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十一中白城一中联考学年高二上.docx
- 文档编号:25260961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72
- 大小:216.36KB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白城一中联考学年高二上.docx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白城一中联考学年高二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十一中白城一中联考学年高二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长春十一中白城一中联考学年高二上
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白城一中联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50分)
1.人体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
3.下面的概念图中的a、b分别代表的是( )
A.细胞外液、内环境B.血浆、内环境
C.血浆、细胞内液D.内环境、血浆
4.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反射与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组成
6.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7.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电流计①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流计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8.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9.如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激素①作用的靶器官为垂体和甲状腺
B.图中④表示负反馈调节
C.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D.激素③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的细胞
10.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细胞膜上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一定消耗ATP
B.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11.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12.下列关于动物的激素调节的阐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生命活动
B.激素是一类信息分子
C.被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生长激素
D.激素在医疗和生产上的应用不多
13.“冰桶挑战赛”是一项慈善活动,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当一桶冰水从头顶浇下,身体会作出一系列的反应,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
B.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体温下降,代谢减弱
D.此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14.图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一种信号分子及其信呼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的信号分子①是神经递质,它通过③血液的运输.与②受体结合,作用到靶细胞
B.若①是胰岛素,则靶细胞有可能是肝细胞,激酶激活的功能是肝糖原分解
C.若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若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则①是甲状腺激素
1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不属于特异性免疫
B.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产生抗体
C.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所以机体不需要合成其相应的抗体
D.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1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
B.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C.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D.淋巴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
1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
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
C.植物激素促进植物生长
D.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1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的反应转变成的一种蛋白质
C.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抑制植物生长
1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B.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
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D.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并分泌的小分子有机物
20.有关生物体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B.寒冷→人体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体温回升
C.细菌感染→人体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细菌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2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
B.若c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22.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D.渗透作用
2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合理的一项是( )
A.用乙烯利催熟波萝做到有计划地上市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的枝条能促进其生根
C.用脱落酸来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产生淀粉酶
D.鲜花切离花株后及时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可以延长保鲜期
24.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错误的是( )
A.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胰岛
B.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
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
C.体液免疫中T细胞
淋巴因子
B细胞
D.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
神经递质
肌肉或腺体
25.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此所做分析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将会影响到④
C.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③
D.寒假期间某大学城人口数量取决于①、②
26.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猞猁和雪兔之间的关系
B.图甲表示小家鼠和褐家鼠之间的关系
C.图乙表示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
D.图丙表示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之间的关系
2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
B.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与植物有关
C.群落中植物的水平分布现象与自身生长特点等有关
D.群落中动物的水平分布一般都是均匀的
28.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29.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30.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10毫升培养液内的酵母菌逐个计数虽然困难,但通过细心可以克服,以获得准确数值
B.计数前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是必须的,如有必要,还要进行稀释
C.本实验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但可以进行多次取样计数
D.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可以按“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以减少误差
3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④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孔雀开屏是一种行为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
D.信息传递只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4.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CO2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35.如图为新型农业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基础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6.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学方面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37.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8.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为kcal/(m2•a).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20810kcal/(m2.a)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1.3%
C.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出都是通过各营养级的细胞呼吸实现的
D.据能量输入和输出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群落还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
39.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在野生植物中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这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
A.直接使用价值B.间接使用价值C.潜在使用价值D.A与B的总和
40.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适宜的环境中,正确的是( )
①有害生物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②其天敌数量较多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41.在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分别是( )
A.酵母菌、酵母菌、毛霉、乳酸菌
B.酵母菌、醋酸菌、毛霉、乳酸菌
C.毛霉、醋酸菌、乳酸菌、酵母菌
D.酵母菌、乳酸菌、毛霉、醋酸菌
42.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营养成分( )
A.多肽、氨基酸、甘油、脂肪酸B.氯化钠、水、蛋白质
C.水、维生素D.蛋白质、脂肪
43.对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需加一定量的盐
B.可加入一些香辛料
C.新鲜蔬菜必须经灭菌处理
D.要经常补充坛盖边沿水槽中的水
44.下列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腐乳制作所需要的适宜温度最高
B.果醋发酵属于无氧发酵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使用的菌种都具有细胞壁、核糖体、染色体、DNA和RNA
45.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
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B.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
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46.平板划线操作时划出了五个区域,适宜培养后,观察结果是( )
A.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增加
B.五个区域内的菌落数差不多
C.中间区域较多,两端区域较少
D.从第一区域到第五区域菌落数逐渐减少
47.能排除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是( )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48.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熔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49.欲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土壤用无菌水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同一浓度的土壤稀释液应至少涂布三个平板
C.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作为对照
D.用加入刚果红指示剂的培养基可筛选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50.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对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后所产生的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D.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所需的碳源和氮源是葡萄糖和尿素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51.请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问题.
