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备课模板.docx
- 文档编号:25247173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33
- 大小:31.97KB
小学部备课模板.docx
《小学部备课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部备课模板.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部备课模板
年级:
四学科:
数学
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窗1课时数:
学
习
目
标
1、学习加法结合律,学习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
2、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重点
难点
利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加法问题;
认识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前置性作业设计
1、校园绿化,要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
要购进冬青56棵,柳树72棵,杨树28棵,月季80棵,牡丹88棵,茶花112棵。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提出问题:
我的算式:
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
教学板块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谈话:
校园绿化,要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
要购进冬青56棵,柳树72棵,杨树28棵,月季80棵,牡丹88棵,茶花112棵。
(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1:
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
生2:
一共购进多少棵花苗?
.......
(3)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这二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
1.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
①应怎样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板书:
(56+72)+28=128+28=156(棵)
②还可以写成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6+(72+28)=56+100=156(棵)
2.第二个问题怎样计算?
指名回答,
板书:
(80+88)+112=168+112=280(棵)
80+(88+112)=80+200=280(棵)
3.比较一下这两道算式,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
三个加数都一样,一个先算前两个数相加,一个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是一样。
4.这两道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把两道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起来。
板书:
(56+72)+28=56+(72+28)(80+88)+112=80+(88+112)
5.练习:
下面的○里能填上等号吗?
(45+25)+23○45+(25+23)
(36+18)+22○36+(18+22)
6.观察这两个等式,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你从这些等式中能发现怎样的规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7.呈现运算律
(1)你能从第一个运算律中得到启发,用简便的方法表示你们的发现吗?
试一试。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a+b)+c=a+(b+c)
(2)三个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相加或是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一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
板书:
加法结合律
8.练习
书19页自主练习1,按要求填空,然后集体订正,说说用到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探索加法交换律
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4+2○2+1426+15○15+26
38+29○29+38100+200○200+100
1.认真观察上面的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和同桌交流一下。
哪位同学上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1:
两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和没有变。
生2:
两组算式列式不一样,但得数一样。
2.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于号连接起来吗?
板书:
26+15=15+26
3.你们能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试试看。
追问:
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填写,组织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
(1)470+320=320+470
(2)a+55+45=55+45+a
(3)(27+65)+35=27+(65+35)
(4)70+80+40=70+40+80
5)60+(a+50)=(60+a)+50
(6)b+900=900+b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
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学科:
数学
课题:
加法运算律课时数:
学
习
目
标
1、学习加法结合律,学习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
2、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重点
难点
利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加法问题;
认识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板块
一、学习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1、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运用加法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和同桌一起想一想,交流一下。
老师指出:
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
2.学习了加法交换律还有什么用途呢?
你能试着举例吗?
指名说。
3、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讨论,想办法进行简便计算。
4、观察下面的算式,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出示:
282+63+37
5、小结:
连加算式,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凑成整百数,再计算简便。
6、四个数相加?
五个数相加?
六个数相加?
7、高斯10岁时,小学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难题:
“计算1+2+3+4+5…+100=?
”。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高斯却在几秒钟内给出了答案。
同学们都非常纳闷。
你知道高斯是怎样算的吗?
二、达标测评
一)基本题
1、说说下面的等式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吗?
102+345=345+102 ( )
M+n=n+M ( )
238+794+762=(238+762)+794 ( )
53+198+47+202=(53+47)+(198+202) ( )
2、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 )=25+( )
a+73+27=( )+(73+27)
160+(( ) +a)=(( )+40)+( )
38+( )=b+( )
3、看谁算的对又快:
382+28+72 403+397 270+560+730
273+356+327 456+284+116 403+627+597+373
二).综合题
要使计算简便,方框中的数可以是那些?
为什么?
23+89+( ) ( )+148+58 64+( )+36+125
三、总结拓展
各类学生谈收获,并给于鼓励表扬。
四、作业:
自主练习4、5、6
五、课后探究
加法有运算律,减法有没有运算律呢?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学科:
数学
课题:
减法的性质课时数:
学
习
目
标
1、巩固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加法的简便计算。
2、通过教材19页第5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减法的性质”.
