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docx
- 文档编号:25246598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51.85KB
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docx
《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
中国目前通用的土壤分类系统
Ⅰ、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一、土壤分类系统的确立与土类、亚类单元概念的明确
1992年10月,对30个省(市、区)的省级土壤普查成果验收业已告一段落,其中肯定了一些省(市、区)所划分的新的土壤类型。
加之,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汇总与图件的编绘进入全面汇总阶段,深感土壤普查系列成果──《中国土壤》、《中国土种志》及各不同比例尺的土壤图件的绘制与全国土壤数据资料的汇总这四项成果属于整体,必须有一份一致的土壤分类系统。
因而,在1991年底,先后在武汉与南京召开了上述四项成果的负责人会议。
经过认真讨论,再次确立了12个土纲、29个亚纲、61个土类和231个亚类的分类单元的发生特征与性状作扼要阐述,便于各组资料汇总时共同使用。
现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表7)与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类、亚类说明分别附列于后。
表1中国土壤分类系统(1992年)
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铁铝土
湿热铁铝土
砖红壤
砖红壤
黄色砖红壤
赤红壤
赤红壤
黄色赤红壤
赤红壤性土
红壤
红壤
黄红壤
棕红壤
山原红壤
红壤性土
湿暖铁铝土
黄壤
黄壤
漂洗黄壤
表潜黄壤
黄壤性土
淋溶土
湿暖淋溶土
黄棕壤
黄棕壤
暗黄棕壤
黄棕壤性土
黄褐土
黄褐土
粘盘黄褐土
白浆化黄褐土
黄褐土性土
湿暖温淋溶土
棕壤
棕壤
白浆化棕壤
潮棕壤
棕壤性土
淋溶土
湿温淋溶土
暗棕壤
暗棕壤
灰化暗棕壤
白浆化暗棕壤
草甸暗棕壤
潜育暗棕壤
暗棕壤性土
白浆土
白浆土
草甸白浆土
潜育白浆土
湿寒温淋溶土
棕色针叶林土
棕色针叶林土
灰化棕色针叶林土
白浆化棕色针叶林土
表潜棕色针叶林土
漂灰土
漂灰土
暗漂灰土
灰化土
灰化土
半淋溶土
半湿热半淋溶土
燥红土
燥红土
淋溶燥红土
褐红土
半湿暖温半淋溶土
褐土
褐土
灰石性褐土
淋溶褐土
潮褐土
土
燥褐土
褐土性土
半湿温半淋溶土
灰褐土
灰褐土
暗灰褐土
淋溶灰褐土
石灰性灰褐土
灰褐土性土
黑土
黑土
草甸黑土
白浆化黑土
表潜黑土
灰色森林土
灰色森林土
暗灰色森林土
钙层土
半湿温钙层土
黑钙土
黑钙土
淋溶黑钙土
石灰性黑钙土
淡黑钙土
草甸黑钙土
钙层土
半湿温钙层土
黑钙土
盐化黑钙土
碱化黑钙土
半干温钙层土
栗钙土
暗栗钙土
栗钙土
淡栗钙土
草甸栗钙土
盐化栗钙土
碱化栗钙土
栗钙土性土
钙层土
栗褐土
淡栗褐土
潮栗褐土
黑垆土
黑垆土
粘化黑垆土
潮黑垆土
黑麻土
干旱土
干温干旱土
棕钙土
棕钙土
淡棕钙土
草甸棕钙土
盐化棕钙土
碱化棕钙土
棕钙土性土
干暖温干旱土
灰钙土
灰钙土
淡灰钙土
草甸灰钙土
盐化灰钙土
漠土
干温漠土
灰漠土
灰漠土
钙质灰漠土
草甸灰漠土
盐化灰漠土
