通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快速发展。
本项目位于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内。
南起春江路(沿江高等级公路),北至邗江河南路,全长2823m。
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规划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规划红线标准宽度40m,设计时速50km/h,项目为全线新建工程,全线涉及三座桥梁,分别为跨港南生产河桥、跨水泥厂河桥和跨八里生产河桥。
二、项目基本情况
1、建设原则
根据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对道路交通需求趋势、分布特点、规模及道路线路走向特点,道路两侧地块开发规划、建筑物等分布等各方面综合情况,并根据各道路总体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从而确定各道路等级、起终点、横向布置、交叉口设计、线形标准以及综合管网管径等内容。
2、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为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新增建设用地109073m2,道路总长度2823m。
本项目具体涉及道路规格如下:
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路线南起春江路(沿江高等级公路),
北至邗江河南路,作为承担着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道路红线宽度为40m,全线布置双向四车道。
涉及主体及附属工程,其中主体工程为道路工程,附属工程包括排水工程、地下管线工程、道路绿化工程、道路照明工程以及道路交通工程。
详细道路规格及工程建设方案参见相关章节内容。
3、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1794.0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1794.01万元(包括工
程费用13691.1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7418.36万元,预备费684.56万元)。
4、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初步拟定建设期为12个月。
第二节建设单位概况
本项目承建单位为扬州市华恒建设投资GS。
扬州市华恒建设投资GS是扬州市人民ZF为投资主体的国有资产公司,成立时间为2015年01月26日,注册资本143000万元。
主要业务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投资与管理,具有多元化的经营范围。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况
一、编制过程
本公司受扬州市华恒建设投资GS委托,组织开展“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就该项工作组织
相关人员成立了项目组。
项目组按照国家有关编制规范和相关要求,与项目单位充分沟通、交流,并进行现场调查、市场调研、基础资料收集整理,通过对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条件的了解,进一步分析研究了项目相关建设背景、建设意义和必要性、总体建设方案、节能环保及安全消防、项目投资方案和项目财务效益等重大问题,并就有关问题与项目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在此基础上,综合相关方面的意见,编制了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编制依据
1、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
2、扬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
3、扬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4、扬州市统计局近年统计年鉴;
5、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划
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7、建设部《市政工程设计技术管理标准》;
8、建设部《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9、国家及省市颁布的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10、项目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三、编制原则
1、在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城市道路工程的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工程分步实施的关系;
2、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既要体现技术先进,积极合理,又要安全可靠;
3、贯彻城市道路为城市发展服务,美化城市服务,为各行业服务的方针,同时大力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确定合理的道路方案;
4、考虑建设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是对“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工作力求切合实际,本着“立足优势、合理布局、提升功能、经济可行”的原则,对现有市场状况、市场需求、业态布局和功能目标等进行了调研分析,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合理的建设方案和投资规模。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主要包括:
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根据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的要求,阐述本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建设条件
论述项目所在地的社会经济与自然条件,重点描述项目地块的基本现
状,包括区域位置、用地范围、用地面积、场址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状况、外围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电、气)条件等。
3、总体建设方案
根据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规划,明确本项目建设目标、规模以及方案。
4、工程建设方案
对项目的环境、主要单体方案、综合管网等规划方案进行研究论证,并研究制定具体的工程建设方案。
5、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
对项目环境影响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还提出节能与安全措施。
6、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进度及招标
对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案进行研究,包括建设期及运营期的组织机构、主要管理内容等;结合项目特点,提出合理的总体及分期实施进度计划;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要求提出项目招标初步方案。
7、编制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按国家规定的统一口径,对拟建工程内容进行投资估算,编制项目总投资估算表,按开发建设投资、建设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建设期利息等列出投资总额的构成情况。
