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248642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87.07KB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一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阶段滚动月考卷
(一)
中国古代政治、西方民主政治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书记载“夫汤以七十里之薄,兼桀之天下”“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 ( )
A.起了拱卫王室的作用
B.扩展了天子的统治范围
C.有效抵御了外族入侵
D.冲击了当时的分封制度
2.《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曾引用谚语“主卖官爵,臣卖智力”来比喻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说明 ( )
A.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
B.“家国一体”的局面开始形成
C.君臣关系实质是一种买卖关系
D.分封制下贵族政治关系稳固
3.《左传》有云:
“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
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
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载在盟府,大师职之。
”材料表明 ( )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的关系
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
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5.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
A.废除宗法制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
6.费正清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
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 )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8.据研究,唐代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难分因果。
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
A.士族垄断仕途B.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选官方式多样D.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9.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
“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其所指的朝代是( )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10.《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部承奉意旨,靡所不领。
而阁权益重……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六部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属曹。
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B.六部职能的衰退
C.内阁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宰相权力的反弹
11.某学者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
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 )
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
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
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
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
12.有学者认为:
希腊诸邦,虽然有他们共同的文化,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
“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反映了希腊 ( )
A.独立自主的城邦特征
B.多山地的地理特点
C.人民主权的政治特点
D.轮番而治的政治特点
13.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与政权
B.全体男性皆为公民,他们拥有管理国家的权利
C.男性公民共同分享城邦的权利,承担社会义务
D.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了雅典城邦的安全
14.《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句话表明 ( )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D.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15.根据罗马法,物品交易成功的条件:
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须有五个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他们皆应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法 ( )
A.强调保护私有财产
B.极力维护贵族的特权
C.有利于调解贸易纠纷
D.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16.1734年,伏尔泰说:
“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
”这主要基于 ( )
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17.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
这为英国创下一个惯例:
首相遭议会反对时,首相就会引咎辞职。
这一事件意味着 ( )
A.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形成
B.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C.确立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
D.议会权力受到人民的限制
18.“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
”上述材料反映的核心问题是要求( )
A.维护各州的权力B.争取民族独立
C.加强中央政府权力D.建立民主制度
19.美国联邦宪法规定:
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
这表明 ( )
A.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
B.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C.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
D.统一征税是联邦政府的经济职能
20.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
”此条款的规定 ( )
A.体现总统共和制原则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一次
C.协调了各州之间的矛盾
D.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21.在世界近代史上,有个国家曾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启蒙思想的实验田”。
19世纪晚期该国政体的特点是 ( )
A.立法权与行政权合一
B.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C.实行责任制内阁,国家元首没有实权
D.议会有不独立的立法权,不能组织和监督政府
22.下图所示宪法内容示意图反映出的政治特征是 ( )
A.民主与专制斗争激烈
B.民主力量相对弱小
C.宰相掌握国家实权
D.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
23.1851年,正当伦敦世博会召开,宣布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以雷霆万钧之力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和社会形态时,已经有人在解剖它的病灶,预备提前宣判它的死刑了。
“解剖病灶”产生的历史影响是 ( )
A.冲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B.直接指导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首次尝试
C.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24.马克思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
