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Ⅰ部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教师.docx
- 文档编号:25237078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50KB
高二Ⅰ部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教师.docx
《高二Ⅰ部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Ⅰ部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教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Ⅰ部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教师
江苏省淮安中学2013级高二Ⅰ部第三次阶段测试
语文
(一)命题:
郭春梅
一、语言文字运用(31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声名雀起黯然失色薄饼/浅薄典籍/狼藉
B.幅员广阔茕茕独立剥落/剥削朔风/夙愿
C.刚愎自用别出心裁伺机/伺候躯壳/果壳
D.殒身不恤世外桃园模仿/模样渣滓/桑梓
1.C(sì/cì,qiào/ké;A.声名鹊起,báo/bó,jí;B.bō,shuò/sù;D.世外桃源,mó/mú,
zǐ)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年一度的美食文化旅游节拉开序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不仅观看了美食制作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烹饪体验赛,自制家庭宴大快朵颐,现场气氛活跃。
游客不绝如缕,挤满了设在美食园内的烹饪台,他们争先恐后报名参加自制宴比赛。
被选中的参赛者兴高采烈,纷纷卷起袖口跃跃欲试,走到烹饪台前过把“厨师瘾”。
A.大快朵颐B.不绝如缕C.争先恐后D.跃跃欲试
2.B(A.大快朵颐:
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形容食物鲜美。
B.不绝如缕:
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使用对象不当,应为“络绎不绝。
C.争先恐后:
指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D.跃跃欲试: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打击和防范暴恐活动,必须标本兼治:
一方面要全面加强社会的整体防控,打一场反暴恐的人民战争;另一方面要高举法治旗帜,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B.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科研院所仍是研究基础科学,即传统意义上“科学家”的大本营。
它的兴盛,取决于年轻人能否安心坐冷板凳。
C.智联网近日发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以上的用人企业不会优先录用“海归”,用人成本太高、容易跳槽是用人者拒绝“海归”的主要原因。
D.在公共图书馆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数字图书馆的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3.D(A.语序不当,“打击和防范”应为“防范和打击”,后面分句顺序也要调换;B.两面对一面,可将“兴盛”改为“兴衰”;C.句式杂糅,超过……以上,删去其一。
)
4.下列有关各节日的对联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清明节对联:
灯火交辉元夜里,笙歌簇拥月明中。
B.端午节对联:
结艾钗头轻战虎,夺标船首惯成龙。
C.中秋节对联: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D.重阳节对联:
何处题糕酬锦句,有人送酒对黄花。
4.A(元宵节)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B.我们旅行社宾馆大厅设有服务台,欢迎各位旅客垂询。
C.我前几日登门拜访,正巧您不在,您的家父已经把您调离的事告诉我了。
D.11月12日是贵校九十年校庆,作为分管市长,届时我一定光临,庆贺贵校九十岁生日。
5.B.(A.敬辞;C.家父是称自己的父亲;D.敬辞。
)
6.下列称呼与诗人完全对应的一项是(3分)()
王右丞孟襄阳青莲居士少陵野老韩昌黎香山居士
A.王勃孟郊李白杜审言韩偓白居易
B.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
C.王勃孟郊白居易杜甫韩偓李白
D.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杜审言韩愈李白
6.B
7.对相关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A.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以“白云”喻游子,后句则交代游子浮舟漂泊的孤愁。
B.杨炯《从军行》中,“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以雪暗风多写环境恶劣,以鼓声写战
斗激烈。
视听结合,景中传情。
C.李白《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巧妙用典,借陈王曹植醉酒
狂欢抒发自己人生得意的快乐。
D.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既实写自然环境的暴风雨,又暗含仕途风波险恶之意。
7.C(抒发人生失意的痛苦。
)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或许)用之所趋异也(因为)
B.腹犹果然(饱饱的样子)稍征关中兵以自益(逐渐)
C.非有攻伐(讨伐)向之所欣,俯仰之间(过去)
D.齐彭殇为妄作(把……看成相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阻挡)
8.C(功劳)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A.彼且奚适也B.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C.重为乡党所笑D.安能以身之察察
9.D(定语后置句;A.宾语前置句;B.状语后置句;C.被动句。
)
10.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下面划线句子的深意。
(不超过25字)(4分)
对科学的追求常被比喻成攀登一座很高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山峰。
我们当中有谁能够奢望(即使是在想象中),在一个天气晴朗无风的日子里去攀登珠穆朗玛峰并达到它的顶点,在宁静的空中,纵览那在雪中白得耀眼的一望无涯的喜马拉雅山脉呢?
10.我们无法轻易到达科学的顶点并掌握它的全部。
(到达顶点2分;掌握全部2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刑馀之人不可。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曰:
“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
“遂成竖子之名!
