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综合训练题32.docx
- 文档编号:25260010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71.16KB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综合训练题32.docx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综合训练题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综合训练题3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综合训练题32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麋鹿(mǐ) 斥堠(hòu)
丰犒(ɡào)尺棰(chuí)
B.缒兵(zhuì)烽燧(suí)
狎(xiá)蜥蜴(xīyì)
C.袒裼(xī)冠胄(zhòu)
寝(qǐn)所恃(shì)
D.校正(jiào)兵不殆(dài)
固有所侮(wǔ)抗而暴之(bào)
【解析】 A项,“麋”应读“mí”,“犒”应读“kào”;B项,“燧”应读“suì”;D项,“暴”应读“pù”。
【答案】 C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凡兵上义 上:
崇尚
②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兴:
突然出现
B.①以兵尝敌尝:
曾经
②小挫益厉厉:
厉害
C.①七十战而兵不殆也殆:
懈怠
②士以义怒怒:
激起愤怒
D.①故去就可以决去就:
离开与靠近
②支大利大患支:
对付
【解析】 尝:
试探(虚实);厉:
发奋自厉。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冠胄衣甲
A.丰犒而优游之
B.而后可以动于险
C.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D.知此者,可以将矣
【解析】 例句“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
A项,“优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悠游;B项,“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要的地方;C项,“长短”,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处,短处;D项,“将”,名词活用作动词,做将领。
【答案】 D
4.下列各句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此用长短之术也
B.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C.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D.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解析】 A、C、D三项都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敢问:
“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
”曰:
“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知此者,可以将矣。
袒裼而按剑,则乌获不敢逼;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节而后可以用兵 节:
节制
B.知节则不穷穷:
贫穷
C.彼将不与吾校校:
较量
D.使之疑而却却:
退却
【解析】 穷:
困窘。
【答案】 B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都是介词,用,凭借。
B项,语气词,表陈述语气/语气词,表疑问语气;C项,副词,表示承接,就/副词,表判断,就是;D项,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 A
7.下列各个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主张用兵“心术”的一项是( )
①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 ②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③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④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⑤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⑥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D.②④⑥
【解析】 ①为将者须“知己”的好处,③敌我互有优势劣势,⑥无所恃的害处。
【答案】 C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2)手握一尺长的鞭子,面对着猛虎,敢于呐喊而挥鞭抽打;空着手遇上了蜥蜴,也会吓得面容变色连连后退,这是人之常情。
三、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辨奸论
苏 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
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
“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
”郭汾阳见卢杞,曰:
“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
”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
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
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
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
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
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
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
“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利害夺其外也 夺:
改变
B.亦容有未必然也容:
容许
C.好贤之相好:
喜欢
D.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被:
遭受
【解析】 容:
或许。
【答案】 B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B项,均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
D项,介词,用/动词,认为。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
B.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C.当时一些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诗书,作者说,只要行事不合乎人情的,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D.作者引用孙子的话,“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到重用。
【解析】 “就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一句有误,“鲜”,很少。
此句意为“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答案】 C
12.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应本课“局部探究”第4题)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2)①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使天下大乱呢?
②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
(“是……也”,判断句句式)
【参考译文】
事情有的必然要到来,道理有的本来就是这样。
只有天下那些头脑冷静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发展的结果。
月亮四周起晕,预示天要刮风;柱子的石墩回潮,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
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呢?
可是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改变了他的行为啊。
从前,山涛(巨源)见到王衍,说:
“日后祸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
”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
“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他杀光了!
”今天分析起来,其中的道理确实有可以预见的。
(但)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欺骗世人、盗取名誉的地方,然而他不嫉妒别人,不贪求名利,只是随波逐流,周旋上下。
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使天下大乱呢?
像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迷惑世人,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么会重用他呢?
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
现在有人,嘴巴里边讲着孔子和老子的话,亲自实践着伯夷、叔齐的清高德行,收罗了一批喜欢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生,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
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
脸上脏了,不忘洗擦;衣服脏了,不忘洗涤,这是人之常情。
现在(有人)却不是这样,穿着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头发像囚犯,面孔像家里死了人,却在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
凡是做事不合乎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
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
他们凭借盛大的名声,来掩盖尚未形成的祸患,即使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君主,喜欢杰出人才的宰相,还是可能举荐和任用这种人的。
那么,他成为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这就不只是王衍、卢杞这二人可以相比的了。
孙子说:
“善于用兵的人,并没有显赫的功绩。
”假如这种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便说错了,然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当然,谁又能够知道祸患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呢?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受到了重用)那么天下的人们就将遭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就将得到有先见之明的名声,那可就太悲哀了!
四、语言表达
13.读下面的一则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苏洵年轻时,有一天晚上正在读书,一窃贼伏于窗外,准备等其熄灯入睡后,好入室行窃,左等右等,苏洵还在诵读同一篇文章,一遍一遍始终不能完全顺畅地背下来。
窃贼伏于窗外,冷得厉害。
见苏洵毫无睡意,大有不背下来誓不罢休的架势,不由怒火中烧,击窗厉呵:
“你个笨蛋,如此愚钝,哪里还配读书?
”说完琅琅然从头至尾、一字不落地将文章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这件事对苏洵震动很大,意识到自己确实很愚笨,于是加倍努力。
然而那贼,在读书方面天赋固然很高,终其一生,也只能是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像那个贼,聪明者固然可以嘲笑愚钝者,然而结果呢,嘲笑者自己却受到了嘲笑。
如此说来,那些自以为有很高天赋的人,却在自鸣得意中一生碌碌无为。
14.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连贯完整。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如果人生是一首诗,奋斗就是欣赏,
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
成功,你可以从中体验到喜悦和自豪。
失败,你可以从中体验到痛苦和脆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果自然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
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
登山,你可以读到秀丽雄奇。
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上册 课时 综合 训练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