碱化灰漠土
灌耕灰漠土
灰棕漠土
灰棕漠土
草甸灰棕漠土
石膏灰棕漠土
石膏盐盘灰棕漠土
灌耕灰棕漠土
干暖温漠土
棕漠土
棕漠土
草甸棕漠土
盐化棕漠土
石膏棕漠土
石膏盐盘棕漠土
灌耕棕漠土
初育土
土质初育土
黄绵土
黄绵土
红粘土
红粘土
积钙红粘土
复盐基红粘土
新积土
新积土
冲积土
珊瑚砂土
龟裂土
龟裂土
风沙土
荒漠风沙土
草原风沙土
草甸风沙土
滨海风沙土
粗骨土
酸性粗骨土
中性粗骨土
钙质粗骨土
硅质岩粗骨土
石质初育土
石灰(岩)土
红色石灰土
黑色石灰土
棕色石灰土
黄色石灰土
火山灰土
火山灰土
暗火山灰土
基性岩火山灰土
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
中性紫色土
石灰性紫色土
磷质石灰土
磷质石灰土
硬盘磷质石灰土
盐渍磷质石灰土
石质土
酸性石质土
中性石质土
钙质石质土
含盐石质土
半水成土
暗半水成土
草甸土
草甸土
石灰性草甸土
白浆化草甸土
潜育草甸土
盐化草甸土
碱化草甸土
淡半水成土
潮土
潮土
灰潮土
半水成土
淡半水成土
潮土
脱潮土
湿潮土
盐化潮土
碱化潮土
灌淤潮土
砂姜黑土
砂姜黑土
石灰性砂姜黑土
盐化砂姜黑土
碱化砂姜黑土
黑粘土
林灌草甸土
林灌草甸土
盐化林灌草甸土
碱化林灌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原草甸土
水成土
矿质水成土
沼泽土
沼泽土
腐泥沼泽土
泥炭沼泽土
草甸沼泽土
盐化沼泽土
碱化沼泽土
有机水成土
泥炭土
低位泥炭土
中位泥炭土
高位泥炭土
盐碱土
盐土
草甸盐土
草甸盐土
结壳盐土
沼泽盐土
碱化盐土
滨海盐土
滨海盐土
滨海沼泽盐土
滨海潮滩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酸性硫酸盐土
含盐酸性硫酸盐土
漠境盐土
漠境盐土
干旱盐土
残余盐土
寒原盐土
寒原盐土
寒原草甸盐土
寒原硼酸盐土
寒原碱化盐土
盐碱土
碱土
碱土
草甸碱土
草原碱土
龟裂碱土
盐碱土
碱土
碱土
盐化碱土
荒漠碱土
人为土
人为水成土
水稻土
潴育水稻土
淹育水稻土
渗育水稻土
潜育水稻土
脱潜水稻土
漂洗水稻土
盐渍水稻土
咸酸水稻土
灌耕土
灌淤土
灌淤土
潮灌淤土
表锈灌淤土
盐化灌淤土
灌漠土
灌漠土
灰灌漠土
潮灌漠土
盐化灌漠土
高山土
湿寒高山土
草毡土(高山草甸土)
草毡土(高山草甸土)
薄草毡土(高山草原甸土)
棕草毡土(高山灌丛草甸土)
湿草毡土(高山湿草甸土)
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
黑毡土(亚高山草甸土)
薄黑毡土(亚高山草原草甸土)
棕黑毡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
湿黑毡土(亚高山湿草甸土)
半湿寒高山土
寒钙土(高山草原土)
寒钙土(高山草原土)
暗寒钙土(高山草甸草原土)
淡寒钙土(高山荒漠草原土)
盐化寒钙土(高山盐渍草原土)
冷钙土(亚高山草原土)
冷钙土(亚高山草原土)
暗冷钙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
淡冷钙土(亚高山荒漠草原土)
盐化冷钙土(亚高山盐渍草原土)
冷棕钙土(山地灌丛草原土)
冷棕钙土(山地灌丛草原土)
淋淀冷棕钙土(山地淋溶灌丛草原土)
干寒高山土
寒漠土(高山漠土)
冷漠土(亚高山漠土)
寒漠土(高山漠土)
冷漠土(亚高山漠土)
寒冷高山土
寒冻土(高山寒漠土)
寒冻土(高山寒漠土)
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土类、亚类说明