”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忌信然之然:
认为……正确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再:
第二次
C.老弱罢于内罢:
通“疲”,疲惫
D.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
约定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刑馀之人不可②夹道而伏,期曰:
“暮见火举而俱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①③⑤C.②③⑥B.②⑤⑥D.②④⑥
1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
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
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4分)
(2)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
(3分)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3分)
11.B项“再”应为“两次”
12.D①是孙膑自我界定的话,与军事才能无关;③是交代齐魏两国交战的情况;⑤是司马迁对“马陵”地理环境的客观叙述。
13.B“去邯郸”是“离开邯郸”而不是“去了邯郸”。
14.
(1)齐使认为孙膑与众不同,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
(“以为”1分;“奇”1分;“窃”1分;“之”1分。
)
(2)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
(“伐”1分;句式1分;句意通畅1分。
)
(3)(庞涓)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
(“钻火”1分;“烛”1分;句意通畅1分。
)
参考译文:
齐国使者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孙膑以受刑囚犯的身份暗中求见齐使。
齐使认为孙膑与众不同,就私下用车把他载到齐国。
齐将田忌赏识孙膑,像对待客人那样对待他。
田忌屡次与齐国几位贵公子下很重的赌注赛马,孙膑见田忌的马的足力与对手的马匹相差不远,这些马匹分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
“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
”田忌相信孙膑的话对,就和齐王及各位公子下了千金的赛马赌注。
等到临近比赛,孙膑说:
“今天用您的下等马匹与他们的上等马匹比,用您的上等马匹和他们的中等马匹比,用您的中等马匹与他们的下等马匹比。
”双方赛马完毕,田忌一负二胜,终于赢得齐王千金。
于是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威王,威王向孙膑询问兵法,就拜他做了老师。
这以后,魏国进攻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
齐威王要让孙膑担任统帅,孙膑推辞说:
“受过刑的人不可以(担此重任)。
”齐王于是让田忌担任统帅,而让孙膑担任军师,坐在有篷盖车中,为齐军出谋划策。
田忌要率领齐军到赵国去,孙膑说:
“理乱丝不可紧握拳头(使大力气),排解斗殴不可参与搏斗。
而应该抓住要害,攻击它的薄弱地方,那样它就会受到形势的阻碍和限制,自行解开。
现在魏赵两国交战,魏国的精兵必定全部用在国外,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率兵快速直奔大梁,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的真正空虚之地,魏国就一定会舍弃赵国而前来自救,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下子解除赵国被围的局面,同时削弱魏国的力量。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魏军果然撤离了赵国都城邯郸,与齐军在桂陵打了一仗,结果齐军大败了魏军。
又过了十三年,魏与赵联合攻打韩国,韩国紧急向齐国求救。
齐王派田忌为将前往救韩,直奔大梁。
魏国大将庞涓听到了消息,就撤离韩国回头追击齐军,但此时齐军已奔西而去。
孙膑对田忌说:
“他们赵、魏、韩的军队一贯自视强悍勇猛而看轻齐军,齐军一直被认为胆怯;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既然魏兵认为齐兵胆怯,齐兵就伪装胆怯逃亡,诱使魏兵上当)。
兵法上说:
(一昼夜)追逐胜利于百里之外,(兵既疲累,供应也不及)这样,虽上将也难免受挫,(即使是追逐)五十里,士卒也只有一半能够到达。
让齐军进入魏地后筑供十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二天筑供五万人吃饭用的灶,第三天筑供三万人吃饭用的灶。
”庞涓率军连追了三天,非常高兴,说:
“我本来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仅三天,齐军中的逃亡者就超过了一半。
”于是丢下步兵,和他的轻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
孙膑估计庞涓的行程,傍晚将到达马陵。
马陵一带道路狭窄,道旁有许多障碍,可埋伏军队。
于是(派人)剥去一大树的树皮,露出白色木质部分,在上面写上:
“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同时让善于射箭的一万齐兵弓弩手夹道埋伏,约定说:
“日暮时分见到举火的就一齐射箭。
”庞涓果然在当夜到达被剥去树皮的大树下,见白色木质上写有字迹,就点燃火把照看那些字。
未等读完上面的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相失去了联系。
庞涓自知自己的计谋已经用完了,军事行动失败的趋势不可扭转,就割脖子自杀了,(临死时)说:
“终究让那小子成名了!