3、巩固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加法的简便计算
重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中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中减去两数之和”这一减法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进行减法的简便运算。
前置性作业设计
预习展示:
教材19页第5题
(1)先让学生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然后再计算填空:
50-20-10 ○ 50-(20+10) 60-24-16 ○ 60-(24+16)
填完后可以先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观察第5题中的每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板块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4+67 38+75 76-48 94-56
指名学生口算,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2、看谁算得对又快。
273+356+327 456+284+116
谁能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都运用了什么方法?
谁能说说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容?
这是我们上节课探索发现的加法中的运算律,那么减法中有没有这样的运算律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减法中的运算律。
(出示课题)
二、小组互助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交流。
三、交流提升
1、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集体交流: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思考:
这个规律反过来怎么说?
集体交流:
一个数减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后两个数。
2、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以上两个规律吗?
a-b-c=a-(b+c)
小结:
运用上面的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出示例题:
778-432-168 398-(76+98)
(1)学生尝试解题,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可与组内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
778-432-168
=778-(432+168)——为什么要先算432+168?
=778-600
=178
398-(76+98)
=398-98-76——你是怎样发现先算398-98的?
=300-76
=224
思考:
这样算比按照运算顺序算有什么好处?
学生可能回答:
生1-便于口算
生2-提高计算速度
……
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规律吗?
a – b – c = a - ( b + c )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得出:
从一个数里减去另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连续一个整百数和一个一位数,计算简便。
4、变试练习:
369-142-58 728-(350+228) 625-499 134-87+66
小结:
括号前为减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运算符号要改变。
四、巩固应用。
1、想一想,填一填
172-17-83=172-( + ) 748-( )-246=( )-(354+246)
564-209=564-( )-( ) 825-( )=( )-500-7
2、仔细观察,○ 里应该填﹤、﹥、﹦,为什么?
73-56+12○73-(56+12) 704-350-50 ○ 704-(350+50)
395-(72+95)○395-72-95 144-98-56○ 144-(98-56)
3、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对又快?
282+47+153+18 895-103
398-(76+98) 134-87+66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呢?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学科:
数学
课题:
加法运算律课时数:
学
习
目
标
1、学习加法结合律,学习加法交换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
2、能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重点
难点
利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加法问题;
认识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教学板块
一、回顾上节课知识
二、类化练习,效果检测
1.想一想,填一填
172-17-83=172-( + ) 748-( )-246=( )-(354+246)
564-209=564-( )-( ) 825-( )=( )-500-7
2.仔细观察,○ 里应该填﹤、﹥、﹦,为什么?
73-56+12 ○ 73-(56+12) 704-350-50 ○ 704-(350+50)
395-(72+95)○ 395-72-95 144-98-56 ○ 144-(98-56)
3.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对又快?
282+47+153+18 895-103
398-(76+98) 134-87+66
4.下面竖式中的字母a、b、c、d各代表什么数字?
A b c d
× 9
d c b a
a=( ) b=( ) c=( ) d=( )
四、课堂总结:
谈谈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惑?
五、作业:
配套练习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学科:
数学
课题:
加减法运算律课时数:
学
习
目
标
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加数、加数、和,以及被减数、减数、差的关系,让孩子能够灵活运用。
重点
难点
利用加法结合律解决加法问题;
认识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前置性作业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
说说表格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教学板块
一、复习导入:
用简便方法计算
309+477+291+223153-(53+68)
二、小组互助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交流。
三、交流提升
1、展示交流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板书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进行归纳,整理出下面的关系式: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3、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的应用。
教师:
我们学过了上面这些关系式,请同学们仔细想想,我们都应用这些关系式解决过哪些问题呢?
(应用这些关系,可以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
(1)加法的验算。
计算并演算:
423+346
学生同位合作,独立计算后,互相说说自己演算的方法。
订正时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用加法验算加法的方法应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
什么叫加法交换律?
字母算式是什么?
“还可以怎样验算7”(用减法验算加法。
)
“应用的是什么知识?
”(加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向学生说明:
因为加数有两个,验算时用和减去哪一个加数都可以,因而用减法验算加法可以任选一个加数作减数来进行验算。
(2)减法的验算。
计算并演算:
768-589
让学生计算,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验算。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验算方法应用了什么知识。
(3)教师小结:
验算减法,可以用减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
用算出的差和减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或者从被减数里减去算出的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都可以用来验算减法。
四、巩固练习
加法的验算:
135+189=327+143=
减法的验算:
435-123=728-228=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多交流各自的收获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学科:
数学
课题: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课时数: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2、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重点
难点
掌握乘法的两个运算律: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
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意义及简便运算。
前置性作业设计
1、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自学第1和第2个红点问题,解决问题。
3.通过自学,你知道什么是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板块
一、小组内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把你的发现的疑惑分享给小组里的同学,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提升
1、交流展示:
(小组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及时进行点评、补充完善、修改错误并说明理由。
教师随机点拨)
(1)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生2: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生3:
购进的花土比花肥多多少千克?