1.棕壤
棕壤是暖温带湿润气候区落叶林下发育的、处于硅铝风化阶段,并具有粘化特征的土壤。
母质主要为中、酸性基岩风化物及其它无石灰性沉积物。
分布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山地丘陵区,另外在河北、河南、山西、皖北及鄂西的山地垂直带中亦有分布。
具A-B-C或A0-A-B-C构型。
棕壤土体盐基淋失,土壤pH5-6.5,土体中不仅有粘粒的淋淀,同时有游离铁锰的形成。
B层粘粒硅铝率3.2左右,粘土矿物以水云母、蛭石为主。
A层由于生物富集的结果,色泽呈暗棕灰色;由于淋溶及粘化作用,土体中下部呈棕色,且土壤的孔隙壁上普遍有光性定向粘粒胶膜和铁质胶膜,或两崐者的复合胶膜。
山地森林下的棕壤可有A0层,A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
亚类划分:
(1)棕壤 具土类典型特征。
(2)白浆化棕壤 分布部位比棕壤亚类低,多位于山前高阶地,母质为无石灰性洪冲积物,剖面粘化层之上出现由漂洗作用所造成的白浆化层。
本亚类辟为农地以后,多为低产土壤。
营林时由于易产生滞水包浆,林木生长较差。
(3)潮棕壤 一般见于山麓冲积扇或坡麓,由于所处的地势较低,底层出现潮化特征(具锈色斑纹)。
潮棕壤土体较厚,为林果地或农地,因土壤障碍因素较少,林果及旱作物生长良好。
(4)棕壤性土 为发育差的棕壤,土层较薄,剖面具A-(B)-C构型。
2.暗棕壤
暗棕壤是温带湿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具有明显有机质富集和弱酸性淋溶的土壤。
具A0-A-B-C构型;A层厚度可达5-20cm,
暗棕壤是东北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完达山一带分布较广的山地土壤,另在西南、西北等省区山地垂直带中亦有分布,其分布特点是向南(向下)过渡为棕壤,向北(向上)过渡为棕色针叶林土。
此土处于温润气候条件,林木及地被物生长繁茂,有明显的腐殖质积累,A1层有机质含量最高可达20%左右。
由于腐殖质中酸性物质的存在,下渗水呈弱酸性反应。
全量分析结果表明,铁、铝有轻微下移特征。
其次是B层粘粒含量较A、C层略高,显示弱粘化特征。
土壤地表的柘枝落叶层(A0层)包括未分解和半分解两个亚层,有较多的白色菌丝体,其下为棕灰色腐殖质层(A层)和棕色心土层(B层),B层结构面可出现铁锰胶膜;母质层(C层)多含砾石。
土壤剖面终年处于湿润状态,全剖面呈弱酸性,盐基饱和度70-80%,土壤腐殖质中胡富比由上向下减少,活性胡敏酸占总量的比例向下递增;与钙结合的胡敏酸在表层约占一半,向下锐减或消失。
亚类划分:
(1)暗棕壤具土类典型特征。
(2)灰化暗棕壤系在A1层之下出现弱度灰化的层次(A2)及其下铁铝弱度沉积的层次(B1)。
A2层的氧化硅略大于B1层,而A2层的氧化铁和氧化铝,均略小于B1层。
(3)白浆化暗棕壤主要是在A1层之下出现白浆化层(Ae层),再下为显示铁锰淀积的B层。
Ae层的氧化铁和氧化锰的含量小于B层。
此亚类多分布于稍有坡度和具有地上轻下粘母质的条件下,土壤上层发生滞水潜育,造成A层下部土体铁锰还原淋失。
(4)潜育暗棕壤主要分布于坡麓低平处,排水不良,表层显泥炭化特征,表层以下土层常有潜育斑块,全剖面呈酸性反应,土壤盐基饱和度约40-50%,低于暗棕壤亚类。
由于土壤过于冷湿,林木生长较差。
(5)草甸暗棕壤所处地势平缓,母质较粘,为疏林草甸植被,腐殖质层较厚,A0层不显,土体呈灰棕色,B层中出现铁子和灰色条纹,剖面自上而下呈中性至弱酸性反应,盐基饱和。
