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docx
- 文档编号:25244601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0.23KB
文学理论.docx
《文学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理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
[填空题]
1文学作为概念,教材中得出了哪三种定义?
参考答案:
广义文学:
是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的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文学:
多年来狭义的文学是指今天通行的文学,即包含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
折中文学:
介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和书面语言作品,可以称为折中义文学。
[填空题]
2体验说
参考答案:
读者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和再创造,“文本一定要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经过读者的体验,并与作者构成对话关系,才能成其为审美对象,这才是真正的作品。
[填空题]
3致爱巫术
参考答案:
爱情往往让人无法捉摸,必须借助于巫术才能征服意中人的心。
在美达尼亚人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念过咒的椰子悄悄地让他的意中人吃掉;比较复杂的方法是,用念过咒的烟叶做成烟卷,托姑娘的亲人,让姑娘抽,然后把剩下的烟头分两半,一半放在蚂蚁窝里,一半丢到火中烧掉。
这样姑娘就会对施巫术的男子产生炽烈的爱情。
[填空题]
4社会属性
参考答案:
指人在社会关系中处的地位,生活中扮演的各种角色所需要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态度。
[填空题]
5“影子的影子说”和“洞穴理论”
参考答案:
柏拉图提出的文学观念,他认为文学是的两度歪曲的反映,也是再现说的一种提法。
主张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
[填空题]
6话语
参考答案:
话语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或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这种沟通过程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发生在特定语境中,即与其他相关性语言过程、与说话人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
[填空题]
7席勒-斯宾塞理论
参考答案:
即游戏发生说,最早从理论上提出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不同于手工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手工艺则是追求利润的行业。
席勒和斯宾塞秉承了康德这一思想,提出了过剩精力是文艺产生的共同的生理基础的见解,人的想象力的游戏促成了艺术的产生。
社会结构:
指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它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及各种形态之间的层次与关系。
[单项选择题]
8、我国的()最早将风格概念引进文艺批评,并写出了专论风格的篇章。
A.《典论》
B.《文心雕龙》
C.《二十四诗品》
D.《谈艺录》
参考答案:
B
[单项选择题]
9、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金色笔记》的作者是()
A.多丽丝·莱辛
B.奥尔罕·帕慕克
C.高行健
D.塞缪尔·贝克特
参考答案:
A
[单项选择题]
10、()初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理论。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参考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11、()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A.文学心理学
B.文学社会学
C.文学语言学
D.文学传播学
参考答案:
A,B,C,D
[单项选择题]
12、下列哪一种学说不是关于艺术起源的假说?
()
A.巫术仪式发生说
B.游戏发生说
C.摹仿说
D.再现说
参考答案:
D
[多项选择题]
13、人类学家有()。
A.泰勒
B.布雷恩
C.列维-斯特劳斯
D.弗雷泽
参考答案:
A,C,D
[填空题]
14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
在文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文学传播与文学生产、文学消费是紧紧相扣的环节。
文学消费是文学传播的直接对象,是传播导人的社会行为。
正因为有了传播,文学产品才得以面对消费者;如果没有传播,那么作品只能是作家自我欣赏的“独白”,至多只能算“半成品”。
此外,文学传播又联结着生产与消费,充当着文学价值实现的社会中介。
文学价值只有经过一定的传播通道传递和散布到文学消费者那里,其价值才有可能实现。
作为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文学传播直接沟通着文学创作者与文学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社会是一个主要由传播所维持的各类关系的网络,文学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与形式之一,并不能例外。
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从而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
目的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实现的手段与方式多种多样。
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创造者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
文学传播方式的不断演变本来就是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相适应的,机器工业印刷使文学作品能够批量生产,文学欣赏也就日益走出少数人欣赏的圈子,从而走向了大众。
现代大众传播媒体与文学的结合,使得读者大众迅猛增加。
我们不仅可以阅读文学书刊,而且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电脑等现代媒介,以视听和网络的方式消费文学,可以欣赏到由畅销书或经典名著改编成的广播文学和影视作品,以及改编的或原创的网络文学。
这一切表明,现代文学传播方式作为作家创作与读者消费之间的中介和桥梁,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双方都已经或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填空题]
15文学接受的价值诠释属性
参考答案: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对于读者来说,具有一种多方面满足其文化阐释与品评兴趣的价值或者属性。
文学的文化阐释价值是文学属性中最为古老也最为现代、最为深厚也最为广泛的属性。
一般说来,文化价值是包含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在内的总体化价值属性,因而它往往也大于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填空题]
16文学欣赏
参考答案:
是相对于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更高级的形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审美活动活动。
