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
- 文档编号:25253782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60.13KB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9
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第
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是由活生生的人创造的。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在从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活动时必定伴随着一定的心理活动。
恩格斯指出: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
”俄国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也指出:
“历史科学不能把自己局限成一个社会经济解剖学,没有一件历史事实的起源不能用社会经济说明;没有一件历史事实不为一定的意识状况所引导、所伴同、所追随。
”因此,史学不仅要阐述人们过往活动的内容,也应该揭示伴随这些活动的心理状况。
心理史学正是基于此而兴起的史学新领域。
从20世纪初期起,不少中外学者都提出了“新史学”的思想,比如美国的鲁滨孙、中国的梁启超,他们都主张突破史学原来的界限,与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其他学科建立联系。
但直到弗洛伊德关于达·芬奇心
理分析的著作、埃里克森关于马丁·路德和甘地心理分析的著作问世,心理史学才算正式诞生。
美国心理史学的兴起是在20世纪50—60年代,70年代达到高潮。
70年代以后,法国的心态史学相继而起,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学者和著作。
80代以后,心理史学的相关著作陆续传入我国,对我国史学界产生了不小影响。
心理史学能够在我国落地生根,也与当时国内史学界的情况有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发生了整体性变化,其中一个特征就是从以政治史为中心转向以社会史为中心。
社会史尤其是社会文化史的研究需要特别关注人,不能只看到社会的变化而看不到人
的变化。
而在研究人的过程中,势必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人的心理特征和整个社会心理,唯有如此才能深化对社会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心理史学研究产生了许多探索性成果,出现了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范式。
第一种是关于历史上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问题;第二种是把研究视角从个别思想家转向特定人群,研究其日常意识、政治意识、民族意识等;第三种是探讨个别人物的心理特征,用心理史学的方法剖析历史人物的个性心理、思维方式、情感世界、行为方式等。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心理史学对深化史学研究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目前整个心理史学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
首先,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心理史学势必要比单纯的史学研究困难一些,多数历史研究者因不懂心理学而对心理史学敬而远之。
其次,传统史学研究对于史料的选择与心理史学不同,更强调客观史料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历史研究者绝不能带着感情做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历史研究者在开展心理史学研究时的思路。
再次,可以进行心理分析的史料与一般史料相比更为难找,这是当前心理史学研究的一个瓶颈。
从根本上说,心理史学是史学的一种,只不过是在不同程度上运用了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心理史学研究仍然要以史学方法为基础,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
史学研究的对象是过去的人,但它所服务的对象是当代人,过去的人与当代人之间在生活方式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历史。
但当代人与过去的人之间也需要进行心灵的沟通,这种心灵沟通是当代人学习历史的重要动力。
心理史学是史学家可以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方法,是有助于当代人了解历史奥秘的科学方法。
(摘编自邹兆辰《心理史学:
深化历史解释的重要方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关于历史科学的论述,是心理史学兴起的直接原因与现实基础。
B.心理史学脱胎于鲁滨孙、梁启超等人提出的“新史学”
思想,并最先在西方正式诞生。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研究方向发生了变化,为心理史学的发
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
D.我国心理史学研究正处于一个瓶颈时期,研究者在知识及史料选择等方面多存不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心理史学展开论述,涉及了其产生的背景、简单的历程及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等内容。
B.文章以历史活动和心理活动的关系为立论前提,突出了心理史学在深化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C.文章以较多的文字介绍了心理史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可以引起人们对心理史学更多的关注。
D.本文综合运用了引证、例证、正反对比等论证方法,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有较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学并不是纯客观的东西,总是与人类特定时期的特定意识相关联,这是心理史学产生的基本前提。
B.只要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究人的心理特征和整个社会心理,就能深化对社会史的研究。
C.当代人与过去人的心理特点有很大不同,意味着心理史学在当今历史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D.心理史学虽然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人们的心理,但仍要遵循史学研究的基本规范,不能仅靠推测想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舒翼
①“我深深怀念那个摩肩抵肘的时代。
站在今日画了黄线的整洁月台上,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直到记起了从前那一声汽笛长啸。
”
②这是作家余光中先生在散文《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的一段话。