师: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汇报。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1)2 X 25 X 20
(2)2 X(25 X 20 )
= 50X 20 = 2 X 500
=1000( 千克 ) =1000(人 )
师:
观察上边的算式及得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1:
我发现两个算式的得数相等。
生2:
第一个算式是先乘前两个数,第二个算式是先乘后两个数。
生3:
三个数相乘,谁和谁先乘都可以。
师:
根据上面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生:
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我想这可能是乘法的一个运算律。
师:
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咱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学生分组探索,汇报交流)
生1:
我们小组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如2 X 3 X 5=2 X( 3 X 5 )
证明乘法也有结合律。
生2:
我们小组举了很多的例子,发现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和第一数相乘,得数都是相等的。
因此我们认为,乘法也有结合律。
生3:
我们小组是通过通过计算中巴车的客运量来验证的。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乘法的一个规律,即: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再和第一数相乘,得数都是相等的。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那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结合律吗?
生:
乘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
(a . b ).c =a . ( b . c ) 。
师:
乘法中还有其他规律吗?
生:
我发现两个数相乘,位置变了,得数不变。
师:
怎么来举例验证一下吧。
学生交流验证的结果。
生一:
3 X 2 = 2 X 3
生2:
25 X 40 = 40 X 25
师:
你发现的规律总结一下吧。
生: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师: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个规律就叫乘法交换律。
师: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生:
a.b=b.a
四、达标测评
五、总结拓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学科:
数学
课题: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课时数: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2、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重点
难点
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前置性作业设计
观察下面算式125×7×8,想一想:
怎样算比较简便?
方法一:
方法二:
教学板块
一、创设情景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乘号宝宝”想知道大家学得怎样,请看大屏幕,它给我们带来的问题:
⑴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
——
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
⑵你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乘法的两个运算律吗?
⑶抢答:
136×947=947×□358×1002=1002×□
(15×4)×10=15×(□×□)(125×8)×5=□×(□×□)
谈话:
同学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掌握得真不错!
想一想:
这两个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出可以进行简便运算时,教师导入新课学习: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观察下面算式125×7×8,想一想:
怎样算比较简便?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指3名学生板演
125×7×8125×7×8125×7×8
=875×8=125×8×7=7×(125×8)
=7000=1000×7=7×1000
=7000=7000=7000
(2)小组交流,对比感悟:
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对比评价一下与别人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3)全班交流。
着重让学生体会:
125×8×7和7×(125×8)是运用了哪种运算律得来的?
为什么要把125和8乘起来?
(4)教师小结:
显然第2和第3种方法比较简便。
不管哪一种都是利用125和8相乘整千,再和7相乘就可以直接口算了。
2、观察25×16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
(2)全班交流:
重点提出为什么要把16分解成4×4的形式?
3、讨论小结:
(1)讨论:
观察以上两道题,小组讨论:
在乘法运算中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2)班交流后教师总结⑶在乘法算式中应根据因数的特点来选择简便算法,有5去找2,有25去找4,有125去找8,从而使两个数在相乘后积成为整十、整百、整千数。
三、巩固联系运用新知
1、自主练习第3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自主练习第4题解决实际问题
3、自主练习第5题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评价一下自己在学习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教学反思:
年级:
四学科:
数学
课题:
除法的运算性质课时数:
学
习
目
标
1.学习连除的运算定律,并能应用此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
难点
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前置性作业设计
计算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90÷3÷2()90÷﹙3×2﹚
420÷6÷5( )420÷(6×5)
750÷5÷2()750÷(5×2)
教学板块
一、复习导入:
出示几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二、小组互助
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互相完善,把你的发现的疑惑分享给小组里的同学,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提升
1、小组交流
四人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集体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上面两式中“()”的左边都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的形式,而右边都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乘积的形式,但是他们的计算结果相同。
因此,“()“内填等号。
由此得知: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个两个数的乘积。
3、举例验证:
32÷2÷4=16÷4=4
32÷2÷4=32÷(2×4)=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部 备课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