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docx
- 文档编号:25265109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92.21KB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
在抗日战争中,军队和老百姓相结合,武装斗争与非武装斗争相结合,前方斗争和后方斗争相结合,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
海外华侨也积极投身于抗日战争。
敌后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根据上述材料,从下面选取一组与之对应的关键词
A.民族觉醒民族团结全民抗战
B.使命意识敌后军民汪洋大海
C.危机意识武装斗争战争奇观
D.军民结合敌后军民人民战争
2.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A社会性质的转变B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C中国国内主要阶级地位的转变D.中国革命性质的转变
3.“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
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4.右图是毛泽东与蒋介石唯一的一张合影照,这张照片拍摄于()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C.抗日战争后D.解放战争中
5.“租借东洋驻重兵,保商何必要连营。
可怜卧榻横陈夜,时听旁人鼾唾声。
”这首近代汉口竹枝词《东洋兵房》反映了()
A、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出现B、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
C、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6.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③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④割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时,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斑驳模糊,第一、二字笔画残缺,第七个字已辨认不清:
“丁到土豪,分田■。
”正当大伙为确定这些文字的来历而争论不休时,有一个同学又发现墙缝中夹着的一张发黄的照片,由此他们得到的一致结论是:
A.红军斗争的见证
B.义和团的战斗檄文
C.北伐军留下的标语
D.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
8.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9.英国学者埃德温·J·丁格尔以亲身经历写下《中国革命记》一书,他对辛亥革命的看法是:
“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而且是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在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面前的毁灭。
”他在此()
A.认为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B.实质认为西方的文明战胜了中国的文明
C.指出英国政治体制左右了中国革命进程
D.用文明史观客观分析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10.1943年毛泽东说:
“我们的军队既不要国民党政府发饷,也不要边区政府发饷,也不要老百姓发饷,完全由军队自己供给……”这主要得益于( )
A.进行了土地革命B.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
C.广大农民的支援D.大生产运动的作用
11.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
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由英、美、俄、德等多国共同参与签订
D.标志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2.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指出:
“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
A.继续奉行妥协政策B.决定实现国共合作
C.开始组织大规模抗战D.表示准备抗战
13.19世纪末,列强争做清政府的债主,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牟取高额利息和回扣
B.扩大在华经济政治势力
C.掠夺路矿权
D.为本国剩余资本寻找市场
14.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材料表明()
A.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利
B.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变化
C.《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15.“在1912和1913年,他们凭借技能和勇气争取使民国能够运转。
西式的民主制度马上证明太洋化、太新型和太软弱,难以负担他们托付的重任。
”文中的“他们”是指
A.维新派B.革命派C.立宪派D.中国共产党
16.“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略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引发这种变化的事件是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二、非选择题
17.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共17分)
材料一
材料二“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
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材料四
年份
立法
1979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后
《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引继出台
合计
截至2000年,全国已制定380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位历史人物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分别有何重大贡献?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华民国初期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
(3分)
(3)材料三表明中西方国家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新中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列举至少三点成就)(5分)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在新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哪些认识?
(6分)
18.材料解析题(20分)
材料一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来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炮声震动了中国,也震动了亚洲,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
”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也有另一种见解。
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转变,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穿透”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
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
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以下方面:
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均富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分别是?