根据建设进度及项目单位资本金等情况,论证项目资金筹措方案,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8、风险及社会效益分析
分析本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研究风险对策,为决策者提供项目决策依据。
另外,根据本项目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特点,分析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论和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1、项目建设将极大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为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创造良好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为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创造良好的整体形象,促进提升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品质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实现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目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2、项目具有良好的建设条件
本项目位于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实施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内容,道路沿线工程地质状况初步判定较好,交通成网、通信、材料等均有保障,建设区块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便于项目建设、电力设施已全部接入到位。
本项目符合国家、省、市、区相关规定、法规,社会条件成熟,社会认同感强,项目实施具有十分良好的建设条件。
3、工程建设方案合理可行
本项目根据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道路承担交通职能方面考虑,针对道路提出适宜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及初步工程建设方案,方案合理可行,可为进一步深化设计提供初步依据。
4、项目具有良好的环境保护和节能措施
本项目建设市政道路,项目设计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及节约能源消耗措施,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节能措施考虑较为充分,符合相关环保及节
能要求。
5、项目社会效益明显
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启动区自成立以来,在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会面貌得到极大的改善。
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市政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完善。
本项目涉及的道路建设对交通改善、整个路网系统的完善日显重要,其建设意义重大。
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1。
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备注
A
本数
道路总长度
m
用地面积
m2
B
能耗数
年用电量
万kW·h/a
年用水量
m3/a
年综合能耗
tce/a
C
财务数
项目总投资
万元
建设投资
万元
建设期利息
万元
资金筹措
万元
项目资本金
万元
项目建设期
月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建议尽快组织地质勘察,为下阶段工作做好准备;
2、道路沿线状管线不详,建议下阶段工加强调查力度,为管线设计提供有力依据;
3、建议市政管线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以避免反复开挖路面,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
4、沿线公交车站位置需与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
5、本项目中的雨、污管线工程中管径及横断面布置位置需要和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部门进一步协调确定。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一、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概况
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仪征市东部、扬州市西南部,处于宁镇扬同城化中心地带,地理条件优越。
区划面积133.29平方公里,下辖施桥、
八里、朴席三个乡镇和文汇、扬子津两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约19.4
万,均为长江冲积平原,土质肥沃。
境内拥有优质长江岸线10公里以上,长江“黄金水道”和仪扬运河形成了便捷的水运优势。
北依宁通一级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穿镇而过,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桥头堡位于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境内,宁启铁路交通优势直接辐射,集水运、公路以及铁路运输优势于一体。
距离镇江、扬州均为19公里;仪扬运河东接古运河,西连长江,水运交通亦十分便利。
二、开发区总体规划
《规划》紧扣“发展”主题,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奉行“为投资者服务,让投资者盈利”的宗旨,坚持按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规则办事,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努力打造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三全”服务品牌,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明确在现有的基础上,统筹、优化、提升完善空间布局,进一步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和配套能力。
第二节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功能开发的需要
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快慢,就决定着扬州市的建设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决定区域建设发展的基石,是区域建设最为关键性的基础工程,基础设施是实现社区发展目标最直接的物质基础。
项目的建设是推进扬州城市化的基础设施,也是为开发区构造优质的发展条件。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需要