(6)暗棕壤性土土壤腐殖质层薄,B层发育度差且薄,土体多石砾。
3.白浆土
白浆土是温带湿润地区森林草原下发育的具有明显白浆层(E层)的土壤。
母质主为河、湖相沉积物,多具有“二层性”(上轻下粘)层次排列。
一般分布于黑龙江、吉林等地的高河漫滩及河谷阶地,另在这些省区的山间谷地或盆地以及山前洪积台地上亦有分布。
以黑龙江、吉林境内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降雨较多的季风气候区分布最为集中。
此土具有明显的白浆化作用,在透水不良的粘质心土层顶托下,上层土壤由周期性滞水而产生的低价铁、锰,大部分沿着缓坡侧向漂洗,另一部分则沿着心土棱柱状结构裂隙下渗,形成锈斑、铁锰结核和胶膜等各种形式的淀积。
由于铁、锰的淋失和淀积,在土壤腐殖质层(A层)之下依次出现白浆层(E层)和淀积B层。
白浆土A层,壤质,粒状和团块状结构,多呈暗灰色,耕种后腐殖质含量降低,呈灰色或浅灰色;E层壤质偏砂,呈灰黄至灰白色,微显片状,后一特征是由于白浆层粉砂含量较高,在干湿交替的水分条件下所造成的。
B层较厚,粘质,有明显的淀积粘土膜及铁锰胶膜,暗棕色,棱柱状或棱块状结构。
白浆土的物理性质较差,土壤容重A层<E层<B层。
全土层呈微酸性,且较稳定,不受季节性影响。
白浆土的有机质、交换量及其它矿质养分储量均为A层>B层>E层。
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动态可分过湿期(4-5月)、干湿交替期(6-9月初)、聚水期(9月中-10月)和冻结期(11-翌年3月)。
亚类划分:
(1)白浆土具土类典型特征。
(2)草甸白浆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白浆土,腐殖质层厚于白浆土亚类,白浆层色泽亦较暗,其下淀积层具有由地下水升降活动所造成的锈色斑纹,形成Bu层。
(3)潜育白浆土沼泽草甸植被下发育的白浆土,上层类似于草甸白浆土,但淀积层色泽更为深暗,且有明显的潜育化特征。
土体终年含水量较高。
4.褐土
褐土是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发育于排水较好的地形部位,具有粘化和钙质淋移淀积特征的土壤。
或土母质富含石灰,成土作用处于脱钙阶段。
土壤具弱腐殖质积累、石灰质淋淀、复钙和粘化特征。
具有A-B-Bk-C构型。
主要分布于关中、亚东南、豫西以及燕山、太行山、吕梁山与秦岭等山地、低丘、洪积扇和高阶地。
另在川西北及横断山脉中段高山狭谷区亦有其变异类型存在。
褐土区年均温10-14℃,年寸雨量600-800mm,植被以旱生森林和灌丛草原群落为主。
大部分丘岗、阶地的褐土已垦为农地。
褐土东与棕壤相接,西北与半干旱区栗褐土相接,南与黄褐土相连。
在山地垂直带中,褐土处于棕壤或暗棕壤之下。
褐土盐基饱和,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伴少量蒙脱石。
剖面发生层分异明显,具腐殖质淡色表土层、粘化层、假菌丝状积钙层和母质层。
B层褐色或棕褐色,粘淀特征明显,核块状结构发育良好,氧化铁含量略高于上层,有粘粒胶膜;底土一般不受地下水作用影响,剖面上部有或无石灰反应,土壤pH7-7.5,盐基饱和度>80%。
亚类划分:
(1)褐土石灰淋溶钙积型,上部土层石灰明显下淋但不完全,其余特征同土类。
(2)石灰性褐土石灰钙积型,全剖面强石灰反应,pH>7.5。
(3)淋溶褐土石灰淋溶型,全剖面无石灰反应或C层有石灰反应,pH6.5-7.5,盐基饱和。
(4)潮褐土分布于华北山麓洪积扇平原末端低阶地,其上与褐土相接,其下连平原中的潮土。