“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
”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B.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25.1918年,美国国务卿兰辛说:
“我相信……在野蛮和毁灭生命财产方面,俄国革命远远大于法国革命。
后者至少拥有政府的外形……而前者哪一样都不具备。
它是一个沸腾着的、专制与暴力的大锅炉!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美国反对俄国无产阶级政权
B.斯大林模式引发美国的不满
C.美苏“冷战”中的意识形态对立
D.美国否定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自变法以来,侵略所得的土地,大抵直隶君主,大的置郡,小的置县,郡县的长官都非世职,也无世禄。
始皇沿着成例,每灭一国,便分置若干郡。
……既吞并了六国,秦遂成为一个纯粹郡县式的大帝国。
于是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狱史,掌监察。
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可以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的,是1620年的“五月花事件”。
经过讨论通过了一项公约,就是《五月花公约》,它是一个民主集体的雏形,大家共同服从于某些条例、某些规则,然后选出一个人来管事。
这样就开始了在这块大陆上的生存和开发。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
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
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
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成为“郡县式的大帝国”与美国举行“联邦制宪法会议”的社会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帝国”与“美国”政治制度在建立过程中的不同特点及本质区别。
(8分)
27.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对图二中两人对话内容进行阐释。
(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中西政治文化的差异及两者的个性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考察。
当我们对这两种政治文化从宏观上作一个粗略的观察后,有一种现象令人十分醒目。
这里权且将其概括为“一”与“多”。
无疑,这是一对模糊的概念,这里用来概括中西政治文化的两种个性特征。
它们包括这两种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道路、它们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层面的表现以及隐于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定势和政治心态。
——丛日云《“一”与“多”:
中西政治
文化的两种个性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一”和“多”这两种个性特征在古代中国和希腊的政治制度方面的基本表现,并简析其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
(12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为达到这个目的,甚至不惜违反正义。
这样一来,人们之间必然形成彼此妨害以致达到危险的局面,这是同人们追求享乐目的背道而驰的。
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
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成立政府,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材料二 ……这次政变事实上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
它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路,实现了斗争与协调、更新与传统的平衡。
1689年1月28日下院的决议就是这样:
英国仍是君主国,“上帝保佑吾王”仍是英国的国歌。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
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 1911-1912年间以南北议和、清帝逊位和南北政府融合构成“大妥协”……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
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
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
喻大华即指出,《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这一妥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具有积极意义。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1)据材料一,以史实说明古代雅典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
(4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
(4分)
(3)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的两种评价,你同意哪一种?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6分)
答案解析
1.D 从“政由方伯”可知政令由地方的方伯制定,体现诸侯开始取代王室地位,故D正确。
2.A 材料中“主卖官爵”的意思是出现了君主卖官爵、官位不是世袭而来的现象,“臣卖智力”是指通过个人能力获取一定的官职。
再根据《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可以看出是战国时期,因此判断战国时期世袭制逐步被破坏。
3.C 题干中“而赐之盟”说明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属,让其治理地方,体现出了西周贵族集体统治的方式,故C正确。
4.B 材料中“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分封制,分封制下实行贵族政治;“秦以后之郡县政治”,郡县制的建立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故选B。
5.B 抓住关键信息“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可见汉高祖采用郡国并行制。
汉高祖认为秦朝“前世之弊”在于废分封,行郡县,一旦农民起义,无人勤王,导致速亡。
宗法制自西周以来一直是古代中国重要政治制度,A错误;汉承秦制,C、D错误。
6.C 本题考查学生对三省六部制影响的理解能力。
隋唐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7.D 古代中国皇权的加强往往是通过削弱相权而得以实现的。
作为定制,唐朝传统是三省长官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但从高宗起,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与三省长官一道议事,参预朝政,进一步削弱相权,加强专制,故选D。
8.C 由材料中“举荐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现象水乳交融……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等信息,说明当时选官制度多样,故C正确。
9.D 根据题干提示“有卿而无公”,联系所学,“公”古代指的是三公,权力较大,而卿是指具体办事的大臣,政府诸长官全成平列,上面总其成者是皇帝,故选D。
10.A 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因此六部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但是由皇帝近侍组成的内阁逐渐崛起,权力逐渐位列六部之上,说明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1.C 材料体现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其中A、B、D均正确,C是这一制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阻碍作用。
12.A 材料“却从没有他们共同的政治组织”说明希腊诸邦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体现的是城邦各自独立的特点,故A正确;多山地的地理特点是形成独立自治的自然条件、而不能反映材料的实质,故B错误;C、D体现的是其民主政治的特点,与题意不符,故C、D错误。
13.C 本题考查学生对希腊民主政治的理解能力。
古希腊只有成年男性才是公民。
故选C。
14.D 解题时注意题干材料中“须用法律来巩固”“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等关键信息,可知其体现的是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故选D。
15.D 由材料中“物品交易成功的条件”,并通过材料的描述可以看出,罗马法的规定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