③正值春节,汽笛送来亲情的召唤,迎回游子们归乡。
在这场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移中,火车是绝对的运输主力。
在诸多交通工具中,人们乘坐最多的,还是火车。
火车,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④有人说,在空间上有两种东西永远让人类迷恋,一是故乡,一是远方。
故乡安放着心灵的安宁,远方寄托着对未知的向往。
火车——正是一边驶向故乡,一边驶向远方。
⑤坐过无数次火车,但印象最深刻的,或许还是近乡那一趟车。
那一列列返乡的火车停靠在站台边,熙攘的人流中,匆忙的脚步里,张望的目光下,涌动着的都是思乡的情绪。
每一次看见近乡那趟火车,总觉得是那样可爱与亲切,仿佛看见了千里之外的故乡。
在车轮与铁轨碰撞的“况且”声中,思乡的情绪便陡然在车厢里弥漫开来,它将驶向的,是你最熟悉也最温暖的故乡。
⑥火车是故乡,火车也是远方。
速度的提升,铁路的延仲,让人们通过火车实现了向远方自由流动的梦想。
今天的中国人,坐着火车,可以去往祖国土地上的天南地北,来到祖国东部的平原,到达祖国南方的海边,走进祖国西部的沙漢,踏上祖国北方的草原,去观三山五岳,去看大江大河。
火车的车窗仿佛一条长胶卷,让人们欣赏到一幅又一幅陌生而斑斓的画面。
有了大车,远方已不再遥远。
⑦大车与空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时间的关系也颇有意味。
那长长的车厢,仿佛一头连着中国的过去,一头连着中国的未来。
⑧一节节火车车厢,装载过多少过往的岁月。
这岁月的起点,要上溯到一百多年前。
在今天的中国铁道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0号”机车。
因为它的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所以人们称其为“0号”机车,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
从那时候起,火车便奔驰在中国的大地上,见证着历史。
一百多年来,一列又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在那些火车上,发生过多少难忘的故事啊!
一本以“火车上的中国人”为主题的摄影集,记录着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火车车厢内外的人生百态。
当看到那一列列绿皮火车、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时,远去的时光与遥远的记忆仿佛一下子都回到眼前。
这些与火车有关的影像,定格的,正是中国人曾经一步一步走过的日子
⑨在我们怀念旧日时光的同时,也不能不感慨今天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而言,火车这一诞生于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械交通工具,是个完全的舶来品。
然而,今日中国的火车和铁路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⑩中国人对火车有着强烈“情结”,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历史的亲历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火车,又收纳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难忘的时代记忆与丰富的个人情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沉甸甸的梦想。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
(《人民日报》2018年02月17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⑦段是文章的过渡段,承上总结了火车与空间的密切联系,开启了下文对火车与时间的关系的叙述。
B.作为春节运输主力的火车,人们坐的次数多,所以总让人觉得可爱与亲切,给人们的印象最为深刻。
C.作者主要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展开分析,分析火车与人们的情感的关系,以及火车与中国的发展关系。
D.本文以火车为载体,写出了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情感世界紧密联系。
5.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6分)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而梦想,也会随着铁轨伸向新的远方。
6.“火车”在全文表达中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注定要在中国文化产业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战略、文化定位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认为十九大报告中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判断,表明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要“美”还要“好”,要心情舒畅、幸福指数高,对精神文化产品
提出新需求。
这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是红利更是机遇,新一轮文化消费能量将积聚和喷发。
江西景德镇有两千年的制瓷史,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十大瓷厂”相继关停,逐渐走向衰败和没落。
拒绝房地产的开发,保留工业遗产,景德镇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让“千年瓷都”重焕光彩。
7000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瓷都焕发生机。
文化创意不仅让创意陶瓷走入现代生活,也让传统制造业获得新生。
6年前,智明星通还是一家只有5个人的创业公司,到现在已发展成为全球拥有500名员工的游戏“小巨人”,2017年收入超过1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海外市场。
智明星通打开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渠道。
(选自张玉玲《2018年文化产业前瞻:
天高任鸟飞》)
材料二:
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增速
(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以北、上、粤、苏、浙为代表的第一梯队,今年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的“北京特色”源于特殊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作为文化“大码头”,最新的上海“文创50条”成为沪市发展的新重点。
作为文化产业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
居省域首位的江苏省,实则是民营文化企业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
融合发展看广东,从2012年到2016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实现了质的飞跃。
5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倍增长,这就是浙江文化产业的“速度与激情”。