”齐军于是乘胜将庞涓的军队彻底打败。
三、诗歌鉴赏(10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漫兴①
辛弃疾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
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
万一朝家举②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①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
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
②力田:
乡官名,掌管农事。
(1)上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2)下阕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2分)
(3)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分)
(1)①用典,运用李广和李蔡的典故,表达词人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
(2分)②对比,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进行对比,突出李广的悲剧命运。
词人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
(2分)
(2)描绘了词人罢官闲赋时在园中根除杂草、修葺乡间住宅的田园生活景象。
(2分)
(3)表面上很自信,其实是自我解嘲。
表达了词人对南宋统治者不重用人才的强烈
不满(2分)和自己怀才不遇、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懑之情。
(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2)不知江月待何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三十功名尘与土,。
(岳飞《满江红·写怀》)
(4)熊咆龙吟殷岩泉,。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白《将进酒》)
(6),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春景》)
(7)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书怀》)
(8)明月松间照,。
(王维《山居秋暝》)
(9),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10)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翱翔蓬蒿之间
(2)但见长江送流水(3)八千里路云和月
(4)栗深林兮惊层巅(5)钟鼓馔玉不足贵(6)池上碧苔三四点
(7)危樯独夜舟(8)清泉石上流(9)零落成泥碾作尘
(10)水随天去秋无际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五月菖蒲
①初识得菖蒲,是在书本上。
感觉有些生疏的两个字,组合起来却极美,相依相偎的,有着分外缠绵的味道。
光从字面上,就仿佛看到一幅波光澹澹、草色青青的乡村图画。
那时我想,菖蒲该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草吧?
和蒹葭、荇菜这些词一样,带着诗的特质,长了千年。
②那时所有的认知,仅停留在文字和想像里。
就如幼年时,一直以为,端午节挂在门楣上避邪的、长得像剑的草是芦苇。
后来稍大一些,才从母亲口中得知它叫水剑草,与芦苇并不同。
及至成年后,忽一日得知菖蒲就是水剑,又大感诧异,如小时候听神话故事中,织女可以下凡成为牛郎的妻子一样神奇!
③青青的菖蒲,形状像剑,其实并没有凛然的剑气。
所以,相对于菖蒲化剑除魔斩妖的传说,我更喜欢女子青英,因家贫用洗净的菖蒲装点门楣,却得来好运这类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女子,有真挚纯美的爱情,有富有同情心的人们,更符合长在乡间水中的菖蒲的纯朴性情。
④摒去传说和想像,菖蒲其实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它们群聚而生,择水而居。
春天一到,春水盈盈的池塘里,菖蒲们就开始自由生长。
待到五月,已经长得极为茂盛,远远望去,一片浓郁的清凉翠色。
但清凉中又不乏热闹,如乡村的邻里之间亲亲密密、和和睦睦的关系一般。
如若有风吹过,还可以听见它们窃窃的低语,或哗然的欢笑。
坐在水边放牛的孩子,闻到菖蒲散发出来的越来越浓郁的清香,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⑤端午,是唯一一个充满草木清气的节日。
每年端午的前几日,母亲便会割一大把菖蒲和艾草回来,放置在家中。
小小陋室,便充满了香气,那是节日的气味。
我小小的心里,也充满了欢喜。
还隔着日子,睡梦中已经闻到了粽子和咸蛋的香味。
到了端午那天,家家户户的大人忙着包粽子,煮咸蛋(鸡子,鸭子),煎油姑子,煮蒜子,五种食物的名字里都有“子”字,寓意为五子登科。
小孩子们则忙着在门前与窗户前挂菖蒲和艾草。
乡间随处可见的菖蒲和艾草,忽然化身为可以保卫家园的神剑利器,是件太有意思的事。
更有意思的是还要在身上涂抹雄黄酒。
母亲用碗盛上自己做的白酒,然后放入雄黄搅匀,用纱棉蘸了,便往我裸露的皮肤处涂抹。
冰凉的雄黄酒,扑鼻的酒香,以及母亲轻柔的耳语,糅合在一起,让人有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⑥这种感受,欢愉了整个童年。
及至结婚,每年端午,依然要挂菖蒲祈福。
挂的菖蒲与艾草,常常是由孩子的爷爷割来。
有时,我的母亲怕我们忘了,也会专门割了送过来。
于是,青青的两把菖蒲和艾草,还有双方老人家们亲手包的粽子,重叠在一起,散发着重重叠叠的香,重重叠叠的爱。
⑦五月,守候在乡间池塘里的菖蒲,又该长得茂盛了吧?
想像之间,菖蒲那特有的香气,混杂着几分牵念,便穿过乡村和田野,穿过山丘与河流,穿过城市的高楼和街道,袅袅娜娜地飘过来,飘过来。
17.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18.简要概括③~⑤段中菖蒲的特点。
(4分)
19.文章第③段穿插了有关菖蒲的传说,有何作用?
