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论文共2篇.docx
- 文档编号:25252358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80KB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论文共2篇.docx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论文共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论文共2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论文共2篇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论文(共2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
有关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
1、研究背景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古至今,很多文人、学者、教师都很重视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
“书声琅琅”也被人认为是语文课堂标志性的现象。
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对朗读教学高度关注。
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语文教学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朗读教学的概念
朗读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朗读教学中并不是只有“朗读”这一种形式。
《新课标》在选修课程的“实施建议”中,指出“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在“唐诗选读”中再次指出应“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感情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2]。
”
由此可见,在朗读教学中,“朗读”应当与“感受”、“品味”、“体验”等主体活动紧密相连,朗读不应附属于这些活动形式,而应融合于这些活动形式。
也就是说,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形式感受、品味、体验文学作品,同时在感受、品味、体验中进行朗读,抒发情感,这样的朗读教学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朗读教学。
进而言之,朗读教学是一个以朗读为主要活动形式,文学作品的精髓、读者的求知欲望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相互融合的具体教学情境。
在这一情境中,朗读与体验并行,想象与创造交织,学生的精神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化育,语文的教育意义也会尽显其中。
3、高中语文朗读教学落后现状
教师定位不当、素质不高
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没有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把讲读课当成了单纯的知识传授课。
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传授知识上,在课下到处查找资料,罗列众多要点;讲课时,一股脑儿把这些倾倒给学生,一讲不可收拾,形成了“满堂灌”的现象。
还有很多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初中就已经形成,到了高中不用再进行朗读教学了,朗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没有太大帮助。
学生兴趣不浓、能力不强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相当多的教师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朗读,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尴尬地发现,在小学初中还能大声朗读、大胆表演的学生上了高中,竟然越来越不愿开口读书。
一些学生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读书任务;有的学生读书东张西望,有口无心,不能入情入境。
在教学中不重视朗读,导致校园失去了琅琅读书的景观,把语文课变成了教师讲解的独角戏,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语文教学效果亦不尽如人意。
课堂形式单一、方法不活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少数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尤其是经验较少的年轻教师,安排不好讲和读的时间比例,在实际教学中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觉得自己不讲学生就不会明白,以致讲得过多而读得太少。
他们认为语文课堂不缺少“读”这一程序就可以了,根本没有意识到朗读的价值。
这样的课堂是枯燥无味的,课堂上经常呈现摇头晃脑昏昏欲睡的场面也就不足为怪了。
4、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注重教师朗读教学素质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不注重自身朗读能力的训练,极少在课堂上进行范读,总是依赖现代化教育技术,用音像资料代替教师的范读。
这样的“范读”使学生接受了录音机里那标准的、生硬的、成人化的普通话训练,而把对课文的情感封锁了起来,起不到良好的示范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但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有声有色的示范性朗读比“机读”更能感染学生,跟能引起情感共鸣。
教师应有意识训练朗读基本功,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加强学生基本朗读技能的训练
基本朗读技能的训练一般包括重音、停顿的训练,节奏、语气的训练。
这些基本的训练在小学、初中就有所涉及,但由于在教学中对朗读的忽视,高中学生在朗读中对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不佳,所以,在朗读训练中,这些基本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朗读中,指导学生读好重音所在的词语,也是发挥朗读作用的重要步骤。
重音的确定,要以文章主题为指针,以词句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根据。
读好重音,目的在于加强听者的印象,显示文章的感人力量。
准确地识别重音,正确地读出重音,是朗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一般来说,凡属于具有对比作用的词语和用作比喻的词语都应该读成重音。
尝试多种朗读方法享受朗读教学魅力
(1)创设朗读情境
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投入到朗读的氛围中,沉浸在朗读的享受里。
(2)学生比较朗读
比较朗读法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上通过朗读相关的教学内容,辨别其异同点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理解,通过比较,择优汰劣;也可以使学生在朗读欣赏中心灵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进一步开拓学生心灵境界。
(3)教师示范朗读
一个语文教师,要喜爱朗读,并具有一定的朗读水平,才能把学生领进热爱读书,热爱朗读的王国。
一个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很难把文章朗读的有声有色,更调动不起学生的激情;而一个文学素养很高,表达能力很强的教师一开始朗读课文便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把他们带到文中所描绘的境界中去领略美、感受美和欣赏美。
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比前者好,这是不容质疑的。
5、结论
朗读是打开语文殿堂的一把钥匙,“书声琅琅”也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我国的传统方法是:
多读,多背,熟能成诵,烂熟于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的大量出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解,默记来背诵还是远远不够的。
经验证明,记忆知识,朗读,吟咏的效果远比默记,理解要好。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反复朗读,能够刺激大脑,加深记忆,积累声音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第2篇: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朗读教学在教学大纲、训练方法以及教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语文朗读教学是以语文教材为朗读对象,通过学习,正确理解汉语语言文字,积累并学会运用语言知识,来提高语言能力。
目前语文朗读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缺乏对朗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视,教学体系不够合理、教学内容单一、训练不得当、效果不明显。