(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现代化四个方面的表现。
(8分)
(3)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6分)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强调抗日的有军队、老百姓、海外华侨,斗争的方式也是多样性,既有武装斗争,也有非武装斗争,具体战争的种类也比较多,所有这些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全民族团结以及全民族的抗战等。
与之吻合的是A、而B、D主要强调敌后军民的抗战,范围较小,而C强调的武装斗争,也与题干材料不吻合。
所以正确答案为A。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的抗日
2.【答案】C
【解析】考查学生对中国社会历史转变的理解。
鸦片战争破坏了中国一系列主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新的经济因素尚未产生,中国的主要阶级仍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3.【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上海的炮声应该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材料当中“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都未实现全民团结。
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
抗日战争
4.【答案】C
【解析】该照片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二人的合影。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租借东洋驻重兵”中的军队是指日军,所以反应的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民族危机,所以正确的是C,BDA不符题意。
6.【答案】B
【解析】略
7.【答案】A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材料和课本知识结合的能力,由江西与湖南交界可知是革命根据地,由图看前面的战士的服装应是红军,结合这两点去理解辨认不清的字应是“打倒土豪,分田地”,联系课本可知,这应是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所以答案为A。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说明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再结合材料中有关农民的境况,说明农民还是革命的坚定支持者。
材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故选B;A是材料内容的直接转述,其主要认识是农民的作用,不合题意,排除;C、D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皆排除;故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二大
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不仅是一个皇帝的逊位”、“守旧而虚假的中国文明”、“生机勃勃的西方文明”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C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意思无关,属于无关项;D项表述明显错误,作者带有“偏见”,认为西方文明是最优秀的,从而
谈不上客观分析辛亥革命的结局和影响。
据此,不难进一步判断得出,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评价
10.【答案】D
【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大生产运动的意义,所以D项正确。
分析题时要注意“1943年”“边区政府”“发饷”“军队自己供给”等限定,结合所学知识,以断定是什么时期有关什么方面的历史事件。
11.【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和“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都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关;英、美、俄、德等多国共同参与签订的是《辛丑条约》。
其中《辛丑条约》规定:
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日本是参与者之一,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辛丑条约
12.【答案】D
【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表示准备抗战,所以D正确,A错误,B八一三事变后才准备合作的C错误。
13.【答案】B
【解析】扩大经济政治势力是根本目的,其他都属于这一目的的某个方面。
1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清政府思想观念的变化
15.【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1912年和1913年、民国、西式的民主制度”等关键信息可知,本题描述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事实。
所以本题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
16.【答案】B
【解析】略
17.【答案】
(1)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期”(或伯利克里改革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每点1分,共3分)
(2)举措:
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民主共和)(政体)(或责任内阁制(3分)
(3)符合国情。
(2分)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每点1分,共3分)。
(4)加强法制建设(答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分)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民主具有多元化。
(任答两点,4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情境解读分析史料能力。
(1)问依据图示人物情境分析历史人物的重大贡献,解答本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但要注意分别回答各自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贡献,主要把握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伯利克里—黄金时代这条线索来分析作答。
(2)问依据材料和所学列举史实,解答关键要读懂材料的含义并结合题干问法,依据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材料二主要意思是建立国民政府、实行人民主权和民主共和。
根据民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史实进行回答即可。
(3)问考查学生归纳材料能力。
从材料中文字“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
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可知中国没有照搬西方民主模式,言即符合各国的国情。
第二小问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要联系建国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史实来作答即可。
(4)表格材料中主要是新时期我国在法律方面的主要成就,由此可以归纳出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主要集中在法律方面。
第二小问比较中西民主制度,得出认识,可以从各国国情、民主化进程、民主的范围和使用民主的手段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改革;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
18.【答案】
(1)“界碑”:
《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分)
“胜利”:
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或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胜利)(2分)
在民主化方面: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等;
在法制化方面: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
在工业化方面:
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在均富化方面:
提出平均地权等。
(4分)
(3)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领导,由人民群众参加,以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以及争取民族独立为目标,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而进行的革命运动,因此是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中的文字“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可以总结出“界碑”、“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以下方面:
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均富化……”中现代化的含义联系教材中的内容可以直接回答出问题;(3)民族民主革命强调了辛亥革命的性质,结合教材内容找出能说明辛亥革命的性质的表现因素即可。
考点:
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历史潮流
点评:
关于近代以来列强侵华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传统史学更多地是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强调列强对中国的伤害,近年来随着近代化史观的引入以及在中国大陆的深入,更多人从更多更新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考高也及时地加以引入,希望引起学生的观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学年能力提升检测试 新人 高中历史 必修 第四 单元 近代中国 反侵略 民主 潮流 学年 能力 提升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