(1)某人一次性饮1000mL清水,1h内尿量显著增加,这是由于 降低,使位于 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性减弱,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减少,其轴突末梢释放的抗利尿激素 (增加、减少),降低了 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加.
(2)在剧烈运动状态下,体内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其中支配肾上腺髓质的内脏神经兴奋性增强,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上的 结合,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从而促进 分解,抑制 分泌,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满足运动时对能量的需要.
(3)马拉松长跑是一项超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 的特点.
(4)运动员出发后体温逐渐升高,一段时间后在较高水平上维持相对稳定,这是机体 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控制该行为的中枢是 .
52.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如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蛇毒作为 刺激机体,引发机体产生如图中的所示的 (体液,细胞)免疫.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组成.
(2)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 ,物质A是 ,细胞④的名称是 .
(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 .
(4)分析图乙,α﹣银环蛇毒是一种 毒液.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 ,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 .
53.图一表示自然界中碳循环简图,其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二是图一部分生物的展开.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中的生物可以用图一中的 (甲、乙、丙、丁)表示,碳在其中以 形式流动.
(2)流入蛇的总能量小于鼠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鼠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呼吸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 所利用.
(3)由图二知,蛇所处的营养级是第三和第四营养级.若蛇的食物有
来自鼠,
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kJ能量.
(4)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和野兔.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①该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 ,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的 结构.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
②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斗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减少而 (增强、减弱、不变).
54.请回答以下与传统发酵技术有关的问题.
(1)请回答腐乳的制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制作腐乳的原料中哪种有机物的含量比较高?
.毛霉可利用体内的酶将该成分分解成哪些小分子有机物?
.
②在用盐腌制腐乳的过程中,若盐的浓度过低会出现什么现象?
.
③卤汤中酒的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若含量过高会出现什么现象?
.
(2)如图是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装置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 .
②葡萄汁装入发酵瓶之前要将发酵瓶清洗干净,用 消毒.
③制作 时应将开关2打开,1必须用长而弯曲的胶管,其作用是 .
(3)用鲜牛奶制作酸牛奶时,起作用的微生物是 ,代谢类型是 .
55.以下是一种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配方:
纤维素粉5g、NaNO31g、Na2HPO4•7H2O1.2g、KH2PO40.9g、MgSO4.7H2O0.5g、KCl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蒸馏水定容到1000mL).请回答:
(1)培养基的种类很多,但培养基中一般都含有水、碳源、 和无机盐,该培养基中 是最主要的碳源,按培养基的功能划分属于 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一般还要调节PH值,并对培养基进行 处理.
(2)分离纯化微生物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 和 .
(3)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上加入 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假设某同学发现培养基上此种细菌数目过多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 .
(4)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 ,PH值等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
2016-2017学年吉林省长春十一中、白城一中联考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50分)
1.人体的体液是指( )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解答】解:
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故选:
D.
2.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
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人体内环境成分一般包括:
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调节物质(激素、抗体、递质等)、其他物质(纤维蛋白原等).
【解答】解:
A、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血清属于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
B、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正确;
C、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后进入血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C错误;
D、氨基酸属于营养物质,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D错误.
故选:
B.
3.下面的概念图中的a、b分别代表的是( )
A.细胞外液、内环境B.血浆、内环境
C.血浆、细胞内液D.内环境、血浆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血浆可以和组织液进行相互的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最后注入血液循环,即淋巴最后注入血浆,a是血浆;
细胞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外界环境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通过内环境运输到组织细胞,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通过内环境运输到肺泡和肾脏,通过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b是内环境.
【解答】解: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因此a表示血浆.
细胞只能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且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内环境,因此图中b表示内环境.
故选:
B.
4.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B.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解答】解:
A、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A正确;
B、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B错误;
C、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C正确;
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D正确.
故选:
B.
5.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反射与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长春 十一 白城 一中 联考 学年 高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