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忽视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语文课上重讲析轻朗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等,这些都阻碍了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和发展的步伐。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重新审视和探讨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内涵、原则、内容、方法、及评价,试图提高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旨在为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和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最重要的训练形式。
高中应该将语文教学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相结合,通过加强语文朗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
首先,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朗读是领会课文内容、提高说话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积极而有效的方法;再次,朗读也有利于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一、朗读教学的内涵和原则
(一)朗读的内涵
朗,《说文》上解释为“朗,明也”,本意明亮,后引申为声音清晰响亮,白居易《醉吟》中有“临风朗咏從人听,看雪闲行任马迟”的情趣。
这里的“朗”则是指声音洪亮明澈的读书。
《说文》上解释:
“诵书也。
段玉裁注:
“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義不止於讽诵。
諷诵止得其文辞,读乃得其义蕴”。
可以看出,朗读的“读”强调理解文本的内容和推敲其中的含义。
因此,“朗读”是指用洪亮清澈的声音、标准普通话富有感情的把文章读出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富有感情的语言的行为。
朗读者首先要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然后通过运用语言技巧,生动、准确地展现和烘托文本的思想内容。
(二)朗读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在认知的过程中,整体的来看待一个客观对象。
感知是具有整体性的。
格式塔学习理论提出,人类的学习并非对独立的刺激做出反应,而是从整体上去进行把握,因为每个个体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没有整体,个体的存在就没有价值。
汉民族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更具有整体性。
因为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语境在很大程度上约束语意的表达。
汉语的语言表达倾向从整体到局部的感知,从汉语和汉语文的角度来说就是以大观小,因此在阅读中,应于大段看篇法,于大段分出小段看章法,于章法中看句法,句法中看字法。
每篇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其独立的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异质性,它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描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
因此,通过“整体性原则”指导朗读教学中,就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把握整体,从整体角度探讨和理解不同层面的整体。
2.同步性原则
任何语言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经验和知识,都可以用心灵去感受。
朗读主体要想充分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就必须要和作者具备相匹配的思维、认知和情感,把文字语言作为自己的思想结晶。
朗读活动中之所以以朗读者作为语言对象的主体,是因为朗读者有足够的本质力量去唤醒作者蕴藏在文字语言中的情感、认识。
比如说要想读懂但丁,就必须将自己的水平提升到和但丁同样的位置。
缺乏丰富的情感体验、渊博的知识自然就会感受迟钝,朗读起来就无法体会其中的内涵。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认知、诱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认知上和课文的作者达成强烈的共鸣。
这就是朗读指导的同步性原则。
二、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重读经典
“学生的鉴赏力是靠观赏高水平培养而成的,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对于朗读教学而言,除了选择课本内容以外,还应选择那些未能入选的、经典的,题材典型、对学生影响较大的作品来朗读,在选择朗读文本时要注意精选、精读,应选择那些“文质兼美”、融现实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选取一些具有时代性、典型性的文章来朗读。
正如文学家需要朗读大量阅读前人经典的作品一样,学生多找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来朗读,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好的作品能够提供学生的鉴赏力,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被不同的朗诵者以不同的风格演绎着,学生可以多看看这些朗诵资料,在理论的指导下,让学生体会不同朗读风格所产生的效果。
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是对万事万物智慧洞察的流露,是传统美德、高尚思想以及艺术、文学形成的起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也选编了不少经典的作品,要解读这些经典,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朗读。
通过对经典诗词的朗诵和艺术的欣赏,学生会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情操。
(二)加强普通话教学
朗读教学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朗读能力。
对于朗读教学而言,学生普通话水平要达到一定层次才能发挥出朗读效果。
普通话朗读除了要求朗读者要忠于作品,不对作品进行任何的添加和删减,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声调、韵母、声母、儿化等语句的表达方式,都要和普通化语音的规范相符合。
朗读一篇作品,教师不仅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来朗读,还要指导学生的普通话语音,教会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要用普通话规范来进行表达,只有这样,朗读起来才会更加动听。
在朗读中,如果普通话读的很差,甚至出现简单的错误,不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情感思想,也会使朗读效果大打折扣。
要想按照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来朗读,就要注意自己平时的口语和普通话在口音上的差异。
而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不仅有考试评价和课堂评价,学生还要通过普通话等级测试,这种考试体系朗读的作用十分显著,朗读不仅是词汇朗读的发展,也是口头表达的基础,所以在普通话考试体系中,朗读能力不足的学生,也难以通过普通话考试,为获得就业资格证书设置了障碍。
(三)加强晨读、晚练的训练
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时间十分有限,朗读时间自然就被压缩的更短了。
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晨读和晚练的时间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这些时间来大声朗读课文,读的多了,就会逐渐理解作者的思想,用心去读,才能融入文章的情境。
三、结语
朗读教学价值在于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口语表达能力又是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
朗读教学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所以高中朗读教学价值应该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上。
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开放性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高中学生语文朗读水平。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朗读 教学 研究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