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形象的感受、玩味、体验和认识,受到美感教育获得美的认识和评价的过程,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得到提高,艺术上得到享受。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或审美鉴赏这个文学阅读活动的最高层次。
[填空题]
17大众文学
参考答案:
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
其特点是:
思想内容的浅易,艺术形式的简明,富于消遣娱乐功能。
在商业社会,大众文学又称“消费文学”,往往具有明显的盈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
[填空题]
18大众传播媒介
参考答案:
指的是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
大众传播是由一些专业机构或群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媒体,向为数众多、各不相识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等,和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等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单向扩散或互动交流等特点。
[填空题]
19文学生产
参考答案:
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作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
[填空题]
20试析作家创作风格与创作个性,话语情境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而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同时它也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
话语情境是文学风格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文学本文中由语词、体裁、结构和形象等构成的作家创作个性得以呈现的具体话语环境。
文学风格是必须通过这种话语情境具体体现出来的。
(2)它们三者的差异是明显的,创作个性不能单方面决定和构成风格,风格的形成也同样离不开题材主题、体裁等形式因素的影响,比如,悲剧题材要求表现崇高壮美的风格,喜剧题材长于表现幽默滑稽的风格,正剧题材宜于表现严肃庄重的风格等。
作家创作个性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分析、评价不同,其创作构思、创作方法、艺术技巧以及语言的运用也就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风格的多样化。
文学风格是必须通过这种话语情境具体体现出来的,那么不同创作风格与创作个性的作家,他们对语词运用、体裁选择、结构安排和形象创造的具体操作过程也是不一样的。
一定时代的社会心理和审美趋向,对作家的个性和风格也有影响。
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的体现,时代则是培植创作个性的气候和土壤。
(3)它们三者的联系也是存在的,虽然创作个性和话语情境不是文学风格形成的唯一因素,但是,它们都是创作风格形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能够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创作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创作个性是形成风格的内在动因,特定的话语情境则便是它的外在表现。
创作个性的外化形式便是文学风格了,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要在审美中得到升华之后才能够化入作品的风格之中。
作家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然后通过创作个性的作用,转化为风格。
成熟的作家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个性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整合题材、体裁、写作技巧等客观因素,从而促进风格的形成。
语词运用是特定文学本文中语词的具体组合状况,一定的创作个性归根到底要通过具体语词运用体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较为连贯和稳定的文学风格,而一定的创作个性要求有一定的体裁同它相适应,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风格。
结构安排是作家对特定本文的内部构造的组织。
只有结构达到完整和统一,文学风格才能显现。
形象创造是作家对特定本文的艺术形象系统的刻画。
它们的系统创造状况与风格的表现有密切关系。
可以说,创作风格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创作个性的有机整合后所显现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和格调,创作个性是创作风格的灵魂,话语情境是创作风格的外衣。
[填空题]
21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
参考答案:
文学流派:
是指以结社的形式出现的,有特定的组织,有一定的纲领,有固定的作家群体和作品,有的还有固定的出版刊物和出版社,而文学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表现为许多有影响的作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自觉地实践某种共同的文学纲领,形成一种遍及全社会的思想趋向。
它们二者的相似之处是明显的,但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也存在着差异。
文学流派通常表现为由思想和艺术的共性而不一定由纲领上的共性联系着的作家集团,出现文学流派并不一定能形成文学思潮,而文学思潮则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学流派。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填空题]
22创作方法与文艺思潮
参考答案:
创作方法是指作家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所依据的总的原则,这种总的原则并不一定依附于某一种文学流派或文学思潮。
而文学思潮则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创作方法。
文学思潮指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的经济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潮流。
表现为许多有影响的作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自觉地实践某种共同的文学纲领,形成一种遍及全社会的思想趋向。
在社会上是否形成广泛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文学思潮的重要标志。
[填空题]
23布封“风格即人”
参考答案:
他在《论风格》中提出“风格即人”的观点,其实这个观点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倒是一脉相承的。
布封在1753年一次论风格的演说中指出:
“只有写得好的作品才是能够传世的:
作品里面所包含的知识之多,事实之奇,乃至发现之新颖,都不能成为不朽的确实的保证;如果包含这些知识、事实与发现的作品只谈论些琐屑对象,如果他们写的无风致,无天才,毫不高雅,那么,它们就会是湮没无闻的,因为,知识、事实与发现都很容易脱离作品而转入别人手里,它们经更巧妙的手笔一写,甚至于会比原作还要出色些哩。
这些东西都是身外物,风格却是人的本身。
”换句话说,“风格是当我们从作家身上剥去那些不属于他本人的东西,所有那些为他和别人所共有的东西之后所获得的剩余和内核。
”
[填空题]
24杨雄“心画心声”
参考答案:
他在《法言·问神》篇中说: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认为“声画形”是人的情感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人的品位等等。
[填空题]
25体裁选择如何体现风格?
