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宁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生物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258651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87.83KB
安徽省怀宁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生物试题.docx
《安徽省怀宁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怀宁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生物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怀宁二中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高二生物试题
安徽省怀宁二中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
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2.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A.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B.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少一半
C.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样D.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3.分析右图,对生长素的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A.茎的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受重力影响
C.生长素浓度最高的是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
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
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A.aB.bC.cD.d
6.下列生产或实验过程中不能使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是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加快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成黄香蕉
C.作为田间某些作物的除草剂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7.分别对二倍体番茄幼苗、三倍体无子西瓜幼叶进行组织培养,将形成的多株植物随机等量分组,编号为A、B、C、D。
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处理。
能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组是
组号
开花前处理
开花期处理
开花后处理
预期结果
A
不套袋
不涂抹生长素溶液
不套袋
无子番茄
B
去雄、套袋
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继续套袋一段时间后取下
有子番茄
C
不套袋
授以二倍体的花粉
不套袋
无子西瓜
D
套袋
不授以花粉
继续套袋一段时间
无子西瓜
8.在市场上有时会看到发育不均匀(凹凸不平)的西瓜。
若将其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对这种现象可能的解释是
A.种子的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
B.无种子的子房一定不能发育成果实
C.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发育着的种子中合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9.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A.ⅠB.Ⅱ
C.ⅢD.Ⅳ
10.植物开花与开花激素有关。
1937年,俄国学者提出了“成花素”假说,认为植物叶片接受光刺激后,能合成成花素,成花素经过远程运输到达芽的项端,诱导花的形成。
70年后,人们才检测出成花素的化学本质,它是一种叫做“FI”的蛋白质。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花素广泛存在于种子植物巾
B.植物开花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同位素标记法可获得成花素合成和运输途径的直接证据
D.FI基因只存在于植物叶片中而不存在于芽中
11.在5个相同的琼脂块上分别放置1—5个水稻胚芽鞘尖端,几小时后将这些琼脂块分别紧贴于5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一侧,经暗培养后,测定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右图所示)。
正确的结果是
12.栽培的番茄,因某种原因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可用生长素溶液涂抹柱头,生长素的作用是
A.促进受精作用B.促进染色体加倍
C.促进子房壁发育D.促进胚珠发育成种子
13.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据表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2,4—D浓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籽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A.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籽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14.对果树压条时,需要把压条处的树皮环剥一圈,环剥后剥圈以下的侧芽会迅速发育成侧枝,其原因是
A.顶芽不会产生生长素B.剥圈以下的部位生长素浓度较低
C.剥圈以下的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D.剥圈以上的部位生长素浓度较低
15.右图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某一器官生长影响的曲线图,从图中分析可以得出
A.若b点对应的是顶芽生长素浓度,则同一枝条的侧芽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b之间
B.若b点对应的是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茎向光侧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bc之间
C.将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的是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则茎的远地侧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b之间
D.将植株水平放置,若b点对应的是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则根的近地侧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d点以下
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儿童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性早熟
17.
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A.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4
B.上述四组实验中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3
C.主枝仍能直立生长的只有丙
D.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18.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生长旺盛的器官中生长素的含量相对较多
B.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喷洒棉株达到保蕾保铃的效果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D.在休眠的种子中,各种激素的含量都会减少
19.下图表示燕麦胚芽鞘切段内生长素(IAA)的运输情况,其中供应琼脂块中的生长素用HC标记(14C—IAA),请指出接收琼脂块中含有14C的是
A.abcdB.bcC.cdD.ad
20.果实形成过程中,正在发育的种子可产生大量生长素,刺激子房壁发育成果实。
但在自然界中香蕉没有种子,其果实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香蕉的形成不需要生长素B.香蕉的形成过程中由自身提供生长素
C.香蕉的形成不需要杂交D.香蕉的形成过程中需要人工提供生长素
21.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25℃蒸馏水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25℃蒸馏水浸泡24h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22.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我们平时吃的“瓜子”是向日葵的果实,“瓜子皮”是果皮,“瓜子仁”是种子。
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
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对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产量未受影啊
B.番茄形成无子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子果实,产量下降
C.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子果实,产量下降
D.番茄形成无子果实,产量上升;向日葵不形成无子果实
2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生长素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可使其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有a
B.图甲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相同
C.图乙中放N的胚芽鞘长得比放M的快
D.图乙中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放N的不弯曲
24.吲哚乙酸最早是在人的尿液中被发现和提取的,下列对此问题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在人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酶系统,所以人粪尿的肥效很高
B.人在食用了大量的植物种子和新鲜嫩叶后,生长素便进入人体内,因人体内不存在破坏生长素的酶,同时生长素也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生长素在人体内“免费旅游”一圈后便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C.人体肾脏中含有将色氨酸转变成生长素的酶,所以人尿液中有吲哚乙酸
D.题干部分的叙述是错误的,人的尿液中没有吲哚乙酸,只有吲哚乙酸的类似物,如萘乙酸等,这些物质是人体内的无生理功能的代谢副产品,但对植物却有强烈的促进生长的作用
25.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
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长的胚芽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图所示。
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①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②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④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6.为研究不同室温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
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要的适宜温度
B.在50~90分钟,皮肤温度下降的原因是室温降低,皮肤血流量减小
C.第9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
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7.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1
5
9
13
17
21
25
29
33
37
成虫数(只)
6
10
28
71
131
207
270
302
327
341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成“J”型增长
28.