16.D 由材料中“《权利法案》……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可以看出该法案保证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最终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17.B 1721年英国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
而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的反对,沃波尔被迫辞职。
进而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故选B,排除A、C、D。
18.C 独立初的美国实行邦联制,中央政府权力较小,体现材料中“‘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
为维护美国独立战争的成果,加强中央政府权力成为需求。
19.A 题干中的美国联邦宪法规定黑奴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这说明美国的1787年宪法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奴隶制,这是资产阶级同南方种植园主妥协的结果,故A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黑奴贸易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故B错误;题干中的联邦宪法允许黑奴入境,说明其是维护种植园主的利益,故C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征税的相关信息,故D错误。
20.C 美国众议院人数的规定主要目的是协调大州和小州之间的矛盾,故选C。
众议院人数与总统共和制及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关系不大,排除A、D,B说法错误。
21.B 由题干材料“各种政体的实验场”“启蒙思想的实验田”可知这个国家是法国,符合19世纪晚期法国政体特点只有B。
A、C、D说法不符合,排除。
22.A 题干图片反映皇帝主宰议会,宰相由皇帝任免,内阁由宰相统领,对皇帝负责,说明皇帝的权力大,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故A正确。
23.C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集中阐述了“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故C正确。
24.A “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反映了公众对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体现了公社领导人的民主作风,故A正确。
25.A 材料表明美国对俄国革命的态度,认为俄国革命代表专制和暴力,故A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在20世纪30年代才最终形成,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冷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美国并没有否定法国革命和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
26.【解析】第
(1)题第一问,由材料一中“秦……侵略所得的土地”“大抵直隶君主,大的置郡,小的置县,郡县的长官都非世职,也无世禄”“既吞并了六国”等信息,从政治局势、政治制度及经济实力等角度分析;第二问,由材料二中“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等信息及邦联制在经济上的弊端等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局势、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
第
(2)题第一问,从专制与民主、历史传统、制度的主要来源、完成统一独立的方式等多方面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分析各自特点。
第二问,应从政权性质角度说明。
答案:
(1)秦:
战国长期分裂,战争频繁;周朝的分封制、宗法制等遭到破坏;秦国通过变法实力强大。
(2分)
美国:
政治上是松散的联盟,州权较大;各地骚乱、社会动荡加剧;财政不统一,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分)
(2)不同:
秦“帝国”:
通过兼并战争完成统一;沿用秦国的制度;中央政府在全国推行新制度。
(2分)
美国:
拥有民主式的自治传统;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建立国家;通过协商制定宪法确立新制度。
(4分)
区别:
秦“帝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或民主共和政体)。
(2分)
27.【解析】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之一是:
皇权越来越大,相权越来越小直至废除;根据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两幅图片都涉及宰相,故在阐释时要围绕宰相制度,从宰相的职责、发展历程、作用等角度阐释,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答案:
古代中国长期存在相对稳定的宰相制度;宰相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且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性。
(4分)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为解决由此带来的沉重政务负担,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个人的信任,其职责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属官,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8分)
2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古代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古希腊则是民主政治制度;第二问,从政治与经济的不同点的比较分析,认识两者的差异性。
答案:
(1)基本表现:
“一”指中国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多”指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
(4分)
(2)原因:
中国——政治:
秦统一全国后,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历史教训;经济:
小农经济和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
(4分)
希腊——政治:
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为公民直接参与政治提供了前提条件;经济: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为希腊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
(4分)
29.【解析】第
(1)题概括材料一,可知伊壁鸠鲁的主张是“而唯一摆脱困境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围绕此观点结合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即可。
第
(2)题材料二提及了光荣革命——“这次政变”和《权利法案》——1689年下院的决议,故结合这两个事件的相关史实解答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过程是如何体现“妥协”的即可。
第(3)题材料三对辛亥革命“大妥协”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评价,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选择任一观点论述即可,注意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答案:
(1)古希腊:
民主政治的建立方式是民主改革(梭伦、克利斯提尼);民主运作的方式反映了各种力量的妥协。
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是贵族和平民的妥协;罗马法的不断完善(或万民法)就是各种力量调和的结果。
(4分,古希腊与古罗马各2分,每个角度只要写出一点即给2分,如果列举具体史实,给1分,如写希腊民主的具体内容。
)
(2)妥协:
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通过《权利法案》,既保留了君主,又确立了议会主权。
(4分)
(3)观点一:
“大妥协”是消极的。
理由:
妥协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导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伏笔。
观点二:
“大妥协”是积极的,是一种策略。
理由:
妥协加快清王朝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革命力量;避免了列强干涉、内战和国家分裂,维护民族团结。
(只有观点,没有理由说明不给分;观点和理由匹配的给满分,6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一 Word版含答案 学年 历史 第一轮 复习 全程 考卷 阶段 滚动 月考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