参考答案:
体裁选择是指作家根据自己的表现要求而选择合适的文学体裁如诗歌、散文和小说等。
一定的创作个性要求选择一定的体裁同它相适应,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学风格。
俗话所谓“量体裁衣”,正适用于此。
也正如清代文学家李渔《闲情偶记》所说:
“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
这句话点明了文学体裁对于风格形成的制约作用。
例如,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着重通过细致的心理刻画而表现讽刺意图,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则透过场面宏大、人物关系复杂的战争描写显示壮阔雄浑的风格,这两种小说体裁及其风格是彼此不可替代和混淆的。
同一个鲁迅,写了《呐喊》和《彷徨》这样的小说、写了《野草》这样的散文以及无数笔锋犀利的杂文,从三种明显不同的体裁中便体现了不同的风格。
[填空题]
26日常个性、创作个性、文学风格这三者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参考答案:
创作个性指的是表现在作品中的艺术家创作活动的独特性,而把风格定义为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
这样,两者在外延和内涵上都十分接近,不无同义反复之嫌。
同时,在习惯上,创作个性又易于和作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混为一谈。
因此,有必要对创作个性作一个界说。
通过对创作个性的界定,可知日常个性不能直接形成文学风格,必须通过审美创造的升华上升为创作个性,才可能在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创作个性是位于日常个性和文学风格之间的中间环节,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的概括为:
日常个性通过创作实践外化为创作个性,这是人格结构通过审美升华转变为了艺术品格;作者的艺术品格也就是创作个性,通过语言、文字等物质载体形式化为了文学作品,通过这些具体的作品,体现除了作者的艺术独创性,文学风格从而体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风格理论往往忽略了创作个性的中介,以为日常个性能直接创造文学风格,这显然是不严密的。
中国传统的风格理论起源于魏晋,当时出现了一些与风格有关的新概念,如风韵、气韵、神韵、风神、风力、风骨和气、体等,但起先不是用来品文,而是用来品人,品评世人的体貌、德性和行为等特点。
[填空题]
27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是风格存在的基本条件。
(1)主体的独创性使人的独特的精神个性的表现。
布封说“风格即人”,黑格尔“风格就是人本身”的观点都表明,精神个性的差异和与众不同,便是造成风格差异的最后根源。
(2)黑格尔说“风格说到底是主体与对象的契合”,他的话一方面表明,对象的性质是作者独创性的体现,而独创性又是从对象的特征来的,所以说对象特征又是从创作者的主体性生发而来的。
正像马克思所说的,他肯定了文学风格“真理占有我”的客观属性,强调了文学风格“精神个体性”的本质特征。
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自己的精神面貌。
将独创性看作是作家的权利。
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这个客观的对象而非是自己。
[填空题]
28如何理解文学的流派风格?
参考答案:
流派风格是指一些在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审美趣味、创作主张、取材范围、表现方法、语言格调方面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共同特色,是一种群体文化的表现。
流派风格的多样化,往往是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
比如唐代诗歌极其繁荣,就与流派纷呈大有关系。
而宋代是词这一文体样式特别繁荣的时代,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形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两种双峰对峙、双水分流的风格流派,两者势均力敌,像双子星闪耀在宋代文学的长空,相得益彰,绵延不断。
在中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同样出现过众多的风格流派,促进了新文化的进程,影响深远。
流派林立造成了多种多样的流派风格,形成了风格竞争的格局,这无论是对文学的繁荣,还是对大众的审美选择,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多样性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艺术的规律。
正如明代屠隆在《与王元美先生》中所说:
“今夫天有扬沙走石,则有和风惠日;今夫地有危峰峭壁,则有平原旷野;今夫江海有浊浪崩云,则有平波展镜;今夫物有戈矛叱咤,则有俎豆晏笑:
斯物之固然也。
”
[填空题]
29如何理解文学的地域风格?