重走海上丝绸之路,2017年福建文化产品出口额25.85亿美元,在全国排名第六。
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相对较低的人均GDP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总体投入,文化创意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主客观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发展。
(选自《2017年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发展大揭底》)
材料四
:
2018年,我国文化产业应走怎样的发展之路?
关键是“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良好的大环境。
在外部环境的营造过程中,政府就像一名优秀的“管家”一样,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政府并非“亲力亲为”,而是要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更好的制度,加强监管,为文化产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练好内功”。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如今,80后、90后,甚至00后消费群体不断壮大,其新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对文化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想扩大文化消费,释放文化产业的新活力,就要坚持内容为王,秉持工匠精神,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在第四届世界互联大会上,国家文物局展出的3D兵马俑、数字敦煌壁画让体验者赞不绝口、直呼过瘾。
无疑,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也给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启示,即文化与创意,二者缺一不可。
(选自刘坤《靠质量吐芳华》,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10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会从追求物质财富的“物质经济时代”,进入了“文化精神时代”,这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B.国家把文化战略提高到全新的高度,百姓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新需求,将促使文化消费能力的积聚与喷发。
C.7000多青年创意人才的加入让人们认识到文化创意的重要性,于是保留工业遗产,才使陶溪川文创园横空出世。
D.人均GDP相对较低,文化创意人才紧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都在不同程度制约着河南文化建设的发展。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其他文化产业相比,2017年文化信息传输服务的发展增长速度是一枝独秀,是文化艺术服务增速的两倍多。
B.2017年我国各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速各不相同,其中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与文化专用设备生产的差距最大。
C.2017年我国各文化相关产业中,服务
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显然低于生产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要引起重视。
D.江苏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
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得益于当地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相互融合发展。
9.要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①,字伯安
,余姚人。
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
弱冠举乡试,学大进。
顾益好言兵,且善射。
登弘治十二年进士,寻授刑部主事。
正德元年冬,刘瑾②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业薄,苗、僚杂居。
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瑾诛,守仁移庐陵知县。
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
十一年八月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
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
守仁亲率锐卒屯于上杭。
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
守仁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两广杨旦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
十余日诇③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
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贼守备虚,攻必破贼。
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
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安阳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
“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节)
【注】①王守仁:
世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②刘瑾:
明朝武宗时权宦,专擅朝政,后被判以凌迟。
③诇:
音xiòng,刺探,得知。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B.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C.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D.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还家/日端坐/讲读《五经》/筑室阳明洞中/泛滥二氏学/数年无所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帽子,表示已经成人,文中“弱冠”指男子20岁刚成年。
B.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者。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二三甲各若干名。