剖面上部具褐土特征,底土受地下水活动影响,具铁锰氧化还原所表现出的锈纹斑特征,有时可见碳酸盐结核。
(5)土分布于黄土高原关中和亚南汾、渭河河谷阶地,以及华北平原西缘黄土洪积高台地。
系黄土母质经长期耕种发育而成。
土壤具有重叠剖面,上部大于50cm厚的重叠土层,与长期耕作施用土粪以及与间歇性降尘有关。
其余特征同土类。
土的主要粘土矿物为水云母,与黄土母质相似,全剖面呈强石灰反应,土壤呈微碱性。
(6)燥褐土分布于川、滇、藏接壤的横断山山脉中段狭谷区下部。
另在云南金沙江、澜沧江上游段及其支流河谷干旱区(海拔2000-2500m)以及四川金沙江上游段河谷(海拔2500m以下)也有分布。
这些区域年雨量仅300-500mm,植被为次生旱生灌丛与散生乔木,覆盖度30-50%,坡面侵蚀明显,土体厚度一般<50cm,质地松,砾质,石灰反应强,pH>8.0,干燥。
(7)褐土性土基岩风化物上发育的幼年型褐土,具A-(B)或(BC)-C构型,其余特征同土类。
5.黄棉土
黄绵土是黄土母质上形成的初育土。
土壤严重侵蚀,发育微弱,母质特征明显,多属A-C型。
分布于暖温带半湿润和温带半干旱、干旱地带的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包括晋西。
陕北、陇东、宁南及陇中,以陕、甘、亚三省面积较大。
海拔700-1500m,有低山、丘陵、残塬、坡、间、台、弯塌、沟谷等复杂地形,光热水条件变化较大。
坡地黄绵土侵蚀与耕翻交替进行,土壤肥力较低,塬地、梯田、川(沟)台地黄绵土,土壤侵蚀轻微,长期耕作施肥,土壤肥力较高。
侵蚀黄绵土全剖面显母质特性,颜色、质地、结构均一,土质疏松绵软,粉砂壤质,通体呈强石灰反应;侵蚀轻微、耕种较久的,表层呈淡灰棕至灰棕色,无粘化。
黄绵土土层较厚,富含细粉粒,地表遇水呈糊状,影响水分下渗。
土壤有效水含量由北向南随土壤质地变细而增大。
粘土矿物以伊利石、绿泥石为主。
pH7.8-8.5,土壤阳离子交换量5-10me/100g土。
土壤有机质含量0.5%,土壤磷钾储量较丰,但有效性差,速效磷含量仅3-5ppm。
6.新积土
新积土是新近冲积、洪积、坡积、塌积或人工堆垫而成的土壤,成土时间短,为A-C型、(A)-C型或C型。
与其它初育土土类比较,不具备特定的母质起源。
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的河漫滩及低阶地,山麓新洪积扇,山地及丘陵区的谷地,以及广大农区的沟道两侧或沟坝地。
受河流泛滥影响的新积土,地表处于季节性淹没状态,地下水位的高低随河水涨落而急剧变化,无剖面发育,有时显层状沉积或含有砾石,无明显的腐殖质层。
土层厚薄不一。
海拔在3000m以上的新积土,多处于内陆河的滩地、阶地,土层一般厚30-100cm,粘粒或碳酸钙在剖面中无明显移动。
人工堆垫的新积土,全剖面显示人工扰动的特征,质地层理混乱,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大,一般不受地下水影响。
亚类划分:
(1)新积土具土类典型特征。
(2)冲积土发育于河流两侧的冲积物母质上,属近期冲积形成,尚无明显的成土过程。
(3)珊瑚砂土由珊瑚、贝壳类风化物堆积形成的土壤,见地南海诸岛。
石灰(岩)土
石灰(岩)土是热带、亚热带石灰岩山区经溶蚀风化形成的钙饱和岩性土。
广泛散布于长江以南石灰岩山丘区,以、广西贵州和云南省(区)最多。
成土母质为各类碳酸盐岩风化的残积和坡积物。
植被类型多喜钙旱生稀疏乔灌草群丛。
石灰(岩)土土体厚薄不一,溶蚀化学风化与碳酸盐淋溶明显,壤质粘土至粘土,富含钙和铁质胶结物。
