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广播稿.docx
- 文档编号:25230849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76KB
元宵广播稿.docx
《元宵广播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广播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元宵广播稿
元宵广播稿
篇一:
广播电台稿元宵节
百姓生活(20XX-2-20)
编辑——李秀播音——袁君陈虎娇
本期节目分类:
《百姓生活》社会民生类
节目主题:
元宵节的由来与习俗
节目方式:
对话
节目时间:
30分钟
呼台(千秋蒙顶世界茶源名山之声Fm89.8)
《百姓生活》片头:
柴米油盐酱醋茶,科技人口和文化,新法新规新观察。
898和您一起品茶论道,诉说百姓生活……
【袁君】亲爱的听众朋友,大家好!
欢迎收听名山之声Fm89.8《百姓生活》节目,我是您的好朋友君君,我是娇娇。
希望今天的节目能带给您一丝轻松和惬意。
{出百姓生活片花}【串词】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音乐转接
君君: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
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娇娇:
是的,据说,在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君君:
根据考证,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娇娇:
那么一直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出百姓生活片花}
层的欢迎。
娇娇: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
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君君:
元宵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在传统社会年轻女孩不能轻易外出,唯独在元宵节赏花灯成为一个相会的机会。
欧阳修的诗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的词更有“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描写,可见元宵节又是中国的情人节。
娇娇: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君君: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
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娇娇: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君君:
流行于贵州四川等地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节日这天,大家伙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的,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
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
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
娇娇: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
“巴乌”意为“打猎归来”。
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
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无固定节日。
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猎获人,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
肉熟以后,众人分食。
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
{出百姓生活片花}【串词】元宵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不尽相同,但是吃汤圆、猜灯谜、赏花灯、舞狮子、踩高跷等习俗在各地却都是不可或缺的。
君君: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
吃汤圆的风俗始(:
元宵广播稿)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
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
“元宝”。
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
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娇娇: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君君:
在元宵节这天您还可以看到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踩高跷。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
“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
篇二:
中秋节广播稿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广播稿
三一班9月
张金硕: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齐:
大家上午好!
张金硕:
在这满载希望的九月,红领巾广播站又和大家见面啦!
郭思琪:
欢迎大家收听本学期的第一期节目。
我是三一班的郭思琪。
张金硕:
我是张金硕。
再过10天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了,在这里祝愿老师和同学们在这美好的天气里有一份很好的心情去工作、学习。
郭思琪:
中秋节一直以来被喻为最有人情味、最具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每年明月高高挂起时,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会更深切,“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就是对这种情形最好的诠释吧。
张金硕:
考考你,你知道为什么要叫中秋节呢?
郭思琪:
这个可不难,在我国,农历的7、8、9三个月为秋季,农历8月15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正好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张金硕:
那为什么有人又称它团圆节呢?
郭思琪:
因为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
人们仰望天空中像玉盘一样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张金硕:
还真难不倒你呀!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亮的圆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你知道哪些有关的诗词吗?
郭思琪: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张金硕:
你知道得可真多!
那你知道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吗?
郭思琪:
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
中秋节的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金硕:
哇!
还有神化故事呀!
那你给我们讲讲吧!
郭思琪:
好!
我给大家讲一讲“吴刚伐桂”的故事吧!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桂树。
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让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
“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但奇怪的是,吴刚每砍一斧,斧刚离开树,树的伤口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没有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砍哪砍哪,却始终没砍倒那棵桂树,
张金硕:
好感人的故事啊,“吴刚”的坚持真让人佩服!
郭思琪:
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好听,歌也很好听。
不信你听:
播放《花好月圆》
张金硕:
中秋节并非中华民族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中国传统习俗的形形色色的中秋节,而且非常奇特有趣。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国外中秋节趣话吧!
郭思琪:
泰国人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称为“祈月节”。
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用甘蔗扎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图像或塑像,八仙桌上的供品主要是寿桃而不是月饼。
张金硕:
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
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
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郭思琪:
朝鲜的中秋节称为“秋文节”,也叫“秋夕”。
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
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
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荡秋千”游戏。
张金硕:
我们中秋有什么习俗呢?
郭思琪: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吃月饼!
郭思琪:
说到吃月饼,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那你知道我们如何在赏月、品尝月饼的同时注意健康吗?