2019年暑假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外出旅游。
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同学小张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
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过去。
后来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下图曲线中能够反映小张体内水的相对含量(a)和渗透压(b)变化趋势的是
29.以某种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去感染一种基因突变的小鼠后,比较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图一。
感染该病原体后,对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的数目进行测试,发现两种小鼠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感染前后突变小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都非常低。
如果用识别该病原体的专一性抗体处理突变小鼠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小鼠存活的结果如图二。
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两种小鼠被感染后,B淋巴细胞均能迅速增殖分化
B.突变小鼠被感染后,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止常的
C.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T淋巴细胞中
D.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B淋巴细胞中
3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
31.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由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mm×2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
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l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A.5.2×104个B.3.25×l05个C.5.2×103个D.3.25×104个
32.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I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33.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点,每个样点4m2,发现5个样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
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的株数为
A.15000B.16250C.17500 D.70000
34.
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
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乙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B.5小时内,酵母菌经历了约6个细胞周期
C.在这段培养时间里,酵母菌的一个细胞周期平均需要1.3小时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3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36.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放置了100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
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将不准确
37.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
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曲线中种群数量可用Nt=N0λt表示,λ表示种群增长率
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
C.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在e点
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增长率为0
38.下图为一种生物二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则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a种群和b种群未来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是a增多,b减少
B.假如b种群是某种珍贵的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采取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保护措施
C.二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大小是a>c>b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三个图中的b类型
3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利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增高
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不同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
③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相同
④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0.
图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
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
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
(每空2分)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群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以____________的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
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填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此外,Ca2+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人细胞核后,能引起_______酶催化mRNA的合成。
(4)生长素促进根系生枨的最适宜浓度要比茎低得多,稍高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从而抑制根的伸长,这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______。
(5)科学家研究发现紫外光可以抑制植物生长,原因是紫外线增强了植物体内吲哚乙酸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促进了生长素氧化为3—亚甲基氧代吲哚,它没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现在提供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麦幼苗若干作为实验材料,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以验证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与生长素的氧化有关。
步骤1:
将小麦幼苗平均分为甲组和乙组。
步骤2:
给予甲组适宜的可见光照射,给予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射。
步骤3:
观察两组幼苗的______________,并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
预测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
(每空1分)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激素都有明显变化。
某实验小组测定了苹果等果实成熟过程中激素的动态变化,如图1所示,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可知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从细胞学基础来分析植物的生长,说明生长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来促进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素主要通过促进______________来促进植物生长。
(2)从图l中还可知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______________也可能具有此作用。
两者的关系可用图2表示。
①图2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活性来实现的。
所以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主要是通过提高_________含量来实现的。
②对于完整的胚芽鞘来说,赤霉素的作用部位主要是_________,生长素作用的主要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含量升高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两图中各种激素的动态变化可以说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_________的结果。
43.(9分)2019年6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水位上涨而部分内迁。
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东方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
为研究东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I.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I.东方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______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
Ⅱ.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东方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东方田鼠的数量。
)
Ⅲ.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Ⅲ.跟踪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①请填写表中II和Ⅲ空白之处的内容。
②表中Nt=N0·λt成立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假设东方田鼠种群迁入初期为3000只,则30天后该种群的数量___________只。
(用公式表示,不必计算具体结果)
(2)对于洞庭湖区的鼠患,有人主张投放高毒性的灭鼠药,在短期内迅速杀死大量东方田鼠。
你赞成这方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说山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提出两项控制东方田鼠数量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考试
高二生物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A
B
B
C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B
C
B
D
D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B
D
C
B
B
D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C
A
B
B
D
C
A
B
二、解答题:
41.
(1)信息交流
(2)主动运输 液泡 高尔基体 (3)RNA聚合酶
(4)两重性 (5)同等强度的可见光和一定强度的紫外光 高度
两组幼苗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 甲组幼苗高于乙组,且甲组中3—亚甲基氧代吲哚含量少于乙组
42.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怀宁 中学 年度 第二 学期 第二次 考试 生物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