土体与基岩面过渡清晰,不含半风化母质碎屑层。
粘土矿物多为蛭石、伊利石和高岭石,有的还含蒙脱石和三水铝石。
土壤交换量和饱和度均高,中性至微碱性。
亚类划分:
(1)红色石灰土主要分布于灰岩山地坡麓和岩溶丘陵岗地,地面基岩露头较少。
母质为厚层石灰岩古老风化壳,属风化淋溶较强、脱钙作用较深的石灰(岩)土。
土壤主体部分无石灰反应,但局部可出现石灰反应,这与新风化石岩碎片的残存及钙质水渗入有密切关系。
土壤pH7.0,底土可达7.6。
其余特征同土类。
(2)黑色石灰土零星分布于石灰岩山丘上部凹面、岩壁缝隙或峰丛间,土体厚度一般<50cm,属A-D型剖面,有时含砂姜、风化残余物及基岩小碎块。
土壤处于脱钙初期,复钙作用明显,游离碳酸钙含量高。
A层黑色腐殖质层厚20-40cm,有机质含量5-7%,质地粘重,粘粒含量>30%,核粒状结构发育良好。
50cm土体内有或无石灰反应,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含少量蛭石和蒙脱石,氧化钾含量较高,为2.5-3%,盐基高度饱和,pH7.5-8.5。
(4)黄色石灰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拔800m以上石灰岩山区,常与黄壤和黄棕壤组合,表层腐殖质积累量较高,以下土层呈黄色或黄棕色,粘土矿物以伊利石、蛭石为主,土壤pH6.5-7.0,盐基饱和。
7.石质土
石质土是薄层A-R型土,A层(厚度<10cm)以下可见基岩,植被稀疏,土壤风化微弱,A层内岩石碎屑占30-50%,常与粗骨土组成复区。
此土的形成与山丘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坡度陡峻有关。
亚类划分:
(1)酸性石质土多在中、低山陆坡及高丘的脊顶,植被覆盖率<20%,土壤pH<6.5。
(2)中性石质土分布较广,温带至北亚热带山地均有出现,土体无石灰反应,土壤pH6.5-7.5。
(3)钙质石质土分布于钙质母岩区,A层灰棕色,强石灰反应,碳酸钙含量>8%,有的甚至在15%以上,岩石层(R层)中>1mm的砾石量>50%,土壤pH>8.0。
(4)含盐石质土分布于干旱山地,表层可见盐分累积,以硫酸盐为主。
8.粗骨土
粗骨土是土体砾石含量>50%(容积%)的A-C型土,浅薄的A层之下却为含砾石的土状母质层,甚少剖面分异与发育特征。
其上植被覆盖率多<30%,略好于石质土。
亚类划分:
(1)酸性粗骨土母质为酸性结晶岩类、泥质岩类等的风化物,土壤pH<6.5,土层厚30-50cm,A层厚10cm左右。
(2)中性粗骨土分布较广,南北方石质山区常有形成,土壤pH6.5-7.5,盐基饱和。
(3)钙质粗骨土分布于钙质页岩和炭酸盐岩区。
在高海拔区,表层碳酸钙含量在10%以上。
土壤盐基饱和,阳离子交换量高,pH>8.0。
(4)硅质岩粗骨土分布于岩溶地区,由硅质岩风化物形成。
通体灰白色,氧化硅含量在90%以上,层次分异不明显,粗粉砂质地,阳离子交换量<3mg/100g土,pH5-6。
土壤有机质及矿质养分含量较低。
9.草甸土
草甸土是受地下水浸润并在草甸植被下发育成的半水成土,具腐殖质积累层及地下水浸润作用形成的锈色斑纹层,为A-Cu或A-C-Cu型。
广泛分布于冲积平原、河谷平原、湖盆低地及高原山丘沟谷中,以东北平原,内蒙古及西北的河谷平原沿河两岸较多。
植被为湿生草类或草类灌丛,母质为冲积物、河湖相沉积物、洪积物,少数残坡积物及黄土。
后一母质多为次生性质。
草甸土的腐殖层厚度及有机质含量,大体上由东北向西逐渐变薄和减少。
土体下部受地下水浸润,有季节性氧化还原交替过程,形成铁锰迁移淀积造成的锈色斑纹和结核。