C.兵都是我国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D.晦,指阴历每月初一。
“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朔”,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不畏强权,正直敢言。
曾因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得罪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
B.王守仁擅长军事。
上杭一战中,他佯装撒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搞敌人营寨,制敌获胜。
C.王守仁精于计谋。
在平定朱宸濠叛乱时,王守仁审时度势,使用反间计迷惑了朱宸濠。
D.王守仁博学勤思,最终悟得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的道理,以此就创立了阳明学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5分)
(2)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5分)
(二)古代诗阅读(本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②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祁连城:
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
②轮台:
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贫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没写行时的歌舞盛宴与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但字里行间洋溢着激情。
B.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环境,表现了李副使不畏艰苦的豪迈气概。
C.颔联写李副使不平凡的经历,“岂能”暗示出他长期驰骋疆场,时常惹起乡愁。
D.这首诗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其口语化的语言,具有亲切洒脱的效果。
15.诗的尾联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前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尽心下》中“,,君为轻”三句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表现。
(2)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责任,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自勉。
(3)《论语·述而》中经常用“,”两句来说明教育学生时,要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B.高明盈香生态乐园种植了西瓜、荔枝等不同品种的瓜果和果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他们在瓜田李下拍照留影,享受着夏日的一丝清凉。
C.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D.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小学生
、初中生来说,还处于打基础、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家长急功近利地让孩子钻进奥赛学科里,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害的。
B.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众多明星的加盟成为《赤壁》吸引观众追捧的卖点,首映4天半,以10147万票房和288万多观影人群,荣登本周排行榜榜首。
D.人们普遍希望,美国作家应该以美国人的身份和精神来写作,这样才能对世界文坛的竞争和繁荣作出他们自己的贡献。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每年十一月下旬,①三滴寒雨两阵狂风,树们②齐刷刷地萧瑟了,满眼只剩下一根根秃扫帚似的光杈杈,倒插在白茫茫的大地上。
③一个例外,就是柿树。
④它们曾经肥厚碧绿的大叶子⑤已然飘落,但光秃秃的细枝上,却⑥挂着一些歌灯笼一样的红柿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刚
便
只有
/
也
仍旧
B
仅
都
仅仅
即使
早就
/
C
只
就
唯有
虽然
/
仍然
D
/
已
似乎
尽管
早
照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如果粮食连续几年歉收,就会给粮食供应带来很大压力,我国的“藏粮于地”战略则适时调节了这个问题。
①让一部分土地休耕来减少粮食生产数量;在粮食紧缺时,又将这些土地迅速用于生产粮食。
这样,②,来维持粮食供求的大体平衡。
实行休耕的土地,③,但粮食生产能力还在,而且休耕后还可提高地力,实际上就等于把粮食生产能力储存在土地中。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责任担当,是企业的社会良心,有责任担当,能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小企业能力有限,但也可做“小善”,这也是一种责任担当。
有了这种“小善”担当,小企业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楷模,如此,企业就能占据提升经济效益的制高点。
①有责任担当,不一定能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某校四年级小学生陈昕在冬夜见到环卫工仍在工作的情况后致信县长,希望能让环卫工人完成
工作后提早回家。
县长收到信后,经过调研,决定在保证街道清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对环卫工人实施弹性工作制,并在每年6月到8月高温和12月、1月寒冷月份给予每人每月200元补贴,同时每人追加600元年终奖励。
根据以上材料,对于陈昕的做法,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联想?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县一中高三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C(A“直接原因与现实基础”错;B“脱胎于鲁滨孙、梁启超等人所提出的‘新史学’思想”文中无据;D“正处于一个瓶颈时期”错。
)
2.D(“正反对比”错。
)
3.B(逻辑关系错。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4.B(因果关系不当,因为它将驶向你最熟悉最温暖的故乡)
5.①空间上,车轨连着故乡和远方,吸纳着中国人的时代记忆与个人情感。
②时间上,铁轨连着中国的过去和未来,见证着历史,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
(6分)
6.①结构上,全文线索,贯穿全文;②情感上,情感的载体,中国
人的一种情结;③内容上,陈述对象,形象的利用“火车”的特点展开联想;④主旨上,代表着中国的发展,承载着国家的前途与繁荣。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