本项目道路是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交通网组成部分,是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实现“一城一区四园”重要的交通通道,起着主要的交通走廊作用,作为社区内重要基础设施,本项目的实施为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对市政配套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在道路下面埋设雨水、污水、供水及供电电缆等必要的管线,这样不但解决了整个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局部交通问题,也带动整个区块的市政配套建设的发展,使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实施建设逐步完善。
加快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道路交通条件,为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项目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作为基础设施的交通道路建设工作已迫在眉睫。
三、环境改善的需要
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对雨、污水管、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将进一步完善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雨、污分流排水体制的实施,通过对新建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将有效地增加区域绿化面积,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塑造该区域的景观节点,美化区域环境,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改善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从而提升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形象。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符合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区总体规划,有利于实现扬州市十三五规划的总体战略。
第三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选址
一、项目拟建区域位置
本项目涉及1条道路建设,道路总2823m,全部位于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内。
二、选址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实施道路与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他市政道路共同组成区域道路路网系统,满足区域发展需要,本项目符合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关要求。
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及地理条件
本项目位于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内。
启扬高速、沪陕高速分别从南北两端穿过,宁启铁路和即将建设的连淮扬镇铁路呈十字形在区内交汇,东部规划建设扬州高铁东部交通枢纽。
1、地形地貌
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三角洲腹部,长江与淮河交汇处,东依上海,西连南京,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
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镇扬丘陵地区,东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
沿河区域属于丘陵向沿河平原过渡地形,整个地形西高东低。
2、气象、气候
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属北亚热带温暖亚带与温和亚带的过渡性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
1063.2毫米;无霜期223天;光照充足,年平均总辐射量115.6千卡/平方厘米。
3、水系、水文
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临长江、北依邵伯湖和高邮湖、京杭大运河中贯南北,境内拥有长江岸线26.8公里,可供开发的-10米以下深水岸线近20公里,适宜开发利用的长江滩涂3万亩,拥有近50公里的沿湖生态岸线。
区域内有大面积的水面,可开展水产养殖。
4、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现阶段建设方未能提供道路沿线的地质情况,设计参照周边工程的地质概况,参考进行设计。
道路沿线工程地质状况初步判定较好。
1)、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按《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附录D,场区为湿润区,且有干湿交替作用,环境类别属Ⅱ类。
场区附近无污染源,结合地区勘查经验,判别场区水、土对砼无结晶类、分解类、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设计按近震考虑。
场地土体分布较稳定,总体强度较高,场地属抗震有利地段。
3)、地基土评价:
场地属岗地地貌单元,地层分布较平稳,但土质较差。
1层为人类近期活动推填,非均质,低强度;3-2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中等强度;3-3层粉质黏土,中等压缩性,高强度。
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1、行政区划
面积120.2平方公里,下辖施桥、八里、朴席三个乡镇和文汇、扬子津两个街道办事处。
2、互联网络
扬州网络应用层建成了DDN、分组交换、INTERNET等五个通信平台。
在发展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及公用数据通信业务的基础上,有线电视和电信通讯的综合业务数据宽带网已进入千家万户。
三、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
1、电力
本项目电力来源于市网一路独立的10KV高压线路,以电缆埋地方式引入,区内设630KVA变电所一座。
本项目的电力需求能完全满足要求。
2、给排水
1)给水
由区域已有给水管引入,管径DN200。
2)排水
本区域采用雨污分流方式进行雨污水的排放与收集、处理工作。
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
3、通信工程
电信光缆已进入区域,已开通国际互联网,可提供传真、移动通讯等多项服务。
4、交通工程
公路:
京沪高速公路(北京-上海)、宁通高速(南京-南通)和扬溧高速(扬州-溧阳)贯通扬州市,构成高度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扬州是江苏省唯一具有环城高速公路的城市,从开发区任何一处上高速公路,只需要十分钟时间。
水路:
扬州是历史上著名的水运中心。
扬州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位于开发区内。
目前扬州港有5个码头泊位,其中万吨级货运码头4个。
铁路:
宁启铁路扬州火车站已经通车,与全国铁路网连接。
机场:
开发区距扬州泰州机场仅需30分钟车程,到南京禄口机场仅需1小时的车程,到上海浦东机场仅需3小时车程。
第四章道路规划设计方案及建设规模
第一节项目总体规划
一、道路通行能力预测分析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时段和通常道路管制条件下,期望车辆合理通过道路某一点或均匀断面的最大小时流率,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关系密切,机动车道通行能力按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数计。