此外还随气候干旱程度增强、地下水矿化度增高,土壤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
地下水位较高之处,底层可产生潜育化特征。
土壤A层厚度较幅为20-60cm,有机质含量一般在3-8%,可低至1-2%,高达10%。
腐殖质胡富比值>1。
由于母质类型不一及多次沉积的影响,剖面质地与颗粒组成差异大,土壤石灰反应的有无和酸度差异也大。
亚类划分:
(1)草甸土由非石灰性河流冲积物或湖积物形成,分布于暗棕壤、黑土及棕壤区。
A层有机质含量1.5-6%,结构性好;C层见锈色斑纹或少量铁锰结核,偶见埋藏有机质层。
土壤呈酸性或中性,潜在肥力较高。
(2)石灰性草甸土由石灰性河流冲积物或湖积物形成。
土体具石灰反应,pH8.5左右,底土层中可见石灰积聚。
A层有机质含量在2%左右。
(3)白浆化草甸土分布于东北部低平原区,由非石灰性母质形成,土体上部出现白浆化特征。
(4)盐化草甸土分布于干旱区湖滨及扇缘地带,不具草皮层,A层有机质含量<2%,土体富含石灰,地下水矿化度高,盐分表聚,含盐量<1%,
(5)碱化草甸土呈局部斑块状分布于盐化草甸土区,在薄层表土下有5-10cm厚的柱状碱化层,土壤pH>9.
(6)潜育草甸土地下水位在1m以内,潜育作用明显,底土呈青灰色。
多分布于湖滨洼地及河谷低地。
10.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是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中山顶部及缓坡在草甸或灌丛草甸植被下形成的半水成土。
土体较薄,地表具草皮层(As),心土部位有锈斑或络合铁锰胶膜淀积。
具As-A-C-D构型。
山地草甸土面积小,大多分布在海拔1200-2700m的山顶局部水湿条件良好的平洼地段;草甸植被茂密,覆盖度在90%以上。
土壤矿物风化作用弱,剖面中各层粘粒的化学组成接近;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土体夹石砾或半风化岩块。
剖面草皮层以下的A层,呈灰黑色,可达50cm左右厚度,有机质含量在10-27%。
土壤水解性酸达10-38me/100g土,交换性酸3-18me/100g土,盐基不饱和。
亚类划分:
(1)山地草甸土A层有机质含量5-15%,呈黑至灰黑色;心土层深色,具明显或不明显锈纹;底土潮湿,有时可见轻度潜育现象。
土壤pH6.5左右,其余特征同土类。
(2)山地草原草甸土生境条件干旱,为草原草甸植被,A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仅5-7%,土体中含游离碳酸钙,土壤pH7.5-8.5。
(3)山地灌丛草甸土分布在地形平缓的山脊部位,地面生长灌丛草甸植被,植物根系交织,土壤有机质积累显著,A层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高的达30%。
11.潮土
潮土是近代河流沉积物上受地下水影响和长期旱耕而形成的半水成土。
土体具A11-A12-Cu或A11-C1-Cu构型。
广泛分布于暖温带,北亚热带的半湿润、湿润地区中开阔冲积平原及河谷地,包括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河谷平原;各大盆地、高原山区沟谷也有分布。
潮土的不同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目前 通用 土壤 分类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