张金硕:
月饼应和清茶搭配,清茶有助消化,又解油腻;如果与汽水、可乐或果汁搭配,就对身体健康没好处了。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即使是“无糖月饼”,仍然不能多吃。
专家还指出,老年人和婴幼儿消化能力较差,过多食用月饼会加重脾胃负担,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等。
而肥胖的人,一般都有潜在的糖、脂代谢异常和动脉硬化问题,也要像糖尿病人一样,少吃月饼为好。
郭思琪:
哦!
谢谢你给我们讲的的月饼健康吃法。
相信大家会注意的。
中秋佳节快来了,我们将要欣赏到皎洁的月光,品尝到香甜的月饼,最后,我们再为老师、同学们送出祝福,怎么样?
张金硕:
好!
请听我们的美好祝福吧!
齐:
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
祝老师和同学们中秋节快乐!
张金硕: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说再见的时候了。
郭思琪:
希望你们能喜欢我们的节目!
张金硕:
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说再见吧!
音乐欣赏
现在将为您送上的是一首由古诗改编的歌曲《水调歌头》
播放《水调歌头》
张金硕:
本期红领巾广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听!
合:
老师们,同学们,再见!
张金硕:
伊朗称中秋为“麦赫尔干节”。
这天是伊朗太阳历七月十六日。
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6天方才结束。
郭思琪:
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
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
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篇三:
清明节广播稿
元宵节广播稿
一、开场白:
袁同雨:
有一朵花开的时间需要去等待,于等待中细听花开的声音。
王晨:
有一盏茶浓的间隙需要去品尝,在品尝里静观茶叶的沉浮。
合:
大家好,这里是红领巾广播站,我是五
(2)班的袁同雨,我是五
(2)班的王晨。
二、播放朗诵《清明》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袁同雨:
正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人的感觉总是忧愁的,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悄悄的踏着青草的气息来临了。
王晨:
是呀,4月5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清明节。
三、清明节来历:
王:
袁同雨,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袁:
知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
敬”
四、清明节习俗:
王:
去年的清明节我们还到雨花台扫墓呢。
袁:
恩,扫墓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你知道清明节还有哪些习俗吗?
王:
我呀,知道的还真不多,要不我们去采访一下吧,
播放采访
王:
同学,你知道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吗?
a:
我知道清明节要扫墓
王:
你们家清明的时候会一家人一起扫墓吗?
a:
会呀,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一家人都要从南京赶回安徽老家给爷爷扫墓,我们那叫上坟。
小时候爷爷特别疼我,简直把我看作掌上明珠。
每天下班,爷爷的衣袋里都少不了我爱吃的小食品。
我特别喜欢爷爷,总盼着爷爷早点下班。
现在他去天堂了,很想念他。
a:
恩,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我们要好好的珍惜身边的亲人。
王:
你知道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吗?
刘:
我知道清明节时要踏青。
清明小长假的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会到公园放风筝踏青,清明的时候桃花都开了特别漂亮,小草也发芽了,特别漂亮
董:
哈哈,大自然真美丽,那今年清明假期打算去哪踏青吗?
B:
我妈妈带我去桃花岛,那里的桃花开的很旺盛,我们打算自己带东西去野餐,我要拍很多照片贴在班级黑板报上。
董:
袁同雨,要不清明长假的时候我们也去踏青吧。
詹婷:
好啊。
。
那现在我们到别的班采访采访吧。
董:
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詹婷:
我叫詹婷
董:
你能给我们讲讲清明节的习俗吗?
詹婷:
可以啊,清明节是我国。
。
。
。
。
我还知道清明节的时候有个很好玩的游戏呢,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
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
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
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五、元宵节诗词选:
袁:
清明节的习俗真多呀!
王晨,你知道吗?
有关清明节的诗词也有很多。
王:
是嘛!
那你朗诵几首让我们听听呗!
袁:
好的。
《清明即事》唐代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赏析:
开元十六年(728)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
适逢清明,诗人即事抒怀,写下了这首五言诗,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感慨和深深的愁绪。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
我还知道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也是描写清明节的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赏析:
寒食清明尤为崇尚的风俗是扫墓。
寒食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描写了扫墓情形。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
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从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出扫墓的凄凉悲惨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扫墓习俗中寒食与清明是一回事。
的确,每当此时,一些漂泊异乡的诗人墨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王:
我也来朗诵一首描写清明节的诗词
宋代黄庭坚:
《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笃天地龙蛇蛰,两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封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邱。
这首诗的意思是:
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另人哀愁的景象。
唇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很柔嫩。
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子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
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
最后都是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
六、关于清明节的故事
袁:
王晨,关于清明节的传说也有很多。
王:
是的,我最喜欢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
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宵 广播