(6分)
20.本文除了抒发对五月菖蒲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还暗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试联系全文加
以探究。
(6分)
17.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无情感的菖蒲写得很有情味;(1分)②借助想像,(1分)
描绘出菖蒲生长于水中的美丽画面,呈现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
(1分)
18.①形状像剑,青翠有清香(外在特点);②性情纯朴(内在气质);③水生且群居(生
长状况);④可用以辟邪(神奇功用)。
(每点1分)
19.①借传说写菖蒲能除魔斩妖并带给人好运,给菖蒲增添了神奇的色彩;②丰富了文章
的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写出了菖蒲的纯朴性情和作者对菖蒲情有独钟的原因。
(每点2分)
20.①对故乡习俗和童年生活的怀念;②对故乡亲人的怀念牵挂;③对故乡美好人情(亲
情、邻里情)的赞美;④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每点2分,答对3点得即可)
六、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这则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如果你去印度,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公路特别破旧,最好的路都赶不上我们的二级公路。
但只要你沿着公路走,每隔数公里你就会发现一座华丽的教堂,其华丽程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一位旅行者问当地的居民:
“你们这里教堂如此华丽,公路却如此破旧,你们就不能把那些建教堂的钱用来修公路吗?
”居民答道:
“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
”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含意,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21.写作指导
本题所供材料完全采用客观叙述的方式,没有对材料的意蕴和倾向作出任何提示,所以审题难度较大。
学生只要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言之成理即可。
比如,着眼于信仰与财富的关系,可以强调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坚守精神家园的的主张;也可以主张摒弃虚无的追求,自主创造现实的幸福。
再比如,着眼于信仰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可以侧重论述内涵的重要,而否定华丽的形式。
学生要全面理解材料的含意,就必须认真分析旅行者和印度居民的对话,辩证地看待信仰和财富的关系。
如能辩证统一地提出既要坚守信仰又要积极创造财富的观点,可以视为最佳立意,评为一类作文;如能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提出见解并且言之成理,可视为符合题意,评为二类,比如,可以主张摒弃虚无的追求,自主创造现实的幸福;也可以强调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坚守精神家园的重要。
再比如,着眼于信仰的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可以侧重论述内涵的重要,而否定华丽的形式。
如果只是简单地肯定信仰而否定财富,或者简单地肯定财富而否定信仰,这样的立意则只能评为三类。
(参考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语文
(二)附加题
一、文言文阅读(11分)
阅读材料,完成22~25题。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
22.解释下列加点字(8分)
(1)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2)且有火患
(3)俄而,家果失火(4)幸而得息
(5)于是杀牛置酒(6)余各以功次坐
(7)不弗牛酒(8)曲突徙薪亡恩泽
23.《汉书》的作者是(1分)
24.这个故事包含了哪个成语?
(2分)
22.
(1)拜访
(2)将要(3)不久(4)熄灭
(5)置办(6)按照(7)破费(8)无
23.班固24.曲突徙薪
参考译文:
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他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
客人便对主人说:
“把烟囱改为拐弯的,把柴草远远搬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
“先前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
”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二、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5~26题。
“全民焦虑”也称集体焦虑,它是一种广泛的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紧张心理状态。
近日,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就“当下中国人为何焦虑?
”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全民焦虑”是当下中国的一种社会病基本成共识;而且焦虑问题多,焦虑度较高,特别是公众对关系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的焦虑程度远超对宏大命题的焦虑;更可怕的是这种焦虑情绪还可以相互传染,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
近年来,社会流动渠道堵塞,处于较低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的人几乎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上流动,小康社会的美好理想被冷酷的现实打破,这种心理落差使他们感到失落、挫折和无助,于是就焦虑起来,浮躁起来。
再者,在吃饱穿暖之后,人们日益关注自身的健康安全,但是,因为对“看病贵、看病难”等医疗保障不完善的忧虑,对食品、药品不安全的担心,对能否长寿以及长寿了生命、生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的疑惑,加上一部分人的关注过度,出现了“关心则乱”的焦虑障碍。
与此同时,改革开放,引入了市场机制,旧的游戏规则被打破,而新的游戏规则正在建立之中,激烈的社会变迁使社会规范也变得不确定。
在大多数人还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
在富裕起来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的收入和财产与非法、违法、犯罪有着难以切割的联系,更有一部分官员通过贪污受贿来敛财。
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道德方面的严重焦虑。
然而,要对这种普遍的焦虑进行诊断和治疗,不能简单武断,操之过急,只对公众的焦虑进行批评指责是不明智不公道的。
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时期,彻底治愈“焦虑症”绝非朝夕之功。
(选自2013年《人民论坛》,有删改)
25.从材料看,“全民焦虑”有哪些特点?
(3分)
26.根据材料,简要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全民焦虑”。
(6分)
25.(3分)①范围广;②问题多、焦虑度较高;③相互传染、不易化解。
(每点1分)
2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次 阶段 测试 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