参考答案: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而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中带有的地域风格有很大影响,所以作家的文学风格中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然环境。
法国作家、批评家史达尔夫人认为,自然环境在文学风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南方气候清新,大自然形象丰富,人们感到生活的乐趣,感情奔放,大都不耐思考,与女性交往很少拘束,比较安于奴役却从气候的美和艺术的爱中得到补偿。
北方土地贫瘠,气候阴沉多云,人们较易引起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但具有独立意识,不能忍受奴役,并尊重女性。
因此,南方文学比较普遍地反映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而北方文学则较多地表现个人的性格。
(2)社会环境。
长期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同样与文学的地域风格密切相关。
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组合起来考虑,才能更好的说明地域风格和它的成因。
比如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产生于两湖及长江流域荆楚地区的南方文学的代表《楚辞》,就和产生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北方文学的代表《诗经》有很大的区别,各自的特点非常明显。
而与同样属于南方文化系统的老子、庄子、列子等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就有很多的共通之处。
后来,随着战争和迁徙,南北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出现了合流的态势。
(3)生活习惯。
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就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就中国而言,南方气候温和、湿润,河流纵横交错,植物四季常青,这种相对平衡的气候有利于精神放松,使南方人具有较浓的理性色彩,头脑冷静,不易冲动,心境平和,情感细腻敏感。
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气候干燥,风大雨少,严酷而多变的环境,导致北方人喜喝烈性酒,容易急躁,感情色彩浓,心情开朗、豪爽,影响到文学的创作中就形成了迥异的风格。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一个人的命运牵动一个城市的历史,上海的情调独一无二;邓一光笔下的草原,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剽悍无比、血性十足;池莉笔下的武汉,凡俗的人生,市民化的城市处处洋溢着生活气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唯美的意境、淳朴的民风,仿佛来自世外桃源,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艺术享受。
[填空题]
30文学风格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风格具有独创性。
个性鲜明、有独创性、艺术上已经成熟的作家,才能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模仿重复别人的风格就等于没有风格。
文学贵在独创,没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就不能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最终就会消亡。
读者正是通过作品的这种独创性,面对哪怕略去作者姓名的作品,也可以读出是哪个时代哪个作家的作品来。
(2)稳定性是作家风格的另一特征。
作家个性一旦形成,不会轻易改变,这是造成风格稳定性的主要原因。
但这不排斥某些作家由于生活状况和艺术实践的发展,风格可能变化的情形。
这种变化了的风格同样也有相对的稳定性。
正像作家的创作个性不是在一朝一夕中形成的一样,作家的风格也是经过较长时间艰苦的创作实践凝聚而成的。
当—个作家一旦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创性的风格,就会长期地贯串于他的作品,即便有风格上的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内在的血脉联系。
(3)风格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这是由作家创作的个性和才能,描写对象的不同品格,读者的不同需求决定的。
不仅不同作家有不同风格,同一作家在不同情势下也会创造出不同风格的作品,当然这不同之中仍有其主导的方面。
从文学创作的实践来看,作家的风格还具有多样化的特性,因为,就接受角度来说,只有不同的文学风格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就创作角度说,在同一时期,正是各个作家的风格迥异.才推动了其时文学创作的繁荣局面。
[填空题]
31试述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在与客观方面结合之前,它只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而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构成方面的独特性,具体如心理性格、气质情性、禀赋才能、处世态度、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
(2)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日常个性是人皆有之的,而创作个性却并非人所尽有,它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精神的想象活动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日常个性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部分来自后天环境中的习得,而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
(3)但是二者又是有联系,并且可以转化的。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合方面的独特性,而创作个性是作家综合性的行为方式,而这种行为方式正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所以我们可以说,日常个性是创作风格形成的基础,而创作个性正是风格形成的内在依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填空题]
32如何正确理解“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观点?
参考答案:
扬雄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从诗文中可以看出人格的高低,这是最早的“文如其人”的思想。
钱钟书认为.人格与文格不是一回事,不能一味地以文观人,因为文学可以饰伪,生活中既有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言不符行、文不符人的情况。
他认为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的“所言之物”,而是指的作品中酌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民,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
布封说的“风格即人”,也是指的作家的创作个性。
他们重视生成风格的内在的主观方面的因素,找到了探索风格本质的关键,但是忽视了风格与客观内容的联系。
歌德看到了这一点,认为风格必须“奠基于最深刻的知识原则上面,奠基在事物的本性上面”。
马克思说得更加明白而深刻。
他也引用布封“风格就是人”的话,但作了辩证的解释,他说:
“真理占有我,而不是我占有真理。
我只有构成我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
”他认为写作还必须“用事物本身的语言说话,来表达这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他一方面把“用自己的风格去写”,去表露白己的精神面貌,看作是作家的权利,另一方面他又明确要求作家在发挥自己“精神个体性”的时候还须遵循客观规律。
这才是对“文如其人”,与“风格即人”的较全面的理解。
[填空题]
33风格的地域性
参考答案: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而地域文化对作家创作中带有的地域风格有很大影响,所以作家的文学风格中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
[填空题]
34刚柔并济
参考答案:
在文学的创作中,刚强的风格和柔和的风格互相补充,两者皆不可偏废,阳刚和阴柔都是美的,但是二者应该相济互补,融合得恰到好处,否则便会发生偏执,走向极端。
[填空题]
35风格的简分法
参考答案:
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也有“虚”和“实”、“奇”和“正”等二分法,这与中国古代“一阴一阳为之道”所蕴涵的阴与阳、刚与柔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其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