我国对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通力进行进专门的研究,《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建议的一条车道理论通行通力(可通行能力)如下表所示。
表4-1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计算行车
速度
60
50
40
30
20
可通行能
力(pcu/h)
1800
1700
1650
1600
1400
1、车道通行能力测算
本项目道路实际设计通行能力按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Nm=Np⨯αc⨯αj⨯αp
公式中Np一条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αc为机动车道路分类系数,取0.8;αj为交叉口影响系数;αp为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第一条车道取1.0。
各道路实际通行能力测算如下。
表4-2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道路项目实际设计通行能力测算
表
类别
车道序
号
设计车速
(km/h)
Np
αc
αj
αp
通行能力
(pcu/h)
合计
(pcu/h)
次干
路
1
50
1650
0.8
0.6
1.00
792
792
2、道路交通量预测
本项目各条道路的远景交通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趋势型交通量:
指该道路建成后,项目区域地块建设项目应有的交通量。
诱增型交通量:
指道路设施周围由于交通条件的完善、时空距离的变化,导致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变化而诱发的交通量以及周围地区土地实用性质发生较大变化或土地利用开发力度与广度加强而导致新增的交通量。
转移交通量:
指项目道路或周遍道路路网的变化,由于道路路状及运输距离等因素竞争关系而与其他相关道路相互转移的交通量。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以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基础,考虑各道路周围的开发现状、未来土地使用性质及强度综合确定本项目主
线交通量和主要交叉口的交通量。
通过EMME/4软件进行交通量预测和分配后,本项目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道路的小时交通流量为500pcu/h。
3、交通预测结果评价
根据上述车道通行能力计算及道路节点处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对各条道路进行服务水平评价。
表4-3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道路服务水平评价表
设置车道数
小时交通量
(pcu/h)
道路设计通行能力
(pcu∕h)
道路负荷度
是否满足交通需求
1
500
792
0.631
满足
根据上述表格评价,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道路服务水平较为良好。
二、道路设计参数
根据上述对项目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道路通行能力预测结果,参考项目所在区域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及各道路周边实际情况,确定各道路设计参数如下表所示。
表4-4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道路主体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
1
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
2
起点
春江路(沿江高等级公路)
3
终点
4
道路长度/m
2823
5
道路宽度/m
40
6
路面设计标准轴载
BZZ-100
7
设计年限/年
10
8
设计车速/km/h
50
9
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
10
抗震设防烈度
VII度
11
车道数
双向四车道
12
照明方式
双侧
第二节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道路涉及主体及附属工程,其中主体工程为道路工程,附属工程包括排水工程、地下管线工程、道路绿化工程、道路照明工程以及道路交通工程。
根据上文对道路设计参数的初步确定,则本项目道路建设内容如下。
一、道路主体工程
长度/m
宽度/m
道路面积/m2
横向布置
2823
40
109073
5.5m非机动车道+3m绿化带+15m
根据道路设计参数,具体道路面积及横向布置见下表。
表4-3项目涉及道路主体工程一览表
行车道+3m绿化带+5.5m非机动车
道+2*4m行道两侧
二、附属工程
本项目道路附属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地下管线工程、道路绿化工程、道路照明工程以及道路交通工程.
以上建设内容之工程建设方案参见下一章节。
三、建设标准
结合马港河路拓宽及河道整治工程在扬州市道路网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交通规划和交通需求分析,确定本项目采用如下建设标准:
1、道路等级:
城市主干路标准;
2、计算行车速度:
50km/h;
3、道路交通量设计年限:
10年;
4、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10年;
5、石料磨光值:
PSV≥42;
6、构造深度:
TD≥0.55mm;
7、地震: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VII度设防。
8、雨水设计重现期:
4年;
9、雨水路面径流系数:
0.9;
10、雨水综合径流系数:
0.6。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第一节工程建设方案设计概述
一、方案设计原则和依据
1、设计原则
(1)符合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采用标准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等相关规范。
并与新建道路沿线地块规划与发展相协调,使工程既要满足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交通的需求,更要为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的开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按照开发区道路规划确定道路走向、等级、性质、红线宽度,并做到功能上适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取得最佳的投资效果。
(3)处理好地下管线与地上设施的关系,贯彻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
(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使工程的建设尽可能多地反映技术上的先进性。
(5)注意道路景观,使道路布局、绿化与规划建筑和谐美观,打造区域景观点。
(6)结构设计应体现新颖、安全、经济、美观、可实施的特点。
(7)节约用地,节省工程造价。
(8)合理利用当地材料等,注重环保。
2、设计遵循的规范及标准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57号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路 拓宽 河道 整治 市政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最新 完整版 送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